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首先简要分析区域铁路网现状及规划,介绍沿线社会经济和交通发展概况。为明确本项目的功能定位,在研究年度区域路网构成、全国客运量预测总量、区域客运量发展趋势的基础上,分析相关铁路客运分工,并采用“四阶段法”的基本思路,按铁路趋势运量、其他交通方式转移运量及诱增运量三部分进行预测,得出本项目客运量水平,最终综合推导出本项目的功能定位,为相关部门提供参考。
关键词:铁路网;客运分工;客运量;功能定位
一、区域路网现状及规划
(一)研究区域
深圳经惠州至汕尾高速铁路位于广东省南部沿海地带,线路西起深圳市,向东北经惠州市,向东延伸至广东湛江市,是国家“八纵八横”高速铁路网沿海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项目的影响辐射范围涉及我国沿海地区沪、浙、闽、粤等多个省市。根据项目在国民经济和路网中的意义与作用,确定本次重点研究区域为广东省,沿线吸引地区包括深圳、惠州、汕尾三市。
(二)区域路网现状
区域既有铁路网已形成以广州、深圳等铁路枢纽为中心,高速铁路、城际铁路、普速铁路共存的路网格局。主要有厦深铁路、广梅汕铁路,武广高铁、广深港高铁、深茂铁路、贵广铁路、南广铁路、广珠城际、佛肇城际、莞惠城际、广佛城际、穗莞深城际、京广铁路、京九铁路、广茂铁路、广深铁路等。
在建铁路主要有广汕高铁、赣深高铁、广湛铁路、漳汕高铁、福厦高铁、广清城际、广佛环城际、珠海机场城际、佛莞城际等。
(三)区域路网规划
根据全国《中长期铁路网规划》、《粤港澳大湾区(城际)铁路建设规划》、《珠三角城际轨道交通规划》、《广东省铁路网规划》,区域规划建设铁路主要有赣深高铁、广汕高铁、深茂铁路江门至深圳段、广河高铁、广州至湛江铁路、广中珠澳高铁、珠江肇高铁、深南高铁、穗莞深城际南延线、佛莞、广清及北延线、佛山至广州至东莞城际、广州东至花都天贵城际、中山城际、珠海机场城际、深惠城际前海至惠城南、深大城际、莞龙城际、莞惠城际小金口至惠州北段、大鹏支线、惠大铁路改造等。
二、社会经济及交通发展概况
(一)沿线社会经济
本项目沿线吸引地区为深圳市、惠州市和汕尾市。沿线地区土地面积为1.93万平方公里,2018年末总人口2085.1万人,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9245.4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32.1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12530.2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16383.1亿元,三次产业结构为1.1:42.9:56.0,人均GDP为101937元,为广东全省平均水平的1.2倍。沿线经济发展水平呈现出“逐东递减”的发展趋势。
(二)沿线交通概况
铁路:沿线地区经过深圳的铁路主要有广深港高铁、京九线、厦深线及平南、平盐两条支线;经过惠州的铁路主要有京九线、惠大线、厦深线、莞惠城际;经过汕尾的铁路主要有厦深铁路。
公路:沿线地区公路网较为发达,沿线公路主要有清平高速、珠三角環线高速、广深沿江高速、沈海高速、水官高速、长深高速、武深高速、甬莞高速、惠深沿海高速、广惠高速、G107、G205、G220、G324等多条公路干线。
民航:沿线机场有深圳宝安国际机场、惠州机场。其中深圳宝安国际机场是中国境内第一个实现海、陆、空联运的现代化国际空港,通航城市92个,通航航线167条,2018年机场旅客吞吐量4934.92万人次,比上年增长8.2%。年末国际客运航线通航城市45个,通航国家24个。
水运:沿线水系发达,面临南海,主要港口有深圳港、惠州港和汕尾港。其中,2018年深圳港货物年吞吐量突破2.5亿吨,集装箱年吞吐量完成2573.5万标箱。
三、项目运量预测分析
(一)预测思路及方法
本项目客运量预测主要采用“四阶段法”的基本思路,按铁路趋势运量、其他交通方式转移运量及诱增运量三部分进行预测。在研究年度区域路网构成、全国客运量预测总量、区域客运量发展趋势以及相关铁路客运分工的基础上,根据相关公路、航空统计数据,结合研究年度通道内各交通方式服务特性,预测其他方式向铁路的转移客运量和项目建设所产生的诱增客运量,汇总得到本项目总客运量。
(二)相关铁路客运分工
