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数学是一门基础科目,教师在课堂上巧妙设置情境、有效提出问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对如何创设情境和提出问题分别进行进一步探析,希望能为小学数学教学提供借鉴。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小学数学新课程论》中强调,在小学数学教学当中,应坚持贯彻“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优化教学模式,引入新型教学方法,增加趣味元素,不断激发学生自主、创新、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真正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小学作为学习过程中的启蒙阶段尤为重视,而数学又是学习和研究现代科学技术的基本工具,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更应发挥主导作用,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注重其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从有效提高课堂效率的角度来看,创设情境与提出问题属于优势策略,这无疑要求教师不可深陷在陈旧的教学理念中,应当摒弃落后的教学方法,想方设法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上下功夫,培养学生的思考探究意识。下面,本文将对如何创设情境和提出问题分别进行探析,希望能为小学数学教学提供借鉴。
一、巧妙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如果在课堂上教师能巧妙地创设情境,将具体的情境与教学内容融会贯通,不但引导学生在自己熟悉的经历中进入知识的世界,同时也亲切自然地把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出来了。
1.创设生活情境
生活可谓知识的源泉与根基,学生能掌握基础知识,并能将知識运用于实际,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这才是完整的教学目标。以实际教学为例,在讲授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认识人民币”这一课时,由于本次课的课程目标是引导学生认识不同面值的人民币及其相互关系,掌握不同面值人民币间的换算比例,了解人民币在日常生活中的使用和作用。教师在授课时,可以问学生“我们在书店喜欢上一本书,应该用什么把它买回家呀?”以此作为生活情境导入,学生回答“钱”,教师进一步提问“如果书本的标价是十三块五毛,我们应该怎么给售货员钱呢?”引导学生讨论提出不同的方案。在本课知识点教学完成后,教师创设情境,模拟日常生活中交易买卖的情境,指导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进一步熟悉所学知识。
2.创设游戏情境
儿童最易接受和喜爱的活动是什么?游戏!如若将知识点融入有趣味的游戏当中,充分发挥游戏在教学中的作用,符合儿童生理和心理的发展特点,从而达到有效教学。在小学数学课堂上,教师可用猜想、竞赛、角色扮演等方式创设游戏情境,寓教于乐,使学生边玩边学。例如,在教授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小数乘整数”这一课时,学生掌握本课的基础知识后,为了使学生能够熟练地运用所学知识,在课堂上创设竞赛游戏情境,教师在黑板上出十道一个小数乘10或100的算式和十道小数乘整数的算式,指导学生以组为单位开始口算,比赛哪组算得快,使学生在竞争中巩固知识。
3.创设操作情境
从学科特性上讲,数学的探究性、实用性较强,动手操作是一个可以让学生亲历得出结论的过程,学生的思考习惯和探究意识会在这一过程中得到有效培养。以讲授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长方体的表面积”这一课时为例,让学生熟知长方体表面积的运算公式并能熟练运用是本课的教学目标。教师在课堂创设操作场景,让学生分小组用硬纸动手制作长方体,然后指导观察,使学生明白长方体的表面积即它的六个面的面积,接着让学生把长方体展开,引导学生算出每一面的面积,相加得出长方体的表面积,最后引导学生总结求长方体表面积的公式,达成本次的课程目标。
二、有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探索
设置问题是教学中常用的手段,提出问题,可以让学生进入困而好学的状态,一步一步引导学生深入探索,掌握知识点。教师对学生的认知能力、认知水平、知识点掌握情况了然于胸,并掌握恰当的时机,精心做好教学设计,这些是有效地提出问题的核心要求。课堂上的问题能够有效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也在其中得到培养,同时会激发学生的探索和创新意识。例如,在讲授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认识米用米量”这一课时,教师首先抛出一个个问题“在测量铅笔、粉笔的长度时,我们一般用什么长度单位呀?但是量较远的距离如黑板的长、较长的物体如爸爸的身高时,我们又该用什么单位呢?”