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主要从高等教育经费来源的角度进行探讨,发现我国高教融资呈现出以政府财政拨款和学杂费为支柱的“二元化”融资结构。通过与发达国家的高教融资比较发现,我国存在融资渠道单一,融资结构不合理的弊端。针对我国高等教育融资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应加大财政拨款力度,控制高校学杂费收取,拓宽金融融资手段等。
关键词:高等教育;融资;经费收入
一、我国高等教育融资现状
从当前高等教育经费的来源结构看:
表2007 2008年高等教育经费收入(按来源构成统计)
数据来源:2008、2009年教育经费统计年鉴整理
由上表可得:目前中国高等教育融资呈现政府财政拨款与学杂费为主要经费来源的“二元化”局面,接近80%的经费来自于这两个主要来源。此外,也可以看出来自市场的经费收入成为政府财政拨款的有力补充。
我国高等教育市场经费收入主要来自于四个市场及各自相关收入:教育机会市场的学杂费收入和举办者投入;教育融资市场的融资收入,主要是来自银行提供的建设贷款、助学贷款等,高校也通过与银行进行项目合作获取经费;劳动力市场的教育服务收入,主要表现为培训班收入、网络教育收入、成人高等教育等;以及科研市场的科研经费和专利收入,科研经费主要来源于政府,也有企业通过项目合作投入科研经费,高校通过产学研一体化发展,使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带来资金投入。四个市场紧密相连,为高等教育发展筹集资金。
二、当前高等教育融资存在的问题——与发达国家的高教融资比较
下面分别从四种类型的经费收入对我国与发达国家的高等教育融资渠道和结构进行比较:
1.财政经费(包括财政拨款和资助)
从财政性教育经费的总量看:近年来,特别是在1999年高校扩招以来,政府对高等教育的投入大幅增加,但是教育投入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却很低。据《关于2009年全国教育经费执行情况统计公告》显示,2009年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为12231.09亿元,国内生产总值为340506.9亿元,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3.59%。联合国有关机构的统计资料表明,一个国家正常用于教育的投资应占国民生产总值的6%左右,发达国家达到9%,而我国4%的目标仍未实现,财政性高等教育投入与资金需要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
从政府预算在高等教育经费来源的占比看:2006—2007年美国公立学校经费的49.5%来自各级政府的拨款和津贴,私立学校教育经费的12.3%来自政府。在澳大利亚,2006年高校经费的42.23%来自政府拨款,15.77%来自政府提供的无息贷款和津贴补助。在欧洲国家中,德国97%的经费来自政府;法国高校60%的经费来自政府;在英国,政府资助占经费的57%。我国的高等教育经费中46.8%来自于政府预算。由此看来,政府经济支持都是高等教育的主要经费来源,从经费来源的占比看,我国所占比例稍低于发达国家。
2.自筹款项(包括产业服务收入和学杂费)
在美国,学校利用自身科技、智力和校产等优势开展对外服务及销售所取得的收入成为高等教育经费的第二大来源。公立高等院校经费中16.7%来自学杂费,33.9%来自社会服务收入(包括来自校办企业、医院等的收入);私立学校经费的26%来自学费,50.6%来自社会服务收入。澳大利亚高校经费中22.19%来自学杂费,5%来自产业合同收入。我国校办产业和社会服务收入用于教育的经费仅占3%,学杂费收入占33.9%。
美国大学学费只占到其人均GDP的15%,占教育成本的20%左右。英、印、澳等国的高校收费也都大致维持这个比例。而我国自高校扩招10年来,学杂费比1998年增加了25—40倍。目前,大学学杂费已占到教育总成本的30%甚至更高,占到中国人均GDP的60%左右,已严重超过了民众的承受极限。
