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以广西职业技术学院茶叶专业为例,论述依托广西茶业职教集团建立现代学徒“双导师”制,介绍现代学徒制校企合作机制,分析现代学徒制“双导师”内涵,提出大师引领“双导师”队伍建设、校内导师综合能力建设、企业导师教育教学能力培养等现代学徒制“双导师”建设途径,以及培养制度、认定制度、考核制度、奖励制度等现代学徒制“双导师”队伍管理与保障制度。
【关键词】职教集团 现代学徒制 “双导师”制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9)04C-0074-03
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高职教育如何更好地服务于地方经济的发展和产业升级的需要,如何为企业输送更多优秀的适用人才,这给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提出了改革要求。教育部为贯彻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文件精神,于2014年、2015年分别出台了《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以及《关于公布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的通知》等文件,遴选了全国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部署了全面推进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要求试点单位深化产教融合,完善校企合作育人机制,创新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广西职业技术学院作为首批试点单位,茶叶专业被列为重点建设专业,开始了现代学徒制的探索与实践。本文以该学院茶叶专业为例,对依托广西茶业职教集团建立现代学徒“双导师”制进行探讨。
一、现代学徒制校企合作机制
2014年由广西职业技术学院牵头,联合广西农垦茶业集团有限公司、广西横县金花茶业公司、广西茶叶学会、广西茶文化研究会、广西茶叶研究所、广西横县职教中心等中高职院校以及行业企业组建广西茶业职业教育集团,集团成员涵盖区域内涉茶的行企校研等51家单位。在对接茶产业链建设专业链策略指導下,集团根据茶产业链从种植、加工延伸到包装、营销、观光等的需要,整合集团资源,优化办学结构,形成了茶产业链人才培养的大格局。学校在获得试点工作立项以来,与集团成员广西农垦茶业集团有限公司、广西横县金花茶业公司等签订了现代学徒制校企联合培养协议,组建了校企共同参与的组织机构,成立了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定期会商和解决试点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及难点。在校企合作办学的体制下,逐步完善各项功能,落实合作项目,双方围绕“双主体”育人、“双身份”学习、“双导师”教学、“双交替”实践、“双主体”评价等培养方式进行探索与实践。
二、现代学徒制“双导师”内涵
现代学徒制是将传统的师傅带徒方式与现代学校教育紧密结合的一种企业与学校合作育人的职业教育制度,通过校企深度融合、教师和师傅联合传授,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实现产教融合、工学结合、校企联合培养的现代人才培养模式。在现代学徒制的体制下,学生“双身份”学习,既是学校学生又是企业员工;“双地点”受教,既在学校又在企业受教;“双场所”学习,既有课堂又有车间的学习;“双导师”教育,既有教师又有师傅的教育;学习采取旺工淡学、工学交替方式,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进入企业进行系列的实践操作和技术技能学习,将理论与实践结合,以适应企业需求与未来职业发展。
