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由格拉塞创立的现实主义疗法被广泛应用于心理咨询与治疗、社会工作以及学生心理辅导的实践中。本文归纳总结了现实主义疗法的理论、特点,并对现实主义疗法的贡献与局限进行了分析评价。
【关键词】现实主义疗法,格拉塞,选择理论
一、现实主义疗法的理论
现实主义疗法。该疗法由格拉塞(Glasser,W.)创立于60年代而成熟于70年代。70年代至今,它仍被广泛应用于心理咨询与治疗、社会工作以及学生心理辅导的实践之中,并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格拉塞在1998年相继写了两本书一《选择理论》和《选择理论的语言》,并公开宣称选择理论是其现实治疗的理论基础。在《选择理论》-书中,格拉塞提出人有五种基本需要:生存与繁衍、爱与归属、权力、自由和娱乐。这些需要都得到较好的满足的人,就体验到成功的统合感。与具有成功的统合感的人形成对照的是具有失败的统合感的人,他们觉得没有人爱自己,认为自己卑微渺小,没有能力做任何有意义的事情,对自己的问题无能为力。这些需要的满足都与人际关系有着直接和间接的联系。一个人在现实世界中接受到的是信息,而他所表现出什么样的行为是选择的结果。人是社会的人,他有天生的与人好好相处的需要。当一个人选择的行为不仅能满足他们的基本需要,而且能与他生活中重要他人保持满意的关系时,他就是一个幸福、快乐的人;相反,如果他的选择的行为不能满足他的基本需要,或者使他与生活中重要他人的关系疏离时,他就是一个不快乐人一个有心理困难的人,一个需要心理治疗的人。
二、现实主义疗法的特点
1.存在主义现象学取向。现实主义疗法认为,人是以自己的需要为背景去理解这个世界的,人创造了自己的内在世界。人的反应皆是对自己所创造的那个世界做出的,人不是无助的受害者,他可以创造更好的生活。现实主义疗法反对关于人性的决定论的观点,主张人基本上是自己决定自己,即自己决定自己的生活。人有自由的需求,亦有自己选择自己生活目标的需求。假如人做出的选择和决定妨碍了别人的自由,那他(她)的行为就是不负责任的。
2.反对医学模式。自现实主义疗法产生以来,它就把取代传统的心理疾病的概念作为自己的目的之一。用现实主义疗法的观点看,所谓的“精神分裂症”、“压抑性精神病”等诸如此类的概念,都是建立于这样一种看法之上,即这些病症皆是对外部事件的反应。现实主义疗法认为,这些所谓心理疾病的表现其实是人们所选择的、试图控制自己周围环境的行为。
3.强调个体的责任及获得成功的同一性。现实主义疗法强调,个体须对自己的行为担负起责任,去寻求更为有效的应对环境的方式,此外,个体在达到自己需求满足的同时,不可对他人造成妨碍。
4.不重视“过去的经历”和“移情”。与精神分析不同,现实主义疗法对考察来访者过去的创伤没有兴趣,它把重点放在此时此刻。同样,现实主义疗法也排斥“移情”,认为它是一个错误的和具有误导性的概念,现实主义疗法要求治疗者在咨询中以自己本来的面目出现,无需扮演求助者的父亲或母亲的角色。
三、对现实主义疗法的评析
(一)主要贡献
1.现实主义疗法受到多种心理治疗理论和技术的影响,是具有一定程度整合的治疗模式。它注重行为、强调现在、重视责任感和人的“成长的力量”,包括了行为、情感、认知、生理等各面的考虑,使各种方法和谐地融合,在定程度上避免了单一理论与方法的不足,是一种有特色的治疗理论。
2.现实主义疗法强调了许多学派所忽视的责任问题,对心理治疗作出了宝贵的贡献。它适合应用于危机咨询,也适用于处理矫治机构中青少年的罪犯行为,适用于因缺乏责任感、缺乏行动而带来适应不良的来访者。
3.现实主义疗法主张咨询重点应放在来访者当前的行为上,强调人的力量、价值、潜能,强调人的自主性,主张人们应积极地生活、更好地把握自己的人生,使生命更有意义。
4.现实主义疗法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它的治疗和咨询过程用时较短,可以在短时间内教给个体在正常成长中他本该学会的东西。它对时空要求不高,既可以在咨询室内进行,也可以在其他场合进行;既可做正式的50分钟面谈,也可以利用教室或其他场所作简短交往。
(二)主要局限
1.现实主义疗法否认心理疾病的存在,把心理疾病一概视为是不负责任,在理论上站不住脚,在实践中是有害的,会害伤心理疾患者,也不利于针对性的治疗。
2.现实主义疗法在治疗中不重视潜意识,不强调过去的经历,只重视眼前的行为,对某些心理问题难产以产生良好的治疗效果,容易使治疗表面化。
3.现实主义疗法提出咨询员不应接受、不应听取来访者的任何借口的观点,有其闪光之处。阻断这一循环促其多负责任、多作改变等,是有效的。但也有可能损害咨询关系,反而使来访者产生不愉快,甚至中断咨询。
