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总结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护理体会。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0月——2014年10月间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44例,观察组选择优质的临床护理,对照组选择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恢复情况良好,呼吸困难,发绀等发生率低,运动耐受能力强,满意度高,两组护理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护理可以促进肠道功能及早恢复,安全可行,值得推广。
关键词: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临床护理
呼吸衰竭(respiratory failure)是各种原因引起的肺通气和(或)换气功能严重障碍,以致在静息状态下不能进行有效的气体交换,导致低氧血症伴(或不伴)高碳酸血症,从而引起一系列生理功能和代谢紊乱的临床综合征[1]。应用科学、合理、及时的临床护理不仅是预防慢性心力衰竭的关键措施,而且也是促进患者及早痊愈的主要手段。我院对2013年10月——2014年10月间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44例给予护理干预,取得理想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3年10月——2014年10月间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44例,分为两组。观察组22例,男10例,女12例,年龄范围:38~67岁,均龄(51.81±2.44)岁;对照组22例,男13例,女9例,年龄范围:41~64岁,均龄(56.63±4.15)岁。临床表现:呼吸困难、发绀、头痛等。两组类型、临床表现、平均年龄差异较小,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选择常规护理,观察组选择临床护理干预,具体如下。
1.2.1病情观察 认真观察病人的精神状态、体温、心率、呼吸、血压、血氧饱和度、动脉血气等。呼吸衰竭加重,有时可突出表现为意识障碍,意识模糊、昏迷、大小便失禁等,提示肺性脑病的发生。意识障碍与PaCO2和pH有关,PaCO2急速升高到80mmHg可引起昏迷。观察和记录每小时尿量和液体出入量,监测血生化检查结果,了解有无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失衡。
1.2.2 心理疏导 慢性心力衰竭病情复杂,多数患者由于担心自身健康与治疗费用,容易加重心理负担,出现恐惧、担忧、紧张等心理情绪。护理人员需要根据患者心理特点针对性的给予护理措施,与患者耐心交流,引导患者说出自身感受,并且充分慢性心力衰竭的基本知识,介绍临床中的成功病例,尽可能的消除患者心理压力,增强治疗信心,保持最佳的心理状态。
1.2.3保持呼吸道通畅 (1)翻身和拍背:病人无力将痰液咳出。护士要经常给病人翻身、拍背,拍背时鼓励病人用力咳嗽。每次咳嗽前可喂少量温水。再拍背,这样反复叩拍,帮助病人将痰排出。(2)正确应用吸痰技术:对于病情严重、咳痰无力、意识不清等病人可用多孔导管经鼻或经口吸痰,以清除口腔部分泌物,通畅气道,同时起到刺激咳嗽排痰的效果。有人工气道者可行气管内吸痰,亦可经纤维支气管镜吸痰并冲洗。吸痰时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动作轻柔,注意吸痰导致的低氧血症。有人工气道的重症病人可以采用密闭系统进行吸痰,以减轻病人对“PEEP”的依赖。
1.2.4氧疗的护理 (1)给氧原则:I型呼吸衰竭病人应给予较高浓度氧,使PaO2迅速提高到60-80mmHg,或SaO2>90%; II型呼吸衰竭的病人通常当PaO2 <60mmHg时才进行低浓度低流量持续给氧,使PaO2控制在60mmHg或SaO2在90%或略高。(2)给氧方法:常用的给氧方式为鼻导管、鼻塞或面罩吸氧。鼻导管、弃塞给权用于轻度呼吸衰竭和II型呼吸衰竭的病人,吸入氧浓度(FiO2)与吸入氧流量大致呈如下关系:FiO2(%)=21+4×吸入氧流量(L/min)。面罩给氧包括简单面罩、无重复呼吸面罩和文丘里面罩。文丘里面罩供氧利用氧射流产生负压,吸人空气以稀释氧,调节空气进量可控制氧浓度在25%-50%范围内。(3)氧疗中护理:对持续吸氧者应每天检查吸氧装置,确保导管、面罩、气管导管妥善固定,使病人舒适[2]。还应经常检查鼻导管是否通畅,每天更换鼻导管及湿化瓶内蒸馏水。病人进食及饮水时,应临时取下弃导管或葬塞,防止因咽入气体过多而引起腹胀。湿化瓶装置每周定期更换消毒,防止交叉感染。随时检查病人吸氧浓度有无改变,不可随意调节氧流量来改变氧浓度的大小,以防因氧流量过高而致CO2潴留加重。随时观察病人意识改变,防止氧中毒。(4)氧疗效果:通过血气和血氧饱和度监测调节吸氧浓度和终止吸板。在用氧过程中,要注意观察病人的意识状态,发绀程度、尿量、呼吸和心率等变化。
停止吸氧前必须间断吸饭,方可完全停止氧疗。