推行现代学徒制对师资队伍提出新的要求,需要建立一支校企协同、专兼结合的“双导师”教学团队。“双导师”制有两层含义:一是师资队伍的组建,应由学校专任教师和企业师傅构成;二是师资队伍的能力和素质,必须具备专业理论知识、技术实践能力以及职业素养。专任教师通常具备较好的教育教学能力和专业理论,能将理论知识融入教育教学,但往往缺少实践经验和职业能力,企业师傅能够弥补专任教师实践能力的不足,但缺乏教学能力和教学经验,缺少人才培养的责任感。因此,通过组建“双导师”教学团队,使学校专任教师和企业师傅互相协作、协同指导,实现无缝连接,使处在不同岗位的导师发挥各自的优势,实现对学生全方位的指导,促进学生将理论和实践结合,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具备专业技能和职业能力。
三、现代学徒制“双导师”建设途径
为建设一支适应现代学徒制的师资队伍,广西职业技术学院依托广西茶业职业教育集团,以“集团统筹、校企共建”为原则,发挥集团优势,采用学校专任教师与企业技术骨干“互兼互聘,双向交流”机制,建设现代学徒制“双导师”教师队伍。
(一)大师引领“双导师”队伍建设。茶叶专业现代学徒制的人才培养,注重茶叶加工技艺的传承和学习,学生(学徒)在校内导师、企业师傅的指导下,除掌握绿茶、红茶、黑茶、乌龙茶、白茶、黄茶等六大基本茶类的加工工艺外,更要学习和掌握具有区域特色的六堡茶、茉莉花茶、桂花茶等传统的茶叶加工技艺,传承本土的技术技艺。在广西茶业职业教育集团的统筹下,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引进国家级、省级、市级的六堡茶和茉莉花茶制作技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广西茶叶创新团队首席专家等作为茶叶加工专业的大师,组建大师教学团队,建立大师工作室,以大师为引领,建设校企“双导师”教师队伍,建立“双导师”制的组建机制、培养机制、考核激励机制、科研服务机制,促进“双导师”教师队伍能力的提升。
(二)校内导师综合能力建设
1.加强专业带头人培养。从了解茶产业发展趋势,具备引领试点专业建设、科研创新、组织协调等能力的专任教师中遴选校内专业带头人,采取到相关行业企业挂职锻炼、到兄弟院校参加学术交流、到国外访问进修、到企业开展技术服务等方式和途径,培养专业带头人,提升专业水平和综合能力。建设期间遴选和培养了1名校内专业带头人,使其具备了优秀的教育教学能力、科技创新能力和资源整合能力,主持制定了茶叶专业现代学徒制的人才培养方案,主持完成了国家级专业教学资源库茶叶生产加工、中国黑茶·六堡茶等专业课程的建设,主持完成了省部级科研项目和教改项目,主持完成了自治区级教学质量工程项目,指导青年教师提高专业能力,并通过了校内导师资格的认定。 2.强化骨干教师培养。专业建设需要一支理论扎实、技术过硬的骨干教师队伍,采取校内外多岗位历练、多渠道培训、多项目实践等方式和途径,提升导师队伍的综合能力。组织教师开展现代学徒制教育理论培训,强化教师的职业教育理念,提升教师的教学改革能力;组织教师到集团内企业进行实践锻炼,了解企业实际需求、岗位所需的知识和技术技能,了解和掌握生产技术工艺,通过锻炼提高教师的实际解决问题能力、技术服务能力和科研创新能力,激发教师从事职业教育的动力和积极性;与企业师傅一起共同开发专业核心课程,将真实的生产纳入教学内容,强化专业知识的实用性;感受职业氛围、了解企业文化及员工素质,将行为举止、道德修养等方面内容纳入人才培养过程。建设期间,选送16名骨干教师到企业实践锻炼,组织29名教师参加校内培训,组织25名教师参加校外培训,使骨干教师的业务能力、实践能力及项目开发能力得到显著提升。
3.重视新聘教師的培养。新入职教师对现代学徒制职业教育理念及内涵的认识欠缺,为确保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顺利进行以及专业建设的发展,迫切需要对其进行培养。建设期间学校实行青年教师导师制,采取传帮带形式,由高职称的老教师对青年教师、新进教师进行教育教学综合能力培养,年终实行考核测试,以适应教学改革的发展。首先进行岗前培训,开展学校规章制度、教师工作规范、校情校貌等方面的学习;再由具有现代学徒制教学经验的骨干教师进行指导,开展教学能力和专业能力的培训,提升其职业能力、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
