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部编历史教材进入九年级课堂,笔者深感现代历史教学坚持唯物史观必要及时。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主義哲学的核心所在,是马克思主义史学的灵魂,被列宁称为“科学思想中的最大成果。”世界近代史涉及的内容,笔者教学与中考复习时借助唯物史观来阐释近代史的发展与变化,引导学生理解并且运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原理分析近代史,整合教材感到受益匪浅,学生学习效果良好。
关键词:生产力;生产关系;世界市场;资产阶级革命;工业革命
1社会的发展,在于社会内部的矛盾运动
在中世纪的欧洲社会,封建制度的母体内因生产力发展而孕育出一系列新时代到来的因素。
首先是城市的兴起,城市促使封建庄园经济和农奴依附地位逐步消失,市民阶级逐渐形成。中世纪城市又是大学产生的摇篮,城市和大学的兴起,共同为近代西方资本主义的产生准备经济、阶级、思想和文化条件。文艺复兴为资本主义到来做了思想总动员。新航路开辟,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广阔的市场。早期的殖民掠夺是新航路开辟的延续,并促进了欧洲的资本原始积累。中世纪城市手工业者和商人不断分化,出现了富裕的大手工业作坊主、商人和银行家。他们成为早期的资产阶级,为资本主义到来准备了阶级基础。
2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资本主义制度初步确立
英美法三国资产阶级革命发生的根本原因都是资本主义性质的经济发展受到了阻碍(即生产力发展要冲破原有的生产关系,建立与之相适应的生产关系)。英国1640年议会重新召开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的标志。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经过内战、共和、复辟、光荣革命,资产阶级与封建王权达成一定妥协最终成功,革命过程体现了英国资产阶级的长期性、反复性、曲折性和必然性的特点。1689年,议会通过了《权利法案》,确立了议会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最高地位,逐步形成了君主立宪制。英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1775年4月19日,来克星顿的枪声标志着美国独立战争爆发。北美人民通过大陆会议整编大陆军,委任华盛顿为总司令,此后会议通过《独立宣言》宣告北美13个殖民地脱离英国而独立。战争胜利后,美国制定宪法,联邦制共和国的政体在美国确立,为资本主义发展开辟了道路。1789年7月14日,巴黎人民攻陷巴士底狱,法国大革命开始了。1789年8月,制宪会议通过了《人权宣言》,宣告了人权、法治、自由、分权、平等等基本原则,资产阶级左派上台把法国大革命推向高潮。法国大革命打击了欧洲封建统治,推动了拉丁美洲的独立战争。在世界近代史上居承上启下的重要地位。
3生产关系反作用(促进)于生产力——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一次工业革命始于18世纪60年代英国的棉纺织业。1765年,哈格里夫斯发明了纺纱机,命名为珍妮机,掀起了纺织技术的革新。随后瓦特改进了蒸汽机,火车与铁路相继出现,机器制造、冶金、采矿、交通运输部门发生了重大变革。工业革命是大机器生产代替了手工生产,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类进入了资本主义机器大生产时代。现代工厂制度最终确立,工业革命为资本主义最终战胜封建主义,提供了强有力的物质条件。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4生产力再次推动生产关系——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与加强
随着第一次工业革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19世纪中期,俄国、日本和美国原有制度越来越成为社会生产力进一步发展的桎梏。1861年,俄国通过亚历山大二世的改革,废除了农奴制,推动俄国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1868年,日本面对内忧外患,通过明治维新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1864年开始,美国通过内战的方式完成美国历史上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维护了国家统一,废除了奴隶制,清除了资本主义发展的最大障碍,为美国超越英国打下了制度基础。
5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相互促进——第二次工业革命与国家资本主义
自然科学不断发展,并迅速转化为技术。19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第二次工业革命几乎在几个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德、美)同时进行。以电力的应用为核心,人类进入“电气时代”。科技发展主要集中在重工业部门,科学家与工程师的努力,新能源、机器、交通工具、生产部门大量出现。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进一步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推动了世界经济的迅速增长,资本主义经济更加繁荣。垄断组织开始出现,以欧美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建立起来,世界市场基本形成。但是,科技的发展进一步造成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激化了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为一战的发生埋下了伏笔。列宁:“无产阶级革命的条件成熟,则先进行无产阶级革命然后借助国家政权力量再进行社会主义革命。”一战后期在帝国主义链条最薄弱的环节(俄国)发生了十月革命,近代史随之终结。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肖川湖北教育出版社.
