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围绕微课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做了论述,阐述了微课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优势,梳理了微课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原则,论述了微课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实践应用,供相关人士参考。
【关键词】微课 高中化学教学 应用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04-0121-01
引言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普及,继微博、微信后网络上出现了微课这一新型的在线教学方式。它是基于微型视频的呈现形式来进行教学的,是一种将教学内容和网络技术及相关资源充分结合的一种教学方式。
一、微课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优势
其一,微课的教学形式更加灵活。相对于传统的教学方式,微课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小得多。比如高中化学中的实验内容,不仅需要教师准备试剂和器材,还要考虑到反应的环境和条件,对于有些反应条件苛刻或者危险性较高的实验不仅准备耗时长,同时也不容易达到预想的效果,过程中还有一定的危险性。将这些实验的内容和过程利用微课来呈现就大大避免了上述问题,不论是在实际耗材上,还是在空间上、时间上,都更加灵活、高效。
其二,微课是对化学知识点进行强化的有效途径。高中化学知识点杂而且多,相对于其他的理科来说,系统性不是特别强,因此这就需要学生对知识点进行牢固的掌握。传统的教学方式千篇一律,已经不能让学生对一些知识点有深刻的记忆,而微课这一新型的展现形式可以让学生耳目一新,通过调动学生眼、耳、脑、口、手等器官来学习。教师通过微课进行知识点的教授时发现,学生无论在接受效率上,还是在知识点的接受程度上都大大增强。
二、微课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原则
(一)灵活性原则
微课的特点在于“微”,这就决定了它的灵活性。教师在设计微课时应该做到简短但不简单,对知识点进行浓缩和提炼。微课在时长上一般是5~10分钟,内容上主要涵盖一个知识点或几个相关知识点,灵活地穿插在化学课堂的教学过程中。
(二)创新性原则
微课因其具有网络的属性,因而在内容设计和资源搜索上来源更加广泛。教师应该结合课堂教授的内容对微课的内容进行适当延展,不仅仅满足于课堂或书本上的化学内容,还可以结合网络上的资源进行相关知识点的深入探索,通过微课来引导学生去思考和创新。
(三)以人为本的原则
学生是教育的主要对象,因此在微課的应用上教师应该以学生为主体来进行设计和使用,一方面要考虑到学生对内容的接收和理解,尽量满足到不同基础层次的学生群体,另一方面还要考虑到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各项思维的养成,使微课有一定的延伸性和开放性。
(四)多学科互融的原则
社会的发展趋势不仅越来越多元化,同时也越来越平面化。过去很多独立的学科正在不断被打破边界,走向相互融合的方向,因此教师也要适应时代的发展趋势,本着多学科互融的原则来设计和使用微课,尤其是将化学和物理及数学学科的相关内容进行融合,帮助学生们建立系统性综合性思维,提高综合素养及能力。
三、微课在高中化学课堂中的应用实践
(一)创设实验情境,提高学生参与度。
高中化学的一个重要部分就是化学实验,它不仅是化学知识点的有效贯穿同时也直接关系到化学内容的实践应用。很多日常实验教师可以通过微课的形式来灵活展现实验过程和内容。比如“探究铁制品锈蚀的条件”这一部分,如果用传统方法教师需要对铁钉做五个系列实验,这就需要很长的时间,准备材料器材,在课堂上也要占用很长时间,而对于学生来说,在课堂上也是被动观察和听讲,很多实验细节和操作过程不容易有深刻的理解和记忆。对此,教师可以采用实验型微课的形式,在这一部分内容讲解之前对同学们进行分组并布置任务。五个实验分为五个小组,对每个小组教师分别给出一个实验设计和实验计划,分别为:①铁钉在盛有部分自来水的开口容器中的实验、②铁钉在通入氧气的自来水的开口容器中的实验、③铁钉在盛有植物油的密闭容器中的实验、④铁钉在装满自来水的密闭容器中的实验、⑤铁钉在干燥密闭容器中的实验。