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t/ZnO 在室温水相无碱条件下绿色催化苯甲醇选择性氧化

来源 :催化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hj063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醇类化合物选择性氧化是有机合成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反应, 在精细化工领域具有重要应用. 而以水为绿色溶剂, 分子氧为绿色氧化剂实现醇类化合物选择性氧化是绿色化学领域的一大挑战. Pt 催化剂由于其优异的活化氧气和 C-H 键的能力在该反应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但是, 常规的 Pt 催化剂通常需要在较高温度和较高氧气压力以及加碱的条件下才能发挥作用, 从而引起了催化剂腐蚀等一系列问题. 从绿色化学角度出发, 进一步优化 Pt 催化剂, 让其能够在室温无碱条件下以空气为氧化剂选择性氧化醇类合成羰基化合物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和应用前景.本文通过化学还原法制备了 Pt/ZnO 催化剂, 系统研究了该催化剂在水相无碱条件下选择性氧化苯甲醇生成苯甲醛反应中的催化性能. X 射线电子衍射和透射电镜等结果表明, Pt 颗粒较小(3.2 ± 0.3 nm), 均匀分散在 ZnO 载体上; X 射线光电子能谱表明 ZnO 载体能够稳定 Pt 纳米颗粒表面的 Pt0物种. 上述催化剂在水相苯甲醇选择性氧化反应中, 在室温下即可催化空气高选择性氧化苯甲醇到苯甲醛 (选择性>99%), 并表现出比 Pt/SiO2, Pt/Al2O3, Pt/TiO2, Pt/Ca(Mg)-ZSM-5 等催化剂更为优异的催化活性. 这可归结于 Pt 和 ZnO 之间的协同作用. 该协同作用通过动力学实验和密度泛函理论计算 (DFT)得到了证实. 氧分压实验表明, 在以空气为氧化剂时, O2的活化并不是限制 Pt/ZnO 催化活性的关键因素, 而动力学同位素效应实验则证实了苯甲醇的 C-H 键活化是整个反应的决速步骤. 通过构建不同的理论模型, 分别计算了 Pt/ZnO 界面处以及纯 Pt 位点上苯甲醇选择性氧化的反应过程. 结果表明, 苯甲醇和氧气分子倾向于分别在 ZnO 和 Pt 上进行吸附, 随后由吸附的氧气分子来活化苯甲醇中的 C-H 键, 进而生成苯甲醛和水. 而当 ZnO 不参与苯甲醇的吸附活化时, 整个反应的活化能会大大提高, 表明 ZnO 和 Pt 之间的协同作用对于整个反应至关重要. 此外, Pt/ZnO 表现出非常优异的稳定性, 循环使用 4 次后, 催化剂结构以及催化活性没有显著变化.进一步向 Pt/ZnO 催化剂中引入少量 Bi 元素对 Pt 的电子结构进行修饰, 可以将 Pt/ZnO 的催化活性提高 3 倍. 所制备的 Pt/Bi-ZnO 复合物是目前报道的相同条件下催化苯甲醇选择性氧化反应转化频率 (45.1 h-1)最高的催化剂.
其他文献
初中历史是历史学科在初中教育阶段的教育表现,历史学科是根据初中生的智力、思维、身心发展特点而为他们设置的。在初中教学阶段的教育目的除了要让学生更为全面的了解历史、
作文教学是形成学生的写作能力,发展他们的观察力、思维力、想象力的主要途径。如何全面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一直是语文教师探讨的热点。教师应采取多种写作策略来培养学生写作
摘要:理解职教教师教育质量标准要把握三个关键特征,学术性、技术性和师范性;操作职教教师教育质量标准要构建职教教师教育生源质量标准、教学全面质量标准、升学就业质量标准。  关键词:职教教师教育;质量标准;关键特征;体系构建    我国的职教教师教育质量标准有两种取向,一种是“学科知识型”标准取向,体现为对专业科学知识体系的高度认同;另一种是“双师型”标准取向,“双师型”教师既有较高的专业理论教学水平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对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已经成为各学科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教师也应当彻底摒弃传统落后的应试教育模式,不断创新,提高思想政
要想提高语文教学效率,教师就要在课堂上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此,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是我们课堂教学改革的永恒主题。教师要活化教材,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活动
本文报道了一种不使用任何稳定剂或还原剂, 原位合成硅胶/聚多巴胺复合物(SiO2/PDA)负载的Pd纳米颗粒(Pd NPs)的简易方法. 该方法先将PDA涂覆的SiO2颗粒浸在Pd镀液中, 然后利
学习语言一个重要的目的就是与人交流。听作为人类语言交流的一种方式,在国际交流日趋频繁的今天具有很重要的意义。因此,如何提高听力能力越来越受到关注,听力能力的培养也显得
教学大纲指出“:要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激发他们展开想象和幻想,发挥自己的创造性。”那么作文教学如何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呢?
叶圣陶说“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教是为了不需要教。”本文从自主预习、解读文本、课外积累、写作改作、应对考试等几方面阐述了如何教给学生科学的语文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