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奴性”到“人性”的抗争

来源 :文教资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shon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文学作品多是按照男性社会对女性的要求和理解描写女性,女性与男性常呈现“奴性”和“人性”的存在模式,关汉卿笔下的婢女燕燕毫不妥协于封建尊卑等级的社会次序,努力为自己的“人性”抗争终获成功,本文就此形象从“奴性”到“人性”的抗争,探讨其在文学史上的文化意蕴。
  关键词: 关汉卿 《诈妮子》 燕燕 婢女形象 文化意蕴
  
  关汉卿是元代著名杂剧作家,其现存的十八种作品以女性为主角的就有十三种,足见妇女问题已成为关氏创作取材的主要源泉。在这些身份各异的人物中,有一个格外光彩且影响深远的人物——燕燕,身为婢女的她本该充满“奴性”,有符合自己身份地位的行为,可是关氏给予此形象充分的“人性”,并让此“人性”终获认可和成功,于此,此形象在文学史中有了深层的文化意蕴。
  燕燕是《诈妮子》中的一个身份卑微、俊俏聪慧的贵族家庭婢女,她虽只是下人却心气很高,把自己的爱情期许放的很高,不肯轻易将爱情廉价与人。一天千户尚书之子小千户来洛阳探亲,主人千思万虑后委派了燕燕前去照顾他。燕燕一见到小千户就被他漂亮的着装和英俊的面容迷住了,而俊秀文雅的小千户对她也“在意殷勤”,主动提婚,于是两人一见钟情海誓山盟,燕燕的心终为小千户所动,认为他不比“寻常世人”,因怕错失了好姻缘遂委身于小千户。
  燕燕的身份只是伺候主人的婢女,是奴才,可是我们看到,从这段感情开始,她并未因自己身份的低下觉得配不上主子,我们看到的是平等的两情相悦,不是一方屈尊一方受宠若惊,未见一丝“奴性”。她在与小千户交好期间,过得十分恩爱和美,她对小千户更是全心相待,因为贪恋甜蜜生活,就连难得一聚的姐妹们的寒食游春,也要中间逃席回来。可是好景不长,燕燕无意中发现小千户已与尚书家的小姐莺莺有了私约,于是被激怒了。她当然明白小千户移情他人是因为自己的“半良不贱身”,可是,“半良身情深如你那指腹为亲妇,半贱体意重似你那拖麻拽布妻”。
  显然,我们看出燕燕本人是明白自己身份卑贱这一先天“奴性”印记的,可燕燕并不接受因“奴性”而顺理成章地被抛弃的命运,她把自己当作“人”,要为自己的“人性”抗争。得知小千户背信弃义,她没有逆来顺受,而是采取了与奴婢地位毫不相称的激烈行为,面对他的百般安抚并登门赔礼,毫不回心转意执意拒人于门外。由此可见,燕燕不同于传统文学作品中把主子的玩弄视作恩典进而津津乐道的奴婢形象,而是对爱情的纯洁性和唯一性有着执著追求、力图维护自己人格尊严的、作为“人”存在的女性。
  文学史上作家大多是按照男性社会对女性的要求和理解来描写女性的,他们笔下的女性往往没有摆脱对男性的依附关系,没有树立起独立自主且自尊的人格意识,从两性关系上看,女性显然处于被奴役的地位,女性与男性在人性上呈现为“奴性”于“人性”的存在模式,这一点即使在出身显赫的女子身上亦是如此,如唐传奇《会真记》中,相府小姐莺莺要送一介白衣的书生张生科考,即将远去的前夕,自知将成永诀,却只能恭貌怡事地叹息:“始乱之,终弃之,固其宜也。”既不敢怨又没有恨。而《柳毅传》中的龙女三娘,是堂堂公主,但作为男子的对立面,心理上还是卑弱的,她被夫婿厌薄,惟有流涕。
