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说明文是八年级语文学习中的一个重点,也是中考考得比较多的一种文体。因此,平时如何进行说明文的教学,将会直接影响到中考语文成绩。但由于文体的特点,许多学生都觉得枯燥无味,老师教起来也觉得难教。我根据自身的教学经验,结合其他名家的一些理论和作法,经过长期的摸索,总结出了自己说明文的教学模式。现在提出来与大家交流。
我认为说明文教学可根据说明文的有关知识来安排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
新课开始,导入要注意主动性,而且形式要新颖有趣,具有启发性。导入得好,往往就能很快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唤起学生学习新课的浓厚兴趣,把学生引入到最佳的学习状态中去。
导入的方法很多,有情境导入法、介绍时代背景导入法、故事导入法、问题导入法、猜谜导入法等等。可以根据课文的内容,选择恰当的方法,以收到最佳的效果。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自由朗读课文,要求学生积累有价值的字、词,让学生读一读、写一写。
整体把握文章内容。首先,把握文章的说明对象及其特征;其次,把握文章的说明顺序;第三,把握文章的结构。说明文的结构一般有:横式—总分、分总、总分总,纵式—层层深入式或递进式。根据说明文的结构,划分课文的层次,概括层意。
三、精读课文,鉴赏句子
说明文中的句子,按其作用,一般可以分为两种:揭示说明对象的特征;说明说明对象的特征。试从文中找出这两种句子,并理解说明说明对象特征的句子采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这些说明方法各有什么作用?
以《生物入侵者》为例,快速朗读课文,找出文中的说明方法,小组交流,并准备全班交流。老师给出部分说明方法的作用是:举例子,具体生动地说明了什么事物的什么特征;列数字,具体准确地说明了什么事物的什么特征;打比方,生动形象地说明了什么事物的什么特征,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学生迅速读课文并小组交流。老师的总结是:这篇文章主要运用了举例子、打比方、列数字的说明方法,生动形象地说明了生物入侵者的各种知识。
四、研读课文,品味词语
设置这个环节的目的是让学生体会说明文中一些关键词语的作用。让学生快速阅读课文,从文中找出一些限制性的词语,理解其表达效果,并体会文中说明语言准确、严密的特点。
以《中国石拱桥》为例,理解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1. 石拱桥在世界桥梁史上出现得比较早。2. 《水经注》里提到的“旅人桥”,大约建成于公元282年,可能是有记载的最早的石拱桥了。3. 我国的石拱桥几乎到处都有。4. (赵州桥)全桥只有一个大拱,长达37.4米,在当时可算是世界上最长的石拱。明确:①“比较”程度较轻,这样表达比较稳妥。②“大约”“可能”都表示不确定,只是推测的情况。“有记载的”使发言的根据增加可靠性。③“几乎”强调了石拱桥分布范围很广,但并不排除有的地方没有石拱桥的可能。④“当时”是从时间上限定,“可算”是从程度上限定。这样才更符合实际情况。
五、品读课文,赏析语言
说明文语言的特点:平实或生动或二者兼有。作者往往根据说明对象的特点,采用恰当的说明语言。如《看云识天气》,课文运用了大量的比喻,采用的是生动的说明语言;《故宫博物院》,对建筑物进行介绍,比较严谨,采用的是平实的说明语言;《中国石拱桥》,既有平实的说明语言,又有生动的说明语言。不管采用什么说明语言,前提必须是准确。
六、回读课文,拓展延伸
1. 从本文中学到了哪些知识或懂得了什么道理?如学完《中国石拱桥》后,让学生画一画赵州桥。
2. 文中介绍的知识或阐述的道理在现实生活中有什么用途?或按照本文的写作方法,写一篇片断作文。
我认为说明文教学可根据说明文的有关知识来安排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
新课开始,导入要注意主动性,而且形式要新颖有趣,具有启发性。导入得好,往往就能很快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唤起学生学习新课的浓厚兴趣,把学生引入到最佳的学习状态中去。
导入的方法很多,有情境导入法、介绍时代背景导入法、故事导入法、问题导入法、猜谜导入法等等。可以根据课文的内容,选择恰当的方法,以收到最佳的效果。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自由朗读课文,要求学生积累有价值的字、词,让学生读一读、写一写。
整体把握文章内容。首先,把握文章的说明对象及其特征;其次,把握文章的说明顺序;第三,把握文章的结构。说明文的结构一般有:横式—总分、分总、总分总,纵式—层层深入式或递进式。根据说明文的结构,划分课文的层次,概括层意。
三、精读课文,鉴赏句子
说明文中的句子,按其作用,一般可以分为两种:揭示说明对象的特征;说明说明对象的特征。试从文中找出这两种句子,并理解说明说明对象特征的句子采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这些说明方法各有什么作用?
以《生物入侵者》为例,快速朗读课文,找出文中的说明方法,小组交流,并准备全班交流。老师给出部分说明方法的作用是:举例子,具体生动地说明了什么事物的什么特征;列数字,具体准确地说明了什么事物的什么特征;打比方,生动形象地说明了什么事物的什么特征,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学生迅速读课文并小组交流。老师的总结是:这篇文章主要运用了举例子、打比方、列数字的说明方法,生动形象地说明了生物入侵者的各种知识。
四、研读课文,品味词语
设置这个环节的目的是让学生体会说明文中一些关键词语的作用。让学生快速阅读课文,从文中找出一些限制性的词语,理解其表达效果,并体会文中说明语言准确、严密的特点。
以《中国石拱桥》为例,理解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1. 石拱桥在世界桥梁史上出现得比较早。2. 《水经注》里提到的“旅人桥”,大约建成于公元282年,可能是有记载的最早的石拱桥了。3. 我国的石拱桥几乎到处都有。4. (赵州桥)全桥只有一个大拱,长达37.4米,在当时可算是世界上最长的石拱。明确:①“比较”程度较轻,这样表达比较稳妥。②“大约”“可能”都表示不确定,只是推测的情况。“有记载的”使发言的根据增加可靠性。③“几乎”强调了石拱桥分布范围很广,但并不排除有的地方没有石拱桥的可能。④“当时”是从时间上限定,“可算”是从程度上限定。这样才更符合实际情况。
五、品读课文,赏析语言
说明文语言的特点:平实或生动或二者兼有。作者往往根据说明对象的特点,采用恰当的说明语言。如《看云识天气》,课文运用了大量的比喻,采用的是生动的说明语言;《故宫博物院》,对建筑物进行介绍,比较严谨,采用的是平实的说明语言;《中国石拱桥》,既有平实的说明语言,又有生动的说明语言。不管采用什么说明语言,前提必须是准确。
六、回读课文,拓展延伸
1. 从本文中学到了哪些知识或懂得了什么道理?如学完《中国石拱桥》后,让学生画一画赵州桥。
2. 文中介绍的知识或阐述的道理在现实生活中有什么用途?或按照本文的写作方法,写一篇片断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