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才,使学生享有平等的人格尊严。每个人都有追求完美和获得别人尊重、欣赏的需要,激发学生积极奋进的动力,形成健康的心理,崇高的人格,主动获取成功。
【关键词】关注学生;尊重学生;理解学生
The teacher should be long a rightness the student's"antenna"
Kong li- qing
【Abstract】Just make the student possess equal personality dignity.Everybody has already pursue perfect with acquire other people respect and appreciate of demand, stir up a student aggressive courageously enter of motive, formation health of mental state, lofty personality, active obtain success.
【Key words】The student of the concern;The student of the respect;The student of the comprehension
教学案例:王老师是学校出名的乱班班主任,在接班不久后,王老师就发现该班乱就乱在以刘健为首的一伙“捣蛋鬼”身上。刘健的父母出外打工,刘健长期跟奶奶一起生活,为了赚钱父母很少关心过儿子,极少过问他的在校表现。因为缺乏良好的家庭教育和父母的关爱,刘健经常结伙打架、惹是生非,通常是他一声令下,其它同伙跟上一哄而起,所有代课老师都很头疼。一天,数学老师因他在课堂上说话批评了他几句,他的一伙“小哥们”就怪腔怪调地瞎起哄,气地数学老师没法上课,教室里乱糟糟的。王老师决定采取果断措施,彻底摒除这一“毒瘤”。一番精心准备后,在周一班会上,王老师首先批评了刘健一伙,并要刘健他们深刻反省自己,两天后每人交一份有家长签名的检讨书,并要求全班同学密切监视刘健一伙的举动,随时向老师报告。两天过去了,刘健一伙不但没有交检讨书,而且依然我行我素,并传出话“随便,爱咋办咋办,检讨不会写”,全把老师的话不当一回事。对此,王老师使出浑身解数,却对刘健一伙毫无办法,这真是“玉皇大帝碰上孙悟空——没折”,无耐之下王老师只得刘健这个“烫手的洋芋”扔给了学校,要求学校严惩刘健一伙,否则“我这个班主任没法当”,王老师气得肺都要炸了。
关注学生,尊重学生,理解学生,使学生享有平等的人格尊严。每个人都有追求完美和获得别人尊重、欣赏的需要。当人在被惩罚、被斥责时,总有一种自尊受挫的心理压力,就会以各种形式摆脱斥责,对抗惩罚,释放心中的郁闷和压抑。刘健作为一个留守儿童,缺少父母的关爱,性格上较叛逆。但从案例可以看出刘健是个自立能力很强的学生,并具有一定的领导组织才能,是学生中的“老大”,但由于老师的一再打击、压制,以至成了全校有名的“问题学生”。而实际上刘健有着很强的逆反心理,就像弹簧越压,反弹力就越大。试想谁不想做好学生,得到大家的认可和赞扬?由于种种原因,生活中总会有刘健这样的“问题学生”,爱捣蛋、不学习、基础差、无纪律,和老师唱对台戏等等,但我们不能因此而放弃他。对他而言,老师的批评已是“家常便饭”,听得“耳朵都起茧子”了.对此他们已处于极度麻木的状态。从以上事例不难看出,他们不会因为老师的批评,学校的惩罚而有任何改变。他们需要的是掌声,是鼓励,是大家的尊重和认可。哪怕是一丁点儿,也足以使他们有莫大的改变。那么,怎样才能做到这一点呢?
首先,应该把不计其数的抑制性的“批评”转化为恰到好处的有激情的“赞扬”。及时发现他身上的闪光点,让他认识到你的赞扬是真实的、诚恳的,而并非虚伪的、造作的,从而刺中他的“软肋”——使自己充满自信,脱胎换骨。在大家的尊重、理解中,从心底迸发出人性的真、善、美,改变身上的劣习,实现旧貌换新颜。从上述事例中,可以看出刘健有一定的组织管理才能,那就给他一个体育委员、劳动委员之类的班干部让他当,让他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去管那些调皮捣蛋的学生。他做出了成绩,就会得到老师同学的赞扬,在学校中树立良好的形象,积极参与到班集体的一切活动中来,得到大家的认可,从一名“问题学生”转变为一名优秀学生。
其次,教师应主动和“问题学生”沟通、交流,关心他们的生活、心理状况,及时正确引导。教师既不能以所谓的“师道尊严”来强迫、压制学生,也不可曲解“以学生为主体”而放纵不加以管制,致使教师的“主导”留以“空壳”,丢失了对学生恰如其分的监管和“把舵”。我觉得教师的积极引导应是通过自身的言行举止,使学生受到熏陶和感染,以求达到师生心灵的碰撞,然后才会“亲其师,信其道”,心悦诚服地接纳和配合教师的引导,并且当他们无意中出错时,也能客观理智地向教师倾诉自己的心声,诚心自觉改过,而不是“破罐子破摔”或被动地等待教师的批评和惩罚。从刘健对王老师的态度可以看出其抱着“破罐子破摔”想法,说明学生对教师失去了信心,排斥、拒绝老师,更别说“信其道”,剩下的就只有“你爱咋办就咋办”。这就是“问题生”普遍存在的不尊师守纪、得过且过、自由散漫等通病。可以说,学生的自尊自信在很多时候,很大程度上是要靠教师培养和维护的。教师尊重学生,学生才会尊重爱戴教师和学会自尊,才能从能内心关注自我,对自己的言行负责,成为一个有责任心的人。
最后,我觉得学生身上存在的某些问题,实质上也可能是教师自身的问题。“教之诚信,师之榜样”,当学生固执、叛逆、不守纪律、不尊重教师顶撞教师时,我们不妨重新审视一下教师在教育学生时,自己是不是“专制”和“霸权”了?是否盛气凌人,不可一世了?是否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了?是否只顾自己苦口婆心地“摆事实讲道理”而漠视了学生的亲身感受了呢?常听有的老师说某学生“屡教不改”、“屡教屡犯”,我们不妨站在学生的角度换位思考,难道教师的“屡教”的“教”就不存在问题吗?难道学生的心真的就是“石头不开化”吗?
