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昌平兴寿镇元代墓葬发掘简报

来源 :文物春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isq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北京;昌平;兴寿镇;元代墓葬;简报
  【摘 要】2010年11月13日至12月27日,北京市文物研究所对北京市昌平区兴寿镇的四座元代墓葬进行了考古发掘,对研究北京北部地区元代墓葬形制、葬俗以及社会经济状况都具有比较重要的意义。
  2010年11月13日至12月27日,为了配合昌平区兴寿镇土地一级开发项目回迁安置用房工程项目建设的顺利进行,北京市文物研究所对工程占地范围内的古墓葬进行了发掘。墓地位于北京市昌平区兴寿镇兴寿村西侧约100米的耕地之中,北邻东兴路,南邻兴寿镇政府,西邻安四路,东邻柳兴路(图一)。此次发掘共清理各类墓葬325座,其中元代墓葬4座,现将发掘的元代墓葬情况简报如下。
  一、墓葬形制
  此次清理的4座元代墓葬,两座为砖室墓,两座为长方形竖穴土坑墓,均开口于②层下。
  M60 位于发掘区西北部,南邻M75,墓向190°。该墓为南北向“甲”字形砖室墓,长6.1米,宽1.28~3.2米,由墓道、墓门、墓室三部分组成(图二)。
  墓道 位于该墓的南端,平面呈长方形,长3米,宽1.28~1.64米,深0.4~1.62米,填土为花土,夹杂有少量青砖残块,土质较为松软,含有细沙。墓道底部由南向北呈台阶状,共三级,第一级长0.62米,宽1.12米,高0.22米;第二级长0.58米,宽1.16~1.23米,高0.92米。
  墓门 位于墓道与墓室之间,残高1.44米,宽1.04~1.22米,建造工艺很差,为残砖砌成斜“人”字形封堵。
  墓室 底部呈方形,长2.2米,宽2.05~2.2 米。在其四壁高0.52米处起券,残高1.3~1.4米,均为残砖砌成,建造工艺很差。填土为花土夹沙,并含有少量残砖块和石头,土质较松软。骨架保存很差,出土头骨2个,性别不详。
  该墓共出土随葬品7件,其中铜镜1件,瓷碗2件,双系罐1件,残瓷盘1件,残陶罐1件,开元通宝铜钱1枚。
  M53 位于发掘区西北部,东邻M54。方向180°。该墓为南北向“甲”字形砖室墓,全长5.52米,宽2.54米,墓口距地表面深0.3米,由墓道、墓门、墓室三部分组成(图三)。
  墓道 位于墓室南端,平面呈梯形,上口长2.5米,宽1.4~1.58米,墓道南部与东壁留有30~10厘米的台阶,底长1.9米,宽1.02~1.14米,内填红褐色花土。
  墓门 位于墓道和墓室中间,门宽0.9米,高0.95米,用宽15厘米的残砖横平错缝垒砌,共垒砌15层;门头墙宽1.2~1.42米,高1.66米。
  墓室 长2.54米,宽2.36米,北墙向内倾斜,平面为长方形。从地面高0.9米以上四角逐渐内收为穹窿顶,顶部已破坏。墓室残高1.78米。墓壁均用残青砖横平错缝垒砌,个别青砖面有1厘米的凹槽,长短不一。墓室内置双棺,棺木已朽,东棺长1.76米,宽0.4~0.55米,残高0.1米;西棺长1.76米,宽0.36~0.45米,残高0.1米。两棺内墓主人骨架保存较差,东棺为男性,头向北,面向西,葬式不明;西棺为女性,头向北,面向不明,葬式不明。
  东棺出土瓷罐、瓷碗各1件。
