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广东省湛江市第二中学,广东 湛江 524000)
【摘要】“激发校园诗情”的诗歌写作活动课,提高了学生自觉学习诗歌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对诗词的初步鉴赏能力;帮助学生去发现高中的美好,珍惜在校的时光;引导学生思考、总结、升华人生,抒发真性情,培养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
【关键词】校园诗情;现代诗歌;写作活动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在高考的指挥棒下,诗歌可能是最边缘的,也是最寂寞的。然而诗歌是从体谅人心、培育人情出发的,可在紧张的学习中,静心赋诗抒怀,为飞扬的青春留下些诗情;在物欲横流的喧嚣中,体味人生,保留些精神的自由与纯净;在未来的人生坎坷中,心有依托,栖息“精神的家园”。
一、确立主题题材
师生讨论确立以《寻觅校园的诗情》为主题,提出本次诗歌创作的参考题材。如:校园的感动;梦想中的高中生活;少年情怀,青春悸动;校园文化的核心内涵;校园的实体文化环境;校园的精神文化;校园的艺术文化品位;校园的节日等。
二、小组分工合作
组长根据组员的兴趣和专长进行分工,全员参与,团结协作。组长组织大家制定好任务时间表,合作探究。课代表和学习委员担任整个活动的记录员,拍摄和记录各合作小组寻觅校园诗情的整个过程。
三、教师指导方法
笔者从诗歌创作的六个主要方面进行了指导,即:精巧的语言,美妙的意境,真挚的情感,浓缩的情节,丰富的想象,音乐的韵律。
四、诗歌创作展示
本次活动以合作小组的方式开展,以组长为骨干力量,历时20天,学生热情高涨,其中周志伟同学的创作具有代表性。从未写过诗歌的周志伟同学拿着诗作《远方,只适合遥望》非常激动,原稿内容:温柔的眼波/越过村庄、越过城市、越过山峦/随北上的河流直上/却没能越过生活,到达终点/远方,只适合遥望/猝然接触,震动满天星斗/月如心颤/此时,秋已转弯/麦儿出芽,吐露思念/绵绵细雨,叶落无声/昏暗的灯火,碾灭最后一丝清醒/远方,只适合遥望/饮一杯酒,淡如水/抿一口茶,却泛着酒的滋味/遥望,伴着心的呼唤/深沉的目光像一湾深潭/清透、宁静、亘古/白衣黑发,轻舞飞扬/远方,只适合遥望。
笔者对他丰富的想象力和哲理思考给予了表扬,也提出了改进建议,主要有:1.意象繁多,画面却散;2.整散结合,精炼不足;3.结构粗糙,音韵不协。两天后,周志伟同学写好了升格稿。标题为《远方,遥望便好》,内容:温柔的眼波/装下满天星斗/却容不了转弯的秋/千年骚客/难遇琵琶清歌/望不穿锦绣山河/清澈的眼波/随东流的河/越过高楼/越过山坡/却越不过厚厚的生活/深沉的眼波/尘封往事千年/浮起飞扬沉默/看不清前路崎岖坎坷/道不明尘世悲欢离合/远方,遥望便好。
诗稿想象豐富,结构精美,哲理深刻,语言隽永,尤其穿越时空,融古涵今。在课堂上笔者投影并朗诵了周志伟同学升格后的作品,同学们给予了热烈的掌声,经过整理后,笔者将该诗推荐给《湛江日报》,2014年7月10日发表于该报的“百花”栏目,受到激励后,同学们进行诗歌创作的热情更高了。
成果展示以合作小组竞赛与原创作品朗诵相结合的方式开展竞赛活动,学生以自荐和学习小组推荐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朗诵、课件展示、书法作品展示,赛诗选手由合作小组推荐代表或原创作者担任,各小组集思广益,精心准备了朗诵的背景音乐、多媒体课件、视频等丰富且精美的资料,极大地增强了表现力,成果展示别致,作品个性鲜明。
五、抒写心得感受
