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生所需,即教之所在。”学生有疑惑、想知道的知识,就是课堂中教师应该加倍关注、讲细讲透的地方。正所谓:“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可是,有时课堂上也会出现“疑惑”层出不穷,教师应接不暇的情况。“人的生殖”这一课笔者就遇到了此种情况,学生提出了许许多多有关“生殖”的问题,他们太想知道自己是怎么来的,太想知道人为什么可以生生不息。这些问题是他们平时想过,但羞于问人,没有确定答案的问题。
教师要怎么办?是照本宣科,仅完成教学任务,不深入探讨?还是伸展开去,帮学生把那些“羞人的”问题解决掉?笔者选择了后者。笔者认为“给学生一片自由宽松的天空”,让他们把心之所惑自由挥洒,让他们通过正确渠道,自由轻松地掌握知识,这才是符合“传道授业解惑”的原则的。
1.案例描述
“人的生殖”是苏科版《生物》八年级上册第十八章第一节的内容。该节主要介绍男女生殖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受精、胚胎发育的过程及分娩等知识。
经过课前调查,笔者发现学生有很多疑惑,但他们比较害羞,有“欲言又止”又“欲罢不能”之感。所以为了营造宽松的气氛,我播放了电影《小孩不笨》的一些搞笑镜头,接着用主人公的一句话——“接吻了,睡觉了是否会怀上孩子呢”导入新课。通过诙谐的电影,打破学生碍于面子不敢大胆学习的心理,以愉悦的心情接受新知识。新课传授中,笔者首先对本节的知识点进行简单梳理,其间,把学生可能问到的问题,结合知识点讲解。接下来,笔者把“精彩”留给了“自由发问”环节。
也许是课前调查时和学生已有沟通的缘故,每个学生都畅所欲言,问所欲问。课堂上气氛热烈,每个问题提出时都有仔细聆听的耳朵,每个问题得到回答时也有解惑后的释然颔首。看得出,学生们是真想知道“怎么回事”,并没有故意捣乱和哗众取宠的想法。
虽然只有半节课左右的时间,但学生的问题真的是“一箩筐”呀!列举其中部分:
(1)精子是如何进入女性体内的?
(2)为什么只有一个精子可以进入卵细胞,多了会怎么样?
(3)同性恋是怎么回事,能生孩子吗?
(4)连体婴儿是怎么形成的,为什么有的可以分开,有的却不能?
(5)羊水是水吗?孩子在里面会呛水吗?
(6)什么是勃起?性无能是怎样的?手淫有什么危害?
(7)街头电线杆上所说的“前列腺炎”是怎么回事?
(8)双胞胎、同卵双生、异卵双生是怎么回事?
(9)处女膜是怎样的?
(10)妈妈是从什么地方生出我的?
(11)脐带与肚脐眼是什么关系?
(12)胎儿头那么大怎么能从阴道产出呢?
……
虽然笔者在课前做了充分的准备,但也有好些个问题答不出来,因为实在太五花八门了。最后,笔者陷入了“问题”的海洋,不得不让学生把问题写下来,由笔者课后在每张纸条上回答,而这些纸条也会在下节课上返还给他们,同学问可以相互传看,以知道正确答案。
课后,笔者让学生把自己的感受写下来,尤其是写他们在讲课前后的一些认识上的不同。看后感到很欣慰,摘录部分:
“记得开学初,一些同学看到生物书后大叫:这里面的内容真黄呀!而老师却以非常平常的心给我们讲课,纠正了我们认识上的许多偏差。我认为,老师是正确的,毕竟我们应该了解自己。”
“开学时发书,大家传言新书第95页很‘那个’,男同学胡乱说着,女同学羞于翻开那一页。但当我们学完那一课后,不论男女同学都可以坦然地翻开那一页,因为我们知道那不过是身体的一部分,就像心脏、肝脏一样。也许正是因为我们以前的无知才会那样,真正了解了就能够正确地面对。”
“从前问爸爸妈妈自己是从哪里来的,大人们一阵放声大笑之后告诉我:是从垃圾堆里捡来的,是从胳膊窝里蹦出来的,是上厕所的时候捡的。几节课之后,我的内心丰富而平静,现在我能真正从内心接受这些概念,变得平常自然了。”
“我有一种大梦初醒的感觉,大人们说我是从外面捡来的。通过学习,我知道自己是由爸爸的精子和妈妈的卵细胞结合形成的受精卵发育而来的。我困惑的是大人们为什么要编一些故事来骗我们呢。”
2.感悟反思
回忆以前教师的做法,一般有以下几种:①轻描淡写,似讲非讲。这好像故意给学生造成难以启齿的感觉,人为地增加了神秘感。②干脆不讲,全部自学。这更是一种不负责任的做法,回避不能解决问题。③男女生分班讲,男生由男老师讲,女生由女老师讲。这样做比前两者是个进步,但这也是人为地加以神秘化的做法,好像男女各有秘密不能公开似的。
