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小学三年级 习作训练阅读教学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9A-0040-02
纵观整个作文教学过程,小学三年级的起步作文既是一个难点也是一个拐点,因为在这个阶段的作文教学中,一旦教学得法,必将为学生以后的作文能力奠定基础。所以,加强与文本对接、为学生搭建读写平台,成为三年级起步作文教学的引领目标。
一、模仿精彩语段,搭建写作框架
语文教材中所选用的文本都是文质兼美、富有意蕴的经典案例,这些文本中的优美语段都可作为学生写作训练的参照。对于低学段学生而言,仿写是重要的练笔途径,坚持模仿文中的章法结构、美词佳句练习写作,必将收到学以致用的学习效果。同时,借助范文指导学生进行仿写,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以苏教版三下第八课《李广射虎》教学为例,笔者抓住了文中的景物描写“一阵疾风吹过,树木野草发出‘沙沙’的声音”,先请学生自由朗读这段文字,然后再让学生细品句中的象声词“沙沙”,让人形象地感受到风的疾速。象声词在句子中恰到好处的运用往往能生动形象地表现出事物的特点。在此基础上,笔者引导学生用象声词仿写《春天的郊外》。一位学生笔下的春天是这样的:“‘沙沙沙……’这是春雨的声音,她好像在绿色的叶丛中弹奏着欢快的乐曲,弹着弹着,小草变绿了,小树长高了。‘呼呼呼……’春风吹来了,柳枝随风舞蹈,桃花、李花、油菜花……竞相开放。‘嗡嗡嗡……’春天的田野里,勤劳的小蜜蜂正在花丛中快乐地采蜜。‘唧唧喳喳……’小鸟们在开演唱会,它们的歌声是多么美妙,多么动人……”通过这样的随堂练笔,日积月累、持之以恒,学生的写作素养一定会不断地提升。
二、添补文本空白,拓展写作空间
留白原是绘画中的艺术手法,现在引用到文学表达中,用来为文本中含蓄的表达服务,大量的“留白”给学生的思维创造了无限广阔的想象空间。面对文本的留白,教师要不断尝试利用这些“空白”去唤起学生的想象,还可以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进行“补白”,为补白练笔创造无限的空间。
以教学苏教版三下第七课《菩萨兵》为例,课文第一自然段写道:“藏族同胞吃尽了反动军队的苦头,一听说有军队开过来,早就躲进了深山,谁也不敢露面。”笔者请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想象藏族同胞躲红军的情景,下面是一位同学的练笔片段:……听了朱老总交待的话,翻译毫不犹豫地带着几个红军战士进了山。刚到山脚,一个红军战士看到几个藏族妇女在河边挑水,连忙跟她们打招呼。可这些妇女一看到红军战士就大惊失色,如同老鼠见了猫,赶紧提着水桶往山里奔去。红军战士们傻了眼,真有点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了,一个小战士奇怪道:“咦,藏胞们为啥一见到我们就跑呢?”“不行,这里面一定有问题。”一个红军战士接过话茬,“咱们到前面看看吧。”于是,他们继续往前赶。途中,他们接连碰到了几个避让他们的藏胞。转眼间,战士们来到了一个大峡谷,他们正准备在这儿休息,突然,一个眼尖的战士看到一个用茅草半掩的窑洞里藏有许多藏胞,正准备上去打招呼,谁知这些藏族同胞一看到红军和翻译,就立刻搬起东西跑开了,一眨眼功夫跑得无影无踪的……这样的练笔充分利用文本中的空白,唤起学生的想象,有利于填补学生习作能力的不足,长期坚持定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创编课文插图,丰富写作形式
新课程实施以来,教材中选取的文本几乎每篇都配有生动活泼、个性鲜明、意蕴深远的插图,其中有些课文在内容上对插图作了较为细致的描绘,而有些插图的介绍只是随笔带过,这时,教师就可以利用文本中的留白艺术来创生教学资源,让学生联系上下文展开合理的想象,并利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尝试创编插图内容。
以苏教版三下第九课《少年王勃》的教学为例,文中有两幅滕王阁的插图,一位教师在课文教学结束后设计了这样的习题:请同学们联系课文插图,用自己的话描述“整修一新”的滕王阁。一个学生这样写:我看到滕王阁大厅正门屏风上挂着装裱一新的《滕王阁序》匾额,可别小看这篇文章,它可是出自唐朝著名诗人王勃之手,正是它令滕王阁名声大震、百年流芳。读着这篇序文,仿佛江西近千年的人文胜景、风物人情都展现在我们眼前。其中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更是令人产生无限的遐想。在楼阁的第二层,有一幅人杰图,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个个栩栩如生的名人画像,有陶渊明、王安石、朱熹、欧阳修……最值得一去的要数第五层,只要进了眺望厅,楼阁周围的名胜古迹均可一览无余,清澈见底的赣江从我们脚下流过……这种看图写话式的创编作文迎合了儿童的心理特征,使学生的写作热情更高涨。