(三)企业导师教育教学能力培养。依托广西茶业职业教育集团,在成员单位中聘请既有理论水平又有实践经验的行业企业专家和技术骨干组建校外专家库,专家库由23名成员组成的,从中选拔在茶叶行业内业务精湛、了解茶产业发展现状、组织协调能力强的专家,担任校外专业带头人,与校内带头人一起共同主导专业人才培养和教学组织活动。根据现代学徒制实施的“一徒多师、逐轮提升”人才培养模式,以及任务驱动的轮岗实践要求,选拔热爱本职工作,思想道德和职业素质高的技术骨干和能工巧匠担任企业导师,与专任教师共同组建“双导师”教学团队。
针对集团推荐的企业导师人选,开展现代学徒制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培训,使企业导师具备教育教学能力,与校内专任教师共同研讨和制订茶叶专业现代学徒制的人才培养方案,重新构建课程体系,开发专业教材,掌握教学方案设计;具备指导学徒入门的导入教育能力,具备知识的传授能力,学会通过产品的展示和情境性的操作,实现对学徒技术技能的培养;具备引导学徒形成正确职业观的能力,使学徒养成良好的职业行为习惯。
四、现代学徒制“双导师”队伍管理与保障制度
现代学徒制“双导师”队伍的建设是试点工作的核心,也是教育教学改革成功的关键,因此,必须构建全过程的管理与保障制度,确保项目建设顺利开展。学院根据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需要,深度挖掘师资队伍的建设内涵,形成了具有广西职业技术学院特色的“大师引领、名师主导”的教师队伍,建立了导师队伍的培养制度、认定制度、考核制度和奖励制度,完善了试点工作的长效运行机制。
(一)培养制度。制定《青年教师的导师指导制实施办法》,强化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及实践能力的培养,规范了专任教师下企业实践锻炼的条例,制定了教师下企业锻炼的考核标准,使专任教师下企业实践成为一种常态,提高青年教师的实践能力,以适应现代学徒制职业教育教学工作。鼓励企业导师参加继续教育学习和现代学徒制教育理念的培训,提高导师的理论水平和教学能力。学校加大经费投入,保障导师的教学改革和科研服务顺利开展,鼓励教师与企业合作开展横向课题的研究及技术服务,为“校企互动、人才互用”机制的有效运行奠定基础。
(二)认定制度。基于广西茶业职业教育集团,制定《现代学徒制导师认定制度》《现代学徒制校内导师管理办法》《现代学徒制企业导师聘用与管理办法》等制度,依据现代学徒制师资队伍建设内涵,认定重点放在专业性、技术性以及实践操作能力等方面,制定符合现代学徒制特点的、操作性和可行性强的评价体系。制度明确规定专任教师必须经过企业的专业实践,并通过企业考核和认定;企业导师必须经过相关的教学能力培训,并通过学校和企业的共同考核认可,才能被认定为现代学徒制导师,同时纳入学校师资聘用与管理。
(三)考核制度。完善考核机制,制定考核制度,是促进导师综合能力提升的重要管理手段之一。对专业导师的教育教学工作各个层面进行考核,从职业技术能力、职业素养能力、教学授课能力、科研创新能力等方面考察,制定《现代学徒制导师考核管理办法》。每年进行一次考核,合格者享受相应的岗位津贴,没有通过考核的取消岗位津贴及相应资格。学生在企业进行学徒实践期间,将企业导师承担的教学任务纳入考核,对企业导师实行《企业课堂教学标准考核办法》,达标者给予相应课酬,享受相应的带徒津贴并续聘,不达标者解聘。
(四)奖励制度。在现代学徒制试点过程中,对于“双导师”教师队伍给予激励和奖励政策,制定《现代学徒制导师奖励办法》。现代学徒制导师在年度考核以及评优评先(下转第91页)(上接第75页)等方面给予倾斜和照顾,在职称评定和岗位津贴等方面给予体现;在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的选拔上,把具有企业实践经历和成效作为必要条件,对于选拔的企业兼职带头人及企业导师,明确其责任和待遇,激励制度成为导师自觉提升的驱动力,成为现代学徒制师资队伍建设及发展的有效措施。
【参考文献】
[1]严辉华.基于现代学徒制的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双导师”队伍建设研究[J].现代教育管理,2016(12)
[2]顾心怡,杨志强.基于现代学徒制的“双导师”师资队伍建设研究[J].职教通讯,2017(28)
[3]李传伟,董先,姜义.基于现代学徒制的师资队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J].上海教育评估研究,2015(3)
