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乎人文 以化成天下

来源 :新校园·中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wu20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当下,以《弟子规》为代表的传统文化教育非常盛行,不仅许多中小学已经开始普及,甚至一些大型企业也进行大力宣扬。其巨大的吸引力以及感染力如一股热浪般正向中华大地四方波及开来。当然,持反对论调的人士也不下少数,进而也导致了关于这一话题的诸多争论。在各中小学推广后,下一步高校里是否要推行传统文化教育,显然就成为了近两年社会乃至高校关注和讨论的热点。本文认为无论是从人性修养、行为准则、还是人际交往、就业的角度讲,在高校中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是十分必要的,它是大学知识教育的最佳辅助。
  关键词:传统文化;《弟子规》;高校;必要性
  
  一、引言
  大学历来是莘莘学子魂牵梦萦、负笈求学的圣地,也是人类文明得以传播、理想智慧得以发扬光大的渊薮。但我们现在走进校园里,我们能看到什么?焦虑、烦躁、孤独、自私、心理脆弱,上课经常迟到早退,不听课一味地玩手机,考试作弊,稍不顺意对父母老师大呼小叫,在食堂浪费粮食,寝室邋遢不整,怪味四溢,行为乖张等等问题越来越多地在大学校园中发生。这已经成为越来越多大学教育工作者共同头疼的问题,原因到底何在?很明显,在加强知识教育的同时,我们忽视了学生们的德行教育,变成了“瘸腿”教育,还有多少读书人能从内心真诚发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豪言壮语呢?有哪一位学子有“为往圣继绝学”的历史使命感呢?那么在社会日益物质化的今天,确立现代大学理念,加强对大学生的传统文化教育,把傳统文化融入高校的文化课程作为辅助,就是十分积极而且必要的了。
  二、人性修养的重塑——唤醒学生的孝心和本有的善心
  在中华民族传统的国学文化中,把德育放在首位。衡量一个学生是否优秀的标准是德与才,二者尤其要强调德行的高尚。《弟子规》中所提到的“孝、悌、谨、信、爱、仁”,都属德行的范畴。孟子在《滕文公上》一篇中提出“人之初,性本善”,然而“百善孝为先”,孝道有了,百善自然就开启了,种树时,想必没有人会在叶子上面浇水,都会选择根部浇水,人生的根本在德,德的根本又在孝,孝是百善的基础,根深才会叶茂,根深才能经受狂风暴雨的考验,不会连根拔起,根深树才会稳固。德行好,有孝道,学习差,这只是一时的,阶段性的,但要是学习好,德行不好,不孝顺,将会铸成永远的失败。
  三、行为守则的替代——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做人准则
  不同于中小学的填鸭式教育,大学生们在步入校园后,有了更多的“自由空间”,脱离了父母的保护,生活空间扩大,独立感、成人感逐渐增强,不仅从身体上,感到自己像大人了,而且从内心体验上更是加强了这种成熟感,十分强烈的要求成人和社会把自己当成人看待,极力摆脱成人的约束和干涉,于是,他们开始按照自己的意愿,逃课、喝酒、抽烟、沉迷网络游戏、打架、撒谎、考试作弊……以前想做但不敢做的事情,却在大学里一幕幕上演。
  这与我们家庭教育的不周、社会不良风气有着直接原因,但是我们却不能坐以待毙,让这种现象再继续发展下去,否则学校的正常教育难以保证,社会的安定将难以维系。《弟子规》要求人们要养成小心谨慎、规矩低调、有自我尊严的生活处事习惯。而它的内容和目标,就是提升人的德行、转化人的气质、升华人的心灵境界,这些效果产生了,并在内心深处牢牢扎根,还有几个人想做坏事呢?如果学生都能明白“德有伤,贻亲羞”,“年方少,勿饮酒,饮酒醉,最为丑”,他们就会主动戒除烟、酒等恶习。“斗闹场,绝勿近”、“邪僻事、绝勿问”会让不少好当看客的学生远离是非之地,主动远离网吧等对身心有害无益的场所。另外《弟子规》关于诚信的阐释也是有很大价值的,“凡出言,信为先;事非宜,勿轻诺”,它要求人们言以信为先,要重视道德人格的建立。这正是现代教育缺乏的重要理念。
  四、人际交往的和谐——营造人生成长的良好外界环境
  除了教育方式不同外,大学里的人际关系也与中学有着明显的区别,不再是熟知的同一个地域的同学与老师,彼此都来自五湖四海,来自不同的民族,性格不同,风俗习惯,甚至语言等都存在着明显的差异。由于自卑、骄傲、逆反、猜疑、冲动、自负、固执、自私等心理作祟,导致许多大学生不是交往范围狭窄,就是不能与人坦诚相待、开诚布公地交流思想。如何与人相处,已经成为除学业外当代大学生最头疼的问题。
  那么要如何做到左右逢源,游刃有余,进行有效得体的信息交流和人际互动,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呢,在众多实践和研究的成果中,《弟子规》告诉我们需要用一颗宽容的心,需要用真诚,需要用积极交往的主动性,去塑造良好的个人形象,要善用各种交际手段,去克服社会知觉中的偏见与偏差。“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也讲“爱人不亲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礼人不答反其敬”,要想“人和”,我们绝对不能去刻意要求别人,最重要的是看自己用什么样的态度去对待他人。在处理人与人的关系方面,要学会与人合作,学会替他人着想,学会宽容与善待他人,始终用责人之心责己,恕己之心恕人。要试着对自己的坏脾气、坏习惯千方百计地克制,以至于到最后改掉,同时对他人也要厚道三分,多多提供帮助,帮助他人进步,帮助他人提升。
  五、结论
  综合以上分析,我们不难看出,推行《弟子规》等传统文化教育不仅仅要在中小学当中实行,在高校里更有必要好好地研讨与学习。在经济发达的今天,我们更需要大学生常读《弟子规》等传统文化经典,悟出其中道理,并且要身体力行,毕竟“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要使大学生真正成长为个性完善,富有主体精神和创造能力,同时符合社会需求,推动整个人类社会不断向前发展的有用人才。
  