  M190 位于发掘区西部,南邻M198,墓向0°。该墓为平面呈长方形的南北向竖穴土圹合葬墓(图四)。墓口距地表深0.3米,全长2.3米,宽1.7米,墓底距地表深1.58米,内填红褐色花土,土质较松。墓室内置双棺,棺木已朽,东棺比西棺高0.14米。东棺长1.82米,宽0.4~0.56米,残高0.1米;西棺长1.76米,宽0.36~0.5米,残高0.1米。双棺内骨架保存较完整,头向北,仰身直肢,东棺面向东南,男性,西棺面向西,女性。
  西棺出土瓷瓶1件,铜钱2枚;东棺出土铜钱3枚。
  M313 位于发掘区中北部,东邻M317,墓向350°。该墓为平面呈长方形的竖穴土坑墓(图五),长2.2米,宽0.8米,深1.4米,内填花土,土质疏松。墓室底部置单棺,棺长1.9米,宽0.35~0.5米,残高0.1米。墓主人骨架保存较好,为头向北、面向东的仰身直肢,男性。
  出土瓷碗1件,陶罐1件。
  二、随葬器物
  四座墓葬出土器物共18件,主要有铜器、瓷器、陶器。
  1、瓷器
  青釉瓷碗 4件。敞口,尖圆唇,圈足底,器形较规整。器物表面施青釉,圈足底未施釉,胎釉较厚。M60∶7,斜腹,腹至底部有明显刮胎痕,口径16厘米,底径5.6厘米,通高5.5厘米(图六,3)。M53∶2,弧腹,腹至底部有明显刮胎痕,口径17厘米,底径6 厘米,通高6.4厘米(图六,2)。M313∶1,内底略凸,口径15.5厘米,底径5.5厘米,通高7厘米(图六,4)。
  青釉瓷盘 1件。M60∶4,敞口,尖唇,折腹,圈足底,通体施青釉。口径12.9厘米,底径5厘米,通高3.9厘米(图六,1)。
  2、釉陶器
  鸡腿瓶 2件。M53∶1,子口,斜肩,弧腹斜收,小平底,瓶身有数条拉坯痕。口沿稍微变形,一边稍内敛,另一边稍外侈。通体施酱釉。口径4.4厘米,腹径10.4厘米,底径4厘米,通高20.7厘米(图七,1)。M190∶1,子口,斜肩,鼓腹,下腹部内收,小平底,腹部有四条拉坯痕。器表有分布不均的釉泡,有的已破裂。口径4.7厘米,腹径14.5厘米,底径5.6厘米,通高19.7厘米(图七,2)。
  釉陶罐 3件。M60∶3 ,泥质红陶。敛口,方唇,鼓腹弧收,圈足底,口沿与腹之间饰双系。口沿部施黑釉。口径9.3厘米,腹径13.5厘米,底径7厘米,通高13厘米(图七,3)。M60∶5,泥质红陶。直口,圆唇,鼓腹弧收 ,圈足底。 口部及腹部施黑釉,施釉不到底,口径7.8厘米,腹径14.8厘米,底径8.6厘米,通高13.7厘米(图七,4)。
  3、铜器   铜镜 1件。M60∶1,圆形,素双边,宽素缘,素面,背中有一银锭形钮,钮右侧长方形框内有“湖州孙家”、左侧长方形框内有“青鸾宝鉴”铭文,框上下有云状装饰图案。直径8.3厘米,厚0.1~0.5厘米(图八)。
  铜钱 7枚。有开元通宝、祥符通宝、元丰通宝、元符通宝、大定通宝、元祐通宝。M60∶6-1,圆形方孔,正面铸有“开元通宝”四字,楷书,直径2.4厘米,穿宽0.7厘米,郭宽0.2厘米(图九,1)。M190∶2-1,圆形方穿,正面铸有“元丰通宝”四字,行书,直径2.4厘米,穿宽0.7厘米,郭宽0.3厘米(图九,2);M190∶2-4,圆形方穿,正面铸有“大定通宝”四字,楷书,直径2.5厘米,穿宽0.6厘米,郭宽0.2厘米(图九,3)。
  三、结 语
  昌平自古为京畿重地,历史悠久,“汉置昌平、军都二县,地属上谷郡,至宋代属燕山府,金代属大兴府,金地理志:中都大兴府昌平县。元属大都路,元地理志:大都路总管府昌平县。”[1]
  此次发掘清理的砖室墓均为“下方上圆”,即墓室下半部为方形,上半部逐渐砌筑成圆形,这种墓葬形制为北京地区典型的元代墓葬形制。清理的土坑墓中的器物组合,亦为北京地区元代墓葬所常见。