在心理学中有个有趣的现象:如果办公室的门上贴着“不许往里看”的标语,人们经过时都会忍不住往里看一看,这是一种正常的人性。多年的思想禁锢使人们认为“人的生殖”是比较隐晦的、难以直言的。可孩子都是好奇的,越不想让他们知道的事他们就越想知道,他们会通过各种途径知道他们想知道的,有时甚至是非常危险的途径。所以笔者认为还是大大方方地讲,因为它本身就是一种知识,既然是知识就没有什么可以隐晦,没有什么见不得人的。
但是要上好这节课也不容易。根据实践,笔者认为应做好以下两个方面:
①要给学生一片自由宽松的天空,营造一种畅所欲言、问所欲问的课堂氛围。轻松的气氛,平常的心态,不歪曲,不回避,把孩子引入一个真善美的境地,这是每个生物学老师应该做到的。古希腊教育学家苏格拉底认为:教育是一个对话不断展开的过程,是师生共同寻求真理。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让他们展示所思所想,让课程内容得以展开,得以深化。在“热烈”中,教师展示自身的知识、态度、情感,同时也悄悄改变学生,真正成为了学生健康心理、健康品德的促进者。
②在本课中确立相应的情感主旨也很重要。在引导学生对“人的生殖”有全面、科学、准确地把握的同时,穿插“培养自信”、“爱戴父母”以及良好的习惯行为的养成等情感教育,将起到奠定基调、把分散的教学内容收拢、使主题得到“升华”的作用。
例如:在讲“受精”时,充分挖掘了此处的教育素材,对学生进行自信心的教育,告诉学生:你生来就是一名冠军4至6亿个精子开始赛跑,只有几百个精子能够到达卵细胞的周围,而只有一个能够到最后的终点,进入卵细胞,生成受精卵,那就是你。所以,每个人生来就是冠军。每个人都是很有潜质的。
又如:在“胚胎发育,母亲孕育孩子”的教学活动中,进行“孝敬父母”的教育,可以游戏的形式开展:将一共20多斤重的包绑在一个男生的腹部,让同学给他记时1min,让他弯腰系鞋带,转身取物,上下楼梯等。游戏完成后,让男生说说感受。很多次,被实验者都会说:“真是受不了!”学生们在游戏中感受母亲孕育时的艰辛。每个人都应该孝顺父母。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感悟生命的神奇,深刻理解亲情,了解自己的结构和生理,知道如何关爱自身,如何更好地成长……
每节课都有其收效最好的讲授方法,本节课所采用的教学方法虽然经过思考并实践了,但真正能做到“最有效”可能还不一定。所以笔者认为只有用心研究教学,了解学生最想了解的,教师才能做到有的放矢,为学生排疑解惑,才能真正成为学生成长路上的引导者,让学生学到有用的知识。
教师要怎么办?是照本宣科,仅完成教学任务,不深入探讨?还是伸展开去,帮学生把那些“羞人的”问题解决掉?笔者选择了后者。笔者认为“给学生一片自由宽松的天空”,让他们把心之所惑自由挥洒,让他们通过正确渠道,自由轻松地掌握知识,这才是符合“传道授业解惑”的原则的。
1.案例描述
“人的生殖”是苏科版《生物》八年级上册第十八章第一节的内容。该节主要介绍男女生殖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受精、胚胎发育的过程及分娩等知识。
经过课前调查,笔者发现学生有很多疑惑,但他们比较害羞,有“欲言又止”又“欲罢不能”之感。所以为了营造宽松的气氛,我播放了电影《小孩不笨》的一些搞笑镜头,接着用主人公的一句话——“接吻了,睡觉了是否会怀上孩子呢”导入新课。通过诙谐的电影,打破学生碍于面子不敢大胆学习的心理,以愉悦的心情接受新知识。新课传授中,笔者首先对本节的知识点进行简单梳理,其间,把学生可能问到的问题,结合知识点讲解。接下来,笔者把“精彩”留给了“自由发问”环节。
也许是课前调查时和学生已有沟通的缘故,每个学生都畅所欲言,问所欲问。课堂上气氛热烈,每个问题提出时都有仔细聆听的耳朵,每个问题得到回答时也有解惑后的释然颔首。看得出,学生们是真想知道“怎么回事”,并没有故意捣乱和哗众取宠的想法。
虽然只有半节课左右的时间,但学生的问题真的是“一箩筐”呀!列举其中部分:
(1)精子是如何进入女性体内的?
(2)为什么只有一个精子可以进入卵细胞,多了会怎么样?
(3)同性恋是怎么回事,能生孩子吗?
(4)连体婴儿是怎么形成的,为什么有的可以分开,有的却不能?
(5)羊水是水吗?孩子在里面会呛水吗?
(6)什么是勃起?性无能是怎样的?手淫有什么危害?
(7)街头电线杆上所说的“前列腺炎”是怎么回事?
(8)双胞胎、同卵双生、异卵双生是怎么回事?
(9)处女膜是怎样的?
(10)妈妈是从什么地方生出我的?
