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中数学新课程标准要求:“高中数学课程应力求通过各种不同形式的自主学习、探究活动让学生体验数学发展和创造的历程,发展他们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是课堂,只有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教学中创设一种民主、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和教学气氛,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局面,才能真正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一、改变传统课堂教学模式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要求教师在教法上教师应改变讲清楚、讲透彻的传统的“注入式”教学模式,而采用“启发式”和“讨论式”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广泛地主动参与,积极思考,亲自实践;可以培养学生的竞争和创新意识,真正体现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的作用。不论是在上新课、习题课,还是上复习课,应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导,教师只起学法指导、解答疑难的引导作用,使学生学得生动活泼、积极主动,既锻炼了学生的思维品质,提高了他们的心理素质,也促进了他们创新能力的培养。教学中可以采用开放式教学、活动式教学、探索式教学,这些教学模式对于学生发展创造性思维都有极大的好处。
二、在课堂上营造一个创新的氛围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在教学中创设一种民主、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和教学气氛。(1)营造创新教育的环境,培养创新精神。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发现问题、积极探求,教师就要善于营造民主、和谐、宽松的教学氛围,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和在学习中表现出的差异,使他们感到“课堂上没有老师的威严,没有答错题被老师斥责的忧虑,更不会有被同学取笑的苦恼,可以在轻松、和谐的学习环境中探索、创新,大胆地质疑,发表自己的想法”。(2)重视提出问题,扶持创新行为。著名数学家希尔伯特说过:“任何一门学科,只要它能提供丰富的问题,它就有生命。”要想学生积极思维,教师就应积极设置具有启发性和挑战性的问题,鼓励学生大胆地猜想和质疑,以扶持其创新行为,从而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和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精神。
三、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1、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观察是信息输入的通道,是思维探索的大门。敏锐的观察力是创造思维的起步器。可以说,没有观察就没有发现,更不能有创造。数学本身是一种运用思维的学科。观察是思维的触角,是学生认识事物的基础,一切发明创造都离不开科学的观察。在课堂中,怎样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呢?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多角度、全方位地观察问题,审视全局,把握事物的全貌。首先,在观察之前,要给学生提出明确而又具体的目的、任务和要求。其次,要在观察中及时指导。比如要指导学生根据观察的对象有顺序地进行观察,要指导学生选择适当的观察方法,要指导学生及时地对观察的结果进行分析总结等。第三,要科学地运用直观教具及现代教学技术,改变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教育现状。在教学中,教师要采用静动结合,给学生以实感和立感,将抽象概念转化为形象、直观的三维动画,学生更易接受,且印象深,效果好。例如,在立体几何教学中,学生初次接触立体几何,会遇到许多困难,因为在平面上绘制立体图形会受到视角的影响,难以综观全局。而多媒体技术易于显示图形的形成和变化过程,教师可将复杂的图形分解成简单的图形,让立体图形在平面内动起来,使学生能够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式去观察和领悟图形中各元素间的位置关系、度量关系和图形本身所具有的性质。以支持学生对研究的问题做仔细、深入的观察。第四,要努力培养学生浓厚的观察兴趣。
2、注意培养想象力。想象是思维探索的翅膀。爱因斯坦说:“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可以包罗整个宇宙。”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想象,往往能缩短解决问题的时间,获得数学发现的机会,锻炼数学思维。培养学生的想象力,首先要使学生学好有关的基础知识。其次,新知识的产生除去推理外,常常包含前人的想象因素,因此在教学中应根据教材潜在的因素,创设想象情境,提供想象材料,诱发学生的创造性想象。另外,还应指导学生掌握一些想象的方法,像类比、归纳等。
3、注意培养发散思维。发散思维是指从同一来源材料探求不同答案的思维过程。它具有流畅性、变通性和创造性的特征。加强发散思维能力的训练是培养学生创造思维的重要环节。根据现代心理学的观点,一个人创造能力的大小,一般来说与他的发散思维能力是成正比例的。在教学中,要通过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一题多思等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4、注意诱发学生的灵感。灵感是一种直觉思维,是由于长期实践,不断积累经验和知识而突然产生的富有创造性的思路,是认识上质的飞跃。灵感的发生往往伴随着突破和创新。在教学中,教师应及时捕捉和诱发学生学习中出现的灵感,对于学生别出心裁的想法,违反常规的解答,标新立异的构思,哪怕只有一点点的新意,都应及时给予肯定,并用一本子把它记下来。同时,还应当应用数形结合、变换角度、类比等方法去诱导学生的数学直觉和灵感,促使学生能直接越过逻辑推理而寻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我在数学教学中对学生进行了三个方面的评价:一是认真预习,认真听课,认真完成作业的态度评价;二是平时测验,期中、期末的考试评价;三是在课堂教学与选修课中表现出来的能力评价。班上准备了一个笔记本,标题是《发明创造是从这里开始的》,专门记载学生在课堂上的奇思妙解,鼓励学生标新立异,创新组合知识来解题。期末数学总评时,对创新能力强的同学不但给高的总评成绩,而且写上鼓励其创新的评语,让学生感到老师对自己的认可,从而确定如何实现自我的目标。一旦学生确定了目标并为之奋斗,无异于引爆了自身学习潜能的核弹,成功是指日可待的。