通过对比可以看出:我国高校经费中来自学杂费收入的比例高于发达国家,学杂费所占的教育成本比例以及在人均GDP的占比也远高于发达国家,呈现出高校学杂费收取不合理的态势。另一方面,校办产业和社会服务创收的比例则远低于发达国家,说明我国高校科研成果与市场生产的结合度低下,产学研一体化发展缓慢。
3.金融资金(包括教育储蓄、教育基金、教育股票、教育信贷和教育贷款等)
目前,教育金融手段主要有建立教育银行、发放教育贷款、教育证券和开展教育储蓄、教育保险、教育信托等。
教育贷款有世界银行贷款、教育基金贷款和学生助学贷款等种类。美国以贷学金为主要手段建立健全了多元混合型的大学生资助体系,提供“标准分期还贷”、“按收入比例还贷”等六种还贷方式以供学生选择。英国则采用“先上学,后付费”的政策,建立“按收入比例还款”的助学贷款制度,为学生提供学费贷款和生活费贷款,此外还提供多种助学金和津贴。澳大利亚法律规定:学生若不愿或无力承担学费,政府向学生提供各种形式的贴息贷款,视学生就业状况索还贷款。我国也实行以“奖、贷、助、补、减”为标志的多元资助体系,但高昂的学费已把一部分的贫困学生挡在大学的门槛之外,国家提供的奖、助学金也就与他们无缘。此外,我国目前的还款方式相对十分保守,在还款金额、期限等的设定上基本都是格式合同,并且相当的贷款人还款压力很大,从而导致贷款坏账的情况。不同于发达国家多由税收部门直接回收贷款能保障较低的贷款坏账率,我国由于国内的征信系统尚在建设之中,贷款银行没有足够的信息去甄别学生申请信息,不可能通过税务部门来回收贷款,目前只能由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和高效设立风险补偿金来为不良贷款拨备。
教育证券是以发展教育事业为发行目的的有价证券,如教育债券、教育彩票和教育股票等。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发行债券已成为美国大学筹集建设资金的一种普遍做法。美国有41个州为解决校舍建设资金不足问题而发行过教育公债。美国还采取多种金融手段来筹措教育资金,如实行教育储蓄制和预付学费计划等。教育彩票在国外被誉为“第二财政”,美国有13个州部分或全部把彩票收入投入到教育中。此外,教育储蓄、保险、信托和教育银行等金融手段也都对各国教育发展起到了一定作用。
反观我国的情况则可以发现,我国金融市场发展还不完善,高校在金融市场的融资渠道十分单一,主要来自于银行提供的贷款,其他的融资形式则仍未构建起来。我国高校由于长期以来依赖于政府资助,缺乏建立自身信用的意識,高校信用不足成为了融资的障碍,同时,由于高校产权不明晰,导致在融资过程中抵押缺乏,担保困难,更是成为高校融资的绊脚石。根据现行的债券发放办法,我国高校还不具备独立发行债券的主体资格,只能通过国家发行的国债收入来取得部分国债项目资金。此外,我国于1999年9月1日开始了教育储蓄和教育保险业务,但教育储蓄因其实施范围太小、期限太短、限额太低、手续太繁琐等原因而未能获得广泛认可。教育信托也因实施法 律不健全而收效甚微。
4.捐赠收入(包括国内和国际捐赠)
美国人民有很强的捐资助教的传统意识,其私立学校经费中11.1%来自捐赠,成为高校重要经费来源之一。美国在税法上对捐赠实行免税,以鼓励社会捐赠。大学获得私人和社团捐赠的多少也是大学排名的因素之一,因此,美国高校都非常重视并积极募捐。美国捐赠形式多样,有现金捐赠、增值证券捐赠、不动产所有权捐赠等。英国民间和社会团体也有捐资助学的传统,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的各学院经费主要来自大财团和社会各界的捐赠,一般高校的经费中也有一部分来自于社会捐赠。在我国则缺乏捐资助教的风气,目前,我国高校已尝试接受捐赠,但因没有完善的筹款计划和承办部门,只是校庆之际接受一点校友捐赠,效果并不理想,资金来源也极不稳定。从捐赠的占比来看,也远低于发达国家。
综上可得:当前我国高等教育融资结构不合理,呈“二元化”结构,经费主要来源于政府和受教育者,而发达国家则已经形成了多元化高校融资体制。政府作为高等教育经费的主要来源,投入力度不足,导致财政投入与教育经费需求的矛盾日益突出。学杂费作为第二大的高等经费来源,高校学费对于贫困学生来说十分高昂,对教育的公平性产生一定的影响。此外,融资渠道单一,除政府拨款和学杂费收入外,其他形式的融资途径尚未构建或仍不完善。
