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信息时代,社会对于人才提出的要求不断提高,其中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是必不可少的。在高中信息技术课堂上,教师应当采用各种方法来让学生更好地投入学习,让学生熟练掌握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向学生传递正确的价值观,有效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基于此,下文将对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策略展开分析。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1 培养学生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性
培养学生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能够让学生了解信息技术已经成为社会进步的关键力量,让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自主地了解、搜集信息,并逐渐适应信息社会的要求,慢慢融入信息社会中。第二,要想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就要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数字化学习环境,使学生在有技术支撑的条件下逐步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同时增强创新意识,这与信息技术教育促进学生能力发展的目标是一致的。第三,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能够使学生产生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从而更自觉主动地去掌握信息技术知识,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因此,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应当思考如何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探索更高效的教学方式,从而顺利实现教学目标。
2 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策略分析
2.1 正确认识信息技术,培养学生信息意识
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每一个学生,让他们喜欢上信息技术课程,投入到课堂学习中,并逐渐养成信息意识。尤其在当前教育教学工作中,教师要改变自己以往的想法,充分看到当前时代需要怎样的人才,找到合适的方法开展对应的教学。教师首先要改变自己的教学方法,根据学生对于计算机技术的了解状况,以及他们当前的能力,布置一些相适应的学习任务,让学生学会自学。例如在《多媒体信息的处理与表达》教学中,教师可用任务来驱动学生,引导他们自学,通过探究了解更多不同的知识,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首先,在教学开始之前,教师可以先将自己准备好的多媒体作品展示出来,并与学生进行交流,了解学生当前对于多媒体的掌握程度。然后,引出课堂教学的内容,让学生发现信息技术这门课程的魅力,以及信息技术在我们生活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调动后,教师便开始教学。当学生充分掌握了相应的知识后,教师可以让他们自己动手操作制作一个多媒体封面。在学习以及制作过程中,学生还会改变对于信息技术的认识。在制作过程中,学生会认识到自己信息技术能力的不足,同时也会发现信息技术的重要性。此种变化不仅能够使学生投入到信息技术课堂中,还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信息意识。
2.2 通过实践培养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
信息技术学科的实践性较强,要让学生熟练掌握相关技能并能灵活地运用,教师就应当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使学生保持一定的学习热情。例如在教学“表格信息加工”时,教学要点在于让学生掌握相关技巧,熟练运用表格信息加工技术。以Excel软件为例,假如教师按部就班地讲解教材中的表格案例,学生很快就会感到枯燥,难以集中注意力,导致出现厌学现象。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就可选择一些与学生生活经验相关的案例来展开教学。例如教师给学生播放一段视频,其内容为水果超市一天的营业情况,随后安排一场师生计算比赛,统计一天内各种水果的销售情况,明确哪种水果销量最高,哪种水果需要及时补货。在计算过程中,学生都非常认真,在三十分钟内就陆续得出了结果。此时教师借助多媒体展示提前准备好的统计表,引导学生与自己的进行對比。学生统计的结果与教师的存在一定的差异。随后教师给学生展示运用Excel制作的统计表,与前面展示的统计表进行对比,结果一致。此时就有学生提出疑问:为何我统计出的结果不准确,而且花费了大量的时间,老师是怎么做到的……此时教师趁学生注意力集中,借助Excel进行演示,让学生很快掌握相关知识,如插入公式等,这样就有效提高了教学效果。
2.3 多元化评价体系的建立
片面化的信息技术教学评价方式无法对学生的学习过程以及结果进行全面客观的反映。如此一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重视多元化评价的应用。高中阶段的信息技术教学往往会借助多元化的信息资源工具落实工作,导致整个教学评价会出现多元化的特征,具体包括对知识型、技能型以及创新型作品课程的评价。对于学生而言,其可以在信息技术学习的过程中,逐渐掌握信息资源工具的应用、各类信息的搜集分析以及处理的各方面的能力。比如,对于知识型信息技术的教学工作而言,教师可以通过对相关知识、概念的深入讲解,帮助学生掌握相关的基本概念。但在内容评价方面,不能单纯重视学习成绩和知识结构两个方面,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展现出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也需要纳入评价内容中。部分学生对同一知识点的思维认知存在差异,会导致具体的实际应用效果产生不同,教师在全面遵循学生个性化差异原则的前提下,全面发掘学生所存在的个性闪光点,重视学生个人素养和思想品质的培养。而在有关技能型创新实践课程知识的教学评价中,教师需要进一步重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意识、自主创新能力等诸多方面的培养和评价。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科技不断发展的今天,教师要认识到信息技术学科的价值,在教学时要从学生发展这一角度出发进行教学。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只注重开展知识教学,还要注重提高学生的相关技能,要找到合适的方法引导学生,保证学生可以从中学习到知识。教师也要多为学生着想,还要多和学生进行交流,了解学生的想法,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单志涛.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策略探究[J].中学教学参考,2021(30):19-20.
