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
金是世界上最贵重的金属之一,也是人类最早开发利用的金属,其历史久远于铜铁铅锡,几乎与人类文明史同步。金器是最华美珍贵的质料与最精致繁复的技艺的结晶。金作工艺在战国发展起来,铜器中的错嵌包镶体现了人们对金延展性能的认识和运用,进而出现了纯金制作的工艺品。
金的化学元素符号为Au,在元素周期表中属Ib族,原子序数79,原子量196.9665,面心立方晶体,常见化合价为+3。金在地壳中含量稀少,主要呈游离状态,少量为碲化金(AuTen),金矿床分原生脉金矿床和次生砂金矿床。脉矿中的金叫山金(脉金),砂矿中的金叫砂金。20世纪以前多开采砂金,20世纪70年代世界山金产量已超过砂金,占总产金量的65-75%。纯金为黄色,极细金粉为黑色,金的胶状溶液呈红色、蓝色或紫色,金的延展性极好,可制成0.00001毫米厚的金箔或拉成只有0.5毫克/米的细丝。金的电导率仅次于银和铜,热导率为银的74%。金的化学性质极为稳定,不与水和氧反应,也不与酸碱作用,但溶于王水。
含金3克/吨以上的脉矿即为可采金矿。脉金矿通常经过选矿富集成精矿后,再用氰化法提金;或先用重选和混汞法提取游离金后再用氰化法提金,也可不经选矿直接用氰化法提取。砂矿多用重选法选出精矿熔炼提取金;或用重选加混汞法提取。提取金的另一种重要方法是将含金50克/吨以上的精矿或含金30克/吨左右的块矿,作为炼铜、铅的配料,在冶炼过程中,金富集于阳极泥而后回收。
世界上主要产金的国家或地区有南非、北美地区、澳大利亚、独联体国家、拉丁美洲和环太平洋地区。在中国,金的分布较为广泛,金矿点达数千处,主要分布在辽宁、吉林、黑龙江、山东、河北、内蒙古、河南、湖南等地。中国古代采金业比较发达,据《宋史》记载,元丰元年(1078)全国产金一万余两;清光绪十四年(1888)产金13.5吨,占当时世界产金量的7%,居世界第5位。
金主要用作装饰品和货币储备。还可用作红外线的反射面、陶瓷和玻璃的着色剂,并可作牙科材料。在电子、航空等工业中,金可用作表面涂层和焊接精密仪器的零件或镀层。金的放射性同位素198Au,在医疗上用作示踪原子。
二
在人类历史上,金是最早被用作货币的,在经济活动中充当等价交换的货币流通职能。现代经济学对金的货币职能作出了专门的阐述。
金在人类生活中扮演了至少7000年的特殊角色。无论从埃及王朝到古典的希腊和罗马,还是从古代中国到北美新大陆发现之前的印加和阿兹台克王国,几乎在人类文明的每一个主要角落都崇尚过这闪光的金属。埃及人最早在经济生活中大量利用黄金。古吕底亚人第一个铸造出了金币。
在古代中国,金也长期被用作货币加以流通,即使在铜钱流通的年代,金仍可直接兑换,最终履行货币的职能。1982年江苏省盱眙县南窑庄出土的战国郢爰金版据说就是楚国黄金货币。在中国人的心目中,金首先是财宝的象征,在佛教的经典《法华经》中,将“金、银、琉璃、砗磲、玛瑙、真珠、玫瑰”列为七宝;而在过去的小说话本中,亦常能见到“金银财宝”四字。无论怎样排列,都是将金子放在首位。这种印象的形成,也许与历史上金曾被当作货币来使用有关。
在今天,虽然金在现代经济生活中所扮演的作用有所减退,尽管产生非货币化的论调,但金仍是金融范畴中常见且重要的一部分:一项安全的价值储藏,一种超国界的交换媒介。
三