三、我国高等教育融资改革思路
针对我国高等教育融资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以下的融资改革思路。
1.加大政府对教育的财政拨款力度
高等教育作为准公共产品的性质决定了政府必然是高等教育融资的主要来源之一,但我国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仍低于世界平均水平,随着高校发展导致的经费需求日益增加,财政性的教育经费投入已明显不足以满足需求,因而还必须加大政府对高等教育的拨款力度,以强化政府财政拨款对高等教育融资的主渠道作用。
2.规范并控制高校收费额度,完善学生资助体制
我国高校学杂费占高校经费收入的比例偏高,由学生和其家庭承担的教育成本比例也远高于发达国家,为其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因而我国高校收费不宜再增,而应适度控制或降低。此外还应进一步完善学生资助体系以保障受教育机会公平性的实现。
3.推进产学研一体化,增加高校对外销售与服务收入
目前我国把科研成果转变为生产力的程度较低,推进产学研一体化,让高校的知识、智力等为高校创收,加强高校与企业的合作,通过成立工程研究中心、创办高校科技园等形式为企业提供知识支持,获得相关的合同收入;加强校办产业的建立,完善高校提供的社会服务以获取经济利润,是我国高等教育融资的重要突破口。
4.利用金融手段和资本市场为高等教育融资
我国高等教育在金融市场的融资主要来自于银行贷款,途径单一,应要加大力度发展我国的教育金融制度,参考发达国家的成功案例,通过实施教育股票、教育彩票、教育信托、教育储蓄制等,扩展我国教育融资的渠道。
5.建立高等教育募捐机制
我国虽不乏生活富裕之人,但社会缺乏为教育捐赠的风气,由于捐赠属于个人主观行为,具有不确定性,因而需要政府政策引導,在社会倡导捐资助教的风尚,需要制定相关的优惠政策,如美国的税收减免政策,作为激励机制,再加上建立一种高等教育募捐机制,组织专门的募捐工作人员,通过各种手段争取国内和国际的捐赠。
关键词:高等教育;融资;经费收入
一、我国高等教育融资现状
从当前高等教育经费的来源结构看:
表2007 2008年高等教育经费收入(按来源构成统计)
数据来源:2008、2009年教育经费统计年鉴整理
由上表可得:目前中国高等教育融资呈现政府财政拨款与学杂费为主要经费来源的“二元化”局面,接近80%的经费来自于这两个主要来源。此外,也可以看出来自市场的经费收入成为政府财政拨款的有力补充。
我国高等教育市场经费收入主要来自于四个市场及各自相关收入:教育机会市场的学杂费收入和举办者投入;教育融资市场的融资收入,主要是来自银行提供的建设贷款、助学贷款等,高校也通过与银行进行项目合作获取经费;劳动力市场的教育服务收入,主要表现为培训班收入、网络教育收入、成人高等教育等;以及科研市场的科研经费和专利收入,科研经费主要来源于政府,也有企业通过项目合作投入科研经费,高校通过产学研一体化发展,使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带来资金投入。四个市场紧密相连,为高等教育发展筹集资金。
二、当前高等教育融资存在的问题——与发达国家的高教融资比较
下面分别从四种类型的经费收入对我国与发达国家的高等教育融资渠道和结构进行比较:
1.财政经费(包括财政拨款和资助)
从财政性教育经费的总量看:近年来,特别是在1999年高校扩招以来,政府对高等教育的投入大幅增加,但是教育投入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却很低。据《关于2009年全国教育经费执行情况统计公告》显示,2009年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为12231.09亿元,国内生产总值为340506.9亿元,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3.59%。联合国有关机构的统计资料表明,一个国家正常用于教育的投资应占国民生产总值的6%左右,发达国家达到9%,而我国4%的目标仍未实现,财政性高等教育投入与资金需要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
