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困生的教育效果直接影响着一个班级,乃至一个学校的教育效果。老师们在课前课后谈论的尽是:“某某学生不认真听课、不举手回答问题、不背课文、不……”殊不知这些学困生正是在老师的不经意的呵斥声中和同学的另眼看待中,渐渐失去了自信,时常对学习有焦虑感,总觉得“矮人三分”。前苏联教育家赞可夫说过:“成功的教育需要的不是限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获取知识的直接动力。而要想成功更应有自信,正如爱默生所说:“自信就是成功的第一秘诀。”一个人要发展正是在兴趣与自信的基础上起步。教师如果能摒弃简单的呵斥,耐心诚恳地与学困生建立以“诚信”为基础的交流互动教学方式,在课堂、课余活动中让他们平等自主参与,甚至“偏点心”引导,不愁学困生没有兴趣和自信学习。为全面改变学困生的厌学、不求上进的现象,我根据学生发展的特点,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尝试。
一、诚信谈话,奠定基础, 激发自信
我们可以充分利用晨读、自由活动、班队活动、回家途中、家访等时间与学生进行亲切交谈,谈谈他们的父母、家庭成员;谈谈他们自己开心和不开心的事;谈谈他们的爱好等。在谈话中进一步了解学生,加深师生亲近感,让学生感到教师的可亲近性。教师要在谈话中及时引导,使学生明白:老师时时刻刻都在关心他们,呵护着他们,他们的责任是学习,有问题要问是应该的,错了更应该主动向老师问明白。这样学困生和老师有了较好的关系,有了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他们把厌学的心收回来了,在可亲可敬的人的教导下学习,还能不畅所欲言吗?正如雨果所说:“亲善产生幸福,文明带来和谐。”有了和谐平等环境,就有了发展的基础。
有了平等的交往,学生便有了初步的自信,有了自信,也就有了自我表现的欲望,由此在学习交流的过程中迈出了成功的第一步。
二、诚信引导,组织学习, 扶持发展
教学活动中老师主要是以语言与学生交流的,更多的是老师提出很多问题,学生既而思考回答。课堂语言使用恰当能激发学生的潜能。回答的对与错是一种自我能力的显现,能力强的学生无论对错都有胆量去做。学困生的思想就复杂了,因此,我们在这里就要采用“扶持政策”。老师的语言、表情动作是一根魔力棒,指挥着全体,语调适中,表情动作得体、富有感染力,学生才听得认真而有耐心。对于回答的评定,不分对错的表扬激励,学生反而觉得可笑,一种虚假的演说反而使大多数学生失去继续学习的信心。因此,对于学困生的回答,教师最重要的是要给予恰如其分的评价,对于好的地方,给予恰当而诚恳的肯定,这是一种莫大的激励。他们会想:“我说对了,老师表扬了我,我下次要回答得更好。”同时,有侧重点的评价要配合真诚与欣慰的眼神,一定要让学生感受到真心的鼓励。特别是在学困生说话结巴或说得慢而双手又在比画的情况下,老师要有耐心,等这位学生说不清楚时再允许其他学生补充。学困生的点滴进步,我们都要倍加珍惜,积极鼓励,让学困生在相互信任的和谐环境中畅所欲言,相互启发,使他们感到自己能行,从而在小组中找到自己的位置,不再过多当“观众、听众、看客”,进一步发挥自己的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由此,老师通过长期的引导和扶持,积少成多,真正使他们树立自信,不断成长,不断进步。
三、诚信牵手,参与活动, 点燃激情
新的教学理念要求课堂教学是民主平等的对话过程,要求教师当好“导演”,想方设法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学困生之所以丧失了学习积极性,是由于失败体验接连不断,因此,在学习活动中取得成功是促进他们自主学习的动力。而在活动中体验成功,这最有支配权的是老师。我们要从“指挥者”“命令者”的位置上走下来,平等地面对学生,主动参与活动;从课堂讨论中“走下来”,如和小组一起整理答案,组织辩论答案的合理性;从课间活动中“走下来”,如与学生一起打篮球、丢沙包、跳绳等。在活动中指导示范、合作引导学生的活动,规则要一致,绝对避免命令式语言和特殊化。在共同的活动中交往,潜移默化地促进学生发展,使学生感到老师的可亲可敬,产生更多信任感,真正感受到老师是他们的合作伙伴,而不是领导者,使其“亲其师, 信其道”,促进他们更加努力地学习。
