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中等职业教育学生的操作技能

来源 :中国校外教育·高教(下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thusbo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由于我国职教发展历史较短,长期以来受传统普教教学方法、规章制度的影响,在教学中一味照抄照搬普教教学方法,在教学中只强调传授按严格学科体系形成的书本知识,而相对忽视对学生运用知识去分析、解决问题以及实际动手能力、操作能力的培养。这就造成了今天的职校生在走出校门后,在激烈的人才竞争中知识结构不过硬,专业技能不扎实的社会现实,使广大职校生在激烈的人才竞争中处于劣势,并直接影响到广大中职校的生存问题。因此,如何改变这种局面,作为职教工作者,就如何在中等职教教学中通过提高学生操作和运用技能能力来适应瞬息万变的市场需求面临着新的挑战。
  关键词:中等职业教育 职校生 操作技能
  一、认识操作技能的基本含义及特征
  所谓操作技能,是按一定要求完成操作程序的能力,具体归结到职教教学中就是指运用所学专业知识进行严格训练,熟练而准确地完成特定任务的能力。判断操作技能是否形成依据是必须了解学生在学习操作技能前学会了什么,学习后又掌握了什么。对熟练操作技能特征了解,才能有助于广大中职校教师和学生在操作技能教学过程中进行如下检测:
  第一,操作技能结构是否合理。局部操作技能有机组合成一个完美的系统,操作中没有多余动作,各项操作技能之间也没有相互干扰现象。等学习者掌握了操作过程中的一套基本动作之后,这些笨拙的中间环节往往就会被节省,从而逐步达到熟练的操作连贯的动作。
  第二,操作技能质量是否高。操作者的速度快、质量高,运用各项技能不但准确、稳定,而且协调、灵活。在操作技能学习过程中,视觉控制只起辅助协调作用,主要依靠操作中肌肉的动觉反应,技能的运用基本接近自动化。如司机在开车时,总是在不断地调整方向盘。动作速率快且准确,从而有效地避免撞车和冲出道路,使驾驶达到自动化。
  第三,操作技能是否调节自如。熟练的技能操作者技能的控制主要依靠动觉反应,紧张感消失,技能操作达到高度自动化,各子技能之间协调自如,操作技术是一气呵成,应用自如,并且能够在各种不利的情况下正常发挥其水平。
  二、认识中职校生操作技能的形成过程
  要培养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具有一定的操作技能,依据教育心理学的规律,中等职业教育的工作者就应该充分认识到操作技能中的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三个阶段:
  1.认知阶段。这一阶段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认知所要学习的技能。认知所要学习的技能要在教师示范、言语描述和操作分析的基础上进行,使学生了解操作技能的各部分子技能及子技能之间的相互联系以及操作技能的关键点在哪里,从而理解整个操作技能的编制程序。学生在学习某项实际操作技能前,先要让他们了解操作的全过程以及全过程可分解成多少个简单动作,了解操作要求、操作的工具、工作方法和方式等内容以及操作过程如何自检、如何防止出错、如何注意安全,等等。在教学过程中,应启发学生运用已学过的知识来理解操作过程中的因果关系,通过教师讲解、演示,使学生对有关知识、工艺过程形成正确的概念,为规范化地执行每一个动作打下坚实基础,在这个基础上再进行初步练习。
  2.联系阶段。这一阶段,学习者已经初步掌握了完整的操作技能,特点是操作技能依赖视觉减弱,而增强了肌肉的感知力,子技能之间干扰减少,多余操作减少,发现错误能力增强。由于在第一阶段学习者已牢固掌握了关于技能简单、局部的要求,这一阶段教师所要做的就是正确引导学习者将局部、分散的知识结构汇总成某一专业领域内连贯、程序化的工作任务。教师依照动作顺序分别组织训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视觉形象。在视觉形象的基础上,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操作实践来模仿教师的示范动作,把正确动作的视觉形象与动作表象相结合,化为自己的局部技能。经过反复的操作训练,增强协调性、稳定性、灵活性,使动作品质不断提高,速度不断加快,并使之成为自动化动作。
  3.自动化阶段。这一阶段学习者熟练地掌握了完整的操作技能,各子技能已经达到协调完善,并达到高度自动化。教师的角色不再只是理论的传授者、讲解者,更多地是学生操作能力的观察者、协调者。在上一阶段的基础上,通过有目的和针对性的训练,使学生按操作熟练程度、工序完成的质量、速度和工作协调程度来评价自己的技能,调节自己的活动,最终形成协调和完善的操作技能。这一阶段训练中,训练作品要具有典型性,质量要求要高,这样才能提高训练的效率;同时,训练的多样性、趣味性会激发学生训练的兴趣,提高训练的主动性、自觉性,为整个技能的掌握提供保障。在整个技能培养过程中,应经常对学生的知识、技能、技巧进行检测,了解教学效果,发现问题,以便下一步对教学进行调整。