[4]李满亮,武艳慧.现代学徒制下机制专业教学团队建设研究[J].内蒙古教育,2017(11)
[5]朱厚望.高职学院双师队伍建设的困境与对策[J].教育与职业,2015(6)
(责编 何田田)
【关键词】职教集团 现代学徒制 “双导师”制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9)04C-0074-03
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高职教育如何更好地服务于地方经济的发展和产业升级的需要,如何为企业输送更多优秀的适用人才,这给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提出了改革要求。教育部为贯彻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文件精神,于2014年、2015年分别出台了《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以及《关于公布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的通知》等文件,遴选了全国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部署了全面推进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要求试点单位深化产教融合,完善校企合作育人机制,创新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广西职业技术学院作为首批试点单位,茶叶专业被列为重点建设专业,开始了现代学徒制的探索与实践。本文以该学院茶叶专业为例,对依托广西茶业职教集团建立现代学徒“双导师”制进行探讨。
一、现代学徒制校企合作机制
2014年由广西职业技术学院牵头,联合广西农垦茶业集团有限公司、广西横县金花茶业公司、广西茶叶学会、广西茶文化研究会、广西茶叶研究所、广西横县职教中心等中高职院校以及行业企业组建广西茶业职业教育集团,集团成员涵盖区域内涉茶的行企校研等51家单位。在对接茶产业链建设专业链策略指導下,集团根据茶产业链从种植、加工延伸到包装、营销、观光等的需要,整合集团资源,优化办学结构,形成了茶产业链人才培养的大格局。学校在获得试点工作立项以来,与集团成员广西农垦茶业集团有限公司、广西横县金花茶业公司等签订了现代学徒制校企联合培养协议,组建了校企共同参与的组织机构,成立了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定期会商和解决试点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及难点。在校企合作办学的体制下,逐步完善各项功能,落实合作项目,双方围绕“双主体”育人、“双身份”学习、“双导师”教学、“双交替”实践、“双主体”评价等培养方式进行探索与实践。
二、现代学徒制“双导师”内涵
现代学徒制是将传统的师傅带徒方式与现代学校教育紧密结合的一种企业与学校合作育人的职业教育制度,通过校企深度融合、教师和师傅联合传授,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实现产教融合、工学结合、校企联合培养的现代人才培养模式。在现代学徒制的体制下,学生“双身份”学习,既是学校学生又是企业员工;“双地点”受教,既在学校又在企业受教;“双场所”学习,既有课堂又有车间的学习;“双导师”教育,既有教师又有师傅的教育;学习采取旺工淡学、工学交替方式,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进入企业进行系列的实践操作和技术技能学习,将理论与实践结合,以适应企业需求与未来职业发展。
推行现代学徒制对师资队伍提出新的要求,需要建立一支校企协同、专兼结合的“双导师”教学团队。“双导师”制有两层含义:一是师资队伍的组建,应由学校专任教师和企业师傅构成;二是师资队伍的能力和素质,必须具备专业理论知识、技术实践能力以及职业素养。专任教师通常具备较好的教育教学能力和专业理论,能将理论知识融入教育教学,但往往缺少实践经验和职业能力,企业师傅能够弥补专任教师实践能力的不足,但缺乏教学能力和教学经验,缺少人才培养的责任感。因此,通过组建“双导师”教学团队,使学校专任教师和企业师傅互相协作、协同指导,实现无缝连接,使处在不同岗位的导师发挥各自的优势,实现对学生全方位的指导,促进学生将理论和实践结合,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具备专业技能和职业能力。