在分好实验设计后,同学们自己去实验,同时要每天定点对实验的情况进行笔录和手机视频记录。一个星期后,每个组的成员要把自己实验得到的信息进行汇集并整理出一个最终的实验过程和现象记录,做成一个3分钟之内的实验型微课。教师在课堂上正式讲授时,让各小组代表分别呈现自己组的课件,由于是学生自己的作品,他们参与了整个实验的过程和微课的制作过程,所以学生们的积极性特别高,作为教师也对他们的成果比较满意。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价值感得到满足,对实验的过程能够真实的观察到,所以在内容的掌握和记忆上更加深刻和牢固;另一方面,教师通过采用这种微课的形式也使课堂授课更加灵活,课堂氛围轻松愉悦,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
(二)克服传统条件限制,灵活展现化学内容。
化学内容不仅表现在宏观,同时也同步作用在微观,然而很多微观的化学概念和内容在传统的教学环境和条件下是没有办法呈现的,微课刚好弥补了传统教学方式的这一缺陷。比如在讲解晶体这一部分时,很多学生对原子、分子和离子晶体微粒间的作用力大小和它们熔沸点的高低关系理解和掌握起来感到困难。教师可以利用计算机模拟的技术进行过程设计,将各晶体中离子克服原有的化学键成为自由离子的过程以微课的形式展现出来,以画面或动画的形式来现实各种晶体微粒间的作用力大小。通过这一直观的形式,学生们理解起来就十分容易。另外,在展示石墨晶体、金刚石、原子结构、电子在核外的运动、溶解现象和过程等化学内容上,借助计算软件进行相关的模型构建和模拟操作,更是有着传统教学方式不可取代的优势,不仅展示过程形象逼真,同时也更符合学生们的心理,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越来越喜欢上化学课堂。
四、结语
总之,微课的出现弥补了很多传统教学方式的不足,化学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这一新型教学方式来提高化学课堂的教学质量和效率。
参考文献:
[1]关于开发高中化学“微课”教学设计的几点思考,陈心忠,《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4(6).
[2]试析微课在高中化学课堂中应用的认识与实践,郑金云,《文理导航(下旬)》,2015(6).
[3]挖掘和发挥微课在高中化学中的教学功能,林增辉,《化学教与学》,2015(4).
【关键词】微课 高中化学教学 应用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04-0121-01
引言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普及,继微博、微信后网络上出现了微课这一新型的在线教学方式。它是基于微型视频的呈现形式来进行教学的,是一种将教学内容和网络技术及相关资源充分结合的一种教学方式。
一、微课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优势
其一,微课的教学形式更加灵活。相对于传统的教学方式,微课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小得多。比如高中化学中的实验内容,不仅需要教师准备试剂和器材,还要考虑到反应的环境和条件,对于有些反应条件苛刻或者危险性较高的实验不仅准备耗时长,同时也不容易达到预想的效果,过程中还有一定的危险性。将这些实验的内容和过程利用微课来呈现就大大避免了上述问题,不论是在实际耗材上,还是在空间上、时间上,都更加灵活、高效。
其二,微课是对化学知识点进行强化的有效途径。高中化学知识点杂而且多,相对于其他的理科来说,系统性不是特别强,因此这就需要学生对知识点进行牢固的掌握。传统的教学方式千篇一律,已经不能让学生对一些知识点有深刻的记忆,而微课这一新型的展现形式可以让学生耳目一新,通过调动学生眼、耳、脑、口、手等器官来学习。教师通过微课进行知识点的教授时发现,学生无论在接受效率上,还是在知识点的接受程度上都大大增强。
二、微课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原则
(一)灵活性原则
微课的特点在于“微”,这就决定了它的灵活性。教师在设计微课时应该做到简短但不简单,对知识点进行浓缩和提炼。微课在时长上一般是5~10分钟,内容上主要涵盖一个知识点或几个相关知识点,灵活地穿插在化学课堂的教学过程中。