通过这次活动课,同学们对校园的了解与热爱加深了,更加珍惜在校的时光。大部分同学在诗歌用词的凝炼上有了深刻的体会,抒发了真性情。活动有效提高了学生自觉学习、研究诗歌的积极性,具备了对诗词的初步鉴赏能力,为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的养成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有学生说此次活动让他感觉到了同学之间的默契,组员合作精神得到了很好的培养,也增强了小组的凝聚力。不仅对母校的历史文化、办学意识、办学理念、教学理念等有了深入的了解,而且还扩大了视野,敢于表达心灵的真实感受了。还有学生说原来捕捉某一个瞬间是这么痛并快乐的事,心如止水,发挥想象,调动自己所知的文学积累,写出一首诗之后,再从头看一次,看是否有错漏。先自己朗诵,再请同学朗诵,仔细区别感受,不断修改,虽只是几行诗,却真的用心去做了。还有学生说他们小组获得了一等奖,与他们小组的付出与努力分不开。校园诗情让他学在其中乐在其中!让他感受到了浓浓的校园氛围,发现了他一直没有发现的校园魅 力……
学生的诗歌创作的心得和感受,记录分享从创作校园诗中体验到了构思的艰辛与快乐,炼字的酸涩与甘甜,造境的苦辣与欣慰,体验到了小组合作的重要。同学们创作的诗,虽然稚嫩青涩,但仍能感受到他们情感得到的濡染,心灵得到的升华。一次诗歌写作的活动课竟然给学生带来如此多的快乐和感动,竟成了师生共享的精神盛宴。
教师引导学生留心观察生活,感悟生活,注意观察学校的一花一草一木,聆听校园的铃声、读书声、问答声、鸟鸣声等,用心捕捉校园生活的点点滴滴,善于发现平常生活中的美。也许一句话就是一个真理,会帮我们揭开隐藏在表象下的本质;也许几行诗就是十几年的经历,会在我们心中珍藏美好,让我不得不感叹:少年情怀都是诗!
六、结语
林语堂曾指出:“吾觉得中国诗在中国代替了宗教的任务”,诗教导了中国人一种人生观,如何看待宇宙、世界、自然、生活与同类的价值观念,以及由此而生出的一种仁爱、悲悯情怀。在以后的实践活动中,我们还要多渠道地开发本地资源,提高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积极性,促进学生个性特长的发展。
参考文献
张海鸥.诗词写作教程[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11.
(编辑:马梦杰)
【摘要】“激发校园诗情”的诗歌写作活动课,提高了学生自觉学习诗歌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对诗词的初步鉴赏能力;帮助学生去发现高中的美好,珍惜在校的时光;引导学生思考、总结、升华人生,抒发真性情,培养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
【关键词】校园诗情;现代诗歌;写作活动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在高考的指挥棒下,诗歌可能是最边缘的,也是最寂寞的。然而诗歌是从体谅人心、培育人情出发的,可在紧张的学习中,静心赋诗抒怀,为飞扬的青春留下些诗情;在物欲横流的喧嚣中,体味人生,保留些精神的自由与纯净;在未来的人生坎坷中,心有依托,栖息“精神的家园”。
一、确立主题题材
师生讨论确立以《寻觅校园的诗情》为主题,提出本次诗歌创作的参考题材。如:校园的感动;梦想中的高中生活;少年情怀,青春悸动;校园文化的核心内涵;校园的实体文化环境;校园的精神文化;校园的艺术文化品位;校园的节日等。
二、小组分工合作
组长根据组员的兴趣和专长进行分工,全员参与,团结协作。组长组织大家制定好任务时间表,合作探究。课代表和学习委员担任整个活动的记录员,拍摄和记录各合作小组寻觅校园诗情的整个过程。
三、教师指导方法
笔者从诗歌创作的六个主要方面进行了指导,即:精巧的语言,美妙的意境,真挚的情感,浓缩的情节,丰富的想象,音乐的韵律。
四、诗歌创作展示
本次活动以合作小组的方式开展,以组长为骨干力量,历时20天,学生热情高涨,其中周志伟同学的创作具有代表性。从未写过诗歌的周志伟同学拿着诗作《远方,只适合遥望》非常激动,原稿内容:温柔的眼波/越过村庄、越过城市、越过山峦/随北上的河流直上/却没能越过生活,到达终点/远方,只适合遥望/猝然接触,震动满天星斗/月如心颤/此时,秋已转弯/麦儿出芽,吐露思念/绵绵细雨,叶落无声/昏暗的灯火,碾灭最后一丝清醒/远方,只适合遥望/饮一杯酒,淡如水/抿一口茶,却泛着酒的滋味/遥望,伴着心的呼唤/深沉的目光像一湾深潭/清透、宁静、亘古/白衣黑发,轻舞飞扬/远方,只适合遥望。