首饰工艺的金用量最大,历史悠久。其用量占黄金总需求量的70-80%。中国古代的首饰,多以金银为材料,纹刻吉祥图案,嵌配珠宝翠玉,精工细作,造型丰富多彩。佩戴首饰,是地位和财富的证明;也是为了驱祟避邪。中国传统的神秘观念认为:金、银能够发出凡人不大容易看见的“气”,叫作“金气”、“银气”,可以抵御一切作祟的鬼魂。
虽然都是首饰,佩金戴银还是有分别的,一般说来,富贵人多佩金饰,平民则以戴银饰为主。在过去,金饰是富贵和准富贵的人们使用的,但又不是随便使用的,从大小、重量、型制、纹样及使用者的身份都有着很完整的规定,甚至连制作者都是钦定或指定的。
中国人一直认为金是一种财富、一种奢侈品、一种身份标志的象征。因此,金器本质上可以说是一种贵族消费形式。由于金器的原料生产、制造过程、消费途径由政府直接控制,在制造过程中往往不计工本,以表现王室和官僚贵族的审美趣味为能事,在工艺上达到很高的造诣。中国古代金作工艺始终把华美、富贵、吉祥作为艺术表现的中心主题,这显然与贵族阶层的审美心理相符合的。因此,金器不徒以颜色取胜,而是以颇为写意的方式,将自身化为独立的审美对象,往往以竭尽装饰为能事,精雕细琢,追求感官上的刺激效果。可以说中国古代金器达到了审美与实用、造型与装饰的和谐统一——这是中国金作工艺的首要特点。
战国以前出现的金器,造型极为简单,装饰也比较朴实。如殷墟武官大墓出土有环状金片,西周时发现有条状、圆形、三角形的金片,以及包在铜胎上的金泡等。战国时掌握了模制和打造等成形技术及雕接、錾刻等加工工艺。湖北随县楚墓出土的金杯和金盏,河北平山出土的虎形嵌松石金饰。典型作品有“兽形金带钩”(1965年江苏涟水战国墓出土),黄金含量约95%,为琵琶形,浮雕精美的花纹,钩端向上为一坐兽形象,钩端为兽头,两侧还各盘绕一条小蛇。制作极为精巧。
西汉时,金开采量增大,政府设采矿机构与设金官专造御用金银器物。《汉书》记载:“蜀汉主金银器,岁各500万。”东汉时花丝工艺发展成熟。河北定州出土掐丝金辟邪两件,昂首仰天,姿态雄武,躯体用金片做成,金丝布成羽翅和斑纹,周身用绿松石、红宝石装饰,角与尾用粗细金丝缠绕,制作精巧,形象生动。江苏邗江东汉墓出土掐丝金胜七件均制作精美,金碧辉映。
应该说,商周至两汉时期,中国社会处于青铜器所表现的尊贵威严的时代氛围中,金作工艺成为青铜工艺的附庸,且受到青铜工艺的左右。金器主要类型为饰件,具代表性的有腰牌、带钩、动物形饰以及玺印等。游龙、猛虎、奔鹿、熊、牛、羊等动物形象是这些饰件的母题。这些饰件不但多由浑铸,而且多采取浮雕或立雕的形式,故而整体造型古朴生动,动物形象憨厚可爱,恰当地反映了当时粗放质朴的社会意识。金制器皿为数不多,造型也多源于铜器,装饰也多采用主纹、地纹与镶嵌相结合的多层次布局形式。
魏晋至宋元时期是金制器皿占据主流的时期,青铜工艺的影响已基本消除。金制器皿的种类应有尽有,举凡杯、盘、碗、盆、罐、壶、盒、香薰之属虽形象各异,然皆能曲尽其妙。与器体的大块平面相适应,多由锤、线刻而成的花卉、珍禽、瑞兽、人物以及诗画故事成为流行的装饰。
由于统治阶级中人争相豪奢以至“斗富”赌盛,从六朝时期开始,金器、金饰流行成为风气,盛行花丝首饰。金狮子、金管、金叶等有用金丝盘绕成的各种花型纹样,细致精巧,标志着西晋花丝工艺的成就。