从政府预算在高等教育经费来源的占比看:2006—2007年美国公立学校经费的49.5%来自各级政府的拨款和津贴,私立学校教育经费的12.3%来自政府。在澳大利亚,2006年高校经费的42.23%来自政府拨款,15.77%来自政府提供的无息贷款和津贴补助。在欧洲国家中,德国97%的经费来自政府;法国高校60%的经费来自政府;在英国,政府资助占经费的57%。我国的高等教育经费中46.8%来自于政府预算。由此看来,政府经济支持都是高等教育的主要经费来源,从经费来源的占比看,我国所占比例稍低于发达国家。
2.自筹款项(包括产业服务收入和学杂费)
在美国,学校利用自身科技、智力和校产等优势开展对外服务及销售所取得的收入成为高等教育经费的第二大来源。公立高等院校经费中16.7%来自学杂费,33.9%来自社会服务收入(包括来自校办企业、医院等的收入);私立学校经费的26%来自学费,50.6%来自社会服务收入。澳大利亚高校经费中22.19%来自学杂费,5%来自产业合同收入。我国校办产业和社会服务收入用于教育的经费仅占3%,学杂费收入占33.9%。
美国大学学费只占到其人均GDP的15%,占教育成本的20%左右。英、印、澳等国的高校收费也都大致维持这个比例。而我国自高校扩招10年来,学杂费比1998年增加了25—40倍。目前,大学学杂费已占到教育总成本的30%甚至更高,占到中国人均GDP的60%左右,已严重超过了民众的承受极限。
通过对比可以看出:我国高校经费中来自学杂费收入的比例高于发达国家,学杂费所占的教育成本比例以及在人均GDP的占比也远高于发达国家,呈现出高校学杂费收取不合理的态势。另一方面,校办产业和社会服务创收的比例则远低于发达国家,说明我国高校科研成果与市场生产的结合度低下,产学研一体化发展缓慢。
3.金融资金(包括教育储蓄、教育基金、教育股票、教育信贷和教育贷款等)
目前,教育金融手段主要有建立教育银行、发放教育贷款、教育证券和开展教育储蓄、教育保险、教育信托等。
教育贷款有世界银行贷款、教育基金贷款和学生助学贷款等种类。美国以贷学金为主要手段建立健全了多元混合型的大学生资助体系,提供“标准分期还贷”、“按收入比例还贷”等六种还贷方式以供学生选择。英国则采用“先上学,后付费”的政策,建立“按收入比例还款”的助学贷款制度,为学生提供学费贷款和生活费贷款,此外还提供多种助学金和津贴。澳大利亚法律规定:学生若不愿或无力承担学费,政府向学生提供各种形式的贴息贷款,视学生就业状况索还贷款。我国也实行以“奖、贷、助、补、减”为标志的多元资助体系,但高昂的学费已把一部分的贫困学生挡在大学的门槛之外,国家提供的奖、助学金也就与他们无缘。此外,我国目前的还款方式相对十分保守,在还款金额、期限等的设定上基本都是格式合同,并且相当的贷款人还款压力很大,从而导致贷款坏账的情况。不同于发达国家多由税收部门直接回收贷款能保障较低的贷款坏账率,我国由于国内的征信系统尚在建设之中,贷款银行没有足够的信息去甄别学生申请信息,不可能通过税务部门来回收贷款,目前只能由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和高效设立风险补偿金来为不良贷款拨备。
教育证券是以发展教育事业为发行目的的有价证券,如教育债券、教育彩票和教育股票等。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发行债券已成为美国大学筹集建设资金的一种普遍做法。美国有41个州为解决校舍建设资金不足问题而发行过教育公债。美国还采取多种金融手段来筹措教育资金,如实行教育储蓄制和预付学费计划等。教育彩票在国外被誉为“第二财政”,美国有13个州部分或全部把彩票收入投入到教育中。此外,教育储蓄、保险、信托和教育银行等金融手段也都对各国教育发展起到了一定作用。