(11)脐带与肚脐眼是什么关系?
(12)胎儿头那么大怎么能从阴道产出呢?
……
虽然笔者在课前做了充分的准备,但也有好些个问题答不出来,因为实在太五花八门了。最后,笔者陷入了“问题”的海洋,不得不让学生把问题写下来,由笔者课后在每张纸条上回答,而这些纸条也会在下节课上返还给他们,同学问可以相互传看,以知道正确答案。
课后,笔者让学生把自己的感受写下来,尤其是写他们在讲课前后的一些认识上的不同。看后感到很欣慰,摘录部分:
“记得开学初,一些同学看到生物书后大叫:这里面的内容真黄呀!而老师却以非常平常的心给我们讲课,纠正了我们认识上的许多偏差。我认为,老师是正确的,毕竟我们应该了解自己。”
“开学时发书,大家传言新书第95页很‘那个’,男同学胡乱说着,女同学羞于翻开那一页。但当我们学完那一课后,不论男女同学都可以坦然地翻开那一页,因为我们知道那不过是身体的一部分,就像心脏、肝脏一样。也许正是因为我们以前的无知才会那样,真正了解了就能够正确地面对。”
“从前问爸爸妈妈自己是从哪里来的,大人们一阵放声大笑之后告诉我:是从垃圾堆里捡来的,是从胳膊窝里蹦出来的,是上厕所的时候捡的。几节课之后,我的内心丰富而平静,现在我能真正从内心接受这些概念,变得平常自然了。”
“我有一种大梦初醒的感觉,大人们说我是从外面捡来的。通过学习,我知道自己是由爸爸的精子和妈妈的卵细胞结合形成的受精卵发育而来的。我困惑的是大人们为什么要编一些故事来骗我们呢。”
2.感悟反思
回忆以前教师的做法,一般有以下几种:①轻描淡写,似讲非讲。这好像故意给学生造成难以启齿的感觉,人为地增加了神秘感。②干脆不讲,全部自学。这更是一种不负责任的做法,回避不能解决问题。③男女生分班讲,男生由男老师讲,女生由女老师讲。这样做比前两者是个进步,但这也是人为地加以神秘化的做法,好像男女各有秘密不能公开似的。
在心理学中有个有趣的现象:如果办公室的门上贴着“不许往里看”的标语,人们经过时都会忍不住往里看一看,这是一种正常的人性。多年的思想禁锢使人们认为“人的生殖”是比较隐晦的、难以直言的。可孩子都是好奇的,越不想让他们知道的事他们就越想知道,他们会通过各种途径知道他们想知道的,有时甚至是非常危险的途径。所以笔者认为还是大大方方地讲,因为它本身就是一种知识,既然是知识就没有什么可以隐晦,没有什么见不得人的。
但是要上好这节课也不容易。根据实践,笔者认为应做好以下两个方面:
①要给学生一片自由宽松的天空,营造一种畅所欲言、问所欲问的课堂氛围。轻松的气氛,平常的心态,不歪曲,不回避,把孩子引入一个真善美的境地,这是每个生物学老师应该做到的。古希腊教育学家苏格拉底认为:教育是一个对话不断展开的过程,是师生共同寻求真理。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让他们展示所思所想,让课程内容得以展开,得以深化。在“热烈”中,教师展示自身的知识、态度、情感,同时也悄悄改变学生,真正成为了学生健康心理、健康品德的促进者。
②在本课中确立相应的情感主旨也很重要。在引导学生对“人的生殖”有全面、科学、准确地把握的同时,穿插“培养自信”、“爱戴父母”以及良好的习惯行为的养成等情感教育,将起到奠定基调、把分散的教学内容收拢、使主题得到“升华”的作用。
例如:在讲“受精”时,充分挖掘了此处的教育素材,对学生进行自信心的教育,告诉学生:你生来就是一名冠军4至6亿个精子开始赛跑,只有几百个精子能够到达卵细胞的周围,而只有一个能够到最后的终点,进入卵细胞,生成受精卵,那就是你。所以,每个人生来就是冠军。每个人都是很有潜质的。
又如:在“胚胎发育,母亲孕育孩子”的教学活动中,进行“孝敬父母”的教育,可以游戏的形式开展:将一共20多斤重的包绑在一个男生的腹部,让同学给他记时1min,让他弯腰系鞋带,转身取物,上下楼梯等。游戏完成后,让男生说说感受。很多次,被实验者都会说:“真是受不了!”学生们在游戏中感受母亲孕育时的艰辛。每个人都应该孝顺父母。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感悟生命的神奇,深刻理解亲情,了解自己的结构和生理,知道如何关爱自身,如何更好地成长……
每节课都有其收效最好的讲授方法,本节课所采用的教学方法虽然经过思考并实践了,但真正能做到“最有效”可能还不一定。所以笔者认为只有用心研究教学,了解学生最想了解的,教师才能做到有的放矢,为学生排疑解惑,才能真正成为学生成长路上的引导者,让学生学到有用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