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解读要有创造性

来源 :教育与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ncents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本意义蕴含于人物、场景、语言、结构中,是客观的存在,文本的存置为学生理解文义提供了条件,也为他们体悟作者的情感奠定了基础。然而,正如“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样,文本解读过程中不同个体获得的不同体验或认知,又是阅读者创造性解读的必然结果。毕竟,尽管面对着同样的文本,由于知识、经历、心境等方面的差异,学生出现认知上的差别,实在是正常的。
  文本解读永远会带有阅读主体强烈的主观倾向和鲜明的个性色彩。而课堂阅读时学生的积极参与,不光为多样化理解提供了可能,也为课堂的精彩提供了保证。当然,对同一文本的不同解读,不管是将文本意义立体延伸,还是对文本韵味深化拓展,都需要阅读主体的真情投入,要有创造性思维的参与。
  文本解读不能停留在机械解说的层面上,而应该彰显师生的创造才能。有了对文本的创造性解读,语文教育才能显现迷人的魅力。
  创造性解读文本是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需要,是打造精品课堂的必须。缺失了富有创见的个性理解,只是将别人的解说不加辨析地全盘接受,学生对文本的解读必定是浅显、片面的,有时甚至是机械、僵化的。更为重要的是,学生未能真正以阅读主体的身份走进文本世界,也自然无法揭示文本的潜在意义,难以挖掘生活的宽泛内涵,无法达成对生命的深刻认知,更不能让创造性思维得到有效的激发。其结果,必然会造成学生主体自觉的丧失,导致他们的思维狭隘在就事论事的窠臼里,阅读品质难以获得良性发展和诗意提升。
  要想引导学生创造性地解读文本,丰富他们的人生体验,升华他们的生命品质,我们就要引导学生透过文本的线索或细节,研究作者写作的真实意图,探析文本世界的深层秘密,将文本展示的世界和现实存在的生活有机地沟通起来,辨析自己与文本的内在联系。要激发学生的解读积极性,将他们推向文本设置的疆域,消弭他们和作者之间的距离,促成他们整个身心置入其中,进而达成作者、文本、生活、自我所形成的“四位一体”阅读境界。
  创造性解读需要将学生从文本的外部引进文本的特定氛围中,让他们作为文本描述内容的一部分,与文本进行毫无间隔的接触,以便能够在真实情境中深度体验文本,深刻感受生活。
  《皇帝的新装》讲述了一个“众人遭骗,孩子独醒”的故事,讽刺了皇帝和大臣们的愚蠢可悲。教学本文时,如果停留在复述文本现有内容的基础上,学生的解读可能呈现出浮泛、表象的特征。为了引导学生创造性地解读文本,我让学生自主设计问题,并从他们设计的问题选出两个交由学生讨论:①为什么要由孩子揭穿“新装”的真相?②如果处在大臣或官员的位置上,你会做出什么样的选择?
  对于第一个问题的讨论,学生们表现得踊跃热烈,也很快达成了共识:孩子因为没有什么可以失去,才会揭穿真相——正所谓“无私者无畏”。应该说,这个问题的设置与解答对于深度理解文本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在开始讨论第二个问题时,因为身份被置换,许多学生陷入了深思之中,有的还表现出了少有的严肃。而从大臣、官员的角度来考虑问题,尽管削弱了他们对这些人的批判“兴趣”,却也强化了他们的自省意识。有的学生说自己体验到了选择的两难,有的说大臣和官员们的自欺欺人,是因为他们心里有过担心、无奈和恐惧,也有过挣扎。随着交流的深入,他们终于认识到安徒生的嘲讽并不是仅仅针对某一部分人的,而是击中了所有人心中的私利和虚荣(这一点也可以从人们的集体失语中清楚地分辨出来)。把握了文章的深层意蕴后,我又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相关内容。这时,他们就不再单纯地带着嘲讽、讥诮的口气去戏读,而是能带着悲悯、感伤的基调去体味人物心灵深处的复杂与悲哀。
  像这种将学生放置在特定的情境中去研究文本,借助创造性解读进一步品味文本的做法,不光让学生获得了新奇的阅读体验,还促成了他们对人生的深刻认识。而能引导学生从更高的层面去体察人物,理解作品,认识生活,既丰富了文本的内涵,也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品质。
  创造性解读文本没有固定的模式可以遵循,可以因文而异,因人而设,但我们也不能废弃立足生活、正面诱导的阅读原则,更不可因为崇尚多样化的解读,就让课堂阅读落入不受约束的泛自由化误区,陷入不讲原则的妄解、曲解境地。要注意对阅读方向的把握,实施对解读深度的调控,借助必要的匡正给学生以积极的影响和良好的浸润,让学生在文本解读过程中能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阅读文本是学生探求文本深义、探询生命奥秘的智慧之旅,也是教师引领学生发现未知领域、不断趋向真理之境的创造之旅。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必须引导学生准确理解文本,深入洞察生活,让学生有所发现,有所创新。
  语文教学目标具有动态、多维的特征,其中,培养学生的思辨精神和创造能力应该是最有价值的。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应该对创造性解读这一终极目标有着深情的瞩目,并用自己有效的教学行为将学生的被动接受变为主动创造,并借助创造性解读文本来促成学生的心智渐趋成熟,催动他们的性情渐至温厚,最终提升他们的语文综合素养。
