熠熠生辉

来源 :鉴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IA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
  
  金是世界上最贵重的金属之一,也是人类最早开发利用的金属,其历史久远于铜铁铅锡,几乎与人类文明史同步。金器是最华美珍贵的质料与最精致繁复的技艺的结晶。金作工艺在战国发展起来,铜器中的错嵌包镶体现了人们对金延展性能的认识和运用,进而出现了纯金制作的工艺品。
  金的化学元素符号为Au,在元素周期表中属Ib族,原子序数79,原子量196.9665,面心立方晶体,常见化合价为+3。金在地壳中含量稀少,主要呈游离状态,少量为碲化金(AuTen),金矿床分原生脉金矿床和次生砂金矿床。脉矿中的金叫山金(脉金),砂矿中的金叫砂金。20世纪以前多开采砂金,20世纪70年代世界山金产量已超过砂金,占总产金量的65-75%。纯金为黄色,极细金粉为黑色,金的胶状溶液呈红色、蓝色或紫色,金的延展性极好,可制成0.00001毫米厚的金箔或拉成只有0.5毫克/米的细丝。金的电导率仅次于银和铜,热导率为银的74%。金的化学性质极为稳定,不与水和氧反应,也不与酸碱作用,但溶于王水。
  含金3克/吨以上的脉矿即为可采金矿。脉金矿通常经过选矿富集成精矿后,再用氰化法提金;或先用重选和混汞法提取游离金后再用氰化法提金,也可不经选矿直接用氰化法提取。砂矿多用重选法选出精矿熔炼提取金;或用重选加混汞法提取。提取金的另一种重要方法是将含金50克/吨以上的精矿或含金30克/吨左右的块矿,作为炼铜、铅的配料,在冶炼过程中,金富集于阳极泥而后回收。
  世界上主要产金的国家或地区有南非、北美地区、澳大利亚、独联体国家、拉丁美洲和环太平洋地区。在中国,金的分布较为广泛,金矿点达数千处,主要分布在辽宁、吉林、黑龙江、山东、河北、内蒙古、河南、湖南等地。中国古代采金业比较发达,据《宋史》记载,元丰元年(1078)全国产金一万余两;清光绪十四年(1888)产金13.5吨,占当时世界产金量的7%,居世界第5位。
  金主要用作装饰品和货币储备。还可用作红外线的反射面、陶瓷和玻璃的着色剂,并可作牙科材料。在电子、航空等工业中,金可用作表面涂层和焊接精密仪器的零件或镀层。金的放射性同位素198Au,在医疗上用作示踪原子。
  


  
  二
  
  在人类历史上,金是最早被用作货币的,在经济活动中充当等价交换的货币流通职能。现代经济学对金的货币职能作出了专门的阐述。
  金在人类生活中扮演了至少7000年的特殊角色。无论从埃及王朝到古典的希腊和罗马,还是从古代中国到北美新大陆发现之前的印加和阿兹台克王国,几乎在人类文明的每一个主要角落都崇尚过这闪光的金属。埃及人最早在经济生活中大量利用黄金。古吕底亚人第一个铸造出了金币。
  在古代中国,金也长期被用作货币加以流通,即使在铜钱流通的年代,金仍可直接兑换,最终履行货币的职能。1982年江苏省盱眙县南窑庄出土的战国郢爰金版据说就是楚国黄金货币。在中国人的心目中,金首先是财宝的象征,在佛教的经典《法华经》中,将“金、银、琉璃、砗磲、玛瑙、真珠、玫瑰”列为七宝;而在过去的小说话本中,亦常能见到“金银财宝”四字。无论怎样排列,都是将金子放在首位。这种印象的形成,也许与历史上金曾被当作货币来使用有关。
  在今天,虽然金在现代经济生活中所扮演的作用有所减退,尽管产生非货币化的论调,但金仍是金融范畴中常见且重要的一部分:一项安全的价值储藏,一种超国界的交换媒介。
  