四、续写悬念结尾,激发写作思维
儿童的内心世界总是充满了无限的遐想,我们的习作教学就是要抓住儿童的这一特质,真正走进儿童的内心世界,激发他们的创作思维。很多课文的结尾处都给人留下了预设的悬念,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些结尾,鼓励学生去展开合理的想象,创编自己喜欢的结尾。
以苏教版三上第九课《三袋麦子》教学为例,笔者在教完这篇课文后,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土地爷爷又把一袋麦子送给了谁?他是怎么想的,怎么说的,又是怎么做的?麦子成熟后,他会对土地爷爷说些什么?做些什么呢?土地爷爷又会作出怎样的评价呢?请同学们体会课文中的好词佳句,并展开合理想象,把故事续写下去。以下是一位学生的习作:土地爷爷先到小猪家,发现小猪不在家,他又来到小牛家,奇怪,小牛也不在家。土地爷爷很纳闷:他们都去哪了呢?他带着疑问来到了小猴家,还未进门,就闻到一股香气,屋里传来阵阵笑声。土地爷爷敲了敲门,小猴打开门看到土地爷爷,高兴得跳起来:“土地爷爷来啦!土地爷爷来啦!”小猪和小牛立刻从屋里跑出来,小牛喊道:“土地爷爷,我们正在庆祝丰收呢。”“小猴给了我们每人一袋麦子,还教我们种地。”小猪嘴快,“后来我们分工一起干,今年收成可好了。”土地爷爷开心地笑了……续写结尾,拓宽想象思维,这样的训练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习作思维习惯。
综上所述,在作文教学中,我们要给学生设计适当的坡度,让学生在轻松快乐的环境中作文,不断给学生提供有营养、有情感的语文实践机会。教学实践中,我们还要学会与文本对接,挖掘文本中潜在的可以用于作文教学的素材、思维,来开创学生作文起步训练的新思路,让习作训练贯穿整个阅读教学的始终。
(责编 杨 春)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9A-0040-02
纵观整个作文教学过程,小学三年级的起步作文既是一个难点也是一个拐点,因为在这个阶段的作文教学中,一旦教学得法,必将为学生以后的作文能力奠定基础。所以,加强与文本对接、为学生搭建读写平台,成为三年级起步作文教学的引领目标。
一、模仿精彩语段,搭建写作框架
语文教材中所选用的文本都是文质兼美、富有意蕴的经典案例,这些文本中的优美语段都可作为学生写作训练的参照。对于低学段学生而言,仿写是重要的练笔途径,坚持模仿文中的章法结构、美词佳句练习写作,必将收到学以致用的学习效果。同时,借助范文指导学生进行仿写,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以苏教版三下第八课《李广射虎》教学为例,笔者抓住了文中的景物描写“一阵疾风吹过,树木野草发出‘沙沙’的声音”,先请学生自由朗读这段文字,然后再让学生细品句中的象声词“沙沙”,让人形象地感受到风的疾速。象声词在句子中恰到好处的运用往往能生动形象地表现出事物的特点。在此基础上,笔者引导学生用象声词仿写《春天的郊外》。一位学生笔下的春天是这样的:“‘沙沙沙……’这是春雨的声音,她好像在绿色的叶丛中弹奏着欢快的乐曲,弹着弹着,小草变绿了,小树长高了。‘呼呼呼……’春风吹来了,柳枝随风舞蹈,桃花、李花、油菜花……竞相开放。‘嗡嗡嗡……’春天的田野里,勤劳的小蜜蜂正在花丛中快乐地采蜜。‘唧唧喳喳……’小鸟们在开演唱会,它们的歌声是多么美妙,多么动人……”通过这样的随堂练笔,日积月累、持之以恒,学生的写作素养一定会不断地提升。
二、添补文本空白,拓展写作空间
留白原是绘画中的艺术手法,现在引用到文学表达中,用来为文本中含蓄的表达服务,大量的“留白”给学生的思维创造了无限广阔的想象空间。面对文本的留白,教师要不断尝试利用这些“空白”去唤起学生的想象,还可以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进行“补白”,为补白练笔创造无限的空间。