  然而,在关汉卿笔下,即使只是出身卑贱的婢女,燕燕也从来没有这种“奴性”,从一开始,在感情关系中要求自己被当作“人”来对待,而绝非被玩弄后抛弃的“玩物”,明知被弃,不是委委屈屈地哭泣幽怨、私自咽下眼泪郁郁而亡,而是敢于为自己作为“人”的“人性”去抗争,我们且来看燕燕的表现:当小千户再次上门,她巧妙地将其骗出门去,“呼地关上笼门”,躲过了被再次玩弄。小千户恼羞成怒,竟要她的主人派她去尚书家替他说亲。这对燕燕来说无疑是更大的打击。燕燕想尽办法,试图说“破”这门亲,可户部尚书与世袭千户结亲乃是门当户对,燕燕非但无法阻拦,反遭莺莺辱骂,大败而归。在小千户显赫气派的婚礼上,燕燕作为侍女不得不为莺莺插带梳妆。想起小千户当初的许诺,她不禁心如刀绞,为了捍卫自己的爱情,她做出了不顾一切的努力——先是在新娘莺莺面前揭露小千户的德行,又在老爷面前大说新娘子莺莺的坏话,甚至在小千户的婚礼上大声咒骂他的婚姻,咒骂新郎新娘,搅了他的婚礼场面还未获得自己要争取的,燕燕索性背水一战,向老爷夫人诉说了事情的原委,并跪下向在场的老者哭诉自己的痛苦:“燕燕书房伏伺处,许第二个夫人做。他须是人身人面皮,人口人言语。雁儿落。”“到如今总是彻梢虚。燕燕不是石头镌铁头做,叫我死临侵身无措,错支刺心受苦,瘫中着身躯,叫我两下里难停住,气夯破胸脯,叫燕燕两下里没是处。”[1]
  她的哭诉终于得到了尚书夫人的同情,两桩婚事一次办,既娶莺莺为大夫人,又娶燕燕为小夫人。燕燕终获胜利,且不管经历了几番波折,也不管她所追求只是地位低下的小妾,只因为燕燕深爱着小千户便为她认为对等的情感抗争。至此,燕燕性格中的柔情与泼辣得以充分的展示,二者交织在一起,构建丰满的人物形象。
  关汉卿在散曲《朝天子·书所见》中这样记录:“鬓鸦,脸霞,屈杀将陪嫁。规模全是大人家,不在红娘下。笑眼偷瞧,文谈回话,真如解语花。若咱,得她,倒了蒲桃架。”[2]
  曲中由衷地赞叹了大户人家可爱鲜活的陪嫁婢女,或许关氏曾遇过此类女性,为她们感到委屈和遗憾,或许这正是他塑造此形象的动因,且不究其创作原由,他在此剧中成功塑造了一位有着真实的血肉与灵魂的婢女形象,突破了父权文化塑造的女性的奴性人格,表现出女性选择与承担艰难的勇气,表达了对女性智慧和斗争力度的呼唤。
  对于燕燕,郑振铎先生曾说过:“我们看惯了红娘式的婢女,却不曾在任何剧本上见过像燕燕那般的具有真实的血肉与灵魂的少女,这是汉卿最高的创造。”[3]的确,燕燕真实大胆,她知道自己需要什么,该怎样去争取,即使再艰难再曲折,也决不罢休。燕燕的抗争最终取得了胜利,既没使爱情落于门第之后,又没给小千户留下轻易抛弃自己的余地。燕燕的痛苦与挣扎不仅仅是感情的困境,更深层面上是将自己视为“人”而非“奴”的人性抗争,此胜利来之不易,在今人看来是难以想象的。联系奴隶之数“几居天下之半”的元代社会,考虑到近千年前的封建社会背景,此形象所反映的下层女性的觉醒和抗争确为强烈。在传统封建文人的眼里,女子应以娇弱为美,即使有什么伤心之事也只能独自落泪,不能在人前诉说。燕燕形象中所体现出的强烈反抗精神,分明是女性意识觉醒的体现,特别是出自一个男性剧作家之手,这样的觉醒就显得更为可贵,因为这是男性中心意识在对待女性态度上的进步,是社会文明的进步。此意义上讲,关氏确称得上是一代伟大的戏剧家,我们亦感受到他尊重、关爱女性,视女性为“人”的超前于时代的创作观。