反观我国的情况则可以发现,我国金融市场发展还不完善,高校在金融市场的融资渠道十分单一,主要来自于银行提供的贷款,其他的融资形式则仍未构建起来。我国高校由于长期以来依赖于政府资助,缺乏建立自身信用的意識,高校信用不足成为了融资的障碍,同时,由于高校产权不明晰,导致在融资过程中抵押缺乏,担保困难,更是成为高校融资的绊脚石。根据现行的债券发放办法,我国高校还不具备独立发行债券的主体资格,只能通过国家发行的国债收入来取得部分国债项目资金。此外,我国于1999年9月1日开始了教育储蓄和教育保险业务,但教育储蓄因其实施范围太小、期限太短、限额太低、手续太繁琐等原因而未能获得广泛认可。教育信托也因实施法 律不健全而收效甚微。
4.捐赠收入(包括国内和国际捐赠)
美国人民有很强的捐资助教的传统意识,其私立学校经费中11.1%来自捐赠,成为高校重要经费来源之一。美国在税法上对捐赠实行免税,以鼓励社会捐赠。大学获得私人和社团捐赠的多少也是大学排名的因素之一,因此,美国高校都非常重视并积极募捐。美国捐赠形式多样,有现金捐赠、增值证券捐赠、不动产所有权捐赠等。英国民间和社会团体也有捐资助学的传统,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的各学院经费主要来自大财团和社会各界的捐赠,一般高校的经费中也有一部分来自于社会捐赠。在我国则缺乏捐资助教的风气,目前,我国高校已尝试接受捐赠,但因没有完善的筹款计划和承办部门,只是校庆之际接受一点校友捐赠,效果并不理想,资金来源也极不稳定。从捐赠的占比来看,也远低于发达国家。
综上可得:当前我国高等教育融资结构不合理,呈“二元化”结构,经费主要来源于政府和受教育者,而发达国家则已经形成了多元化高校融资体制。政府作为高等教育经费的主要来源,投入力度不足,导致财政投入与教育经费需求的矛盾日益突出。学杂费作为第二大的高等经费来源,高校学费对于贫困学生来说十分高昂,对教育的公平性产生一定的影响。此外,融资渠道单一,除政府拨款和学杂费收入外,其他形式的融资途径尚未构建或仍不完善。
三、我国高等教育融资改革思路
针对我国高等教育融资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以下的融资改革思路。
1.加大政府对教育的财政拨款力度
高等教育作为准公共产品的性质决定了政府必然是高等教育融资的主要来源之一,但我国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仍低于世界平均水平,随着高校发展导致的经费需求日益增加,财政性的教育经费投入已明显不足以满足需求,因而还必须加大政府对高等教育的拨款力度,以强化政府财政拨款对高等教育融资的主渠道作用。
2.规范并控制高校收费额度,完善学生资助体制
我国高校学杂费占高校经费收入的比例偏高,由学生和其家庭承担的教育成本比例也远高于发达国家,为其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因而我国高校收费不宜再增,而应适度控制或降低。此外还应进一步完善学生资助体系以保障受教育机会公平性的实现。
3.推进产学研一体化,增加高校对外销售与服务收入
目前我国把科研成果转变为生产力的程度较低,推进产学研一体化,让高校的知识、智力等为高校创收,加强高校与企业的合作,通过成立工程研究中心、创办高校科技园等形式为企业提供知识支持,获得相关的合同收入;加强校办产业的建立,完善高校提供的社会服务以获取经济利润,是我国高等教育融资的重要突破口。
4.利用金融手段和资本市场为高等教育融资
我国高等教育在金融市场的融资主要来自于银行贷款,途径单一,应要加大力度发展我国的教育金融制度,参考发达国家的成功案例,通过实施教育股票、教育彩票、教育信托、教育储蓄制等,扩展我国教育融资的渠道。
5.建立高等教育募捐机制
我国虽不乏生活富裕之人,但社会缺乏为教育捐赠的风气,由于捐赠属于个人主观行为,具有不确定性,因而需要政府政策引導,在社会倡导捐资助教的风尚,需要制定相关的优惠政策,如美国的税收减免政策,作为激励机制,再加上建立一种高等教育募捐机制,组织专门的募捐工作人员,通过各种手段争取国内和国际的捐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