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衢州市衢江区的七旬农妇李常珍,因年事已高,患有多种老年性疾病,发病时常需住院治疗。尽管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但高额的医药费用仍成了她家的主要经济支出。
最近,她又旧病复发住进了衢江区人民医院。可她发现,同样的病,这次的住院费用竟然要比前一次少2/3。
衢江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中心工作人员介绍说,这都是因为衢江区新推出的“医药限价政策”。现在,衢江区所有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农民,只要在医管中心签订协议的“限价医院”内,都可以在充分享受城乡居民同等医疗服务的同时,享有全省最低的医药价格。
而这一惠民新政的出台,离不开衢江区人大常委会就“看病贵”问题的持续监督。
人大叫板“看病贵”
衢江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已运行多年,当地90%以上的农民投保后,都可以像城里人那样报销部分医药费。然而,就在“新农合”基金支出年年大幅增长的同时,当地百姓却依然为生不起病叫苦不迭。
傅雪莲、高智明是来自农村基层的区人大代表,在各自选区开展会前调研时,常听选民抱怨“看病贵”。2008年初,傅雪莲、高智明等20多名区人大代表,联合向区人代会提交了关于要求进一步完善“新农合”制度,解决农民“看病贵”难题的建议。当年,衢江区人大常委会将“看病贵”问题列入2008年度监督计划。
2008年8月,衢江区人大常委会成立了“新农合”专项工作调研组,一头扎进衢江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中心,翻阅了大量的相关资料。结果发现,2004年至2006年,全区“新农合”基金支出的医药费用竟以20%的速度上升。这其中,除了“新农合”的参保人数在不断增长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医院多开药、开高价药。
随即,调研组又对“新农合”的前后3年数据作了详细分析。结果发现,有的病人术前常规检查,做了黑白B超再做彩超,有的做了一次、两次,还要做第三次;有的病人其实住院治疗三四天就可出院,结果却住了近10天;有的病可以用一线普通药,医院却直接开了昂贵的二线、三线药。再比如,同样是剖腹产手术,市级医院需要花费5200元,其中药费1160元;可社区医院却只需2500元,其中药费仅160元左右。
同样的手术,市级医院和社区医院的所需费用竟相差这么多。调研组认为,长此以往,不仅当地百姓生不起病,“新农合”基金也将面临吃紧。
2008年9月,衢江区人大常委会专题听取和审议了区政府关于“新农合”制度及资金管理情况的报告。审议发言时,区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个个情绪激昂。
“这么多年来,医改了一次又一次,老百姓为什么对医生不信任?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老百姓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付这些钱。一张住院清单给你,你能找出多少漏洞?专业知识缺乏,决定了百姓对医疗机构的价格监管只能浮于表面。”
“对普通百姓来说,他们并不清楚哪些钱该花,哪些钱不该花。但从专业角度来看,许多诊断明确、治疗路径清晰的病种,需要用多少钱是可以测算出来的。作为投保农民的代表,‘新农合’有义务帮投保农民监管。”
“政府医保机构除了要帮农民管钱,还应该帮农民与医院‘砍价’,把虚高的医药费砍下来!”
在整理常委会审议意见时,工作人员发现,区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的审议意见个个直指“看病贵”,并提出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建议。
监督催生“单病种限价”
接到衢江区人大常委会的审议意见后,衢江区政府高度重视,立即启动了“新农合”工作改革,并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提出了对部分医院实行“单病种限价”的设想。