  虽然燕燕艰苦卓绝、受尽苦痛的抗争只取得了小妾的地位,且很可能并没有赢回小千户的爱情,可是她积极地以实际行动进行的抗争,在一定程度上改写了自己的命运,比起传统作品中消极的怨天尤人、痛哭流涕,在女性改变命运的历程中,已经迈出了一大步。燕燕这一地位卑微的女性形象毫不妥协于封建尊卑等级的社会次序,对情欲勇敢地追求,在希望破灭后泼辣绝望地反抗,作者大胆塑造了文学史上第一个灵肉鲜活的婢女形象,她作为文学史上出现的第一个敢于挑战封建尊卑等级制度的婢女,深深影响了后代的文学创作。像《红楼梦》大观园里美丽聪明的婢女晴雯和袭人,两人都深爱宝玉,袭人聪明地将这份爱隐埋在心灵深处默默地牺牲,终平安无事;晴雯的性格同燕燕很相似,敢爱敢恨,大胆追求爱情,封建家长无法容忍,最后将其迫害至死。巴金的作品《家》中也有鸣凤这样一位同晴雯有相同命运的婢女。从曹禺《雷雨》里的侍女鲁侍萍母女等人身上我们仍然可以寻找到燕燕的身影和气息。
  这几个留于文学史的经典角色身上都有关氏杂剧中燕燕的影子,亦有其女性意识的体现和传承,此后,追求平等敢于反抗的婢女形象源源不断地出现在艺术作品里,完全体现出关汉卿女性意识的超前性和价值。关汉卿刻画此形象着眼点并非是要反映社会底层妇女们的悲惨遭遇,而是着力表现她们在悲凉境况中反抗的勇气和胆量,以及冲脱“奴性”的枷锁,追求“人性”自由的聪明和智慧。满怀创作热情并且专一地倾注于地位低微的人物,关氏在文学史上是第一人,他创作的婢女燕燕形象必将在文学长河中永远焕发不灭的光芒。
  
  参考文献:
  [1]臧晋叔.元曲选.华书局,1979.
  [2]北大中文系关汉卿戏剧集编校小组.关汉卿戏剧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6.
  [3]郑振铎.插图本中国文学史.北京出版社,1999.
  
  (作者系西北师范大学中国古代文学元明清文学研究生)
其他文献
摘要:从平行研究角度来看,法国作家莫泊桑与美国作家欧·亨利虽然生活时代与思想经历都不同,文风却有许多相通点,在创作背景、文字内容、结构艺术、叙述方式等方面都存在着可比性,本文结合作品,分别从四个角度,试析这两住短篇小说大师在文体风格上的独特魅力及共通之处。  关键词:莫泊桑 欧·亨利 短篇小说    法国作家莫泊桑(1850-1893)与美国作家欧·亨利(1862-1910)是响誉十九世纪世界文坛
顾工 1973年生,江苏淮安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江苏省青年书法家协会理事兼篆刻委员和学术委员、东吴印社副社长、昆山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亭林印社社长、昆山书画院院长。1995年获全国首届篆刻理论研讨会优秀论文奖,1997年获世界华人书画展金奖,2000年参加江苏省首届青年书法篆刻展并获奖,2005年获现代金陵书法传媒展提名奖。出版《艺概丛书·顾工》《篆刻批评·当代卷一、二》等。    简
摘 要: 目前隐喻认知理论认为隐喻不仅是语言修辞表达方法,还是人类认识世界的基本方法。概念隐喻(CMT)这一全新理论为认知研究开辟了新的领域,同时也为二语教学提供了新启示和新方法,但迄今为止,隐喻和二语教学的关系的研究基本处于起始阶段。本文根据CMT “思维的隐喻性” 这一认知观提出,隐喻具有重要教育价值,隐喻不仅可以丰富语言表达,还可以提供词汇隐喻意义的指导性原则,更与创新思维密切相关。因此,语