唐代是金作工艺鼎盛的第一个高峰,由于统治阶级崇金风尚很浓,各种日用器皿多用金制成。金器造型大量吸收瓷器的造型而加以发展,如莲花形碗和花式盘、碟之类,造型端庄大方而又精巧生动。成形以扳金和浇铸为主,工艺加工先进,普遍使用了切削、抛光、焊接、铆、镀、錾刻、镂空等工艺,技巧娴熟。金器上满饰精巧流利的花纹,把传统的龙、凤、虎、龟、人物和新出现的宝相花、折枝花、缠枝花、鸾鸟、鹦鹉等纹样巧妙的穿插组合,用忍冬纹作过饰图案,形成活泼清新的新风格。纹样的加工多采用錾花技法,主纹突出,形成浮雕效果,周围空地满饰珍珠纹。
宋代金器的造型玲珑奇巧,新颖雅致,与唐代金器的丰满富丽相比,而显得轻薄精巧。其纹饰也以清素典雅为特色,虽没有唐代纹饰那样细腻华美,然而其洗练精纯非唐代金器所及。素面者讲究造型,光泽悦目;纹饰者则以花鸟为大宗,并使丰富多彩的装饰纹样与变化多姿的器物造型巧妙结合,达到和谐的统一。
浮雕型凸花工艺是宋代金器普遍运用、最富特色的装饰技法。这种技法唐代已经出现,但使用较少,而且仅见于金器局部的个体花纹。在宋代,这种技法则往往用于器物的主体纹饰。这种凸花工艺是根据画面题材的主次及形态上的差异,通过运用压印浅凸花,锤雕中凸花与雕塑半立体形高凸花三种手法加以表现,使画面层次分明、主题突出、形象逼真。
相对而言,明清金器的艺术性已逐步衰弱,虽然金作技术飞速发展,造型更加多样化,装饰逐渐趋以繁缛,制作工艺更为精细复杂,有的金器所需工序竟达数十道,甚至上百道。人们以富丽堂皇为目标,极尽工细精致为手段,把金作工艺推进了一步。当时日用器皿与首饰并行发展,特别在首饰方面取得了显著的进步。这时,清新活泼的造型、流畅富丽的花纹虽已难得一见,而代之而起的金冠、发钗、金钟、经匣、佛塔,或雕缋满眼,或镶玉嵌宝,形制之巧、装饰之精、工艺之绝,几乎出神入化。金器与珐琅、珠玉、宝石相结合,相映成辉,更增添了器物的高贵与华美。
四
每项工艺都是在发展中取得进步,在摸索中前进,金作工艺也是如此。大约在两汉时期,中国古代金作工艺全面成熟,新近发掘的江苏徐州狮子山汉楚王陵出土了金缕玉衣、冠形金饰,表明金丝抽拔与炸珠焊接等典型金作工艺已被掌握。东汉金器数量虽然不多,但扬州甘泉山、定县东汉墓所出金器的工艺及向前迈进一步,金作工艺所具备的传统加工技法已几乎完全出现。虽然如此,东汉以后的各个时代仍然依据各自时代的审美倾向和艺术形象的特殊内涵,选择运用那些最具表现力的加工方式,从而形成各自时代的工艺特点。
以秦汉而言,锤鍱、铸造、焊接、掐丝、嵌铸、锉磨、抛光、多种机械连接及胶粘等工艺技术综合使用。以唐而言,器物成型有锤击、浇铸、焊接等方式,其中锤击为主;器物装饰方式有平錾、模冲、镂刻、掐丝等,其中又以锤击成型的花纹平錾为主。以宋元而言,锤、铸造、焊接、錾刻、镂雕和具有厚重艺术效果的夹层技法颇为流行,而自秦汉以来习见的掐丝、镶嵌、焊缀金珠的技法几乎不见。以明清而言,金作工艺集历史之大成,范铸、锤鍱、炸珠、焊接、掐丝、镌镂、镶嵌、点翠、起突、阳线、阴线等手法尽皆赅备,且技艺精湛绝伦,创造了精彩绝伦的艺术效果。
可以说,中国古代金作工艺史是一部华光四射、绚丽多姿的发展史,每一时代无不以其独特的面貌卓然标举,各领风骚。商周的简约灵巧,春秋战国的清新活泼,两汉的粗犷豪放,魏晋南北朝的纵逸清虚,隋唐的华丽富贵,宋元的典雅秀美,明清的精致工细,无不令人击节赞叹,叹为观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