[2]张囯华.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有效性策略[J].新课程,2021(36):59.
[3]何小阳.初探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策略[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21(16):43-44.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1 培养学生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性
培养学生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能够让学生了解信息技术已经成为社会进步的关键力量,让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自主地了解、搜集信息,并逐渐适应信息社会的要求,慢慢融入信息社会中。第二,要想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就要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数字化学习环境,使学生在有技术支撑的条件下逐步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同时增强创新意识,这与信息技术教育促进学生能力发展的目标是一致的。第三,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能够使学生产生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从而更自觉主动地去掌握信息技术知识,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因此,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应当思考如何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探索更高效的教学方式,从而顺利实现教学目标。
2 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策略分析
2.1 正确认识信息技术,培养学生信息意识
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每一个学生,让他们喜欢上信息技术课程,投入到课堂学习中,并逐渐养成信息意识。尤其在当前教育教学工作中,教师要改变自己以往的想法,充分看到当前时代需要怎样的人才,找到合适的方法开展对应的教学。教师首先要改变自己的教学方法,根据学生对于计算机技术的了解状况,以及他们当前的能力,布置一些相适应的学习任务,让学生学会自学。例如在《多媒体信息的处理与表达》教学中,教师可用任务来驱动学生,引导他们自学,通过探究了解更多不同的知识,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首先,在教学开始之前,教师可以先将自己准备好的多媒体作品展示出来,并与学生进行交流,了解学生当前对于多媒体的掌握程度。然后,引出课堂教学的内容,让学生发现信息技术这门课程的魅力,以及信息技术在我们生活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调动后,教师便开始教学。当学生充分掌握了相应的知识后,教师可以让他们自己动手操作制作一个多媒体封面。在学习以及制作过程中,学生还会改变对于信息技术的认识。在制作过程中,学生会认识到自己信息技术能力的不足,同时也会发现信息技术的重要性。此种变化不仅能够使学生投入到信息技术课堂中,还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信息意识。
2.2 通过实践培养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
信息技术学科的实践性较强,要让学生熟练掌握相关技能并能灵活地运用,教师就应当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使学生保持一定的学习热情。例如在教学“表格信息加工”时,教学要点在于让学生掌握相关技巧,熟练运用表格信息加工技术。以Excel软件为例,假如教师按部就班地讲解教材中的表格案例,学生很快就会感到枯燥,难以集中注意力,导致出现厌学现象。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就可选择一些与学生生活经验相关的案例来展开教学。例如教师给学生播放一段视频,其内容为水果超市一天的营业情况,随后安排一场师生计算比赛,统计一天内各种水果的销售情况,明确哪种水果销量最高,哪种水果需要及时补货。在计算过程中,学生都非常认真,在三十分钟内就陆续得出了结果。此时教师借助多媒体展示提前准备好的统计表,引导学生与自己的进行對比。学生统计的结果与教师的存在一定的差异。随后教师给学生展示运用Excel制作的统计表,与前面展示的统计表进行对比,结果一致。此时就有学生提出疑问:为何我统计出的结果不准确,而且花费了大量的时间,老师是怎么做到的……此时教师趁学生注意力集中,借助Excel进行演示,让学生很快掌握相关知识,如插入公式等,这样就有效提高了教学效果。
2.3 多元化评价体系的建立
片面化的信息技术教学评价方式无法对学生的学习过程以及结果进行全面客观的反映。如此一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重视多元化评价的应用。高中阶段的信息技术教学往往会借助多元化的信息资源工具落实工作,导致整个教学评价会出现多元化的特征,具体包括对知识型、技能型以及创新型作品课程的评价。对于学生而言,其可以在信息技术学习的过程中,逐渐掌握信息资源工具的应用、各类信息的搜集分析以及处理的各方面的能力。比如,对于知识型信息技术的教学工作而言,教师可以通过对相关知识、概念的深入讲解,帮助学生掌握相关的基本概念。但在内容评价方面,不能单纯重视学习成绩和知识结构两个方面,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展现出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也需要纳入评价内容中。部分学生对同一知识点的思维认知存在差异,会导致具体的实际应用效果产生不同,教师在全面遵循学生个性化差异原则的前提下,全面发掘学生所存在的个性闪光点,重视学生个人素养和思想品质的培养。而在有关技能型创新实践课程知识的教学评价中,教师需要进一步重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意识、自主创新能力等诸多方面的培养和评价。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科技不断发展的今天,教师要认识到信息技术学科的价值,在教学时要从学生发展这一角度出发进行教学。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只注重开展知识教学,还要注重提高学生的相关技能,要找到合适的方法引导学生,保证学生可以从中学习到知识。教师也要多为学生着想,还要多和学生进行交流,了解学生的想法,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单志涛.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策略探究[J].中学教学参考,2021(30):19-20.
[2]张囯华.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有效性策略[J].新课程,2021(36):59.
[3]何小阳.初探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策略[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21(16):4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