可到底该对哪些病种进行限价?定多少价格合适?医院的服务质量又该如何保证?针对这一系列问题,衢江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中心与医疗单位开展了一场场内行对内行的“限价谈判”。
第一家参与谈判的医疗单位是衢江区最大的医院——衢江区人民医院。区人民医院院长周亦文认为:“从长远来看,医保机构代表投保人对医院进行监管将是必然趋势。”
经双方商定,先确定了15个病种作为“限价病种”,由区人民医院有关科室主任设计相关限价方案。在提交谈判的方案中,院方详细注明了15个病种治疗过程中所需的每一笔费用,甚至包括每个电解质元素的检测成本。可“新农合”管理中心工作人员发现,方案中所注明的消炎药基本都是价格较贵的二代、三代产品,不符合“单病种限价”降低看病成本的目的。为此,衢江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中心要求院方重新修改限价方案。
而在随后的“限价方案”二稿、三稿中,衢江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中心又发现,个别病种的一些检查项目完全没有必要列入其中;一些只需住院4天就可以出院的病种,竟然在方案中提出了7天的住院时间;而一些明明可以采用国产医用材料的,方案中却要求使用进口医用材料,等等。为此,衢江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中心再次提出了“继续修改”的意见。
最后,五易其稿,双方终于敲定了“限价方案”,并正式开始试行,预计15个病种平均每个病种可降低30%的医疗费用。
随后,医管中心又跟杜泽中心卫生院等医院开展了一轮又一轮的限价谈判。
而在此期间,区人大常委会也专门组织力量成立“新农合”审议意见落实情况督办小组,密切关注“新农合”改革的每一个细节。看到这样的谈判结果,傅雪莲、高智明等代表表示满意,区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也深感欣慰。
掀起一波“限价”潮
为进一步了解“限价新政”实施情况,2009年初,区人大常委会组织代表对此进行了跟踪调研。在衢江区人民医院,发现该院已有25个单病种和41种治疗方式列入限价范围。按照规定,该院必须在限价范围内治好病人,如果费用不到限价线的,以实际费用结算,超出部分则由医院承担。此外,该院还对病人的均次住院费、日均住院费、单日处方值、人均门诊费用等,一并进行了限价。
代表们仔细计算了一下,发现实行“限价新政”后,这些列入限价范围的病种,医疗费用平均下降了30%以上。其中下降最多的是“子宫肌瘤腹腔镜下微创手术”,原来在市级医院要8400多元,病人需自付5800多元,而实行限价政策后该手术的所需费用下降至5400元,个人自付不到2000元。
更让代表们感到意外的是,这一“限价新政”不仅让当地百姓得了实惠,还受到了当地医院的普遍欢迎,很多未在谈判计划内的医院纷纷要求参加“限价”。
浙江衢化医院作为衢江区外的一家医院,原来并未列入谈判对象。可该院院长邵志华却在听说“限价新政”的第一时间,主动找到“新农合”管理中心要求签订限价协议。
邵志华说,根据《衢江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单病种结算协议》,只要是执行单病种限价的医院,病人可以享受取消起报点、直接增加5个点报销比例等优惠政策。比如阑尾炎微创手术,市级医院价格是7600元,病人可以向“新农合”报销1800元,自付5800元,而该术限价后的价格是3690元,患者本人仅需自付400多元,相当于节省了5400元左右。
“这么大的优惠力度,病人肯定会选择‘限价’医院看病。”邵志华算的,正是这笔大账。他认为,对于大多数基层医院来说,首先要解决的是增加门诊量,“一家医院把利润设定得再高,如果没有病人来看病,那这些利润就都是虚的。”
一时间,“限价新政”在衢江区各级医院掀起了一波限价热潮。现在,许多医院进口处都挂上了单病种价格牌,有的医院还特意在报纸上刊登该院加入“限价医院”的消息。据了解,截至目前,已有26家医院通过限价谈判,成为衢江“新农合”的“限价医院”。
普通百姓成最大受益者
2009年6月至9月,衢江区人大常委会组织代表对全区的药品市场开展药品管理执法检查,其中“限价新政”实施情况再次被列入检查范围。
在衢江区杜泽中心卫生院,代表们碰到了前来做剖腹产手术的陈红英夫妇。陈红英说,如果他们去其他大医院做剖腹产手术,个人自付起码得3000多元,可在杜泽中心卫生院,不仅手术费会限定在2700元以内,而且报销比例还能提高,个人自付只需900多元。为此,他们一个劲儿地跟代表们说:“多亏投了‘新农合’保险!”
