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基于全国高校如火如荼开展"双一流"建设的大背景下,本文针对东北产业需求和"双一流"建设的内在要求,聚焦地方行业,抓住本土特色和优势,从加强师资队伍和基层教学组织建设入手,完善专业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深化专业综合改革,打造一流应用统计学专业。
关键词:应用统计学;一流专业建设;基层教学组织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一、专业定位和特色优势
立足于东北石油大学“质量立校,人才强校,改革创新,特色创优”的办学理念,秉持大庆精神的育人特色,针对国家和龙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培养具有良好数学素养,掌握现代统计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能够熟练运用计算机进行数据分析处理,能在经济、石油、IT以及政府机关等部门从事数据分析、风险决策、信息管理等工作的新型应用统计专业人才。
数据科学的核心算法本质上就是统计学,大数据时代赋予了统计学新的机遇和内涵[1]。石油行业进入了智能时代,各油田部门都有大量的数据需要挖掘分析,由于学校是石油高校且位于大庆,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因此我们所培养的应用统计学专业学生能够为大庆油田服务,助力大庆油田数字化、智能化。
二、深化专业综合改革的主要举措
1.构建了 “强基固本、交叉融合”的课程体系
遵循教指委“强基础、宽口径、重实际、有侧重、创特色”的办学指导思想,不断优化课程体系,争创一流专业[2]。体结合培养目标和就业需求,开设了数据分析和金融统计两个方向,根据“双向选择,按需分流”的原则,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要求,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专业实施了院企合作教育模式和专业技能训练计划。
2.斟鉴质量监控成果,定期优化培养方案
根据质量监控委员会、教学管理小组及教学反馈,实施每一学期商讨教学技巧,每年进行一次调整教学思路,每两年修订一次培养方案。以“新理科”、“OBE”建设为理念,夯实学科基础课和专业核心课程,注重学科交叉融合,突出应用统计专业与多学科交叉的特色。
3.重视实践教学,持续推进协同育人
实行“课堂+竞赛+项目”培养模式。以课堂教学为基础、以学科竞赛为检验、以项目为驱动提高应用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把学科竞赛、行业竞赛的内容融入课程教学,鼓励学生参加大学生数学竞赛、市场调查大赛、统计建模竞赛、数学建模竞赛、数据挖掘竞赛和创新创业大赛,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成立数据科学中心,选拔各级优秀学生进入中心,进行科研训练和能力提高培养。持续推进协同育人,与知名企事业单位联合建立多个实践教学基地。
4.鼓励专业教师积极申报专业课程改革立项
针对应用统计学专业三门基础必修课,十余门专业选修课,鼓励专业教师进行校级和省级的课程建设改革立项,從教学内容、授课思路、教学目标、培养方案等多方面全方位思考,时时关注全省、全国、以及国外教学的思维模式,激励教师多思考、多学习、多钻研、以点及面的达到促进专业课程的教学。
5.坚持红色教育,弘扬大庆精神
推进思政课程、课程思政,构建 “学科、专业、思政”相互融合的育人体系。将思政教育与通识教育、专业教育融会贯通,形成了大庆精神教育全方位渗透的特色育人体系。
三、加强师资队伍和基层教学组织建设的主要举措
1.支持教师进修,全面提升教师素质
支持教师去其他高校访学以及交流活动。选派教师去国内外多所大学进修和读博,鼓励教师走进企业,了解企业需求,学习企业技术;指聘请企业专家来院交流、讲座、授课等。
2.加强培训交流,全面提升业务水平[3]
鼓励中青年教师参加国内知名高校举办的暑期培训班,选派专业教师参加各种专业教学会议,专业技术培训、统计类高水平教研讨论。
3.优化学科研究方向、加强课程梯队建设
定期开展教学研讨,充分发挥优秀教师“传、帮、带、教”的作用,致力打造金课、提升课程梯队的整体教学实力。
4.教学相长,科研反哺教学
根据本专业建设顶层设计,组建数据科学、应用统计等科研团队。教学相长,科研团队已有效反哺教学。