  三、培养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操作技能的有效措施
  第一,掌握技能的基本标准。国家已对我国现有的职业情况进行了细化分类,并制定了相关的国家职业技能标准。因此在教学考核时要严格按照部颁和省统一标准或学校标准来执行。通过学习与考核,使学习者不仅要对某一专业技能包含哪些步骤都有清醒、正确的认识,而且要对操作步骤中出现的差错做出及时纠正。另外,学校所传授的某一领域的专业技能不能只注重理论化,还要注意与具体企业实务操作相结合,而且一些标准的制订也要与企业工作岗位的操作技能相联系,让学习者不仅有理性的感知,还有感性的认识。
  第二,注重教师与学生的协调。现代科学实践中不断出现新的技术难题,解决这些问题:一方面,要求学生有积极的学习兴趣,把学习变成自己的愿望,也要求教师要有长远的目光,让学生自己解决问题并发挥学习者的想象力。另一方面,在技能的形成过程中练习是必不可少的。因为技能形成不仅取决于练习的数量,更取决于学生本身的条件和特点。有些学生在练习中自觉地按照教师讲的内容和操作方法进行练习,进步较快。而有些学生则相反在操作技能的练习中也伴随着反馈,多次的练习与反馈,使学习者知道练习的成败,使每次练习都有收获。
  第三,与企业合作,建立产学体系。中职培养的学生应能反映社会的需求,通过与企业合作办学,也可以使学校直接面向企业办学,以企业所需要的人才为专业设置依据,制订培养方案。在我国人力资源不十分丰富的情况下,加强中职与企业的合作,并与社会发展形成良好的互动关系,是发展中职的明智之举。中职校应充分利用社会资源,节约办学成本,提高办学效率。让学生参加到企业的实际生产当中去,在真实的场景中辨别操作技能之间的细微差别,从而使学生的操作技能臻于熟练。当然中职校要抓住产业调整的新动向,摸清产业需求及劳动力市场状况,及时调整专业设置和教学内容,使学生真正用得上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工作之忧。
  总之,在中等职校的教学中,必须重视学生操作技能的培养,让学生掌握操作技能的形成过程及特点,使其走出传统教学的旧格局,把中职生真正培养成为社会需要的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
其他文献
从基本原则、评价内容、评价标准及组织实施等方面探讨构建中职学生实习实训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发挥实习实训质量评价体系的指导、促进、激励作用,提高实习实训课程的教学质量。
谁是我们学校最可爱、最搞怪的人呢?同学们一致认为是我们的那位可爱第一、帅气第二的语文老师“老董”——他很乐意我们这样叫他。  距上课铃响还有五分钟,我们的董老师就从办公室往教室走来了。只见他颇有架势地拿着语文课本、教案、笔,悠闲地从远处走来,那身朴素干净的衣着,带给人一种活力。进教室后,他将书和笔往讲台上一放,两臂在胸前交叉,冲我们灿烂一笑,说:“同学们,咱们先唱首歌吧!”“好—一,’我们群情激越
过去跟学生一起赏析《项链》,重点总是放在对路瓦栽夫人性格的分析上。通过对文本内容的探究,我越来越清晰地体悟到,作为一个批判现实主义的作家,莫泊桑对那个社会的本质有着敏锐深刻的认识。就像在其他优秀作品中一样,莫泊桑在小说的创作中对小人物命运的关注更甚于对她们的性格的关注。作品批判了当时法国社会对路瓦栽夫人这样的小人物的捉弄,揭示的是法国社会法则的无情:小人物別做美梦,有人试图改变自己的命运吗?只会被
摘 要 目的:分析慢性HBV携带者的肝组织病理改变。方法:36例慢性HBV携带者进行肝组织活检,了解肝脏病理改变,同时结合临床资料分析。结果:44.4%慢性HBV携带者肝组织炎症≥G2,有抗病毒治疗指征。肝组织炎症活动度与HBV DNA滴度水平无关。结论:对慢性HBV携带者应争取肝组织学检查,以进一步了解肝脏损伤情况,对指导治疗有重大指导意义。  关键词 HBV 病理改变  doi:10.3969
笔者于1988年9月始登讲台,一直从事农村小学数学教学工作。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潜力生”的存在一直是笔者的“心病”。在农村小学,由于小学生的年龄小,有些学生的心智水平
2008年年底,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大会上,胡锦涛总书记在讲话中用了一个比较口语化的短语——“不折腾”。这个短语引来了众多媒体的广泛关注。而且难倒了国内外媒体界的双语精英。人们对该词的语义理解见仁见智。对该词的翻译也莫衷一是,甚至于有人预测:“不折腾”这个短语,或许将成为英语当中的一个专属名词。究竟如何解读这个短语?我从语言学的角度作一简要分析。    一、“不折腾”的语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