  【参考文献】
  [1]李毓秀(著),贾存仁(修订).《训蒙文》改名为《弟子规》[M].清朝.
  [2]王蒙.从热读《弟子规》说起[J].人民日报海外版.2010年1月12日.第001版.
其他文献
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爱因斯坦说过:“要是没有‘伦理教育’,人类就不会得救。”思想品德教育也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初中思想品德教育更是思想品德教育过程不可忽视和逾越的阶段。初中思想品德教育应当体现初中生年龄、发育、认知等方面的特征,力求做到感性教育和理性教育、灌输性教育和渗透性教育、直接说教性教育和间接引导性教育等方面的转化与结合,以提高初中思想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一、感
期刊
《走进灵州》(中华文化出版社2009年12月版)是白述礼教授继《大唐灵州镇将》、《大明庆靖王朱栴》之后,又一部关于宁夏史、古灵州史研究的力作。述礼先生将届八旬而笔耕不辍,其落落心源和堂堂胆气,令晚辈后学钦敬不已。《走进灵州》以古灵州城址的考证考古研究为基点,以对古灵州的历史演进有重要影响的事件人物为主要研究对象,同时观照西北地区历史地理和人文文化,是迄今为止灵州史研究的大成之作,兼具学术研究和文化
期刊
摘要:一堂充满活力的音乐欣赏课。能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音乐的美妙和神奇.激发学生听赏音乐的浓厚兴趣,获得美好的音乐享受,从而逐步养成聆听音乐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逐步积累鉴赏音乐的经验  关键词:音乐:欣赏课:活力    音乐是一门很特殊的艺术.一方面它很抽象.一方面它却又能最深刻、最细腻、最准确地反映人的情感!欣赏者从这门特殊的艺术中感受歌曲(乐曲)的丰富情感和思想内涵,从中获
期刊
2010年全国Ⅰ卷第22题是一道数列问题,主要考察递推公式的灵活转化,共有两问,其中第(1)问大部分同学都能顺利解出,而第(2)问难度较大,所给答案也较为繁琐,学生不易理解。下面笔者从基础知识出发,主要对第(2)问的解法予以探究,仅供同学们对比参考。   题目:已知数列{an}中,a1=1,an+1=c-■   (1)设c=■,bn=■,求数列{bn}的通项公式。   (2)求使不等式an 
期刊
“好文章是改出来的”,大凡文学名家都格外重视对作品的润色、修改。一篇好的文章扣人心弦,发人深思,催人奋进,写是关键,改又是写作成功的关键。但在作文教学中学生不重视修改,有时甚至“不忍心”将自己辛辛苦苦写出来的东西删减掉,至于该如何修改自己的文章,总是不得要领。作为语文教师应注重对学生修改作文能力的培养。   一、引导学生认识修改的重要性   教师通过讲古代文人修改文章的佳话,激发学生修改文章的
期刊
之前看到过这样一个小故事:   在一节公开课上老师提问时,一个胖胖的小男孩马上举起了小手,他的小手不停地向老师摆动,想引起老师的注意,果然,老师叫他起来回答问题。可一听他发言,所有听课的老师才发现,这不是一个正常的孩子,他说话断断续续、含糊不清。看得出,他在努力把话说清楚,可是,他越是着急,越是说不清楚,急得他鼻尖上冒出了许多汗。也可能老师怕影响教学效果,没有让他说完,而是淡淡地对他说:“听说你
期刊
德育工作不同于教学辅导,没有大纲试题,更不能千篇一律,只有因人而异,因势利导,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才能如春风化雨,创建一个和谐的班集体,绽放朵朵奋进的心灵之花。   一、树长远理想,定短期目标   我们应引导学生加强对国家民族的关注,结合自身有益的兴趣,树立他们长远的人生目标,从而將注意力转移到学习当中来,并为了理想而制定短期目标,通过逐个实现来增强他们的信心。   周恩来曾有名言:为中华之
期刊
古典诗文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精髓,也是世界文化艺术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的第2条提出了“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富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的要求。让学生背诵一定量的古诗文,已经成为时代对语文教学的要求。但多数学生对古诗文学习缺乏兴趣。究其原因有很多种,但这跟我们对古诗文教学缺少充分的关注并进行深入的研究,跟当前古诗文教学形式单调、缺少创新有
期刊
摘 要:本文就海明威的作品《老人与海》中体现出来的生态意识和生态思想进行分析,目的就是唤起人们对人类社会未来发展的关注。   关键词:《老人与海》;人与自然;生态意识;生态批评     一、前言   1952年,海明威发表了作品《老人与海》。小说中除了延续了一贯的创作风格,赞扬人类永不言败的可贵精神外,还在生态层面表现出了自己的关注与思索。本文就海明威的作品体现出来的生态意识和生态思想进行分
期刊
摘要:为了尽快改善农村学校网点过于分散、办学质量和办学效益低下的现状,积极推进全市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建设,让更多的农村孩子享受到优质的义务教育资源。以哈尔滨呼兰区为例,通过对农村学校撤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从而为推进农村教学网点的布局调整打下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农村义务教育;教学网点;网点撤并    为了尽快改善农村学校网点过于分散、办学质量和办学效益低下的现状,积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