一、改变传统课堂教学模式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要求教师在教法上教师应改变讲清楚、讲透彻的传统的“注入式”教学模式,而采用“启发式”和“讨论式”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广泛地主动参与,积极思考,亲自实践;可以培养学生的竞争和创新意识,真正体现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的作用。不论是在上新课、习题课,还是上复习课,应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导,教师只起学法指导、解答疑难的引导作用,使学生学得生动活泼、积极主动,既锻炼了学生的思维品质,提高了他们的心理素质,也促进了他们创新能力的培养。教学中可以采用开放式教学、活动式教学、探索式教学,这些教学模式对于学生发展创造性思维都有极大的好处。
二、在课堂上营造一个创新的氛围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在教学中创设一种民主、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和教学气氛。(1)营造创新教育的环境,培养创新精神。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发现问题、积极探求,教师就要善于营造民主、和谐、宽松的教学氛围,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和在学习中表现出的差异,使他们感到“课堂上没有老师的威严,没有答错题被老师斥责的忧虑,更不会有被同学取笑的苦恼,可以在轻松、和谐的学习环境中探索、创新,大胆地质疑,发表自己的想法”。(2)重视提出问题,扶持创新行为。著名数学家希尔伯特说过:“任何一门学科,只要它能提供丰富的问题,它就有生命。”要想学生积极思维,教师就应积极设置具有启发性和挑战性的问题,鼓励学生大胆地猜想和质疑,以扶持其创新行为,从而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和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精神。
三、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1、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观察是信息输入的通道,是思维探索的大门。敏锐的观察力是创造思维的起步器。可以说,没有观察就没有发现,更不能有创造。数学本身是一种运用思维的学科。观察是思维的触角,是学生认识事物的基础,一切发明创造都离不开科学的观察。在课堂中,怎样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呢?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多角度、全方位地观察问题,审视全局,把握事物的全貌。首先,在观察之前,要给学生提出明确而又具体的目的、任务和要求。其次,要在观察中及时指导。比如要指导学生根据观察的对象有顺序地进行观察,要指导学生选择适当的观察方法,要指导学生及时地对观察的结果进行分析总结等。第三,要科学地运用直观教具及现代教学技术,改变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教育现状。在教学中,教师要采用静动结合,给学生以实感和立感,将抽象概念转化为形象、直观的三维动画,学生更易接受,且印象深,效果好。例如,在立体几何教学中,学生初次接触立体几何,会遇到许多困难,因为在平面上绘制立体图形会受到视角的影响,难以综观全局。而多媒体技术易于显示图形的形成和变化过程,教师可将复杂的图形分解成简单的图形,让立体图形在平面内动起来,使学生能够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式去观察和领悟图形中各元素间的位置关系、度量关系和图形本身所具有的性质。以支持学生对研究的问题做仔细、深入的观察。第四,要努力培养学生浓厚的观察兴趣。
2、注意培养想象力。想象是思维探索的翅膀。爱因斯坦说:“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可以包罗整个宇宙。”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想象,往往能缩短解决问题的时间,获得数学发现的机会,锻炼数学思维。培养学生的想象力,首先要使学生学好有关的基础知识。其次,新知识的产生除去推理外,常常包含前人的想象因素,因此在教学中应根据教材潜在的因素,创设想象情境,提供想象材料,诱发学生的创造性想象。另外,还应指导学生掌握一些想象的方法,像类比、归纳等。
3、注意培养发散思维。发散思维是指从同一来源材料探求不同答案的思维过程。它具有流畅性、变通性和创造性的特征。加强发散思维能力的训练是培养学生创造思维的重要环节。根据现代心理学的观点,一个人创造能力的大小,一般来说与他的发散思维能力是成正比例的。在教学中,要通过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一题多思等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4、注意诱发学生的灵感。灵感是一种直觉思维,是由于长期实践,不断积累经验和知识而突然产生的富有创造性的思路,是认识上质的飞跃。灵感的发生往往伴随着突破和创新。在教学中,教师应及时捕捉和诱发学生学习中出现的灵感,对于学生别出心裁的想法,违反常规的解答,标新立异的构思,哪怕只有一点点的新意,都应及时给予肯定,并用一本子把它记下来。同时,还应当应用数形结合、变换角度、类比等方法去诱导学生的数学直觉和灵感,促使学生能直接越过逻辑推理而寻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我在数学教学中对学生进行了三个方面的评价:一是认真预习,认真听课,认真完成作业的态度评价;二是平时测验,期中、期末的考试评价;三是在课堂教学与选修课中表现出来的能力评价。班上准备了一个笔记本,标题是《发明创造是从这里开始的》,专门记载学生在课堂上的奇思妙解,鼓励学生标新立异,创新组合知识来解题。期末数学总评时,对创新能力强的同学不但给高的总评成绩,而且写上鼓励其创新的评语,让学生感到老师对自己的认可,从而确定如何实现自我的目标。一旦学生确定了目标并为之奋斗,无异于引爆了自身学习潜能的核弹,成功是指日可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