根据研究年度路网构成及相关运输径路比较,本项目相关铁路通道分工如下:
沿海通道:主要承担我国沿海地区间的跨区域中长途客流及沿海地区各城市间的城际客流,是长三角地区与珠三角地区客流主通道;
京九通道:主要承担京九通道中的路网中长途客流及通道内城市间的城际客流,是长三角地区与珠三角地区客流辅助通道;
龙梅龙通道:主要承担福建中部、梅州等地区与广州、深圳及以远地区的客流,兼顾通道内城市间的城际客流,是长三角地区与珠三角地区客流辅助通道。
(三)客运量预测
(1)铁路趋势客运量
根据区域铁路网运量预测中沿海通道及内部各线路网分工、客流分配结果,结合深汕高铁引入赤石站(深汕站)利用广汕高铁引入汕尾地区的建设方案,预测深汕高铁深圳至赤石(深汕)段铁路趋势客运量初、近、远期分别为1057万人、1263万人、1827万人,赤石(深汕)至汕尾段铁路趋势客运量初、近、远期分别为2229万人、2609万人、3527万人。预测铁路趋势客运量见表1。
(2)公路转移客运量
目前通道内客运量主要有沿线公路和既有厦深线共同承担。深汕高铁的建设,将进一步改变通道交通运输结构,铁路客运通达性和服务质量、服务特性将进一步改善,使铁路运输的效用函数值增加,从而使客流从其他运输方式转向铁路,产生转移客流。预测公路向铁路的转移客运量见表2。
(3)诱增运量
本项目的建设,将进一步改善沿海通道旅客出行条件,强化粤港澳大湾区沟通海西、长三角、山东半岛等城市群能力,辐射沿海地区发展。结合我国新型城镇化发展以及粤港澳大湾区辐射引领作用,本项目的建设将产生诱增客流。预测研究年度本项目诱增客流详见表3。 (4)客运量汇总
根据预测的铁路趋势客流、公路转移客流及诱增客流汇总得到深汕高铁总客运量。预测深汕高铁深圳至赤石(深汕)段客流密度初、近、远期分别为1352万人、1628万人、2342万人;与广汕高铁赤石(深汕)至汕尾共线区段客流密度初、近、远期分别为2512万人、2948万人、3928万人。深汕高铁客运量汇总详见表4。
四、项目建设的功能定位分析
(一) 是国家“八纵八横”高速铁路网主骨架之沿海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
沿海铁路通道是国家《中长期铁路网规划》中“八纵八横”高速铁路主骨架之一,连接东部沿海地区,贯通京津冀、辽中南、山东半岛、东陇海、长三角、海峡西岸、珠三角、北部湾等城市群。目前,长三角城市群经海西城市群至珠三角城市群间沿海铁路虽已贯通,但均为设计时速200km/h铁路,为拉近我国沿海区域间时空距离,通道内部分区段已经启动建设350km/h的高速铁路,主要有广汕高铁、福厦高铁、漳汕高铁、杭义温高铁、杭绍台高铁等。本项目作为国家中长期铁路网“八纵八横”高速铁路主通道中沿海通道的关键区段,其建设将加快沿海350km/h的高标准铁路通道的全线贯通,对强化我国高速铁路主骨架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二)是粤港澳大湾区“四向拓展、极轴放射”(城际)铁路建设规划东向拓展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
粤港澳大湾区区位优势明显,区域建设已上升为国家级战略,对铁路运输在网络规模、速度制式、运营管理等方面均提出了更高要求。《粵港澳大湾区(城际)铁路建设规划(送审稿)》中提出了“四向拓展、极轴放射”的城际铁路总体布局思路,其中规划粤港澳大湾区东向至粤东、海西城市群方向实现高速通达。本项目沿线经过深圳、惠州、汕尾等城市,是粤港澳大湾区东向拓展对外通道的重要补充,建成后将打通深圳与东向沿海节点联系的瓶颈,实现大湾区与粤东、海西城市群和长三角城市群间的高速通达,助力粤港澳大湾区沿海轴带对外辐射能级提升,为区域间协同发展起到了引导和支撑作用。
(三)是大湾区与深汕特别合作区之间的高速通勤通道
随着大湾区和深汕特别合作区的不断发展和融合,人口增长已成为必然趋势,大量通勤客流也将随之产生,这对区域间的交通基础设施运输能力提出了巨大挑战。既有厦深铁路虽在深汕特别合作区内设有鲘门站,但该站规模较小且位于深圳特别合作区边界,位置较偏,对于吸引承担深汕特别合作区和粤港澳大湾区间的城际通勤客流不便,本项目作为连接深汕特别合作区和粤港澳大湾区重要的交通基础设施,在深汕特别合作区核心位置设有赤石站(深汕站),建成后将形成一条高速通勤通道,为两地居民工作和生活的正常进行提供保证。
(四)是一条承担路网中长途高速客流及沿线部分大站城际客流的高速铁路