  
  三
  
  首饰工艺的金用量最大,历史悠久。其用量占黄金总需求量的70-80%。中国古代的首饰,多以金银为材料,纹刻吉祥图案,嵌配珠宝翠玉,精工细作,造型丰富多彩。佩戴首饰,是地位和财富的证明;也是为了驱祟避邪。中国传统的神秘观念认为:金、银能够发出凡人不大容易看见的“气”,叫作“金气”、“银气”,可以抵御一切作祟的鬼魂。
  虽然都是首饰,佩金戴银还是有分别的,一般说来,富贵人多佩金饰,平民则以戴银饰为主。在过去,金饰是富贵和准富贵的人们使用的,但又不是随便使用的,从大小、重量、型制、纹样及使用者的身份都有着很完整的规定,甚至连制作者都是钦定或指定的。
  中国人一直认为金是一种财富、一种奢侈品、一种身份标志的象征。因此,金器本质上可以说是一种贵族消费形式。由于金器的原料生产、制造过程、消费途径由政府直接控制,在制造过程中往往不计工本,以表现王室和官僚贵族的审美趣味为能事,在工艺上达到很高的造诣。中国古代金作工艺始终把华美、富贵、吉祥作为艺术表现的中心主题,这显然与贵族阶层的审美心理相符合的。因此,金器不徒以颜色取胜,而是以颇为写意的方式,将自身化为独立的审美对象,往往以竭尽装饰为能事,精雕细琢,追求感官上的刺激效果。可以说中国古代金器达到了审美与实用、造型与装饰的和谐统一——这是中国金作工艺的首要特点。
  战国以前出现的金器,造型极为简单,装饰也比较朴实。如殷墟武官大墓出土有环状金片,西周时发现有条状、圆形、三角形的金片,以及包在铜胎上的金泡等。战国时掌握了模制和打造等成形技术及雕接、錾刻等加工工艺。湖北随县楚墓出土的金杯和金盏,河北平山出土的虎形嵌松石金饰。典型作品有“兽形金带钩”(1965年江苏涟水战国墓出土),黄金含量约95%,为琵琶形,浮雕精美的花纹,钩端向上为一坐兽形象,钩端为兽头,两侧还各盘绕一条小蛇。制作极为精巧。
  西汉时,金开采量增大,政府设采矿机构与设金官专造御用金银器物。《汉书》记载:“蜀汉主金银器,岁各500万。”东汉时花丝工艺发展成熟。河北定州出土掐丝金辟邪两件,昂首仰天,姿态雄武,躯体用金片做成,金丝布成羽翅和斑纹,周身用绿松石、红宝石装饰,角与尾用粗细金丝缠绕,制作精巧,形象生动。江苏邗江东汉墓出土掐丝金胜七件均制作精美,金碧辉映。
  应该说,商周至两汉时期,中国社会处于青铜器所表现的尊贵威严的时代氛围中,金作工艺成为青铜工艺的附庸,且受到青铜工艺的左右。金器主要类型为饰件,具代表性的有腰牌、带钩、动物形饰以及玺印等。游龙、猛虎、奔鹿、熊、牛、羊等动物形象是这些饰件的母题。这些饰件不但多由浑铸,而且多采取浮雕或立雕的形式,故而整体造型古朴生动,动物形象憨厚可爱,恰当地反映了当时粗放质朴的社会意识。金制器皿为数不多,造型也多源于铜器,装饰也多采用主纹、地纹与镶嵌相结合的多层次布局形式。
  魏晋至宋元时期是金制器皿占据主流的时期,青铜工艺的影响已基本消除。金制器皿的种类应有尽有,举凡杯、盘、碗、盆、罐、壶、盒、香薰之属虽形象各异,然皆能曲尽其妙。与器体的大块平面相适应,多由锤、线刻而成的花卉、珍禽、瑞兽、人物以及诗画故事成为流行的装饰。
  由于统治阶级中人争相豪奢以至“斗富”赌盛,从六朝时期开始,金器、金饰流行成为风气,盛行花丝首饰。金狮子、金管、金叶等有用金丝盘绕成的各种花型纹样,细致精巧,标志着西晋花丝工艺的成就。
  唐代是金作工艺鼎盛的第一个高峰,由于统治阶级崇金风尚很浓,各种日用器皿多用金制成。金器造型大量吸收瓷器的造型而加以发展,如莲花形碗和花式盘、碟之类,造型端庄大方而又精巧生动。成形以扳金和浇铸为主,工艺加工先进,普遍使用了切削、抛光、焊接、铆、镀、錾刻、镂空等工艺,技巧娴熟。金器上满饰精巧流利的花纹,把传统的龙、凤、虎、龟、人物和新出现的宝相花、折枝花、缠枝花、鸾鸟、鹦鹉等纹样巧妙的穿插组合,用忍冬纹作过饰图案,形成活泼清新的新风格。纹样的加工多采用錾花技法,主纹突出,形成浮雕效果,周围空地满饰珍珠纹。
  

  