四、加强专业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的主要举措
1.建立健全质量保证体系
由学院党政负责人、各系主任、教师代表组成,负责全院本科教学工作的监管机构,对学院教学改革、教学建设及教学管理中的重要问题进行审议、监督,全面督导学院的本科教学,对我院的教学工作进行检查、评估和指导,保障有关教学管理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
2.建立健全质量监控措施
由学院教学负责人、教学副院长、各系副主任、教学管理人员组成教学督导小组,严格执行听课制度,做到全部亲临教学一线听课,检查教学进度是否正常,实践教学是否有序进行,了解各授课教师的教学情况。课后及时与任课教师交流意见,切实解决问题,帮助提高教学质量。
3. 建立健全质量反馈机制
定期召开系内评价自查,教师互相听课,找出同行优势和不足,商讨关键技术问题处理方式,学科负责人统一规划,查找教学过程中的主要教学难点和问题,不断完善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 定期期召开学生座谈会,了解各专业学生对不同教师及课程教学情况的评价;针对教师上课质量进行评议,有效督促教师自我完善和学习。
五、结语
本专业建立了完备的毕业生培养质量的跟踪调查反馈机制和以用人单位和第三方评价为主体的社会评价机制。采取问卷调查、调研走访、毕业生离校座谈、校友和企业专家座谈等形式,调查毕业生就业去向、就业单位工作情况。结果表明,用人单位对本专业毕业生满意度较高,总体满意度达到97.64%,认为本专业的培养目标比较符合社会的需求,通过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系统实施,为多种行业的工作岗位输送基础扎实、工作踏实、作风朴实的高素质应用型统计人才。
参考文献
[1] 朱建平,李秋雅. 大数据对大学教学的影响[J].中国大学教学,2014(09)
[2] 杨兴林. 关于“双一流”建设的三个重要问题思考[J]. 江苏高教, 2016.
[3] 辛华, 王玉学, 胡金燕. 应用统计学学科建设研究[J].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15.
基金项目:2020年度黑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大数据背景下应用统计学专业一流专业建设研究及实践”(GJB1421125)
关键词:应用统计学;一流专业建设;基层教学组织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一、专业定位和特色优势
立足于东北石油大学“质量立校,人才强校,改革创新,特色创优”的办学理念,秉持大庆精神的育人特色,针对国家和龙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培养具有良好数学素养,掌握现代统计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能够熟练运用计算机进行数据分析处理,能在经济、石油、IT以及政府机关等部门从事数据分析、风险决策、信息管理等工作的新型应用统计专业人才。
数据科学的核心算法本质上就是统计学,大数据时代赋予了统计学新的机遇和内涵[1]。石油行业进入了智能时代,各油田部门都有大量的数据需要挖掘分析,由于学校是石油高校且位于大庆,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因此我们所培养的应用统计学专业学生能够为大庆油田服务,助力大庆油田数字化、智能化。
二、深化专业综合改革的主要举措
1.构建了 “强基固本、交叉融合”的课程体系
遵循教指委“强基础、宽口径、重实际、有侧重、创特色”的办学指导思想,不断优化课程体系,争创一流专业[2]。体结合培养目标和就业需求,开设了数据分析和金融统计两个方向,根据“双向选择,按需分流”的原则,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要求,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专业实施了院企合作教育模式和专业技能训练计划。
2.斟鉴质量监控成果,定期优化培养方案
根据质量监控委员会、教学管理小组及教学反馈,实施每一学期商讨教学技巧,每年进行一次调整教学思路,每两年修订一次培养方案。以“新理科”、“OBE”建设为理念,夯实学科基础课和专业核心课程,注重学科交叉融合,突出应用统计专业与多学科交叉的特色。
3.重视实践教学,持续推进协同育人
