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不同地域的景物有不同的特色,从而显示出不同的地域风貌。赏景要抓住景物的特征,写景更是如此。所以,写景类文章要努力把景写活,写出景色的个性特色来。无论写山、写水,还是写树、写花,都要突出特征,使笔下的景物各呈异彩,惟妙惟肖。
抓住地域景色的风貌
每个地方的地域风貌都不一样,写景时,关键就是要抓住这些地方的地域景色特点,并且给予充分表达。如杨朔的《京城漫记》,按照观察顺序分别写了水、山、树,写水突出了一个“清”字,写山突出了一个“精”字,写树突出了一个“多”字,写花突出了一个“美”字,这样描写便突出了整个公园美的特色。
再如刘白羽《日出》里的一段话:“飞到空中,向下俯视,只见在黑天鹅绒一般的夜幕之下,莫斯科大片灯火,像亿万细小的钻石熠熠放明,它如同一条狭窄的暗红色长带,带子的上面露出一片清冷的淡蓝色晨曦。”作者紧紧抓住了莫斯科夜晚的灯火景色的特征,把灯火比作亿万细小的钻石熠熠放明,比作暗红色长带,设喻精美而贴切,虽着墨不多,却形神毕肖。所以,要想把景写活,就要抓住地域风貌的特征。
技法指导:观察是写景的前提,没有观察,是写不清景物特征的。观察景物要注意从大处着眼,既要写出景物的壮阔,还要注意细处,将其写得传神。这就像海洋,没有波澜壮阔、无边无涯不是海,没有浪花飞溅、沙鸥翔集也不是海。
抓住事物的形状和色彩
事物往往有它独特的形状和色彩,写景时就要抓住这些形状和色彩,竭力摹仿,如实描画,真切地再现描写对象的各种外在颜色和形态。如宋人郭熙在《林泉高致》中说四时景致的变化:“水色:春绿、夏碧、秋青、冬黑。天色:春晃、夏碧、秋净、冬黯。”如此精妙归纳若非细察,实难想得。
不妨再看看峻青的《海滨仲夏夜》中的美句:“天空的霞光渐渐地淡下去了,深红的颜色变成了绯红,绯红又变为浅红。”作者用颜色的明暗渐变,表现了霞光的逐渐消散,使得景物层次格外鲜明。
技法指导:从不同的视角画出的画注定是不一样的,所以我们在写景时不仅要抓住事物的形状、颜色,还要会变换角度,这样才能让读者看到景物的全貌。与此同时,要注重动静结合,虚实相生。万绿丛中一点红是点缀,在无边无垠的草原上跳跃的一只羚羊也是点缀,这份点缀是使文章生辉的神来之笔。
让景物渗透个人的情感
景物是客观的,而写景之人则是有情的,作者对任何景物,总会有自己的感情。没有感情色彩的景物只不过是苍白美丽的“躯壳”,难以达到感人的目的。同时,观察、描摹景物的过程本身也是作者主观感受的变化过程。因此,要在写景的字里行间,自然渗透感情,融情于景,使读者产生共鸣,进而给读者带来愉悦之情,陶醉之情,将读者带入特定的情景之中,受到美的熏陶,获得美的享受。
技法指导:很多时候,语言是苍白的,我们面对景物只有一份情思,只是勾起回忆,或者只会说“太好了”却无从下笔。因此,融情于景是写景时不可忽視的技巧。具体来说,可由景勾连情思,景物依旧,人事已非,自然能生出伤感怀旧的情感;可用景渲染气氛,精心描绘经过选择的景致,就能营造出某种氛围,即使不直抒胸臆,情感依然能够传达出来;可融情于景,利用想象、联想,将作者主观的情感直接寄托在景物之中;可取代表性的景以凸显真情,如用月的阴晴圆缺凸显人的悲欢离合等,这样的融情于景就更加自然,也更能引起读者共鸣。
抓住地域景色的风貌
每个地方的地域风貌都不一样,写景时,关键就是要抓住这些地方的地域景色特点,并且给予充分表达。如杨朔的《京城漫记》,按照观察顺序分别写了水、山、树,写水突出了一个“清”字,写山突出了一个“精”字,写树突出了一个“多”字,写花突出了一个“美”字,这样描写便突出了整个公园美的特色。
再如刘白羽《日出》里的一段话:“飞到空中,向下俯视,只见在黑天鹅绒一般的夜幕之下,莫斯科大片灯火,像亿万细小的钻石熠熠放明,它如同一条狭窄的暗红色长带,带子的上面露出一片清冷的淡蓝色晨曦。”作者紧紧抓住了莫斯科夜晚的灯火景色的特征,把灯火比作亿万细小的钻石熠熠放明,比作暗红色长带,设喻精美而贴切,虽着墨不多,却形神毕肖。所以,要想把景写活,就要抓住地域风貌的特征。
技法指导:观察是写景的前提,没有观察,是写不清景物特征的。观察景物要注意从大处着眼,既要写出景物的壮阔,还要注意细处,将其写得传神。这就像海洋,没有波澜壮阔、无边无涯不是海,没有浪花飞溅、沙鸥翔集也不是海。
抓住事物的形状和色彩
事物往往有它独特的形状和色彩,写景时就要抓住这些形状和色彩,竭力摹仿,如实描画,真切地再现描写对象的各种外在颜色和形态。如宋人郭熙在《林泉高致》中说四时景致的变化:“水色:春绿、夏碧、秋青、冬黑。天色:春晃、夏碧、秋净、冬黯。”如此精妙归纳若非细察,实难想得。
不妨再看看峻青的《海滨仲夏夜》中的美句:“天空的霞光渐渐地淡下去了,深红的颜色变成了绯红,绯红又变为浅红。”作者用颜色的明暗渐变,表现了霞光的逐渐消散,使得景物层次格外鲜明。
技法指导:从不同的视角画出的画注定是不一样的,所以我们在写景时不仅要抓住事物的形状、颜色,还要会变换角度,这样才能让读者看到景物的全貌。与此同时,要注重动静结合,虚实相生。万绿丛中一点红是点缀,在无边无垠的草原上跳跃的一只羚羊也是点缀,这份点缀是使文章生辉的神来之笔。
让景物渗透个人的情感
景物是客观的,而写景之人则是有情的,作者对任何景物,总会有自己的感情。没有感情色彩的景物只不过是苍白美丽的“躯壳”,难以达到感人的目的。同时,观察、描摹景物的过程本身也是作者主观感受的变化过程。因此,要在写景的字里行间,自然渗透感情,融情于景,使读者产生共鸣,进而给读者带来愉悦之情,陶醉之情,将读者带入特定的情景之中,受到美的熏陶,获得美的享受。
技法指导:很多时候,语言是苍白的,我们面对景物只有一份情思,只是勾起回忆,或者只会说“太好了”却无从下笔。因此,融情于景是写景时不可忽視的技巧。具体来说,可由景勾连情思,景物依旧,人事已非,自然能生出伤感怀旧的情感;可用景渲染气氛,精心描绘经过选择的景致,就能营造出某种氛围,即使不直抒胸臆,情感依然能够传达出来;可融情于景,利用想象、联想,将作者主观的情感直接寄托在景物之中;可取代表性的景以凸显真情,如用月的阴晴圆缺凸显人的悲欢离合等,这样的融情于景就更加自然,也更能引起读者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