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初中的整个教学过程中,初中化学是复杂结构成分知识点最多的阶段。因此,我们可以在新课改中改进教学方法,使学生对三年级化学学习过程产生兴趣,从而提高教学效果,更好地理解知识。在此基础上,本文探讨了提高初中化学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关键词:初三化学;有效性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许多教师仍采用喂养式的教学方法,忽视学生自主探索的需要,没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导致初中学生化学学习的积极性越来越低,课堂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效果也很不理想。鉴于此,初中化学教师应从多方面入手,改变教学措施,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转变教学观念
初中化学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要转变教学观念,不再将成绩当作唯一标准,也不再以中考当作唯一教学目的,而是将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当作主要教学目标之一,从备课开始,各个教学环节的设计都是为了让学生获取知识,促进自身發展。在教学过程中,若学生对化学知识产生强烈的兴趣,那么就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教学效果也事半功倍。具体来说,教师可以从学生的兴趣点着手,利用学生感兴趣的游戏开展教学活动,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掌握知识点,优化课堂教学实效性。简单举个例子,在“单质碳的化学性质”这一知识点的教学中,教师可以给学生变个魔术,利用该魔术导入新知识点。具体可以这样导入“同学们,今天我们来看一个小魔术,老师手中的小木炭粒就是本次魔术的主角,魔术名字叫《跳舞的小木炭》。”过程如下:取一根试管,将3~4克的KNO3放入其中,当KNO3慢慢熔化以后,再将小木炭放入试管当中,持续加热一段时间以后,发现试管中的小木炭忽然在液面上开始“跳舞”。在学生看到实验现象以后,教师乘机导入新知识点:一开始小木炭没有“跳舞”,主要是因为试管中的KNO3温度比较低,无法让木炭燃烧;在持续加热试管以后,KNO3的温度升高,使小木炭达到燃点,这个时候与KNO3发生反应,释放出大量的热,使得小木炭立刻开始燃烧并发光。而KNO3在高温下分解后释放出的O2立刻与小木炭发生反应,生出CO2,而CO2将小木炭顶了起来,出现小木炭“跳舞”的一幕。在本次教学活动中,学生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课堂上,参与积极性非常强,教学效果也非常理想。
二、推进化学实验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开展化学实验不仅是论证理论知识的重要途径,还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方法。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动手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与锻炼,同时让枯燥乏味的化学知识变得生动起来,促进学生对化学知识的有效学习。如“二氧化碳性质”这一知识点,教材中给的实验是在装有燃烧蜡烛的烧杯中倒入CO2,蜡烛立马熄灭,可以得出结论:在CO2中物体无法完成燃烧,并且CO2本身也不能燃烧,可以用来灭火。但是在特定条件下,有一些活泼金属与CO2之间可以发生化学反应,因此,CO2并不是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以灭火的。这个时候,教师就需要开展化学实验,让学生在实验中更直白地观看。实验如下“准备一个镁条与装有CO2的密闭的集气瓶,将燃烧的镁条放入集气瓶中,可以发现镁条并没熄灭,而是继续燃烧,并产生白色气体与黑色固体附着在集气瓶上。”通过该实验,学生对化学知识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并且将增强学生的探究兴趣,让学生在探究中养成良好的探究精神。
三、结合现实生活
化学与生活有密切联系,生活中很多问题都可以利用化学知识解决,因此,化学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可以与生活相结合,创设化学“第二课堂”。1.与生活结合,创建教学情境化学教师可以与生活相结合,给学生创设一个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习、掌握化学知识。如通过酸雨危害引申出建筑被腐蚀的原理,建筑的主要成分是CaCO3,那硫酸是如何腐蚀建筑呢?通过该引导,让学生自己推导出公式,增加他们的印象。之后,再让学生探讨如何减少酸雨。在经过探讨以后,学生得出结论:可以采用原煤脱硫技术、降低燃煤的含硫量、发展洁净煤技术、开展煤的综合利用(如煤的气化和液化)等方法减少酸雨。这样,通过酸雨危害与解决措施探讨,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2.运用生活化教学模式,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化学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还可以采用生活化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学习化学知识,切身感受化学反应,理解化学原理。“铁钉生锈”是大家非常熟悉的一种现象,但是铁钉是如何生锈的呢?这是学生都好奇的内容。这个时候,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做实验,先分析铁钉生锈需要具备的条件,然后总结原理,根据原理解决该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发挥自己的引导作用,及时发现学生探究中遇到的难题并指明解决方向,帮助他们完成实验,内化教材知识,学会用化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
四、健全教学评价
教学其实是“教”与“学”两个活动,是相互交流的一个过程,所以,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时候,要提前做好教学设计,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能力与实际学习情况。在当前新课改背景下,教师要形成“师生平等”的观念,并在此基础上开展教学活动。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直接影响教学活动的开展效果,切不可为了彰显自己的权利与威严而凌驾于学生之上,这样不仅不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还会影响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在平等关系的基础上,教师与学生构建和谐关系,不仅可以实现教师与学生关系的融洽相处,还可以让教师与学生平等地进行及交流,同时,在该模式下,教师需要耐心讲解知识,让学生更加清晰、深刻地学习、理解化学知识。
五、结语
总的来说,初中化学教师要想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用科学的手段为学生创造一个自由的学习氛围,保证学生的思维活跃,遵循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原则,用实验教学辅助理论教学,相互结合,提高化学教学的有效性。让学生真正热爱化学,积极参与化学学习,实现有效的化学教学。
参考文献
[1]张福新.新课改下初中化学教学有效性的应用研究[J].明日,2018(004):109-109.