  出土的鸡腿瓶形体矮胖,亦可称“象腿瓶”,两件瓶子一件口沿处严重变形,另一件由于胎(或者釉)中含水分过多,导致在烧制过程中形成釉泡而为次品。从其“子口”这一特征上考察,此类型鸡腿瓶应以木塞堵塞瓶口,确保其内盛液体不外流,同时以细绳在子口下方系住,从而便于携带。
  出土的湖州镜则更能说明这批墓葬的年代问题。湖州镜在宋元时期是江南一带最为流行的镜类。从已发表的考古材料看,湖州镜在全国10多个省市均有出土,但是在北方地区发现较少。从文物资料上看,湖州镜在整个铸镜业中有着很高的地位和声誉。首先是湖州镜不仅质量好,品种齐全,而且纪名、字号也极为丰富,其中孙家在两宋时期湖州地区是有名的铜镜作坊之一。其次是不少镜面的铭文写着防伪广告,从而显示自家产品的唯一和正宗的祖业嫡传,“孙家宝鉴”则是湖州孙家制镜所常见的铭文,而青鸾则是神话传说中常伴西王母的一种青色的凤凰类神鸟,又称苍鸾。
  此次墓葬出土器物与北京密云元代壁画墓[2] 和徐水西黑山墓地[3]出土器物类似,对研究北京地区元代葬俗及民族融合的情况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具有较为重要的科学和艺术价值。
  发掘:尚 珩、郭力展
  绘图:张志伟
  执笔:尚 珩
  [1]清·缪荃孙:《昌平州志》,北京古籍出版社,1989年。
  [2]张先得,袁进京:《北京市密云县元代壁画墓》,《文物》1984年6期。
  [3]河北省文物局:《徐水西黑山金元时期墓地发掘报告》,文物出版社,2007年。
  〔责任编辑:张金栋〕
其他文献
【关键词】北京;大兴康庄;辽代墓葬;发掘  【摘要】2009年9月,北京市文物研究所抢救发掘了北京大兴康庄墓葬一座,出土了瓷器、银器、铜器、木器等随葬品。根据墓葬形制、随葬器物分析,该墓时代为辽代晚期。  康庄辽墓位于北京市大兴区黄村镇北部,东邻兴业大街,南邻清源西路,北为康庄子村(图一)。2009年9月,为配合北京市大兴区康庄项目经适房地块工程建设,北京市文物研究所对该墓进行了抢救性发掘,现将发
期刊
【关键词】热河文庙;历史背景;建筑规模;保护修复    【摘要】热河文庙作为世界文化遗产避暑山庄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皇家寺庙的历史背景及宏大的建筑规模,是集尊孔、教学、藏书三者为一体的清代承德最高学府。对热河文庙进行全面修复,进而有效保护、合理利用,同时全面深入挖掘其历史文化内涵,是深化避暑山庄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    始建于康熙时期的避暑山庄是清朝政府的第二个政治活动中心。避暑山庄的肇建及其
期刊
【关键词】宋金元时期;磁州窑;仿烧工艺;品种特点  【摘要】本文以邯郸市峰峰矿区临水三工区窑址和彭城盐店窑址为例,对其中发现的磁州窑仿烧不同窑口的陶瓷产品状况进行了全面考察,并对其所反映的宋金元时期磁州窑的仿烧工艺进行了分析,认为磁州窑的仿烧随时代发展而变换,仿烧品种及技法面向主流产品,既有改良与变通,又有发展与创造,其仿烧工艺的发展对满足大众需求、扩大生产经营范围及发展空间、提高自身工艺技术水平
期刊
【关键词】北京;南苑;汉代;窑址;发掘  【摘要】 2010年10月至11月,北京市文物研究所对丰台区南苑棚户区改造项目一期D1地块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共清理汉代窑址7座。此次发掘对研究北京南部地区汉代窑址的形制特征以及当时的社会经济状况具有重要的意义。    南苑棚户区改造项目一期D1地块位于北京市丰台区东南部,东邻南苑路,西邻京开高速公路,南邻南五环路,北邻南四环路。东北距南苑镇约2公里(图