据介绍,作为第一批执行限价政策的医院之一,杜泽中心卫生院已吸引了大批其他乡镇的病人。近一年时间,卫生院仅剖腹产手术就做了1000多例,占全区剖腹产手术的1/3以上,甚至超过了区妇保医院。
更令人高兴的是,据“新农合”管理中心介绍,自“限价新政”运行以来,整个衢江区的医疗费用均次下降41%,人均节省2000多元,“新农合”基金则节省了200多万元。
2010年区人代会上,当衢江区区长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衢江参保农民正在享受全省最低的医疗价格服务时,代表们报以热烈的掌声。
2010年6月22日,衢江区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六次会议再次听取、审议了区政府关于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情况的报告。审议时,常委会组成人员纷纷表示,医疗机构和“新农合”联手打造医疗限价服务,让参保农民享受全省最低医疗价格服务,是衢江区卫生保障服务的一大创新,这一改革成果来之不易,希望坚持下去并不断完善。衢江区人大常委会有关领导也表示,为了不使医疗卫生改革走回头路,他们接下来还将持续关注该问题。
最近,她又旧病复发住进了衢江区人民医院。可她发现,同样的病,这次的住院费用竟然要比前一次少2/3。
衢江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中心工作人员介绍说,这都是因为衢江区新推出的“医药限价政策”。现在,衢江区所有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农民,只要在医管中心签订协议的“限价医院”内,都可以在充分享受城乡居民同等医疗服务的同时,享有全省最低的医药价格。
而这一惠民新政的出台,离不开衢江区人大常委会就“看病贵”问题的持续监督。
人大叫板“看病贵”
衢江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已运行多年,当地90%以上的农民投保后,都可以像城里人那样报销部分医药费。然而,就在“新农合”基金支出年年大幅增长的同时,当地百姓却依然为生不起病叫苦不迭。
傅雪莲、高智明是来自农村基层的区人大代表,在各自选区开展会前调研时,常听选民抱怨“看病贵”。2008年初,傅雪莲、高智明等20多名区人大代表,联合向区人代会提交了关于要求进一步完善“新农合”制度,解决农民“看病贵”难题的建议。当年,衢江区人大常委会将“看病贵”问题列入2008年度监督计划。
2008年8月,衢江区人大常委会成立了“新农合”专项工作调研组,一头扎进衢江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中心,翻阅了大量的相关资料。结果发现,2004年至2006年,全区“新农合”基金支出的医药费用竟以20%的速度上升。这其中,除了“新农合”的参保人数在不断增长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医院多开药、开高价药。
随即,调研组又对“新农合”的前后3年数据作了详细分析。结果发现,有的病人术前常规检查,做了黑白B超再做彩超,有的做了一次、两次,还要做第三次;有的病人其实住院治疗三四天就可出院,结果却住了近10天;有的病可以用一线普通药,医院却直接开了昂贵的二线、三线药。再比如,同样是剖腹产手术,市级医院需要花费5200元,其中药费1160元;可社区医院却只需2500元,其中药费仅160元左右。
同样的手术,市级医院和社区医院的所需费用竟相差这么多。调研组认为,长此以往,不仅当地百姓生不起病,“新农合”基金也将面临吃紧。
2008年9月,衢江区人大常委会专题听取和审议了区政府关于“新农合”制度及资金管理情况的报告。审议发言时,区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个个情绪激昂。
“这么多年来,医改了一次又一次,老百姓为什么对医生不信任?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老百姓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付这些钱。一张住院清单给你,你能找出多少漏洞?专业知识缺乏,决定了百姓对医疗机构的价格监管只能浮于表面。”
“对普通百姓来说,他们并不清楚哪些钱该花,哪些钱不该花。但从专业角度来看,许多诊断明确、治疗路径清晰的病种,需要用多少钱是可以测算出来的。作为投保农民的代表,‘新农合’有义务帮投保农民监管。”
“政府医保机构除了要帮农民管钱,还应该帮农民与医院‘砍价’,把虚高的医药费砍下来!”
在整理常委会审议意见时,工作人员发现,区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的审议意见个个直指“看病贵”,并提出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建议。
监督催生“单病种限价”
接到衢江区人大常委会的审议意见后,衢江区政府高度重视,立即启动了“新农合”工作改革,并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提出了对部分医院实行“单病种限价”的设想。
可到底该对哪些病种进行限价?定多少价格合适?医院的服务质量又该如何保证?针对这一系列问题,衢江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中心与医疗单位开展了一场场内行对内行的“限价谈判”。