四、结语
总之,学困生是现实教育教学中的有力未发的自封者,而不是“朽木”。只要我们立足诚信,以科学的方法来激发和引导,在课堂中注重扶持,在参与活动中平等体验,通过坦诚的交流逐步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他们定会绽放出一朵朵耀眼的火花。
(作者单位:甘肃省敦煌市七里镇南台堡小学)
一、诚信谈话,奠定基础, 激发自信
我们可以充分利用晨读、自由活动、班队活动、回家途中、家访等时间与学生进行亲切交谈,谈谈他们的父母、家庭成员;谈谈他们自己开心和不开心的事;谈谈他们的爱好等。在谈话中进一步了解学生,加深师生亲近感,让学生感到教师的可亲近性。教师要在谈话中及时引导,使学生明白:老师时时刻刻都在关心他们,呵护着他们,他们的责任是学习,有问题要问是应该的,错了更应该主动向老师问明白。这样学困生和老师有了较好的关系,有了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他们把厌学的心收回来了,在可亲可敬的人的教导下学习,还能不畅所欲言吗?正如雨果所说:“亲善产生幸福,文明带来和谐。”有了和谐平等环境,就有了发展的基础。
有了平等的交往,学生便有了初步的自信,有了自信,也就有了自我表现的欲望,由此在学习交流的过程中迈出了成功的第一步。
二、诚信引导,组织学习, 扶持发展
教学活动中老师主要是以语言与学生交流的,更多的是老师提出很多问题,学生既而思考回答。课堂语言使用恰当能激发学生的潜能。回答的对与错是一种自我能力的显现,能力强的学生无论对错都有胆量去做。学困生的思想就复杂了,因此,我们在这里就要采用“扶持政策”。老师的语言、表情动作是一根魔力棒,指挥着全体,语调适中,表情动作得体、富有感染力,学生才听得认真而有耐心。对于回答的评定,不分对错的表扬激励,学生反而觉得可笑,一种虚假的演说反而使大多数学生失去继续学习的信心。因此,对于学困生的回答,教师最重要的是要给予恰如其分的评价,对于好的地方,给予恰当而诚恳的肯定,这是一种莫大的激励。他们会想:“我说对了,老师表扬了我,我下次要回答得更好。”同时,有侧重点的评价要配合真诚与欣慰的眼神,一定要让学生感受到真心的鼓励。特别是在学困生说话结巴或说得慢而双手又在比画的情况下,老师要有耐心,等这位学生说不清楚时再允许其他学生补充。学困生的点滴进步,我们都要倍加珍惜,积极鼓励,让学困生在相互信任的和谐环境中畅所欲言,相互启发,使他们感到自己能行,从而在小组中找到自己的位置,不再过多当“观众、听众、看客”,进一步发挥自己的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由此,老师通过长期的引导和扶持,积少成多,真正使他们树立自信,不断成长,不断进步。
三、诚信牵手,参与活动, 点燃激情
新的教学理念要求课堂教学是民主平等的对话过程,要求教师当好“导演”,想方设法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学困生之所以丧失了学习积极性,是由于失败体验接连不断,因此,在学习活动中取得成功是促进他们自主学习的动力。而在活动中体验成功,这最有支配权的是老师。我们要从“指挥者”“命令者”的位置上走下来,平等地面对学生,主动参与活动;从课堂讨论中“走下来”,如和小组一起整理答案,组织辩论答案的合理性;从课间活动中“走下来”,如与学生一起打篮球、丢沙包、跳绳等。在活动中指导示范、合作引导学生的活动,规则要一致,绝对避免命令式语言和特殊化。在共同的活动中交往,潜移默化地促进学生发展,使学生感到老师的可亲可敬,产生更多信任感,真正感受到老师是他们的合作伙伴,而不是领导者,使其“亲其师, 信其道”,促进他们更加努力地学习。
四、结语
总之,学困生是现实教育教学中的有力未发的自封者,而不是“朽木”。只要我们立足诚信,以科学的方法来激发和引导,在课堂中注重扶持,在参与活动中平等体验,通过坦诚的交流逐步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他们定会绽放出一朵朵耀眼的火花。
(作者单位:甘肃省敦煌市七里镇南台堡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