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电脑使我重回现代社会

来源 :晚晴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anxm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谁也没想到,我这个76岁的老人居然学会了使用电脑。
   在学用电脑之前,我处处感到与现社会的格格不入。用手机不会发短信,不敢到银行自动取款机上取款,凡出现有洋背景的名词,总是一筹莫展。特别是数码相机,摸都不敢摸,虽然搞了50多年摄影,好像突然间又不懂摄影了。许多年青人向我请教,我只好红着脸说:“对不起,我不会”。
   能不能通过学习新科技知识改变这种状况?心里想学,可总顾虑年纪大、记忆力差,怕学不会。但又不死心,总想试试。有一天,我到老年大学电脑学习班去探虚实,发现很多白发苍苍的七八十岁的老人埋头苦学。这使我终于鼓起了勇气,2005年8月,就去老年大学报名学习电脑。
   老年大学的老师根据老年人记忆差的实际,编制了适合老年人的教材,教学态度又好,使我越学越有信心。学打字,我不懂拼音,不会用拼音打、用五笔法字根多,记不住,老师就教我用自然输入法,用笔顺前三后一,只记15个英文字母作笔划的代表,容易记忆,容易操作。但是,过去我写字的笔顺不规范,许多字打不出来。我用查字典的办法,找到打不出来的字的规范笔划、还从上下字句中找,找出后写在纸板上备查。学会打字,其他的操作就容易些了。老师教的每个操作步子,我都认真记录,忘记了就翻记录看看。经半年的学习,用电脑办公的基本操作也就学会了。
   接着,我进入电脑中级班,学习上网,又是半年时间。之后又继续在图片处理班学习了半年,终于学会了原来感到深不可测的简单图片处理技术。
   现在,电脑成了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伴侣,我已经能够用它做很多事情。过去,我和国外朋友通信,一封信要好几块钱邮资,10多天才能收到。现在用E-mail,随发随收;用上QQ聊天,还可看见对方。每天有空的时候,打开电脑看看有没有信件,而每个月只交些宽带包月费,写信、聊天就没有时间限制了。过去由于通信不方便,许多海外朋友不通信而疏远了,现在我有80多位国内外朋友,大家都用E-mail通信。特别是摄影界朋友,我用电脑发了很多贵州民族风情和贵州风光的照片给他们,引起他们来贵州摄影和旅游的兴趣。今年我就接待了马来西亚和香港的三批朋友,有30人。不仅增进了我友谊,也宣传了贵州。
   学会使用电脑,还帮助我解决了生活中的许多难题。购买数码相机,我先在电脑中查阅了不同品牌和各种型号机器的功能、价格,避免了盲目到各个商店去查询。去年马来西亚朋友送我一台微型的索尼牌摄像机,按键、说明全是英文,问了几个朋友都不知如何操作。后来我在电脑上查到操作说明书,问题迎刃而解。生活中遇到什么问题,都可通过电脑找到解决的办法。电脑成了我生活中最好的老师,也使我重新回到了现代社会。
   我是一个老摄影工作者,看见很多年青人用数码相机拍的照片,又经电脑加工,效果好的出奇。过去我们为拍日出,早晨5点起床,等到该日出时,却是阴天,只得败兴而归。有一次我拍红枫湖的日出,等了一星期,才遇到太阳。而现在年青人用电脑,用不了一分钟就可加上太阳。自感不会电脑要被淘汰了。有几年时间没有摄影的兴趣,不外出拍照。学了电脑,特别是学了图片处理,感到可以回归摄影队伍再搞摄影。1975年我拍的猫跳河电站的照片,当年被全国影展入选,《人民日报》选登。但是,底片不在了,只有一张退色的旧照片,十分伤心。学了图片处理技术,我认真作恢复色彩处理,挽救过来了。
   2006年6月,《中国老年报》开展老照片故事摄影比赛,我把1982年拍的摄影大师陈复礼在贵州的艰苦生活照片,经电脑加工后送去参赛,获得三等奖。至今,我已用电脑技术挽救了不少废片。电脑使我变年轻了,由于又树立了搞摄影的信心,我这个患过结胀肠癌开过3次刀而从死亡线上挣扎回来的老人,仍然和年轻人一样下乡搞摄影创作,去年就下乡10多次。这样不仅搞摄影,更重要的是锻炼身体,有利健康。现在,一有空闲就用电脑处理各种事务,不再用打麻将来消磨时光了。
   学习电脑,其乐无穷。
  
  人物简介:
  彭邦卿,原贵州省摄影家协会主席。 2006年被评为全国“突出贡献摄影工作者”、“从事摄影工作50年的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 75岁时,开始学习电脑图片处理技术,获“老照片的故事”摄影比赛三等奖。
其他文献