摘 要: 学生作文程式化产生与日常作文教学有很大的关系:指导中过于强调技巧,轻视自由写作;写作方法指导过于单一,训练过程随意;学生的生活视野狭窄,感悟不深。学生作文思路有效拓展的主要途径是:充实生活,创新思维,敢于想象。  关键词: 作文思路 反思 创新思维 想象    阅过中考作文的老师时常有这样一个共识:有特色、有个性、有亮点的出彩作文固然不少,但更多的却是一批批程式化的文章。翻看一篇篇烫手的
宁静的夜 杨锦炎 制作  作者前期在宁静的夜空下为自己的画面构图寻找到一片非常美的杜鹃花作为前景,中景的瞭望台可以视为画面的主体。遗憾之处是曝光不足,画面灰暗,星轨不突出。我后期的制作思路是在Camera Raw插件基本界面中调整图片的曝光,让曝光正常,再通过渐变工具,调整图片的天空让天空位置呈现蓝色调,然后进入到PS中通过曲线渲染图片高光让高光暖色调更鲜明,使图片整体在视觉上呈现冷暖对比色调,在
摘 要: 小说《青铜葵花》是作家曹文轩在2005年激情奉献、心爱备至的一部力作,深受广大读者喜爱。本文试图从人性美、悲剧快感两个方面探究《青铜葵花》的撼人魅力。  关键词: 《青铜葵花》 人性美 悲剧快感    《青铜葵花》延续了曹文轩小说一贯采用童年视角与乡村记忆的特点,以人民公社化时期纯朴、落后的农村景象为背景,描述了两个农家少年经受苦难的历程和各自显示的风度。七岁的孤女葵花被十一岁的哑巴男孩
摘 要: 本文通过对关锦鹏导演“上海怀旧”题材相关作品的解读,论述关式上海所呈现的人物谱系和城市版图,并非还原,而是一种重构,以某种阶层的丰富性取代了城市生活本有的多样性,是一种建立在日常生活审美化层面上的幻象。  关键词: 香港文艺片 上海怀旧 关锦鹏    作为世界上几乎绝无仅有的以城市命名的电影单元,毋庸置疑,香港电影更多植根于岭南文化区,然而香港在银幕上的它者形象,却屡屡被香港电影人构建为
【作者简介】刘亮亮,男,江西吉安人,西南大学中国新诗研究所研究生,主要从事比较文学研究。  2014年5月16日上映的新片《归来》(COMING HOME)是导演张艺谋在文艺情怀上的“归来”之作,给人的感觉是大气质朴、洗尽铅华。  一、“和解”前的不顾一切:回到这头的家 在物理意义上,陆焉识想要回家,回到妻子冯婉瑜的身边,这是“归来”的第一层含义。  打成右派发配远方的陆焉识,作为丈夫、作为父亲,
摘 要: 王安忆在其小说《长恨歌》中,以她特有的女性细腻的笔墨感性地描绘出一幅具有诗性美的日常生活风景图,通过对最基本的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审美化的寻找与发现,从中体味其审美特征。本文从时代因素、作家的创作理念和女性观出发,力图揭示她的这种审美风格形成的原因及其现实意义。  关键词: 日常生活审美化 《长恨歌》 审美风格 形成机制    王安忆写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的长篇小说《长恨歌》,获得了第
摘 要: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运用比较方法可以有力地促进学生拓展知识面,更牢固、更广泛地掌握知识。教师科学恰当地运用比较方法教学,能使学生温故知新,融会贯通,提高多角度、多类型、多层次地观察客观世界的能力,掌握客观世界的规律,强化语文学习思维能力和语文思想素质的提升。比较方法是提高学生语文素质的有效的教法方法。  关键词: 高中语文教学 比较方法 运用    所谓比较法教学就是教师把两篇或两篇以上的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