本项目连接深圳、惠州、汕尾三市,在汕尾地区通过沿海通道在建漳汕高铁、福厦高铁等可达海西城市群及长三角城市群,在深圳枢纽通过深茂铁路及规划的深珠城际铁路可至粤西、桂琼沿海地区,项目主要承担沿海通道的路网中长途客流,约占总客流的67%;同时,通道内既有厦深铁路设站较密,将主要作为城际铁路,满足通道内沿线地区间城际客流运输需求,但考虑到深汕高铁在深汕特别合作区核心位置设有赤石站(深汕站),以及向北通过漳汕高铁经过汕头城区,故深汕高铁考虑承担沿线深圳、惠州、汕尾、深汕特别合作区、汕头间大站城际客流,约占深汕高铁总客流的33%。因此,从项目所承担的客流分析,本线是一条承担沿海通道路网中长途高速客流及沿线大站城际客流的高速铁路。
五、结语
通过对本线客运量需求、相关铁路分工及功能定位预测等方面研究分析,本线功能定位为:是国家“八纵八横”高速铁路网主骨架之沿海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粤港澳大湾区“四向拓展、极轴放射”(城际)铁路建设规划东向拓展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湾区与深汕特别合作区之间的高速通勤通道;是一条承担路网中长途高速客流及沿线大站城际客流的高速铁路。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改革委. 中长期铁路网规划[R]. 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改革委,2016:7-10.
[2]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R]. 北京: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2019:10-11.
[3]刘环宇.铁路客运发展趋势分析[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8(4上):387-388.
作者简介:
杨嘉宝 (1992-) 性别:女,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人,学历:硕士研究生,专业: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
关键词:铁路网;客运分工;客运量;功能定位
一、区域路网现状及规划
(一)研究区域
深圳经惠州至汕尾高速铁路位于广东省南部沿海地带,线路西起深圳市,向东北经惠州市,向东延伸至广东湛江市,是国家“八纵八横”高速铁路网沿海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项目的影响辐射范围涉及我国沿海地区沪、浙、闽、粤等多个省市。根据项目在国民经济和路网中的意义与作用,确定本次重点研究区域为广东省,沿线吸引地区包括深圳、惠州、汕尾三市。
(二)区域路网现状
区域既有铁路网已形成以广州、深圳等铁路枢纽为中心,高速铁路、城际铁路、普速铁路共存的路网格局。主要有厦深铁路、广梅汕铁路,武广高铁、广深港高铁、深茂铁路、贵广铁路、南广铁路、广珠城际、佛肇城际、莞惠城际、广佛城际、穗莞深城际、京广铁路、京九铁路、广茂铁路、广深铁路等。
在建铁路主要有广汕高铁、赣深高铁、广湛铁路、漳汕高铁、福厦高铁、广清城际、广佛环城际、珠海机场城际、佛莞城际等。
(三)区域路网规划
根据全国《中长期铁路网规划》、《粤港澳大湾区(城际)铁路建设规划》、《珠三角城际轨道交通规划》、《广东省铁路网规划》,区域规划建设铁路主要有赣深高铁、广汕高铁、深茂铁路江门至深圳段、广河高铁、广州至湛江铁路、广中珠澳高铁、珠江肇高铁、深南高铁、穗莞深城际南延线、佛莞、广清及北延线、佛山至广州至东莞城际、广州东至花都天贵城际、中山城际、珠海机场城际、深惠城际前海至惠城南、深大城际、莞龙城际、莞惠城际小金口至惠州北段、大鹏支线、惠大铁路改造等。
二、社会经济及交通发展概况
(一)沿线社会经济