以问题的方式导人课堂,然后让两名学生拿着厘米刻度尺,一人量黑板的长,一人量小朋友的身高,引导学生发现用厘米刻度尺量较长较高的物体并不方便,进而思考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并通过本次课的学习,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综上所述,创设情境与提出问题可以有效提高课堂效率,是适应新课改和新要求的有效教学策略,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小学数学新课程论》中强调,在小学数学教学当中,应坚持贯彻“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优化教学模式,引入新型教学方法,增加趣味元素,不断激发学生自主、创新、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真正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小学作为学习过程中的启蒙阶段尤为重视,而数学又是学习和研究现代科学技术的基本工具,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更应发挥主导作用,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注重其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从有效提高课堂效率的角度来看,创设情境与提出问题属于优势策略,这无疑要求教师不可深陷在陈旧的教学理念中,应当摒弃落后的教学方法,想方设法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上下功夫,培养学生的思考探究意识。下面,本文将对如何创设情境和提出问题分别进行探析,希望能为小学数学教学提供借鉴。
一、巧妙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如果在课堂上教师能巧妙地创设情境,将具体的情境与教学内容融会贯通,不但引导学生在自己熟悉的经历中进入知识的世界,同时也亲切自然地把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出来了。
1.创设生活情境
生活可谓知识的源泉与根基,学生能掌握基础知识,并能将知識运用于实际,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这才是完整的教学目标。以实际教学为例,在讲授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认识人民币”这一课时,由于本次课的课程目标是引导学生认识不同面值的人民币及其相互关系,掌握不同面值人民币间的换算比例,了解人民币在日常生活中的使用和作用。教师在授课时,可以问学生“我们在书店喜欢上一本书,应该用什么把它买回家呀?”以此作为生活情境导入,学生回答“钱”,教师进一步提问“如果书本的标价是十三块五毛,我们应该怎么给售货员钱呢?”引导学生讨论提出不同的方案。在本课知识点教学完成后,教师创设情境,模拟日常生活中交易买卖的情境,指导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进一步熟悉所学知识。
2.创设游戏情境
儿童最易接受和喜爱的活动是什么?游戏!如若将知识点融入有趣味的游戏当中,充分发挥游戏在教学中的作用,符合儿童生理和心理的发展特点,从而达到有效教学。在小学数学课堂上,教师可用猜想、竞赛、角色扮演等方式创设游戏情境,寓教于乐,使学生边玩边学。例如,在教授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小数乘整数”这一课时,学生掌握本课的基础知识后,为了使学生能够熟练地运用所学知识,在课堂上创设竞赛游戏情境,教师在黑板上出十道一个小数乘10或100的算式和十道小数乘整数的算式,指导学生以组为单位开始口算,比赛哪组算得快,使学生在竞争中巩固知识。
3.创设操作情境
从学科特性上讲,数学的探究性、实用性较强,动手操作是一个可以让学生亲历得出结论的过程,学生的思考习惯和探究意识会在这一过程中得到有效培养。以讲授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长方体的表面积”这一课时为例,让学生熟知长方体表面积的运算公式并能熟练运用是本课的教学目标。教师在课堂创设操作场景,让学生分小组用硬纸动手制作长方体,然后指导观察,使学生明白长方体的表面积即它的六个面的面积,接着让学生把长方体展开,引导学生算出每一面的面积,相加得出长方体的表面积,最后引导学生总结求长方体表面积的公式,达成本次的课程目标。
二、有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探索
设置问题是教学中常用的手段,提出问题,可以让学生进入困而好学的状态,一步一步引导学生深入探索,掌握知识点。教师对学生的认知能力、认知水平、知识点掌握情况了然于胸,并掌握恰当的时机,精心做好教学设计,这些是有效地提出问题的核心要求。课堂上的问题能够有效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也在其中得到培养,同时会激发学生的探索和创新意识。例如,在讲授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认识米用米量”这一课时,教师首先抛出一个个问题“在测量铅笔、粉笔的长度时,我们一般用什么长度单位呀?但是量较远的距离如黑板的长、较长的物体如爸爸的身高时,我们又该用什么单位呢?”以问题的方式导人课堂,然后让两名学生拿着厘米刻度尺,一人量黑板的长,一人量小朋友的身高,引导学生发现用厘米刻度尺量较长较高的物体并不方便,进而思考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并通过本次课的学习,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综上所述,创设情境与提出问题可以有效提高课堂效率,是适应新课改和新要求的有效教学策略,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