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条措施为养老服务通堵消痛

来源 :善天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rmeres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截至2018年末,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达2.49亿人,占总人口的17.9%。如何加快补齐养老民生短板,有效满足新时期老年人多样化、多层次养老服务需求?
  日前,国办印发《关于推进养老服务发展的意见》。28条具体政策措施含金量如何?破除养老服务堵点痛点有哪些实招?业内人士和相关专家进行了解读。
  满足老年人多元养老需求
  当前,养老服务供给和需求之间的矛盾突出。截至2018年底,我国养老服务机构与设施16.38万个,床位总数746.3万张。“尽管近年来养老机构总数增长迅速,但与民众对更高质量养老服务的需求相比,我国养老服务无论是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存在着不充分、不平衡的问题。”中央财经大学教授刘钧说,养老机构“住不起”“住不上”“住不好”的问题突出。
  如何解决?民政部副部长高晓兵介绍,《意见》从提供基本服务、满足多元需求、支持社会参与、提升支付能力、保护合法权益等5个方面提出了具体政策措施,增强老年人获得感。
  其中,《意见》提出统一开展老年人能力综合评估,将评估结果作为领取老年人补贴、接受基本养老服务的依据,引起广泛关注。
  “处于不同年龄段的老年人有不同的特点和需求。”江苏省中医院老年科主任郭宏敏在临床实践中发现,一般来说,60-75岁年龄段的人刚退休,精力好,生活要求高,更需要老年旅游、老年大学等丰富活动,并能够继续服务社会。75-85岁的适合居家养老,可以依托社区和养老公司上门服务;而85-90岁老年人失能失智、疾病晚期的较多,适合机构养老,应针对不同人群提供不同养老服务。
  “中国需要长期照护服务需求的老人大约有3000万人。”刘钧认为,这些老人面临的养老问题更迫切。为此,《意见》指出,要充分发挥公办养老机构(含公建民营)兜底保障作用,在满足特困人员集中供养需求的前提下,重点为经济困难失能老年人、计划生育特殊家庭老年人提供无偿或低收费托养服务。同时,要从老年产品用品、信息技术应用、家庭适老化改造等方面满足老年人个性化、多样化的需求。
  完善体制机制扩大社会資本参与
  养老产业市场广阔,业内期待甚高。但业内专家指出,目前不少地方的养老服务业还处于发展初期,市场介入程度不高。公办养老机构入院难、排队长。而社会办养老服务机构则投资多、回收慢、利润薄,有的甚至处于亏损状态,导致社会资本参与养老产业的积极性不够高。
  如何让养老产业成为朝阳产业?高晓兵介绍,意见围绕减负、融资、消费、赋能等制定了一揽子扶持政策。比如减税降费方面,明确了“财税优惠+居民价格”政策,要求“不得拒绝执行”。
  社区和居家养老贴近老年人,受众面广泛,群众关切度高。今年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首次就社区养老服务业发展提出明确要求。《意见》明确,符合条件的社区养老服务机构可享受税费减免、水电气热居民价格政策等扶持措施。鼓励探索将空置公租房免费提供给社会力量,在社区为老年人开展日间照料、康复护理、老年教育等服务。
  《意见》还为居家、社区、机构养老融合发展制定改革路径:支持养老机构运营社区养老服务设施,辐射居家服务。将失能老年人家庭成员照护培训纳入政府购买养老服务目录。大力发展农村互助养老设施;探索“物业服务+养老服务”模式等。
  “《意见》的一大特点就是突出问题导向,明确政府职责。”北京市委党校教授李兵说,《意见》直击多年来养老服务领域存在的发展障碍,致力于消除养老服务税费负担重等痛点,解决养老服务投融资渠道少等难点,针对性可操作性强。提出政府在资金投入、基础设施建设、信息公开、融资、减税等方面的职责边界,有利于厘清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拓宽养老服务市场的发展空间。
  解决养老服务业统筹不够、质量不高、监管薄弱等问题
  去年底,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新修改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取消养老机构设立许可。在放开市场的同时,行业监管产生新问题。如何加强养老服务机构监管?