其实,我们如果站在“问题生”的角度看,不难发现,其实他们每个人都有鲜为人知的生活背景、心灵历程。他们在各自的问题中徘徊、煎熬,心灵深处无时无刻不在挣扎,在折磨别人的同时也在自我折磨,他们貌似强硬,其实内心比谁都脆弱。针对这种情况,教师确实应放下自己高高在上的架子,蹲下身子,以平和的心态处理学生存在的问题,避免对学生批评、呵斥,甚至惩罚,应该采取积极有效地做法,拨开他们心里的迷雾,帮助这些孩子走出人生的低谷,为他们架设一条通向光明、希望的“人生阶梯”,指引他们向既定的目标、方向前进——激发学生积极奋进的动力,形成健康的心理,崇高的人格,主动获取成功。其实,极少有学生是故意犯错误、出问题的,即使是“故意”的,也肯定有一定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原因?教师完全有责任和义务去思考它分析它破解它,如果不问青红皂白就批评学生,这对学生是不公平的,那么教师苦口婆心、绞尽脑汁的各种教育手段,只能算是一种“摆设”,试问会有效果吗?我不仅大声疾呼:教师给自己长一对学生的“触角”,感受孩子们的心声吧!
【关键词】关注学生;尊重学生;理解学生
The teacher should be long a rightness the student's"antenna"
Kong li- qing
【Abstract】Just make the student possess equal personality dignity.Everybody has already pursue perfect with acquire other people respect and appreciate of demand, stir up a student aggressive courageously enter of motive, formation health of mental state, lofty personality, active obtain success.
【Key words】The student of the concern;The student of the respect;The student of the comprehension
教学案例:王老师是学校出名的乱班班主任,在接班不久后,王老师就发现该班乱就乱在以刘健为首的一伙“捣蛋鬼”身上。刘健的父母出外打工,刘健长期跟奶奶一起生活,为了赚钱父母很少关心过儿子,极少过问他的在校表现。因为缺乏良好的家庭教育和父母的关爱,刘健经常结伙打架、惹是生非,通常是他一声令下,其它同伙跟上一哄而起,所有代课老师都很头疼。一天,数学老师因他在课堂上说话批评了他几句,他的一伙“小哥们”就怪腔怪调地瞎起哄,气地数学老师没法上课,教室里乱糟糟的。王老师决定采取果断措施,彻底摒除这一“毒瘤”。一番精心准备后,在周一班会上,王老师首先批评了刘健一伙,并要刘健他们深刻反省自己,两天后每人交一份有家长签名的检讨书,并要求全班同学密切监视刘健一伙的举动,随时向老师报告。两天过去了,刘健一伙不但没有交检讨书,而且依然我行我素,并传出话“随便,爱咋办咋办,检讨不会写”,全把老师的话不当一回事。对此,王老师使出浑身解数,却对刘健一伙毫无办法,这真是“玉皇大帝碰上孙悟空——没折”,无耐之下王老师只得刘健这个“烫手的洋芋”扔给了学校,要求学校严惩刘健一伙,否则“我这个班主任没法当”,王老师气得肺都要炸了。
关注学生,尊重学生,理解学生,使学生享有平等的人格尊严。每个人都有追求完美和获得别人尊重、欣赏的需要。当人在被惩罚、被斥责时,总有一种自尊受挫的心理压力,就会以各种形式摆脱斥责,对抗惩罚,释放心中的郁闷和压抑。刘健作为一个留守儿童,缺少父母的关爱,性格上较叛逆。但从案例可以看出刘健是个自立能力很强的学生,并具有一定的领导组织才能,是学生中的“老大”,但由于老师的一再打击、压制,以至成了全校有名的“问题学生”。而实际上刘健有着很强的逆反心理,就像弹簧越压,反弹力就越大。试想谁不想做好学生,得到大家的认可和赞扬?由于种种原因,生活中总会有刘健这样的“问题学生”,爱捣蛋、不学习、基础差、无纪律,和老师唱对台戏等等,但我们不能因此而放弃他。对他而言,老师的批评已是“家常便饭”,听得“耳朵都起茧子”了.对此他们已处于极度麻木的状态。从以上事例不难看出,他们不会因为老师的批评,学校的惩罚而有任何改变。他们需要的是掌声,是鼓励,是大家的尊重和认可。哪怕是一丁点儿,也足以使他们有莫大的改变。那么,怎样才能做到这一点呢?