以教学苏教版三下第七课《菩萨兵》为例,课文第一自然段写道:“藏族同胞吃尽了反动军队的苦头,一听说有军队开过来,早就躲进了深山,谁也不敢露面。”笔者请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想象藏族同胞躲红军的情景,下面是一位同学的练笔片段:……听了朱老总交待的话,翻译毫不犹豫地带着几个红军战士进了山。刚到山脚,一个红军战士看到几个藏族妇女在河边挑水,连忙跟她们打招呼。可这些妇女一看到红军战士就大惊失色,如同老鼠见了猫,赶紧提着水桶往山里奔去。红军战士们傻了眼,真有点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了,一个小战士奇怪道:“咦,藏胞们为啥一见到我们就跑呢?”“不行,这里面一定有问题。”一个红军战士接过话茬,“咱们到前面看看吧。”于是,他们继续往前赶。途中,他们接连碰到了几个避让他们的藏胞。转眼间,战士们来到了一个大峡谷,他们正准备在这儿休息,突然,一个眼尖的战士看到一个用茅草半掩的窑洞里藏有许多藏胞,正准备上去打招呼,谁知这些藏族同胞一看到红军和翻译,就立刻搬起东西跑开了,一眨眼功夫跑得无影无踪的……这样的练笔充分利用文本中的空白,唤起学生的想象,有利于填补学生习作能力的不足,长期坚持定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创编课文插图,丰富写作形式
新课程实施以来,教材中选取的文本几乎每篇都配有生动活泼、个性鲜明、意蕴深远的插图,其中有些课文在内容上对插图作了较为细致的描绘,而有些插图的介绍只是随笔带过,这时,教师就可以利用文本中的留白艺术来创生教学资源,让学生联系上下文展开合理的想象,并利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尝试创编插图内容。
以苏教版三下第九课《少年王勃》的教学为例,文中有两幅滕王阁的插图,一位教师在课文教学结束后设计了这样的习题:请同学们联系课文插图,用自己的话描述“整修一新”的滕王阁。一个学生这样写:我看到滕王阁大厅正门屏风上挂着装裱一新的《滕王阁序》匾额,可别小看这篇文章,它可是出自唐朝著名诗人王勃之手,正是它令滕王阁名声大震、百年流芳。读着这篇序文,仿佛江西近千年的人文胜景、风物人情都展现在我们眼前。其中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更是令人产生无限的遐想。在楼阁的第二层,有一幅人杰图,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个个栩栩如生的名人画像,有陶渊明、王安石、朱熹、欧阳修……最值得一去的要数第五层,只要进了眺望厅,楼阁周围的名胜古迹均可一览无余,清澈见底的赣江从我们脚下流过……这种看图写话式的创编作文迎合了儿童的心理特征,使学生的写作热情更高涨。
四、续写悬念结尾,激发写作思维
儿童的内心世界总是充满了无限的遐想,我们的习作教学就是要抓住儿童的这一特质,真正走进儿童的内心世界,激发他们的创作思维。很多课文的结尾处都给人留下了预设的悬念,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些结尾,鼓励学生去展开合理的想象,创编自己喜欢的结尾。
以苏教版三上第九课《三袋麦子》教学为例,笔者在教完这篇课文后,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土地爷爷又把一袋麦子送给了谁?他是怎么想的,怎么说的,又是怎么做的?麦子成熟后,他会对土地爷爷说些什么?做些什么呢?土地爷爷又会作出怎样的评价呢?请同学们体会课文中的好词佳句,并展开合理想象,把故事续写下去。以下是一位学生的习作:土地爷爷先到小猪家,发现小猪不在家,他又来到小牛家,奇怪,小牛也不在家。土地爷爷很纳闷:他们都去哪了呢?他带着疑问来到了小猴家,还未进门,就闻到一股香气,屋里传来阵阵笑声。土地爷爷敲了敲门,小猴打开门看到土地爷爷,高兴得跳起来:“土地爷爷来啦!土地爷爷来啦!”小猪和小牛立刻从屋里跑出来,小牛喊道:“土地爷爷,我们正在庆祝丰收呢。”“小猴给了我们每人一袋麦子,还教我们种地。”小猪嘴快,“后来我们分工一起干,今年收成可好了。”土地爷爷开心地笑了……续写结尾,拓宽想象思维,这样的训练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习作思维习惯。
综上所述,在作文教学中,我们要给学生设计适当的坡度,让学生在轻松快乐的环境中作文,不断给学生提供有营养、有情感的语文实践机会。教学实践中,我们还要学会与文本对接,挖掘文本中潜在的可以用于作文教学的素材、思维,来开创学生作文起步训练的新思路,让习作训练贯穿整个阅读教学的始终。
(责编 杨 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