[2]《初中教案与作业设计》(2012年版)谢鼓平新疆青少年出版社.
关键词:生产力;生产关系;世界市场;资产阶级革命;工业革命
1社会的发展,在于社会内部的矛盾运动
在中世纪的欧洲社会,封建制度的母体内因生产力发展而孕育出一系列新时代到来的因素。
首先是城市的兴起,城市促使封建庄园经济和农奴依附地位逐步消失,市民阶级逐渐形成。中世纪城市又是大学产生的摇篮,城市和大学的兴起,共同为近代西方资本主义的产生准备经济、阶级、思想和文化条件。文艺复兴为资本主义到来做了思想总动员。新航路开辟,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广阔的市场。早期的殖民掠夺是新航路开辟的延续,并促进了欧洲的资本原始积累。中世纪城市手工业者和商人不断分化,出现了富裕的大手工业作坊主、商人和银行家。他们成为早期的资产阶级,为资本主义到来准备了阶级基础。
2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资本主义制度初步确立
英美法三国资产阶级革命发生的根本原因都是资本主义性质的经济发展受到了阻碍(即生产力发展要冲破原有的生产关系,建立与之相适应的生产关系)。英国1640年议会重新召开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的标志。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经过内战、共和、复辟、光荣革命,资产阶级与封建王权达成一定妥协最终成功,革命过程体现了英国资产阶级的长期性、反复性、曲折性和必然性的特点。1689年,议会通过了《权利法案》,确立了议会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最高地位,逐步形成了君主立宪制。英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1775年4月19日,来克星顿的枪声标志着美国独立战争爆发。北美人民通过大陆会议整编大陆军,委任华盛顿为总司令,此后会议通过《独立宣言》宣告北美13个殖民地脱离英国而独立。战争胜利后,美国制定宪法,联邦制共和国的政体在美国确立,为资本主义发展开辟了道路。1789年7月14日,巴黎人民攻陷巴士底狱,法国大革命开始了。1789年8月,制宪会议通过了《人权宣言》,宣告了人权、法治、自由、分权、平等等基本原则,资产阶级左派上台把法国大革命推向高潮。法国大革命打击了欧洲封建统治,推动了拉丁美洲的独立战争。在世界近代史上居承上启下的重要地位。
3生产关系反作用(促进)于生产力——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一次工业革命始于18世纪60年代英国的棉纺织业。1765年,哈格里夫斯发明了纺纱机,命名为珍妮机,掀起了纺织技术的革新。随后瓦特改进了蒸汽机,火车与铁路相继出现,机器制造、冶金、采矿、交通运输部门发生了重大变革。工业革命是大机器生产代替了手工生产,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类进入了资本主义机器大生产时代。现代工厂制度最终确立,工业革命为资本主义最终战胜封建主义,提供了强有力的物质条件。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4生产力再次推动生产关系——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与加强
随着第一次工业革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19世纪中期,俄国、日本和美国原有制度越来越成为社会生产力进一步发展的桎梏。1861年,俄国通过亚历山大二世的改革,废除了农奴制,推动俄国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1868年,日本面对内忧外患,通过明治维新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1864年开始,美国通过内战的方式完成美国历史上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维护了国家统一,废除了奴隶制,清除了资本主义发展的最大障碍,为美国超越英国打下了制度基础。
5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相互促进——第二次工业革命与国家资本主义
自然科学不断发展,并迅速转化为技术。19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第二次工业革命几乎在几个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德、美)同时进行。以电力的应用为核心,人类进入“电气时代”。科技发展主要集中在重工业部门,科学家与工程师的努力,新能源、机器、交通工具、生产部门大量出现。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进一步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推动了世界经济的迅速增长,资本主义经济更加繁荣。垄断组织开始出现,以欧美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建立起来,世界市场基本形成。但是,科技的发展进一步造成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激化了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为一战的发生埋下了伏笔。列宁:“无产阶级革命的条件成熟,则先进行无产阶级革命然后借助国家政权力量再进行社会主义革命。”一战后期在帝国主义链条最薄弱的环节(俄国)发生了十月革命,近代史随之终结。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肖川湖北教育出版社.
[2]《初中教案与作业设计》(2012年版)谢鼓平新疆青少年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