【关键词】现实主义疗法,格拉塞,选择理论
一、现实主义疗法的理论
现实主义疗法。该疗法由格拉塞(Glasser,W.)创立于60年代而成熟于70年代。70年代至今,它仍被广泛应用于心理咨询与治疗、社会工作以及学生心理辅导的实践之中,并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格拉塞在1998年相继写了两本书一《选择理论》和《选择理论的语言》,并公开宣称选择理论是其现实治疗的理论基础。在《选择理论》-书中,格拉塞提出人有五种基本需要:生存与繁衍、爱与归属、权力、自由和娱乐。这些需要都得到较好的满足的人,就体验到成功的统合感。与具有成功的统合感的人形成对照的是具有失败的统合感的人,他们觉得没有人爱自己,认为自己卑微渺小,没有能力做任何有意义的事情,对自己的问题无能为力。这些需要的满足都与人际关系有着直接和间接的联系。一个人在现实世界中接受到的是信息,而他所表现出什么样的行为是选择的结果。人是社会的人,他有天生的与人好好相处的需要。当一个人选择的行为不仅能满足他们的基本需要,而且能与他生活中重要他人保持满意的关系时,他就是一个幸福、快乐的人;相反,如果他的选择的行为不能满足他的基本需要,或者使他与生活中重要他人的关系疏离时,他就是一个不快乐人一个有心理困难的人,一个需要心理治疗的人。
二、现实主义疗法的特点
1.存在主义现象学取向。现实主义疗法认为,人是以自己的需要为背景去理解这个世界的,人创造了自己的内在世界。人的反应皆是对自己所创造的那个世界做出的,人不是无助的受害者,他可以创造更好的生活。现实主义疗法反对关于人性的决定论的观点,主张人基本上是自己决定自己,即自己决定自己的生活。人有自由的需求,亦有自己选择自己生活目标的需求。假如人做出的选择和决定妨碍了别人的自由,那他(她)的行为就是不负责任的。
2.反对医学模式。自现实主义疗法产生以来,它就把取代传统的心理疾病的概念作为自己的目的之一。用现实主义疗法的观点看,所谓的“精神分裂症”、“压抑性精神病”等诸如此类的概念,都是建立于这样一种看法之上,即这些病症皆是对外部事件的反应。现实主义疗法认为,这些所谓心理疾病的表现其实是人们所选择的、试图控制自己周围环境的行为。
3.强调个体的责任及获得成功的同一性。现实主义疗法强调,个体须对自己的行为担负起责任,去寻求更为有效的应对环境的方式,此外,个体在达到自己需求满足的同时,不可对他人造成妨碍。
4.不重视“过去的经历”和“移情”。与精神分析不同,现实主义疗法对考察来访者过去的创伤没有兴趣,它把重点放在此时此刻。同样,现实主义疗法也排斥“移情”,认为它是一个错误的和具有误导性的概念,现实主义疗法要求治疗者在咨询中以自己本来的面目出现,无需扮演求助者的父亲或母亲的角色。
三、对现实主义疗法的评析
(一)主要贡献
1.现实主义疗法受到多种心理治疗理论和技术的影响,是具有一定程度整合的治疗模式。它注重行为、强调现在、重视责任感和人的“成长的力量”,包括了行为、情感、认知、生理等各面的考虑,使各种方法和谐地融合,在定程度上避免了单一理论与方法的不足,是一种有特色的治疗理论。
2.现实主义疗法强调了许多学派所忽视的责任问题,对心理治疗作出了宝贵的贡献。它适合应用于危机咨询,也适用于处理矫治机构中青少年的罪犯行为,适用于因缺乏责任感、缺乏行动而带来适应不良的来访者。
3.现实主义疗法主张咨询重点应放在来访者当前的行为上,强调人的力量、价值、潜能,强调人的自主性,主张人们应积极地生活、更好地把握自己的人生,使生命更有意义。
4.现实主义疗法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它的治疗和咨询过程用时较短,可以在短时间内教给个体在正常成长中他本该学会的东西。它对时空要求不高,既可以在咨询室内进行,也可以在其他场合进行;既可做正式的50分钟面谈,也可以利用教室或其他场所作简短交往。
(二)主要局限
1.现实主义疗法否认心理疾病的存在,把心理疾病一概视为是不负责任,在理论上站不住脚,在实践中是有害的,会害伤心理疾患者,也不利于针对性的治疗。
2.现实主义疗法在治疗中不重视潜意识,不强调过去的经历,只重视眼前的行为,对某些心理问题难产以产生良好的治疗效果,容易使治疗表面化。
3.现实主义疗法提出咨询员不应接受、不应听取来访者的任何借口的观点,有其闪光之处。阻断这一循环促其多负责任、多作改变等,是有效的。但也有可能损害咨询关系,反而使来访者产生不愉快,甚至中断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