笔者对他丰富的想象力和哲理思考给予了表扬,也提出了改进建议,主要有:1.意象繁多,画面却散;2.整散结合,精炼不足;3.结构粗糙,音韵不协。两天后,周志伟同学写好了升格稿。标题为《远方,遥望便好》,内容:温柔的眼波/装下满天星斗/却容不了转弯的秋/千年骚客/难遇琵琶清歌/望不穿锦绣山河/清澈的眼波/随东流的河/越过高楼/越过山坡/却越不过厚厚的生活/深沉的眼波/尘封往事千年/浮起飞扬沉默/看不清前路崎岖坎坷/道不明尘世悲欢离合/远方,遥望便好。
诗稿想象豐富,结构精美,哲理深刻,语言隽永,尤其穿越时空,融古涵今。在课堂上笔者投影并朗诵了周志伟同学升格后的作品,同学们给予了热烈的掌声,经过整理后,笔者将该诗推荐给《湛江日报》,2014年7月10日发表于该报的“百花”栏目,受到激励后,同学们进行诗歌创作的热情更高了。
成果展示以合作小组竞赛与原创作品朗诵相结合的方式开展竞赛活动,学生以自荐和学习小组推荐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朗诵、课件展示、书法作品展示,赛诗选手由合作小组推荐代表或原创作者担任,各小组集思广益,精心准备了朗诵的背景音乐、多媒体课件、视频等丰富且精美的资料,极大地增强了表现力,成果展示别致,作品个性鲜明。
五、抒写心得感受
通过这次活动课,同学们对校园的了解与热爱加深了,更加珍惜在校的时光。大部分同学在诗歌用词的凝炼上有了深刻的体会,抒发了真性情。活动有效提高了学生自觉学习、研究诗歌的积极性,具备了对诗词的初步鉴赏能力,为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的养成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有学生说此次活动让他感觉到了同学之间的默契,组员合作精神得到了很好的培养,也增强了小组的凝聚力。不仅对母校的历史文化、办学意识、办学理念、教学理念等有了深入的了解,而且还扩大了视野,敢于表达心灵的真实感受了。还有学生说原来捕捉某一个瞬间是这么痛并快乐的事,心如止水,发挥想象,调动自己所知的文学积累,写出一首诗之后,再从头看一次,看是否有错漏。先自己朗诵,再请同学朗诵,仔细区别感受,不断修改,虽只是几行诗,却真的用心去做了。还有学生说他们小组获得了一等奖,与他们小组的付出与努力分不开。校园诗情让他学在其中乐在其中!让他感受到了浓浓的校园氛围,发现了他一直没有发现的校园魅 力……
学生的诗歌创作的心得和感受,记录分享从创作校园诗中体验到了构思的艰辛与快乐,炼字的酸涩与甘甜,造境的苦辣与欣慰,体验到了小组合作的重要。同学们创作的诗,虽然稚嫩青涩,但仍能感受到他们情感得到的濡染,心灵得到的升华。一次诗歌写作的活动课竟然给学生带来如此多的快乐和感动,竟成了师生共享的精神盛宴。
教师引导学生留心观察生活,感悟生活,注意观察学校的一花一草一木,聆听校园的铃声、读书声、问答声、鸟鸣声等,用心捕捉校园生活的点点滴滴,善于发现平常生活中的美。也许一句话就是一个真理,会帮我们揭开隐藏在表象下的本质;也许几行诗就是十几年的经历,会在我们心中珍藏美好,让我不得不感叹:少年情怀都是诗!
六、结语
林语堂曾指出:“吾觉得中国诗在中国代替了宗教的任务”,诗教导了中国人一种人生观,如何看待宇宙、世界、自然、生活与同类的价值观念,以及由此而生出的一种仁爱、悲悯情怀。在以后的实践活动中,我们还要多渠道地开发本地资源,提高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积极性,促进学生个性特长的发展。
参考文献
张海鸥.诗词写作教程[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11.
(编辑:马梦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