三、现代学徒制“双导师”建设途径
为建设一支适应现代学徒制的师资队伍,广西职业技术学院依托广西茶业职业教育集团,以“集团统筹、校企共建”为原则,发挥集团优势,采用学校专任教师与企业技术骨干“互兼互聘,双向交流”机制,建设现代学徒制“双导师”教师队伍。
(一)大师引领“双导师”队伍建设。茶叶专业现代学徒制的人才培养,注重茶叶加工技艺的传承和学习,学生(学徒)在校内导师、企业师傅的指导下,除掌握绿茶、红茶、黑茶、乌龙茶、白茶、黄茶等六大基本茶类的加工工艺外,更要学习和掌握具有区域特色的六堡茶、茉莉花茶、桂花茶等传统的茶叶加工技艺,传承本土的技术技艺。在广西茶业职业教育集团的统筹下,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引进国家级、省级、市级的六堡茶和茉莉花茶制作技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广西茶叶创新团队首席专家等作为茶叶加工专业的大师,组建大师教学团队,建立大师工作室,以大师为引领,建设校企“双导师”教师队伍,建立“双导师”制的组建机制、培养机制、考核激励机制、科研服务机制,促进“双导师”教师队伍能力的提升。
(二)校内导师综合能力建设
1.加强专业带头人培养。从了解茶产业发展趋势,具备引领试点专业建设、科研创新、组织协调等能力的专任教师中遴选校内专业带头人,采取到相关行业企业挂职锻炼、到兄弟院校参加学术交流、到国外访问进修、到企业开展技术服务等方式和途径,培养专业带头人,提升专业水平和综合能力。建设期间遴选和培养了1名校内专业带头人,使其具备了优秀的教育教学能力、科技创新能力和资源整合能力,主持制定了茶叶专业现代学徒制的人才培养方案,主持完成了国家级专业教学资源库茶叶生产加工、中国黑茶·六堡茶等专业课程的建设,主持完成了省部级科研项目和教改项目,主持完成了自治区级教学质量工程项目,指导青年教师提高专业能力,并通过了校内导师资格的认定。 2.强化骨干教师培养。专业建设需要一支理论扎实、技术过硬的骨干教师队伍,采取校内外多岗位历练、多渠道培训、多项目实践等方式和途径,提升导师队伍的综合能力。组织教师开展现代学徒制教育理论培训,强化教师的职业教育理念,提升教师的教学改革能力;组织教师到集团内企业进行实践锻炼,了解企业实际需求、岗位所需的知识和技术技能,了解和掌握生产技术工艺,通过锻炼提高教师的实际解决问题能力、技术服务能力和科研创新能力,激发教师从事职业教育的动力和积极性;与企业师傅一起共同开发专业核心课程,将真实的生产纳入教学内容,强化专业知识的实用性;感受职业氛围、了解企业文化及员工素质,将行为举止、道德修养等方面内容纳入人才培养过程。建设期间,选送16名骨干教师到企业实践锻炼,组织29名教师参加校内培训,组织25名教师参加校外培训,使骨干教师的业务能力、实践能力及项目开发能力得到显著提升。
3.重视新聘教師的培养。新入职教师对现代学徒制职业教育理念及内涵的认识欠缺,为确保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顺利进行以及专业建设的发展,迫切需要对其进行培养。建设期间学校实行青年教师导师制,采取传帮带形式,由高职称的老教师对青年教师、新进教师进行教育教学综合能力培养,年终实行考核测试,以适应教学改革的发展。首先进行岗前培训,开展学校规章制度、教师工作规范、校情校貌等方面的学习;再由具有现代学徒制教学经验的骨干教师进行指导,开展教学能力和专业能力的培训,提升其职业能力、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
(三)企业导师教育教学能力培养。依托广西茶业职业教育集团,在成员单位中聘请既有理论水平又有实践经验的行业企业专家和技术骨干组建校外专家库,专家库由23名成员组成的,从中选拔在茶叶行业内业务精湛、了解茶产业发展现状、组织协调能力强的专家,担任校外专业带头人,与校内带头人一起共同主导专业人才培养和教学组织活动。根据现代学徒制实施的“一徒多师、逐轮提升”人才培养模式,以及任务驱动的轮岗实践要求,选拔热爱本职工作,思想道德和职业素质高的技术骨干和能工巧匠担任企业导师,与专任教师共同组建“双导师”教学团队。