1.2.5药物治疗及护理 抗生素治疗时,为保证疗效。一定浓度的药液应在要求的时间内滴入。用药后密切观察药物疗效及副作用。呼吸兴奋剂使用时要保持呼吸道通畅,可适当提高吸入氧浓度,输入速度不宜过快,用药后注意呼吸频率、幅度、神志变化及动脉血气的变化,以调节剂显。若出现恶心、呕吐、烦躁、面肌抽搐,及时通知医生,及时停药。纠正低血钾时要严格遵医嘱用药,注意药物浓度和输入速度,并及时了解血钾、心电图的结果。
1.3 统计学分析 对本文所得实验数据均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检验,所得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所得计数资料采用χ?检验,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护理有效率
实验组22例患者,护理有效21例,护理效果不明显1例,护理的总有效率为95.45%;对照22例患者,护理有效18例,护理效果不明显4例,护理的总有效率为81.81%。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2.2 满意度
观察组15例(68.18%)非常满意,5例(22.72%)基本满意,2例(9.09%)不满意,满意度为90.9%;对照组11例(50%)非常满意,7例(31.81%)基本满意,4例(18.18%)不满意,满意度为81.81%,两组满意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吸烟、感染是誘发呼吸衰蝎的重要原因,嘱咐病人尽量戒烟,加强营养,增强机体免疫力,提高机体抗病力,积极预防上呼吸道感染和消除对呼吸道的刺激因素。指导病人出院后进行有效的咳嗽锻炼和呼吸肌锻炼,应根据病情循序渐进。本研究中,应用优质临床护理的观察组患者呼吸良好例数明显多于应用常规护理的对照组,发绀发生率低,患者耐受能力良好。说明给予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全面的护理干预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呼吸功能与运动耐受能力,预防发绀、昏迷等症状的出现。此外,观察组满意度(90.9%)与对照组(81.81%)比较明显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临床护理能够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密切临床护患关系,减少纠纷发生。综上所述,加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护理可以促进呼吸功能及早恢复,安全可行,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分会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分组.慢性阻塞性肺部病诊断指南[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2,25:453-460.
[2] 贾艳红.常规鼻导管吸氧与加用湿纱布覆盖后吸氧浓度比较.现代护理,2004,10(7):637-638.
关键词: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临床护理
呼吸衰竭(respiratory failure)是各种原因引起的肺通气和(或)换气功能严重障碍,以致在静息状态下不能进行有效的气体交换,导致低氧血症伴(或不伴)高碳酸血症,从而引起一系列生理功能和代谢紊乱的临床综合征[1]。应用科学、合理、及时的临床护理不仅是预防慢性心力衰竭的关键措施,而且也是促进患者及早痊愈的主要手段。我院对2013年10月——2014年10月间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44例给予护理干预,取得理想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3年10月——2014年10月间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44例,分为两组。观察组22例,男10例,女12例,年龄范围:38~67岁,均龄(51.81±2.44)岁;对照组22例,男13例,女9例,年龄范围:41~64岁,均龄(56.63±4.15)岁。临床表现:呼吸困难、发绀、头痛等。两组类型、临床表现、平均年龄差异较小,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选择常规护理,观察组选择临床护理干预,具体如下。
1.2.1病情观察 认真观察病人的精神状态、体温、心率、呼吸、血压、血氧饱和度、动脉血气等。呼吸衰竭加重,有时可突出表现为意识障碍,意识模糊、昏迷、大小便失禁等,提示肺性脑病的发生。意识障碍与PaCO2和pH有关,PaCO2急速升高到80mmHg可引起昏迷。观察和记录每小时尿量和液体出入量,监测血生化检查结果,了解有无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失衡。
1.2.2 心理疏导 慢性心力衰竭病情复杂,多数患者由于担心自身健康与治疗费用,容易加重心理负担,出现恐惧、担忧、紧张等心理情绪。护理人员需要根据患者心理特点针对性的给予护理措施,与患者耐心交流,引导患者说出自身感受,并且充分慢性心力衰竭的基本知识,介绍临床中的成功病例,尽可能的消除患者心理压力,增强治疗信心,保持最佳的心理状态。