(二)创新性原则
微课因其具有网络的属性,因而在内容设计和资源搜索上来源更加广泛。教师应该结合课堂教授的内容对微课的内容进行适当延展,不仅仅满足于课堂或书本上的化学内容,还可以结合网络上的资源进行相关知识点的深入探索,通过微课来引导学生去思考和创新。
(三)以人为本的原则
学生是教育的主要对象,因此在微課的应用上教师应该以学生为主体来进行设计和使用,一方面要考虑到学生对内容的接收和理解,尽量满足到不同基础层次的学生群体,另一方面还要考虑到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各项思维的养成,使微课有一定的延伸性和开放性。
(四)多学科互融的原则
社会的发展趋势不仅越来越多元化,同时也越来越平面化。过去很多独立的学科正在不断被打破边界,走向相互融合的方向,因此教师也要适应时代的发展趋势,本着多学科互融的原则来设计和使用微课,尤其是将化学和物理及数学学科的相关内容进行融合,帮助学生们建立系统性综合性思维,提高综合素养及能力。
三、微课在高中化学课堂中的应用实践
(一)创设实验情境,提高学生参与度。
高中化学的一个重要部分就是化学实验,它不仅是化学知识点的有效贯穿同时也直接关系到化学内容的实践应用。很多日常实验教师可以通过微课的形式来灵活展现实验过程和内容。比如“探究铁制品锈蚀的条件”这一部分,如果用传统方法教师需要对铁钉做五个系列实验,这就需要很长的时间,准备材料器材,在课堂上也要占用很长时间,而对于学生来说,在课堂上也是被动观察和听讲,很多实验细节和操作过程不容易有深刻的理解和记忆。对此,教师可以采用实验型微课的形式,在这一部分内容讲解之前对同学们进行分组并布置任务。五个实验分为五个小组,对每个小组教师分别给出一个实验设计和实验计划,分别为:①铁钉在盛有部分自来水的开口容器中的实验、②铁钉在通入氧气的自来水的开口容器中的实验、③铁钉在盛有植物油的密闭容器中的实验、④铁钉在装满自来水的密闭容器中的实验、⑤铁钉在干燥密闭容器中的实验。在分好实验设计后,同学们自己去实验,同时要每天定点对实验的情况进行笔录和手机视频记录。一个星期后,每个组的成员要把自己实验得到的信息进行汇集并整理出一个最终的实验过程和现象记录,做成一个3分钟之内的实验型微课。教师在课堂上正式讲授时,让各小组代表分别呈现自己组的课件,由于是学生自己的作品,他们参与了整个实验的过程和微课的制作过程,所以学生们的积极性特别高,作为教师也对他们的成果比较满意。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价值感得到满足,对实验的过程能够真实的观察到,所以在内容的掌握和记忆上更加深刻和牢固;另一方面,教师通过采用这种微课的形式也使课堂授课更加灵活,课堂氛围轻松愉悦,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
(二)克服传统条件限制,灵活展现化学内容。
化学内容不仅表现在宏观,同时也同步作用在微观,然而很多微观的化学概念和内容在传统的教学环境和条件下是没有办法呈现的,微课刚好弥补了传统教学方式的这一缺陷。比如在讲解晶体这一部分时,很多学生对原子、分子和离子晶体微粒间的作用力大小和它们熔沸点的高低关系理解和掌握起来感到困难。教师可以利用计算机模拟的技术进行过程设计,将各晶体中离子克服原有的化学键成为自由离子的过程以微课的形式展现出来,以画面或动画的形式来现实各种晶体微粒间的作用力大小。通过这一直观的形式,学生们理解起来就十分容易。另外,在展示石墨晶体、金刚石、原子结构、电子在核外的运动、溶解现象和过程等化学内容上,借助计算软件进行相关的模型构建和模拟操作,更是有着传统教学方式不可取代的优势,不仅展示过程形象逼真,同时也更符合学生们的心理,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越来越喜欢上化学课堂。
四、结语
总之,微课的出现弥补了很多传统教学方式的不足,化学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这一新型教学方式来提高化学课堂的教学质量和效率。
参考文献:
[1]关于开发高中化学“微课”教学设计的几点思考,陈心忠,《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4(6).
[2]试析微课在高中化学课堂中应用的认识与实践,郑金云,《文理导航(下旬)》,2015(6).
[3]挖掘和发挥微课在高中化学中的教学功能,林增辉,《化学教与学》,20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