  宋代金器的造型玲珑奇巧,新颖雅致,与唐代金器的丰满富丽相比,而显得轻薄精巧。其纹饰也以清素典雅为特色,虽没有唐代纹饰那样细腻华美,然而其洗练精纯非唐代金器所及。素面者讲究造型,光泽悦目;纹饰者则以花鸟为大宗,并使丰富多彩的装饰纹样与变化多姿的器物造型巧妙结合,达到和谐的统一。
  浮雕型凸花工艺是宋代金器普遍运用、最富特色的装饰技法。这种技法唐代已经出现,但使用较少,而且仅见于金器局部的个体花纹。在宋代,这种技法则往往用于器物的主体纹饰。这种凸花工艺是根据画面题材的主次及形态上的差异,通过运用压印浅凸花,锤雕中凸花与雕塑半立体形高凸花三种手法加以表现,使画面层次分明、主题突出、形象逼真。
  相对而言,明清金器的艺术性已逐步衰弱,虽然金作技术飞速发展,造型更加多样化,装饰逐渐趋以繁缛,制作工艺更为精细复杂,有的金器所需工序竟达数十道,甚至上百道。人们以富丽堂皇为目标,极尽工细精致为手段,把金作工艺推进了一步。当时日用器皿与首饰并行发展,特别在首饰方面取得了显著的进步。这时,清新活泼的造型、流畅富丽的花纹虽已难得一见,而代之而起的金冠、发钗、金钟、经匣、佛塔,或雕缋满眼,或镶玉嵌宝,形制之巧、装饰之精、工艺之绝,几乎出神入化。金器与珐琅、珠玉、宝石相结合,相映成辉,更增添了器物的高贵与华美。
  