首先,应该把不计其数的抑制性的“批评”转化为恰到好处的有激情的“赞扬”。及时发现他身上的闪光点,让他认识到你的赞扬是真实的、诚恳的,而并非虚伪的、造作的,从而刺中他的“软肋”——使自己充满自信,脱胎换骨。在大家的尊重、理解中,从心底迸发出人性的真、善、美,改变身上的劣习,实现旧貌换新颜。从上述事例中,可以看出刘健有一定的组织管理才能,那就给他一个体育委员、劳动委员之类的班干部让他当,让他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去管那些调皮捣蛋的学生。他做出了成绩,就会得到老师同学的赞扬,在学校中树立良好的形象,积极参与到班集体的一切活动中来,得到大家的认可,从一名“问题学生”转变为一名优秀学生。
其次,教师应主动和“问题学生”沟通、交流,关心他们的生活、心理状况,及时正确引导。教师既不能以所谓的“师道尊严”来强迫、压制学生,也不可曲解“以学生为主体”而放纵不加以管制,致使教师的“主导”留以“空壳”,丢失了对学生恰如其分的监管和“把舵”。我觉得教师的积极引导应是通过自身的言行举止,使学生受到熏陶和感染,以求达到师生心灵的碰撞,然后才会“亲其师,信其道”,心悦诚服地接纳和配合教师的引导,并且当他们无意中出错时,也能客观理智地向教师倾诉自己的心声,诚心自觉改过,而不是“破罐子破摔”或被动地等待教师的批评和惩罚。从刘健对王老师的态度可以看出其抱着“破罐子破摔”想法,说明学生对教师失去了信心,排斥、拒绝老师,更别说“信其道”,剩下的就只有“你爱咋办就咋办”。这就是“问题生”普遍存在的不尊师守纪、得过且过、自由散漫等通病。可以说,学生的自尊自信在很多时候,很大程度上是要靠教师培养和维护的。教师尊重学生,学生才会尊重爱戴教师和学会自尊,才能从能内心关注自我,对自己的言行负责,成为一个有责任心的人。
最后,我觉得学生身上存在的某些问题,实质上也可能是教师自身的问题。“教之诚信,师之榜样”,当学生固执、叛逆、不守纪律、不尊重教师顶撞教师时,我们不妨重新审视一下教师在教育学生时,自己是不是“专制”和“霸权”了?是否盛气凌人,不可一世了?是否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了?是否只顾自己苦口婆心地“摆事实讲道理”而漠视了学生的亲身感受了呢?常听有的老师说某学生“屡教不改”、“屡教屡犯”,我们不妨站在学生的角度换位思考,难道教师的“屡教”的“教”就不存在问题吗?难道学生的心真的就是“石头不开化”吗?
其实,我们如果站在“问题生”的角度看,不难发现,其实他们每个人都有鲜为人知的生活背景、心灵历程。他们在各自的问题中徘徊、煎熬,心灵深处无时无刻不在挣扎,在折磨别人的同时也在自我折磨,他们貌似强硬,其实内心比谁都脆弱。针对这种情况,教师确实应放下自己高高在上的架子,蹲下身子,以平和的心态处理学生存在的问题,避免对学生批评、呵斥,甚至惩罚,应该采取积极有效地做法,拨开他们心里的迷雾,帮助这些孩子走出人生的低谷,为他们架设一条通向光明、希望的“人生阶梯”,指引他们向既定的目标、方向前进——激发学生积极奋进的动力,形成健康的心理,崇高的人格,主动获取成功。其实,极少有学生是故意犯错误、出问题的,即使是“故意”的,也肯定有一定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原因?教师完全有责任和义务去思考它分析它破解它,如果不问青红皂白就批评学生,这对学生是不公平的,那么教师苦口婆心、绞尽脑汁的各种教育手段,只能算是一种“摆设”,试问会有效果吗?我不仅大声疾呼:教师给自己长一对学生的“触角”,感受孩子们的心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