实行“课堂+竞赛+项目”培养模式。以课堂教学为基础、以学科竞赛为检验、以项目为驱动提高应用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把学科竞赛、行业竞赛的内容融入课程教学,鼓励学生参加大学生数学竞赛、市场调查大赛、统计建模竞赛、数学建模竞赛、数据挖掘竞赛和创新创业大赛,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成立数据科学中心,选拔各级优秀学生进入中心,进行科研训练和能力提高培养。持续推进协同育人,与知名企事业单位联合建立多个实践教学基地。
4.鼓励专业教师积极申报专业课程改革立项
针对应用统计学专业三门基础必修课,十余门专业选修课,鼓励专业教师进行校级和省级的课程建设改革立项,從教学内容、授课思路、教学目标、培养方案等多方面全方位思考,时时关注全省、全国、以及国外教学的思维模式,激励教师多思考、多学习、多钻研、以点及面的达到促进专业课程的教学。
5.坚持红色教育,弘扬大庆精神
推进思政课程、课程思政,构建 “学科、专业、思政”相互融合的育人体系。将思政教育与通识教育、专业教育融会贯通,形成了大庆精神教育全方位渗透的特色育人体系。
三、加强师资队伍和基层教学组织建设的主要举措
1.支持教师进修,全面提升教师素质
支持教师去其他高校访学以及交流活动。选派教师去国内外多所大学进修和读博,鼓励教师走进企业,了解企业需求,学习企业技术;指聘请企业专家来院交流、讲座、授课等。
2.加强培训交流,全面提升业务水平[3]
鼓励中青年教师参加国内知名高校举办的暑期培训班,选派专业教师参加各种专业教学会议,专业技术培训、统计类高水平教研讨论。
3.优化学科研究方向、加强课程梯队建设
定期开展教学研讨,充分发挥优秀教师“传、帮、带、教”的作用,致力打造金课、提升课程梯队的整体教学实力。
4.教学相长,科研反哺教学
根据本专业建设顶层设计,组建数据科学、应用统计等科研团队。教学相长,科研团队已有效反哺教学。
四、加强专业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的主要举措
1.建立健全质量保证体系
由学院党政负责人、各系主任、教师代表组成,负责全院本科教学工作的监管机构,对学院教学改革、教学建设及教学管理中的重要问题进行审议、监督,全面督导学院的本科教学,对我院的教学工作进行检查、评估和指导,保障有关教学管理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
2.建立健全质量监控措施
由学院教学负责人、教学副院长、各系副主任、教学管理人员组成教学督导小组,严格执行听课制度,做到全部亲临教学一线听课,检查教学进度是否正常,实践教学是否有序进行,了解各授课教师的教学情况。课后及时与任课教师交流意见,切实解决问题,帮助提高教学质量。
3. 建立健全质量反馈机制
定期召开系内评价自查,教师互相听课,找出同行优势和不足,商讨关键技术问题处理方式,学科负责人统一规划,查找教学过程中的主要教学难点和问题,不断完善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 定期期召开学生座谈会,了解各专业学生对不同教师及课程教学情况的评价;针对教师上课质量进行评议,有效督促教师自我完善和学习。
五、结语
本专业建立了完备的毕业生培养质量的跟踪调查反馈机制和以用人单位和第三方评价为主体的社会评价机制。采取问卷调查、调研走访、毕业生离校座谈、校友和企业专家座谈等形式,调查毕业生就业去向、就业单位工作情况。结果表明,用人单位对本专业毕业生满意度较高,总体满意度达到97.64%,认为本专业的培养目标比较符合社会的需求,通过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系统实施,为多种行业的工作岗位输送基础扎实、工作踏实、作风朴实的高素质应用型统计人才。
参考文献
[1] 朱建平,李秋雅. 大数据对大学教学的影响[J].中国大学教学,2014(09)
[2] 杨兴林. 关于“双一流”建设的三个重要问题思考[J]. 江苏高教, 2016.
[3] 辛华, 王玉学, 胡金燕. 应用统计学学科建设研究[J].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15.
基金项目:2020年度黑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大数据背景下应用统计学专业一流专业建设研究及实践”(GJB142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