针对集团推荐的企业导师人选,开展现代学徒制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培训,使企业导师具备教育教学能力,与校内专任教师共同研讨和制订茶叶专业现代学徒制的人才培养方案,重新构建课程体系,开发专业教材,掌握教学方案设计;具备指导学徒入门的导入教育能力,具备知识的传授能力,学会通过产品的展示和情境性的操作,实现对学徒技术技能的培养;具备引导学徒形成正确职业观的能力,使学徒养成良好的职业行为习惯。
四、现代学徒制“双导师”队伍管理与保障制度
现代学徒制“双导师”队伍的建设是试点工作的核心,也是教育教学改革成功的关键,因此,必须构建全过程的管理与保障制度,确保项目建设顺利开展。学院根据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需要,深度挖掘师资队伍的建设内涵,形成了具有广西职业技术学院特色的“大师引领、名师主导”的教师队伍,建立了导师队伍的培养制度、认定制度、考核制度和奖励制度,完善了试点工作的长效运行机制。
(一)培养制度。制定《青年教师的导师指导制实施办法》,强化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及实践能力的培养,规范了专任教师下企业实践锻炼的条例,制定了教师下企业锻炼的考核标准,使专任教师下企业实践成为一种常态,提高青年教师的实践能力,以适应现代学徒制职业教育教学工作。鼓励企业导师参加继续教育学习和现代学徒制教育理念的培训,提高导师的理论水平和教学能力。学校加大经费投入,保障导师的教学改革和科研服务顺利开展,鼓励教师与企业合作开展横向课题的研究及技术服务,为“校企互动、人才互用”机制的有效运行奠定基础。
(二)认定制度。基于广西茶业职业教育集团,制定《现代学徒制导师认定制度》《现代学徒制校内导师管理办法》《现代学徒制企业导师聘用与管理办法》等制度,依据现代学徒制师资队伍建设内涵,认定重点放在专业性、技术性以及实践操作能力等方面,制定符合现代学徒制特点的、操作性和可行性强的评价体系。制度明确规定专任教师必须经过企业的专业实践,并通过企业考核和认定;企业导师必须经过相关的教学能力培训,并通过学校和企业的共同考核认可,才能被认定为现代学徒制导师,同时纳入学校师资聘用与管理。
(三)考核制度。完善考核机制,制定考核制度,是促进导师综合能力提升的重要管理手段之一。对专业导师的教育教学工作各个层面进行考核,从职业技术能力、职业素养能力、教学授课能力、科研创新能力等方面考察,制定《现代学徒制导师考核管理办法》。每年进行一次考核,合格者享受相应的岗位津贴,没有通过考核的取消岗位津贴及相应资格。学生在企业进行学徒实践期间,将企业导师承担的教学任务纳入考核,对企业导师实行《企业课堂教学标准考核办法》,达标者给予相应课酬,享受相应的带徒津贴并续聘,不达标者解聘。
(四)奖励制度。在现代学徒制试点过程中,对于“双导师”教师队伍给予激励和奖励政策,制定《现代学徒制导师奖励办法》。现代学徒制导师在年度考核以及评优评先(下转第91页)(上接第75页)等方面给予倾斜和照顾,在职称评定和岗位津贴等方面给予体现;在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的选拔上,把具有企业实践经历和成效作为必要条件,对于选拔的企业兼职带头人及企业导师,明确其责任和待遇,激励制度成为导师自觉提升的驱动力,成为现代学徒制师资队伍建设及发展的有效措施。
【参考文献】
[1]严辉华.基于现代学徒制的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双导师”队伍建设研究[J].现代教育管理,2016(12)
[2]顾心怡,杨志强.基于现代学徒制的“双导师”师资队伍建设研究[J].职教通讯,2017(28)
[3]李传伟,董先,姜义.基于现代学徒制的师资队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J].上海教育评估研究,2015(3)
[4]李满亮,武艳慧.现代学徒制下机制专业教学团队建设研究[J].内蒙古教育,2017(11)
[5]朱厚望.高职学院双师队伍建设的困境与对策[J].教育与职业,2015(6)
(责编 何田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