1.2.3保持呼吸道通畅 (1)翻身和拍背:病人无力将痰液咳出。护士要经常给病人翻身、拍背,拍背时鼓励病人用力咳嗽。每次咳嗽前可喂少量温水。再拍背,这样反复叩拍,帮助病人将痰排出。(2)正确应用吸痰技术:对于病情严重、咳痰无力、意识不清等病人可用多孔导管经鼻或经口吸痰,以清除口腔部分泌物,通畅气道,同时起到刺激咳嗽排痰的效果。有人工气道者可行气管内吸痰,亦可经纤维支气管镜吸痰并冲洗。吸痰时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动作轻柔,注意吸痰导致的低氧血症。有人工气道的重症病人可以采用密闭系统进行吸痰,以减轻病人对“PEEP”的依赖。
1.2.4氧疗的护理 (1)给氧原则:I型呼吸衰竭病人应给予较高浓度氧,使PaO2迅速提高到60-80mmHg,或SaO2>90%; II型呼吸衰竭的病人通常当PaO2 <60mmHg时才进行低浓度低流量持续给氧,使PaO2控制在60mmHg或SaO2在90%或略高。(2)给氧方法:常用的给氧方式为鼻导管、鼻塞或面罩吸氧。鼻导管、弃塞给权用于轻度呼吸衰竭和II型呼吸衰竭的病人,吸入氧浓度(FiO2)与吸入氧流量大致呈如下关系:FiO2(%)=21+4×吸入氧流量(L/min)。面罩给氧包括简单面罩、无重复呼吸面罩和文丘里面罩。文丘里面罩供氧利用氧射流产生负压,吸人空气以稀释氧,调节空气进量可控制氧浓度在25%-50%范围内。(3)氧疗中护理:对持续吸氧者应每天检查吸氧装置,确保导管、面罩、气管导管妥善固定,使病人舒适[2]。还应经常检查鼻导管是否通畅,每天更换鼻导管及湿化瓶内蒸馏水。病人进食及饮水时,应临时取下弃导管或葬塞,防止因咽入气体过多而引起腹胀。湿化瓶装置每周定期更换消毒,防止交叉感染。随时检查病人吸氧浓度有无改变,不可随意调节氧流量来改变氧浓度的大小,以防因氧流量过高而致CO2潴留加重。随时观察病人意识改变,防止氧中毒。(4)氧疗效果:通过血气和血氧饱和度监测调节吸氧浓度和终止吸板。在用氧过程中,要注意观察病人的意识状态,发绀程度、尿量、呼吸和心率等变化。
停止吸氧前必须间断吸饭,方可完全停止氧疗。
1.2.5药物治疗及护理 抗生素治疗时,为保证疗效。一定浓度的药液应在要求的时间内滴入。用药后密切观察药物疗效及副作用。呼吸兴奋剂使用时要保持呼吸道通畅,可适当提高吸入氧浓度,输入速度不宜过快,用药后注意呼吸频率、幅度、神志变化及动脉血气的变化,以调节剂显。若出现恶心、呕吐、烦躁、面肌抽搐,及时通知医生,及时停药。纠正低血钾时要严格遵医嘱用药,注意药物浓度和输入速度,并及时了解血钾、心电图的结果。
1.3 统计学分析 对本文所得实验数据均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检验,所得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所得计数资料采用χ?检验,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护理有效率
实验组22例患者,护理有效21例,护理效果不明显1例,护理的总有效率为95.45%;对照22例患者,护理有效18例,护理效果不明显4例,护理的总有效率为81.81%。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2.2 满意度
观察组15例(68.18%)非常满意,5例(22.72%)基本满意,2例(9.09%)不满意,满意度为90.9%;对照组11例(50%)非常满意,7例(31.81%)基本满意,4例(18.18%)不满意,满意度为81.81%,两组满意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吸烟、感染是誘发呼吸衰蝎的重要原因,嘱咐病人尽量戒烟,加强营养,增强机体免疫力,提高机体抗病力,积极预防上呼吸道感染和消除对呼吸道的刺激因素。指导病人出院后进行有效的咳嗽锻炼和呼吸肌锻炼,应根据病情循序渐进。本研究中,应用优质临床护理的观察组患者呼吸良好例数明显多于应用常规护理的对照组,发绀发生率低,患者耐受能力良好。说明给予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全面的护理干预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呼吸功能与运动耐受能力,预防发绀、昏迷等症状的出现。此外,观察组满意度(90.9%)与对照组(81.81%)比较明显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临床护理能够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密切临床护患关系,减少纠纷发生。综上所述,加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护理可以促进呼吸功能及早恢复,安全可行,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分会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分组.慢性阻塞性肺部病诊断指南[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2,25:453-460.
[2] 贾艳红.常规鼻导管吸氧与加用湿纱布覆盖后吸氧浓度比较.现代护理,2004,10(7):637-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