  四
  
  每项工艺都是在发展中取得进步,在摸索中前进,金作工艺也是如此。大约在两汉时期,中国古代金作工艺全面成熟,新近发掘的江苏徐州狮子山汉楚王陵出土了金缕玉衣、冠形金饰,表明金丝抽拔与炸珠焊接等典型金作工艺已被掌握。东汉金器数量虽然不多,但扬州甘泉山、定县东汉墓所出金器的工艺及向前迈进一步,金作工艺所具备的传统加工技法已几乎完全出现。虽然如此,东汉以后的各个时代仍然依据各自时代的审美倾向和艺术形象的特殊内涵,选择运用那些最具表现力的加工方式,从而形成各自时代的工艺特点。
  以秦汉而言,锤鍱、铸造、焊接、掐丝、嵌铸、锉磨、抛光、多种机械连接及胶粘等工艺技术综合使用。以唐而言,器物成型有锤击、浇铸、焊接等方式,其中锤击为主;器物装饰方式有平錾、模冲、镂刻、掐丝等,其中又以锤击成型的花纹平錾为主。以宋元而言,锤、铸造、焊接、錾刻、镂雕和具有厚重艺术效果的夹层技法颇为流行,而自秦汉以来习见的掐丝、镶嵌、焊缀金珠的技法几乎不见。以明清而言,金作工艺集历史之大成,范铸、锤鍱、炸珠、焊接、掐丝、镌镂、镶嵌、点翠、起突、阳线、阴线等手法尽皆赅备,且技艺精湛绝伦,创造了精彩绝伦的艺术效果。
  可以说,中国古代金作工艺史是一部华光四射、绚丽多姿的发展史,每一时代无不以其独特的面貌卓然标举,各领风骚。商周的简约灵巧,春秋战国的清新活泼,两汉的粗犷豪放,魏晋南北朝的纵逸清虚,隋唐的华丽富贵,宋元的典雅秀美,明清的精致工细,无不令人击节赞叹,叹为观止。
其他文献
这段时间,互联网上一则消息引人注目,内容是新中国第一套美术邮资信封卖出了18万元天价,其中第一号邮封的美术原图《婆媳上冬学》的作者是汤文选。据此,本刊记者采访了寓居京城的汤文选先生。    记者:汤老,据《收藏》和《上海集邮》杂志介绍:1957年,我国邮政部首次发行美术邮资信封,全套28枚,其美术原图均系当时的名家大师,如徐悲鸿的《喜鹊登梅》为第5号邮封,齐白石的《虾趣》为第11号邮封,而您创作的
期刊
夏德起,1953年出生于山东寿光。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山东省美术家协会会员、寿光市文化局副局长兼书画院院长、中国同泽书画院理事、中国民盟盟员。其作品多次获奖。出版有《夏德起画集》。    夏德起是一位地地道道的山东汉子,他为人厚道淳朴,执着探索,守望在赋予他生命哺育他成长的可爱的家乡,徜徉在家乡的如歌的景色中,沉淀着自己的艺术积存,发掘着丰厚的生活经历中的富庶宝库,追寻理想的艺术天地中的光荣与梦想
期刊
最近人们从拍卖场中见到了许多程十发从未露面的旧作,都禁不住赞叹不已他极富个人魅力的国画作品,线条流畅、构图生动、色彩亮丽、气质高雅、稚真古朴、气势荡漾。程十发集古今之大成,开时代之先河,成为近代海派绘画的新型代表。程十发能有这样的成就,除了出于他惊人的勤奋之外,也源自于历史长河和地域文化造就了一位大师,本文想略谈的就是这方面的体会。我作为儿子,先从程十发生活的演变到艺术上的追逐开始,加上零距离的观
期刊
问:我们去年一年做了六位大师夫人的访谈,今年准备从您开始做至少六位大师子女的访谈,但第一个问题还是想问关于您的母亲,您觉得您的母亲对您父亲的影响有多大?  答:我母亲出生在一个大户人家,她人很通情达理,也很贤惠,有着中国妇女的传统美德,现在我父亲的一幅画可以拍得很高,但过去几十年我父亲也遭受到了一些很不公平的待遇,家里的条件也不是很好。但我母亲始终没有一句怨言,一直陪伴我父亲从很艰苦的环境一路走来
期刊
陈佩秋,1923年2月生于昆明。祖籍河南南阳,先后就读于西南联大,国立艺专,现为上海画院画师,上海文史馆馆员,朵云轩顾问。    打开当代著名女画家陈佩秋先生的画卷,会有一阵幽香古风迎面扑来,极具沁人心脾的感觉。  陈佩秋先生绘画上独树一帜的画风,古画鉴定的博学多才及逆向思维,大胆推断的过人魄力,令人敬佩不已。  陈佩秋先生和我父亲程十发十分投缘,他们二人相差一岁,见面都是谈古论画。我父亲十分敬重
期刊
编者按:丙戍年夏日的黄昏,应友之邀到了北三环马甸桥附近福丽特商业街中的济美斋,一进去已有四五人围坐在一起品茶、聊天,第一印象济美斋是个名人雅士喝茶谈天的好地方。之后又受济美斋主人之邀去西边他们的办公室参观,近现代名家的字画有一些,第二印象是济美斋的主人很有些艺术品位。待看到文物出版社出的《济美斋藏画集》着实让我吃惊不已。据笔者所知,文物出版社为个人藏品出书还是首次。早听人讲古玩行业的商家中卧虎藏龙
期刊
赵跃鹏,1966年生,1986年考入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系,1998年考入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系花鸟研究生班。其间,在皖南研究明清建筑及家具等。作品参加“全国第一次花鸟画展”、“全国第一次中国书画展”。现在中国美术学院电脑美术设计中心工作。    第一次见到赵跃鹏的花鸟画,我就颇为吃惊,“此古人耶?今人耶?”持画的人叫我自己看,像何家何派?今人的花鸟画,我差不多都知道,大抵都出入吴昌硕、齐白石门户,偶
期刊
11月25日当代著名画家汤立的国画展在山东省美术馆隆重举行,90余幅大写意花鸟画引起观众的强烈反响。    汤立先生是当代大写意花鸟画坛最具实力的画家之一,其作品气宇轩昂,清新典雅,给人以精神上的震撼和视觉上美的享受。他的作品既具有深厚的传统底蕴,又有某种现代构成意味。他撷取八大山人、吴昌硕、齐白石、张大千等前辈大师的优长,融会贯通、自成一格,给当今日渐式微的大写意花鸟画坛注入了新的活力。众多专家
期刊
有了藏品,就要给收藏品命名,这就像人的名字一样,名字好,就好记、好念,不易混淆,不会遗忘。在收藏过程中,许多朋友都有面对一件器物而无法命名的困惑。不是词不达意,就是名字不准确,这在交流研究的过程中引来诸多不便。如何用最精炼的文字,清晰准确地表达一件藏品的主要特征,就是每一位收藏爱好者开始收藏前必修的第一课。因藏品的种类繁多,各不相同,所以就要有一套相对规范的原则,不可随心所欲地去定名。一件器物的定
期刊
据悉,2005年12月25日至12月31日《董希源中国画广东·东莞邀请展》在东莞虫二斋成功举办。董希源先生近年来精心创作的七十余幅作品亮相莞城,并得到广大业内外人士的关注与肯定。  众所周知,董希源先生是山水、花鸟兼擅的中、青年画家。9岁起系统学习花鸟画,由于多年立足传统,因而在进入山水画领域后,仍旧依托渊源深厚的中国传统,坚持深入研习宋、元以来的大师大作。三十年如一日,以甘于寂寞的做人心态,以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