期刊
【关键词】河北;文安县; 太子务村;新石器时代遗址  【摘 要】2009年,廊坊市文物普查队在文安县太子务村发现了一处面积大、遗物丰富的新石器时代遗址。经对采集遗物对比分析,推断该遗址应为仰韶时期后岗一期文化与龙山时期后岗二期类型。  2009年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中,廊坊市文物普查队在文安县太子务村发现了新石器时代遗址,因该时期遗址在廊坊市辖区内发现很少,现将调查情况简要介绍如下。  一
期刊
[关键词]北京;清官;旧藏玉器;类比分析  [摘要]清官旧藏玉器中,唐、宋、元玉器比较有代表性,各地出土的与之相对应时代的玉器也很丰富。选择出土地点和时代均明确的标准器,与旧藏的传世古玉在形制、花纹等方面作对比研究,从而重新找出传世古玉当初的时空与地点,为我们研究、确定传世古玉的年代和归属地提供了条件和可能。经过器形、纹饰、玉质、加工特点等方面的比较研究,得出的结果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是拽出了传世
期刊
【关键词】《逸周书》;西周金文;献俘礼  【摘要】献俘礼见于古代文献记述,但其具体程序已不为人所知,传世和近出的青铜器铭文为我们重新认识这种古代军礼提供了可能。根据《逸周书·世俘》的记述及小盂鼎等西周青铜器铭文的内容,先秦时期的献俘礼包括告俘、献俘于天、燎祭、献俘于周庙、审讯俘酋、告成、■祖、饮至、封赏将领等诸项内容。    献俘礼属于古代军礼的一种。关于西周时期的献俘礼,古代文献与出土材料虽都有
期刊
【关键词】宋代;死亡士卒;收瘗;漏泽园  【摘 要】大战之后,收瘗、掩埋阵亡士卒遗骸是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北宋前期有就地掩埋、责令寺僧收瘗和护送返乡等几种方式,至宋徽宗时开始建立专门埋葬阵亡士卒遗骸的园区——漏泽园。本文依据文献资料所载,对宋代收瘗、掩埋阵亡士卒的几种方式进行了考察,并借鉴已有的考古成果,重点论述对漏泽园的管理、监督及其数量、地点等问题,对漏泽园的规模及其中军人墓穴的数量、规格、军
期刊
【关键词】中国考古学;新石器时代;文化性质;建筑;制陶  【摘 要】本文对《中国考古学·新石器时代卷》的编写特点、学术价值以及对新石器时代考古发掘和研究工作的指导意义做了评述,同时就考古学文化性质及各文化之间的关系、红烧土房屋和窑洞式房屋、慢轮制陶和快轮制陶的起源等三个考古学研究中的问题,谈了亲身感受和看法。  新中国建立以来,随着中国考古学的发展,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其前身是中国科学
期刊
【关键词】《天问》;汤;有易氏;联盟    【摘要】有易氏的历史经王国维先生考订后渐为世人所知,在上古史诗《天问》中还保存有有易氏的资料——商汤借助有易氏势力灭夏,即“汤谋易旅,何以厚之?覆舟斟■,何道取之?”其真实意思是:商汤依靠与有易氏的婚姻联盟,厚赂有易军队参加伐夏战争,取道(征伐)“韦、顾、昆吾”而诛灭夏桀。由于种种原因,这一珍贵史料已湮没于北方儒书,而完整地保存在《天问》中,弥足珍贵。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