2007年5月26日下午,印江县合水镇关庄村上寨不时响起鞭炮声。   这天,刚满60岁的田贵清、田老爱、田茂双、田仁建、田建明、谢老柳、田儒仕7位老人聚在田贵清家里一起过生日。   为了搞好这次活动,7位老人商议了很久。最后他们决定由有退休工资的4位老人出钱购买烟酒和鸡鸭鱼肉,另外3位老人根据家底,拿出自家种的大米和黄豆。老人们还在村口贴出通告说,所有来祝寿的人不能送礼金礼品,还特别邀请了村里70
期刊
普通步行法行走速度每分钟60到90步,每次20到40分钟。适合有高血压、冠心病、脑溢血后遗症或者呼吸系统疾病的老年人。   快速步行法步行速度每分钟90到120步,每次30到60分钟。适合身体健壮的老人和慢性关节炎、胃肠病、高血压恢复期的患者。  反臂背向步行法行走时把两手的手背放在后腰的命门穴,缓步背向行走50步,然后再向前行走100步。这样一倒一前,反复走5到10次。适合患有轻微老年痴呆症的老
期刊
5月14日至18日,全国老年期刊协会会长办公会在贵阳召开,会议研究了新形势下老年期刊发展的有关事宜。  《中国老年》、《退休生活》、《老人春秋》、《老年知音》、《夕阳红》、《老友》、《银潮》等全国老年期刊协会会长成员单位负责人就如何办好老年期刊工作进行了座谈,与会代表交流了老年期刊在应对老龄化趋势方面的工作经验,讨论了老年期刊在新的形势和背景下继续贴近老年人生活与实际的新举措,研究了如何跟随时代发
期刊
7月19日,贵州博物馆。  一场由省直机关书画研究会与省军区老年诗书画研究会联合举办的“庆祝建军80周年”书画展在这里举行,众多的观众都被一幅名为《文工团新来的小鬼》的油画深深吸引,纷纷驻足欣赏,画中的文艺小兵正提着石灰筒刷标语,写门板宣传语,人物形象栩栩如生,生动传情。此画的作者就是我省著名的军旅画家申根源。今年已是75岁高龄的申老以58年前自己刚刚参加革命的原型为形象,别具匠心地创作了这幅具有
期刊
记得家乡法宝寺的卧佛殿,有一匾额,上书四字:生平淡心。亦可倒读为:心淡平生,颇具禅理。  平淡,是一种宁静、自然的心态。平淡就是将这个充满诱惑的世界关在窗外,清高自在,远离凡尘,让自己的心灵能保持宁静与自然,宁静如同一池秋水,自然就像远古的山,像涉远的水,像星辰,像一切就有历史的事物。  平淡是人生的最高境界。古人云“淡泊明志”。明志方能淡泊,淡泊就是能够直面高处不胜寒的淡然。他们对阅读人生、对体
期刊
“各位老幼请哑静,打段快板大家听;快板打得劈雳叭,听我来说老年法。”“贯彻实施老年法,孝亲敬老不违法;家庭和睦皆是宝,敬老养老最融洽。”  走进兴义市下午屯办事处耳寨村的老年活动中心,村里的老年人或唱歌或跳舞或在拉家常,构成一幅幅美丽和谐的画卷。  耳寨村位于黔西南州兴义市城南5公里处的国家地质公园万峰林风景区的腹地。耳寨村有5个村民组2061人,其中60岁以上的老年人345人,占村总人口的16.
期刊
结婚十多年来,我与婆婆的关系相处得十分融洽。姐妹们向我取经,我便把 “秘诀”告诉她们:满足婆婆的虚荣心。   我婆婆是个好强的人,常喜欢在外人面前“显摆”。凡是家里有好事或喜事,婆婆都不忘在外人面前炫耀说她功不可没。有一次,家里来了客人,客人一进门就当着我们一家的面不停地夸奖我孩子的学习成绩好。婆婆一听,马上接过话头说道:“我孙子的学习成绩好,那是我教导有方!”虽然婆婆平时并不太多关心孩子的学习,
期刊
紫云与我早年是同学,是战友,是同事,晚年又是诗友。数十年相处甚好,可以说我们既是为党为国忠贞不移的同志,又是患难之交同舟共济的兄弟。  在旧社会,我和紫云都是来自农村的贫困学生。因为家境贫寒,我们只得去县立师范学校读书,免交学杂费、伙食费。我和他同学3年,他是我的学长,比我高一年级。在课余时多有交往,运动健身、谈天论地。记得1949年5月余干县城解放,他首先到我家通报信息,说衙门前张贴有布告,赣东
期刊
1950年冬,一支数百人的土改大军开赴开阳县进行“五大任务”(清匪、反霸、减租、退押、征粮)和土地改革。参谋班直属分区司令部,由李正荣主任、候金涛科长带领驻扎双流区。   双流人民生活十分清苦,住土墙茅屋,吃洋芋苦荞,穿襟挂柳,十几岁的孩童光着身子。食盐当时是最稀贵的,一块盐巴放在辣子水里打个滚便捞起来又吊在灶头上炕干。双流到处一派凄凉。目睹刚从旧社会水深火热中解放出来,还被贫困羁绊的开阳县双流区
期刊
隔壁王大妈是出了名的“爱干净”。对自家的屋子,一天一小扫,三天一大扫,整天不停地擦、洗。洗衣服、床单、被罩、枕巾;擦门、窗、灯泡、橱柜、桌椅,地板更是擦得能照进人。有人到她家串门,人刚走她就将地板擦上一遍;要是有谁坐了她的床,她更要马上把床单洗一遍。人们笑称王大妈家的苍蝇都是瘸子,那是因为落在她家的桌子上劈了腿。老姐妹见了面,她常说的一句话就是:“我累着呢!”   家是自己呆的地方,自己看得过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