  民政部养老服务司有关负责人表示,《意见》要求加快制定“履职照单免责、失职照单问责”的责任清单,明确综合监管制度主要内容和环节,建立民政部门和市场监管、编制部门衔接的管理机制,加快推进养老服务领域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杜鹏认为,养老服务综合监管制度促进了养老服务事前、事中和事后全过程监管,民政部门能及时了解服务信息,有利于养老服务供求精准对接。
  针对目前中国养老服务人员供给不足、质量不高、流动性大、供需不匹配等问题,《意见》也从养老服务人员岗位创造、吸纳就业、提高养老行业社会地位等角度,提出扩大养老服务就业创业等措施。
  “养老行业就业地位的提高首先要建立标准。”杜鹏说,虽然过去也在不断尝试解决养老护理人员的职业资格认定和培训问题,但《意见》将养老服务就业问题上升到国家层面,明确养老护理员职业技能标准、等级认定和培训补贴制度,将促使更多年轻人加入到养老服务队伍中,解决目前符合资质的养老护理人员短缺等问题。
其他文献
“我在慈善老年大学,我健康,我快乐,我精彩,我阳光!”石泉北街社区慈善老年大学学员、石泉县医院妇产科原主任,64岁的李新华老人激动地说。她参加的这所慈善老年大学成立于2017年初,现有学员300余人,设有“音乐、舞蹈、体育、书画”四个班,以及志愿者服务宣传队。他们的演出志愿服务在城乡产生广泛影响,唱到了西安、演到了北京大剧院、走进了香港大舞台。  石泉北街社区慈善老年大学是陕西省慈善协会设立并实施
期刊
摘要: 审计问责制,实际上是对政府审计结果中涉及的个人或组织使用资产流向、使用效率和使用效果的一种责任追究体系。审计问责应当有一个系统的制度保障,应当建立包括问责主体、问责客体、问责范围、问责依据以及问责程序等在内的一套完整的工作制度。  关键词: 国家审计; 审计问责; 国家审计问责制度   中图分类号: F239.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3-9973(2010)04-0014-
期刊
2018年初春,天朗中老年大学、天朗社区健康养老中心组织学员、会员和社区老人免费观看电影《遗愿清单》,希望以此提高社区老人的生活趣味,丰富老人的精神生活。  活动还邀请资深影评人对影片进行点评、互动,“感谢天朗为我们搭建了正能量的平台,让我们这些老人能快乐、积极的生活。”看完影片后,观影者如是说。  这,只是天朗社区健康养老中心为社区老人服务的一个缩影。  为完善新型社区养老体系,探索推进社区养老
期刊
在银发时代,在养老时代,在城市养老设施还难以满足需要的当下,这种“跟着保姆到农村生活”的养老模式是一种智慧打造的创新。  城市老人体味乡村宁静。在城市里生活了一辈子的人,大多都有一种心愿,就是在老年的时候能远离喧闹,享受平静的、恬静的生活。而到农村养老就能满足这方面的诉求。  城里的老人走进了农村,感受到的是与平时不一样的生活,可以种点菜,可以养只鸡,可以呼吸清新的空气。什么都是新鲜的,换一种生活
期刊
如今“啃老”被网友细分出了一种类别——“陪伴式啃老”,指子女表面上看是在老人身边生活,似乎能更多地照顾老人,实际上自己的吃穿住行全都依靠老人。媒体对两千多名受访者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77.3%受访者身边有“陪伴式啃老”现象,63.4%的受访者认为以陪伴为借口依赖老人生活是不孝。  前不久热播的电视剧《都挺好》里也有类似情节,相关角色并不受观众待见,可见对于“陪伴式啃老”,多数人并不认同。但具体到每
期刊
乡下老人进城养老已很寻常,可您听说过城里人寄住乡下村民家养老吗?在江苏南京,有社区和医院正在运营这种“城市老人寄养农家”的新型养老模式。  城里老人到美丽乡村养老  在江苏省南京市徐慕社区杨家村一幢农家小楼门前,一块“养老示范户”的标牌特别醒目。这户主人童道云,今年45岁,原在城里做保姆,是村里第一个把城里老人接来自家养老的,城里的一位老人已经跟随她生活了4年。  小楼外的院子不仅种了花,还摆了不
期刊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就养老保障体系改革提出了诸多重大举措,如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和政策,推进多层次养老保障体系建设扩大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访谈试点,让老年人拥有幸福晚年等。面对人口老龄化的浪潮,我们又该如何全面建成覆盖全民、城乡统筹、权责清晰、保障适度、可持续的多层次养老保障体系?记者就此问题采访了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郑秉文。  记者:《政府工作报告》提到,要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和政策,推
期刊
摘 要:陕西省普通高校领导干部近年职务犯罪基本情况和环境影响的分析表明,高等教育快速扩张为高校领导干部职务犯罪提供了条件和可能,谋取私利的用权动机和监督制约机制缺失的综合作用,造成高校领导干部腐败现象。遏制高校领导干部职务犯罪,应以提升拒腐防变能力为主线,加强廉政教育和文化环境建设,改革体制,创新机制,强化权力监督,完善制约机制,实施廉政风险预警和防控。  关键词: 改革; 腐败; 职务犯罪; 权
期刊
“每天陪伴父母1小时,当月费用减免200元。”去年11月,某颐养中心推出了这项名为“亲情陪伴”的活动。但半年多来,尚无一人成功获得减免奖励。  通过“让利”引导子女多陪陪父母,既是激励也是督促,活动的出发点无疑是好的。但问题恰恰在于,这1小时的陪伴看似门槛不高,可一个月下来要一天不落,怕就没那么容易了。而换个角度看,无论父母住在哪里,以何种方式养老,子女都有经常性探望陪护的义务,如今奖励之下仍无人
期刊
据报道,北京市丰台区卢沟桥街道37个社区搭建“低龄老人志愿者帮扶高龄老人”平台,通过上门服务、微信服务、电话帮助等多种方式,提升了高龄老人生活质量,创新了新居家养老模式。  纾解“空巢之痛”,成了当前必须解决的问题。无论是即将成为老人者,还是已为老人的群体,都必须考虑和面对的一个问题是,在空巢化日益严重的当下,我们究竟如何化解孤独,以及被空间封闭的心灵和安全隐患。  一方面,在传统的观念之中,养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