关键词:初三化学;有效性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许多教师仍采用喂养式的教学方法,忽视学生自主探索的需要,没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导致初中学生化学学习的积极性越来越低,课堂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效果也很不理想。鉴于此,初中化学教师应从多方面入手,改变教学措施,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转变教学观念
初中化学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要转变教学观念,不再将成绩当作唯一标准,也不再以中考当作唯一教学目的,而是将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当作主要教学目标之一,从备课开始,各个教学环节的设计都是为了让学生获取知识,促进自身發展。在教学过程中,若学生对化学知识产生强烈的兴趣,那么就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教学效果也事半功倍。具体来说,教师可以从学生的兴趣点着手,利用学生感兴趣的游戏开展教学活动,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掌握知识点,优化课堂教学实效性。简单举个例子,在“单质碳的化学性质”这一知识点的教学中,教师可以给学生变个魔术,利用该魔术导入新知识点。具体可以这样导入“同学们,今天我们来看一个小魔术,老师手中的小木炭粒就是本次魔术的主角,魔术名字叫《跳舞的小木炭》。”过程如下:取一根试管,将3~4克的KNO3放入其中,当KNO3慢慢熔化以后,再将小木炭放入试管当中,持续加热一段时间以后,发现试管中的小木炭忽然在液面上开始“跳舞”。在学生看到实验现象以后,教师乘机导入新知识点:一开始小木炭没有“跳舞”,主要是因为试管中的KNO3温度比较低,无法让木炭燃烧;在持续加热试管以后,KNO3的温度升高,使小木炭达到燃点,这个时候与KNO3发生反应,释放出大量的热,使得小木炭立刻开始燃烧并发光。而KNO3在高温下分解后释放出的O2立刻与小木炭发生反应,生出CO2,而CO2将小木炭顶了起来,出现小木炭“跳舞”的一幕。在本次教学活动中,学生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课堂上,参与积极性非常强,教学效果也非常理想。
二、推进化学实验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开展化学实验不仅是论证理论知识的重要途径,还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方法。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动手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与锻炼,同时让枯燥乏味的化学知识变得生动起来,促进学生对化学知识的有效学习。如“二氧化碳性质”这一知识点,教材中给的实验是在装有燃烧蜡烛的烧杯中倒入CO2,蜡烛立马熄灭,可以得出结论:在CO2中物体无法完成燃烧,并且CO2本身也不能燃烧,可以用来灭火。但是在特定条件下,有一些活泼金属与CO2之间可以发生化学反应,因此,CO2并不是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以灭火的。这个时候,教师就需要开展化学实验,让学生在实验中更直白地观看。实验如下“准备一个镁条与装有CO2的密闭的集气瓶,将燃烧的镁条放入集气瓶中,可以发现镁条并没熄灭,而是继续燃烧,并产生白色气体与黑色固体附着在集气瓶上。”通过该实验,学生对化学知识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并且将增强学生的探究兴趣,让学生在探究中养成良好的探究精神。
三、结合现实生活
化学与生活有密切联系,生活中很多问题都可以利用化学知识解决,因此,化学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可以与生活相结合,创设化学“第二课堂”。1.与生活结合,创建教学情境化学教师可以与生活相结合,给学生创设一个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习、掌握化学知识。如通过酸雨危害引申出建筑被腐蚀的原理,建筑的主要成分是CaCO3,那硫酸是如何腐蚀建筑呢?通过该引导,让学生自己推导出公式,增加他们的印象。之后,再让学生探讨如何减少酸雨。在经过探讨以后,学生得出结论:可以采用原煤脱硫技术、降低燃煤的含硫量、发展洁净煤技术、开展煤的综合利用(如煤的气化和液化)等方法减少酸雨。这样,通过酸雨危害与解决措施探讨,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2.运用生活化教学模式,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化学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还可以采用生活化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学习化学知识,切身感受化学反应,理解化学原理。“铁钉生锈”是大家非常熟悉的一种现象,但是铁钉是如何生锈的呢?这是学生都好奇的内容。这个时候,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做实验,先分析铁钉生锈需要具备的条件,然后总结原理,根据原理解决该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发挥自己的引导作用,及时发现学生探究中遇到的难题并指明解决方向,帮助他们完成实验,内化教材知识,学会用化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
四、健全教学评价
教学其实是“教”与“学”两个活动,是相互交流的一个过程,所以,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时候,要提前做好教学设计,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能力与实际学习情况。在当前新课改背景下,教师要形成“师生平等”的观念,并在此基础上开展教学活动。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直接影响教学活动的开展效果,切不可为了彰显自己的权利与威严而凌驾于学生之上,这样不仅不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还会影响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在平等关系的基础上,教师与学生构建和谐关系,不仅可以实现教师与学生关系的融洽相处,还可以让教师与学生平等地进行及交流,同时,在该模式下,教师需要耐心讲解知识,让学生更加清晰、深刻地学习、理解化学知识。
五、结语
总的来说,初中化学教师要想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用科学的手段为学生创造一个自由的学习氛围,保证学生的思维活跃,遵循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原则,用实验教学辅助理论教学,相互结合,提高化学教学的有效性。让学生真正热爱化学,积极参与化学学习,实现有效的化学教学。
参考文献
[1]张福新.新课改下初中化学教学有效性的应用研究[J].明日,2018(004):109-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