本项目沿线吸引地区为深圳市、惠州市和汕尾市。沿线地区土地面积为1.93万平方公里,2018年末总人口2085.1万人,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9245.4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32.1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12530.2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16383.1亿元,三次产业结构为1.1:42.9:56.0,人均GDP为101937元,为广东全省平均水平的1.2倍。沿线经济发展水平呈现出“逐东递减”的发展趋势。
(二)沿线交通概况
铁路:沿线地区经过深圳的铁路主要有广深港高铁、京九线、厦深线及平南、平盐两条支线;经过惠州的铁路主要有京九线、惠大线、厦深线、莞惠城际;经过汕尾的铁路主要有厦深铁路。
公路:沿线地区公路网较为发达,沿线公路主要有清平高速、珠三角環线高速、广深沿江高速、沈海高速、水官高速、长深高速、武深高速、甬莞高速、惠深沿海高速、广惠高速、G107、G205、G220、G324等多条公路干线。
民航:沿线机场有深圳宝安国际机场、惠州机场。其中深圳宝安国际机场是中国境内第一个实现海、陆、空联运的现代化国际空港,通航城市92个,通航航线167条,2018年机场旅客吞吐量4934.92万人次,比上年增长8.2%。年末国际客运航线通航城市45个,通航国家24个。
水运:沿线水系发达,面临南海,主要港口有深圳港、惠州港和汕尾港。其中,2018年深圳港货物年吞吐量突破2.5亿吨,集装箱年吞吐量完成2573.5万标箱。
三、项目运量预测分析
(一)预测思路及方法
本项目客运量预测主要采用“四阶段法”的基本思路,按铁路趋势运量、其他交通方式转移运量及诱增运量三部分进行预测。在研究年度区域路网构成、全国客运量预测总量、区域客运量发展趋势以及相关铁路客运分工的基础上,根据相关公路、航空统计数据,结合研究年度通道内各交通方式服务特性,预测其他方式向铁路的转移客运量和项目建设所产生的诱增客运量,汇总得到本项目总客运量。
(二)相关铁路客运分工
根据研究年度路网构成及相关运输径路比较,本项目相关铁路通道分工如下:
沿海通道:主要承担我国沿海地区间的跨区域中长途客流及沿海地区各城市间的城际客流,是长三角地区与珠三角地区客流主通道;
京九通道:主要承担京九通道中的路网中长途客流及通道内城市间的城际客流,是长三角地区与珠三角地区客流辅助通道;
龙梅龙通道:主要承担福建中部、梅州等地区与广州、深圳及以远地区的客流,兼顾通道内城市间的城际客流,是长三角地区与珠三角地区客流辅助通道。
(三)客运量预测
(1)铁路趋势客运量
根据区域铁路网运量预测中沿海通道及内部各线路网分工、客流分配结果,结合深汕高铁引入赤石站(深汕站)利用广汕高铁引入汕尾地区的建设方案,预测深汕高铁深圳至赤石(深汕)段铁路趋势客运量初、近、远期分别为1057万人、1263万人、1827万人,赤石(深汕)至汕尾段铁路趋势客运量初、近、远期分别为2229万人、2609万人、3527万人。预测铁路趋势客运量见表1。
(2)公路转移客运量
目前通道内客运量主要有沿线公路和既有厦深线共同承担。深汕高铁的建设,将进一步改变通道交通运输结构,铁路客运通达性和服务质量、服务特性将进一步改善,使铁路运输的效用函数值增加,从而使客流从其他运输方式转向铁路,产生转移客流。预测公路向铁路的转移客运量见表2。
(3)诱增运量
本项目的建设,将进一步改善沿海通道旅客出行条件,强化粤港澳大湾区沟通海西、长三角、山东半岛等城市群能力,辐射沿海地区发展。结合我国新型城镇化发展以及粤港澳大湾区辐射引领作用,本项目的建设将产生诱增客流。预测研究年度本项目诱增客流详见表3。 (4)客运量汇总
根据预测的铁路趋势客流、公路转移客流及诱增客流汇总得到深汕高铁总客运量。预测深汕高铁深圳至赤石(深汕)段客流密度初、近、远期分别为1352万人、1628万人、2342万人;与广汕高铁赤石(深汕)至汕尾共线区段客流密度初、近、远期分别为2512万人、2948万人、3928万人。深汕高铁客运量汇总详见表4。
四、项目建设的功能定位分析
(一) 是国家“八纵八横”高速铁路网主骨架之沿海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