第一家参与谈判的医疗单位是衢江区最大的医院——衢江区人民医院。区人民医院院长周亦文认为:“从长远来看,医保机构代表投保人对医院进行监管将是必然趋势。”
经双方商定,先确定了15个病种作为“限价病种”,由区人民医院有关科室主任设计相关限价方案。在提交谈判的方案中,院方详细注明了15个病种治疗过程中所需的每一笔费用,甚至包括每个电解质元素的检测成本。可“新农合”管理中心工作人员发现,方案中所注明的消炎药基本都是价格较贵的二代、三代产品,不符合“单病种限价”降低看病成本的目的。为此,衢江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中心要求院方重新修改限价方案。
而在随后的“限价方案”二稿、三稿中,衢江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中心又发现,个别病种的一些检查项目完全没有必要列入其中;一些只需住院4天就可以出院的病种,竟然在方案中提出了7天的住院时间;而一些明明可以采用国产医用材料的,方案中却要求使用进口医用材料,等等。为此,衢江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中心再次提出了“继续修改”的意见。
最后,五易其稿,双方终于敲定了“限价方案”,并正式开始试行,预计15个病种平均每个病种可降低30%的医疗费用。
随后,医管中心又跟杜泽中心卫生院等医院开展了一轮又一轮的限价谈判。
而在此期间,区人大常委会也专门组织力量成立“新农合”审议意见落实情况督办小组,密切关注“新农合”改革的每一个细节。看到这样的谈判结果,傅雪莲、高智明等代表表示满意,区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也深感欣慰。
掀起一波“限价”潮
为进一步了解“限价新政”实施情况,2009年初,区人大常委会组织代表对此进行了跟踪调研。在衢江区人民医院,发现该院已有25个单病种和41种治疗方式列入限价范围。按照规定,该院必须在限价范围内治好病人,如果费用不到限价线的,以实际费用结算,超出部分则由医院承担。此外,该院还对病人的均次住院费、日均住院费、单日处方值、人均门诊费用等,一并进行了限价。
代表们仔细计算了一下,发现实行“限价新政”后,这些列入限价范围的病种,医疗费用平均下降了30%以上。其中下降最多的是“子宫肌瘤腹腔镜下微创手术”,原来在市级医院要8400多元,病人需自付5800多元,而实行限价政策后该手术的所需费用下降至5400元,个人自付不到2000元。
更让代表们感到意外的是,这一“限价新政”不仅让当地百姓得了实惠,还受到了当地医院的普遍欢迎,很多未在谈判计划内的医院纷纷要求参加“限价”。
浙江衢化医院作为衢江区外的一家医院,原来并未列入谈判对象。可该院院长邵志华却在听说“限价新政”的第一时间,主动找到“新农合”管理中心要求签订限价协议。
邵志华说,根据《衢江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单病种结算协议》,只要是执行单病种限价的医院,病人可以享受取消起报点、直接增加5个点报销比例等优惠政策。比如阑尾炎微创手术,市级医院价格是7600元,病人可以向“新农合”报销1800元,自付5800元,而该术限价后的价格是3690元,患者本人仅需自付400多元,相当于节省了5400元左右。
“这么大的优惠力度,病人肯定会选择‘限价’医院看病。”邵志华算的,正是这笔大账。他认为,对于大多数基层医院来说,首先要解决的是增加门诊量,“一家医院把利润设定得再高,如果没有病人来看病,那这些利润就都是虚的。”
一时间,“限价新政”在衢江区各级医院掀起了一波限价热潮。现在,许多医院进口处都挂上了单病种价格牌,有的医院还特意在报纸上刊登该院加入“限价医院”的消息。据了解,截至目前,已有26家医院通过限价谈判,成为衢江“新农合”的“限价医院”。
普通百姓成最大受益者
2009年6月至9月,衢江区人大常委会组织代表对全区的药品市场开展药品管理执法检查,其中“限价新政”实施情况再次被列入检查范围。
在衢江区杜泽中心卫生院,代表们碰到了前来做剖腹产手术的陈红英夫妇。陈红英说,如果他们去其他大医院做剖腹产手术,个人自付起码得3000多元,可在杜泽中心卫生院,不仅手术费会限定在2700元以内,而且报销比例还能提高,个人自付只需900多元。为此,他们一个劲儿地跟代表们说:“多亏投了‘新农合’保险!”
据介绍,作为第一批执行限价政策的医院之一,杜泽中心卫生院已吸引了大批其他乡镇的病人。近一年时间,卫生院仅剖腹产手术就做了1000多例,占全区剖腹产手术的1/3以上,甚至超过了区妇保医院。
更令人高兴的是,据“新农合”管理中心介绍,自“限价新政”运行以来,整个衢江区的医疗费用均次下降41%,人均节省2000多元,“新农合”基金则节省了200多万元。
2010年区人代会上,当衢江区区长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衢江参保农民正在享受全省最低的医疗价格服务时,代表们报以热烈的掌声。
2010年6月22日,衢江区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六次会议再次听取、审议了区政府关于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情况的报告。审议时,常委会组成人员纷纷表示,医疗机构和“新农合”联手打造医疗限价服务,让参保农民享受全省最低医疗价格服务,是衢江区卫生保障服务的一大创新,这一改革成果来之不易,希望坚持下去并不断完善。衢江区人大常委会有关领导也表示,为了不使医疗卫生改革走回头路,他们接下来还将持续关注该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