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小学语文的教学也应该以学生为主,让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参与语文学习的各项活动,使其个性得以张扬。那么怎样在语文课堂上展示学生的个性呢?本文介绍了我是怎样做的。
【关键词】 小学语文 自主学习 能力培养
所谓“自主学习”,即“自我导向、自我激励、自我监控”的学习。它的核心是启迪学生的思维,从而达到主动、创造性的学习。它能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对所学东西感兴趣,并觉得富有挑战性,感觉到他们正在做有意义的事情,使学习过程有情感的投入,有内在动力的支持,能从学习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是真正有效的学习。小学语文的教学也应该以学生为主,让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参与语文学习的各项活动,使其个性得以张扬。那么怎样在语文课堂上展示学生的个性呢?我是这样做的:
一、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让学生全面展现自我
新课标强调:教学活动是师生的双边活动。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巧设问题,引导学生,点拨学生的思路,学生要通过自己的活动,获取知识。所以说,课堂舞台上的主角不是教师,而是学生。没有学生积极参与的课堂教学,不可能有高质量和高效率。心理学家认为:“课堂上只有经常性启发学生动手、动口、动脑,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积极探索知识,寻求答案的最佳学习状态中。”如在教学《群鸟学艺》一课时,揭示课题后,我先让学生围绕课题提出问题,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自学课文,把找到的问题答案用直線划出,不明白的地方用问号标出。自学时要求学生做到边读边想边动手。通过这样动手、动口、动脑训练学生,能促使他们在最大限度里发挥自己的智慧和能力,在自主学习中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因此,课堂教学中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让学生在全方位参与中学习,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参与率,使语文课堂生机勃勃,充满活力。
二、在课堂上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自学
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在传授给学生知识的同时,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自学,无非是“自主学习”、“自觉学习”、“自得学习”的意思。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自学获得的知识比教师讲授获得的知识,理解得更深刻,掌握得更牢固。如果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作为语文学习的主人--学生,就应该具有自己支配时间的权利。如果要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作为教师就必须保证学生拥有自己支配的课堂自学时间,以使学生能有安静自读、自悟的机会,进而达到自得的效果。如在《鸟的天堂》教学中,我总结课文时,提出“这里为什么会成为鸟的天堂?”话音刚落,就有几只小手举起,但我并没有让他们起来回答,因为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让学生回答,既不完整又会打扰其它同学的思考,于是,我示意几位同学把手放下,鼓励他们像其它学生一样再认真读读课文,深入思考,把语言组织精炼些,顿时,教室里鸦雀无声。不一会儿,学生陆陆续续举起小手,这时,我才请一名中等程度的学生回答,他回答道:“这里之所以会成为鸟的天堂,是因为大榕树茂盛和当地农民不许人捉鸟。”
三、自主合作,在讨论中展示学生的个性
在课堂教学中开展自主、合作式的学习,既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又有利于学生展示个性。课堂交流是一种开放式的探究活动,教师创造机会让学生在个性探究的基础上,展示个性思维,发表独立见解,在讨论交流中反思,使自己的理解更加丰富与全面。如从《三国演义》的整个故事中分析出曹操谨慎多疑(连最亲近的人都怀疑),所以不敢出来,只好放箭;还有鲁肃为人忠厚老实,又弄不清诸葛亮的意图等等,而这些诸葛亮都考虑到了,真是知天、知地、知人,才智过人,机智过人。在自主、合作、讨论中充分展示学生个性,又使学生的理解更加全面深入。
四、关注每一位学生,丰富教学活动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学生是发展中的人,每个人都是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去构建对事物意义的理解,不同的人往往看到的是事物不同的方面。实际上学生阅读同一篇课文,由于原有的知识积累和生活经验的不同,对课文的理解往往是各式各样的,有的贴近原文,有的对原文加以升华,有的却与原文风马牛不相及。这时,如果没有交流与合作,就会形成表面上“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热闹的课堂气氛,而基础较差的学生却是一筹莫展、“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不利于全体学生的发展。
要尊重学生的差异,相信学生的能力,发挥其已有知识,行动自主,讲究合作,巧妙识字。如布置自主性作业时,可以让小学生画出自己眼中的春天,并写上一个有关春天的词语或句子。这样既尊重了小学生的差异,又体现了层次性,学生有了自主权。课中小组交流,分层展示:“春暖花开”,“我喜欢五彩缤纷的春天”,成功的喜悦激荡起继续探究的情趣和勇气。教师还要注意倾听不同的声音,鼓励学生的异向思维。在教学实践中,我在引导学生提出对课文的一些不理解的问题,包括字、词、句等浅层次的问题和立意、哲理、启示等深层次的问题时,强调所提的问题必须是自己的问题,是自己经过思考仍不能解决的问题,而不是到课外教辅读物上去抄一些“问题”来“显示”自己钻研课文了。对于理解层次低的同学,只要是自己的问题,哪怕肤浅,在小组中当众提出来并得到了解决,就是进步,就是有所得,就有了意义;对于理解能力高一些的同学则要求他们提出的问题尽量深化,体现出自己的思考,要有个性。