沿海铁路通道是国家《中长期铁路网规划》中“八纵八横”高速铁路主骨架之一,连接东部沿海地区,贯通京津冀、辽中南、山东半岛、东陇海、长三角、海峡西岸、珠三角、北部湾等城市群。目前,长三角城市群经海西城市群至珠三角城市群间沿海铁路虽已贯通,但均为设计时速200km/h铁路,为拉近我国沿海区域间时空距离,通道内部分区段已经启动建设350km/h的高速铁路,主要有广汕高铁、福厦高铁、漳汕高铁、杭义温高铁、杭绍台高铁等。本项目作为国家中长期铁路网“八纵八横”高速铁路主通道中沿海通道的关键区段,其建设将加快沿海350km/h的高标准铁路通道的全线贯通,对强化我国高速铁路主骨架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二)是粤港澳大湾区“四向拓展、极轴放射”(城际)铁路建设规划东向拓展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
粤港澳大湾区区位优势明显,区域建设已上升为国家级战略,对铁路运输在网络规模、速度制式、运营管理等方面均提出了更高要求。《粵港澳大湾区(城际)铁路建设规划(送审稿)》中提出了“四向拓展、极轴放射”的城际铁路总体布局思路,其中规划粤港澳大湾区东向至粤东、海西城市群方向实现高速通达。本项目沿线经过深圳、惠州、汕尾等城市,是粤港澳大湾区东向拓展对外通道的重要补充,建成后将打通深圳与东向沿海节点联系的瓶颈,实现大湾区与粤东、海西城市群和长三角城市群间的高速通达,助力粤港澳大湾区沿海轴带对外辐射能级提升,为区域间协同发展起到了引导和支撑作用。
(三)是大湾区与深汕特别合作区之间的高速通勤通道
随着大湾区和深汕特别合作区的不断发展和融合,人口增长已成为必然趋势,大量通勤客流也将随之产生,这对区域间的交通基础设施运输能力提出了巨大挑战。既有厦深铁路虽在深汕特别合作区内设有鲘门站,但该站规模较小且位于深圳特别合作区边界,位置较偏,对于吸引承担深汕特别合作区和粤港澳大湾区间的城际通勤客流不便,本项目作为连接深汕特别合作区和粤港澳大湾区重要的交通基础设施,在深汕特别合作区核心位置设有赤石站(深汕站),建成后将形成一条高速通勤通道,为两地居民工作和生活的正常进行提供保证。
(四)是一条承担路网中长途高速客流及沿线部分大站城际客流的高速铁路
本项目连接深圳、惠州、汕尾三市,在汕尾地区通过沿海通道在建漳汕高铁、福厦高铁等可达海西城市群及长三角城市群,在深圳枢纽通过深茂铁路及规划的深珠城际铁路可至粤西、桂琼沿海地区,项目主要承担沿海通道的路网中长途客流,约占总客流的67%;同时,通道内既有厦深铁路设站较密,将主要作为城际铁路,满足通道内沿线地区间城际客流运输需求,但考虑到深汕高铁在深汕特别合作区核心位置设有赤石站(深汕站),以及向北通过漳汕高铁经过汕头城区,故深汕高铁考虑承担沿线深圳、惠州、汕尾、深汕特别合作区、汕头间大站城际客流,约占深汕高铁总客流的33%。因此,从项目所承担的客流分析,本线是一条承担沿海通道路网中长途高速客流及沿线大站城际客流的高速铁路。
五、结语
通过对本线客运量需求、相关铁路分工及功能定位预测等方面研究分析,本线功能定位为:是国家“八纵八横”高速铁路网主骨架之沿海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粤港澳大湾区“四向拓展、极轴放射”(城际)铁路建设规划东向拓展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湾区与深汕特别合作区之间的高速通勤通道;是一条承担路网中长途高速客流及沿线大站城际客流的高速铁路。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改革委. 中长期铁路网规划[R]. 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改革委,2016:7-10.
[2]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R]. 北京: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2019:10-11.
[3]刘环宇.铁路客运发展趋势分析[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8(4上):387-388.
作者简介:
杨嘉宝 (1992-) 性别:女,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人,学历:硕士研究生,专业: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