总之,作为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应该充分发挥开放式教学的优势,把选择的权利还给学生,为学生提供一方自主学习、挥洒个性的栖息地,为他们搭建一个激发智慧、释放思想的舞台。
【关键词】 小学语文 自主学习 能力培养
所谓“自主学习”,即“自我导向、自我激励、自我监控”的学习。它的核心是启迪学生的思维,从而达到主动、创造性的学习。它能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对所学东西感兴趣,并觉得富有挑战性,感觉到他们正在做有意义的事情,使学习过程有情感的投入,有内在动力的支持,能从学习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是真正有效的学习。小学语文的教学也应该以学生为主,让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参与语文学习的各项活动,使其个性得以张扬。那么怎样在语文课堂上展示学生的个性呢?我是这样做的:
一、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让学生全面展现自我
新课标强调:教学活动是师生的双边活动。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巧设问题,引导学生,点拨学生的思路,学生要通过自己的活动,获取知识。所以说,课堂舞台上的主角不是教师,而是学生。没有学生积极参与的课堂教学,不可能有高质量和高效率。心理学家认为:“课堂上只有经常性启发学生动手、动口、动脑,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积极探索知识,寻求答案的最佳学习状态中。”如在教学《群鸟学艺》一课时,揭示课题后,我先让学生围绕课题提出问题,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自学课文,把找到的问题答案用直線划出,不明白的地方用问号标出。自学时要求学生做到边读边想边动手。通过这样动手、动口、动脑训练学生,能促使他们在最大限度里发挥自己的智慧和能力,在自主学习中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因此,课堂教学中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让学生在全方位参与中学习,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参与率,使语文课堂生机勃勃,充满活力。
二、在课堂上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自学
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在传授给学生知识的同时,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自学,无非是“自主学习”、“自觉学习”、“自得学习”的意思。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自学获得的知识比教师讲授获得的知识,理解得更深刻,掌握得更牢固。如果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作为语文学习的主人--学生,就应该具有自己支配时间的权利。如果要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作为教师就必须保证学生拥有自己支配的课堂自学时间,以使学生能有安静自读、自悟的机会,进而达到自得的效果。如在《鸟的天堂》教学中,我总结课文时,提出“这里为什么会成为鸟的天堂?”话音刚落,就有几只小手举起,但我并没有让他们起来回答,因为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让学生回答,既不完整又会打扰其它同学的思考,于是,我示意几位同学把手放下,鼓励他们像其它学生一样再认真读读课文,深入思考,把语言组织精炼些,顿时,教室里鸦雀无声。不一会儿,学生陆陆续续举起小手,这时,我才请一名中等程度的学生回答,他回答道:“这里之所以会成为鸟的天堂,是因为大榕树茂盛和当地农民不许人捉鸟。”
三、自主合作,在讨论中展示学生的个性
在课堂教学中开展自主、合作式的学习,既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又有利于学生展示个性。课堂交流是一种开放式的探究活动,教师创造机会让学生在个性探究的基础上,展示个性思维,发表独立见解,在讨论交流中反思,使自己的理解更加丰富与全面。如从《三国演义》的整个故事中分析出曹操谨慎多疑(连最亲近的人都怀疑),所以不敢出来,只好放箭;还有鲁肃为人忠厚老实,又弄不清诸葛亮的意图等等,而这些诸葛亮都考虑到了,真是知天、知地、知人,才智过人,机智过人。在自主、合作、讨论中充分展示学生个性,又使学生的理解更加全面深入。
四、关注每一位学生,丰富教学活动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学生是发展中的人,每个人都是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去构建对事物意义的理解,不同的人往往看到的是事物不同的方面。实际上学生阅读同一篇课文,由于原有的知识积累和生活经验的不同,对课文的理解往往是各式各样的,有的贴近原文,有的对原文加以升华,有的却与原文风马牛不相及。这时,如果没有交流与合作,就会形成表面上“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热闹的课堂气氛,而基础较差的学生却是一筹莫展、“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不利于全体学生的发展。
要尊重学生的差异,相信学生的能力,发挥其已有知识,行动自主,讲究合作,巧妙识字。如布置自主性作业时,可以让小学生画出自己眼中的春天,并写上一个有关春天的词语或句子。这样既尊重了小学生的差异,又体现了层次性,学生有了自主权。课中小组交流,分层展示:“春暖花开”,“我喜欢五彩缤纷的春天”,成功的喜悦激荡起继续探究的情趣和勇气。教师还要注意倾听不同的声音,鼓励学生的异向思维。在教学实践中,我在引导学生提出对课文的一些不理解的问题,包括字、词、句等浅层次的问题和立意、哲理、启示等深层次的问题时,强调所提的问题必须是自己的问题,是自己经过思考仍不能解决的问题,而不是到课外教辅读物上去抄一些“问题”来“显示”自己钻研课文了。对于理解层次低的同学,只要是自己的问题,哪怕肤浅,在小组中当众提出来并得到了解决,就是进步,就是有所得,就有了意义;对于理解能力高一些的同学则要求他们提出的问题尽量深化,体现出自己的思考,要有个性。
总之,作为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应该充分发挥开放式教学的优势,把选择的权利还给学生,为学生提供一方自主学习、挥洒个性的栖息地,为他们搭建一个激发智慧、释放思想的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