其他文献
什么是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围绕这一问题,广大语文教师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深入的探讨。特别是新课标下,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尤显重要。就狭义而言,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就是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优化教与学的方式和手段,用最少的时间、最小的精力投入,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而组织实施的活动。简而言之,语文课堂的有效教学是教师利用有效的教学手段,让学生每一节课有收获。因此教师要达到预先的教学目标
期刊
21世纪以来,优质教学是我们当今教育追求目标,在现代教育中,尤其是语文课堂中,情境教学越来越凸显它的教育价值。“情境”现已是当代文化思潮和前沿科学研究与讨论的热门话题。  小学生的学生方式更是依赖于形象思维,他的抽象思维和概念思维能力尚在发育之中,我们都知道,情境教学是李吉林同志在长期的实践探索的基础上创立的一种教育理论体系,这种情境教学实质上就是:通过创设情境,优化学生的生存环境,使认知与情感结
期刊
【摘 要】 “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著名高级教师于漪也曾说过:“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起他们思维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因此,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导入尤为重要。笔者将结合参加“现代与经典”聆听几位大师的课,以及平时教学的体会,从五个方面谈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导入。  【关键词】 小学语文 课堂导入 简单高效    清代文人李渔说过:“开卷之初,当以奇句夺目,使之一见
期刊
实施有效课堂教学是教学永恒的主题,是教师永远的追求。有效课堂教学是以学生终身发展的教学理念为指导,以规范具体的教学目标为导向,以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爱学习”;促进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使学生“会学习”目的,以扎实的教学内容为载体,以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前提,引导学生在民主、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中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与探究学习,真正地达到高效课堂教学的效果。为了更好的优化课堂教
期刊
一次听了一节三年级的数学复习课,复习的内容是有余数除法。课堂中,在基本的知识复习后,教师出示了这样一道题:127÷( )=5……2。  教师让学生先进行讨论,课堂上很是热烈。一会儿一名学生首先开始举手汇报:  生甲:“先用被除数127减去余数2,再除以商,就得除数。”老师在黑板上写出算式:127-2=125,125÷5=25,同学们也表示赞同。  应该说,甲生的思路是非常正确的,我们教师也都是这样
期刊
1案例背景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的教学内容选自粤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二课《汉唐盛世》。本课的重点之一是“贞观之治”和女皇武则天。唐朝这样一个少有的封建盛世是怎样一步步发展并繁荣的?杰出的政治家唐太宗和女皇武则天在这个发展过程中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在教学中我不断创设情境,让学生置身于历史情境中进行学习。如在导入新课时,利用多媒体播放有关唐代总
期刊
【摘 要】 发散思维训练是中学语文教学,尤其是阅读教学中常用的训练项目。摸索、总结在阅读教学实践中行之有效的发散思维训练方法,对于贯彻新的《课程标准》,推进新的《课程改革》,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和创新精神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 发散思维 可发散点 新《课程标准》 语文综合性学习    在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一种以课堂教学为主平台,以课文阅读为基础,以全方位、多角度、多层次审视、思考课文内
期刊
作为学习这个完整过程的环节之一,预习是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预习工作的顺利进行可以为课堂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也预示着课堂教学成功的可能性。无疑,它可以大大地提高课堂学习和教学的效率,节约课堂教学时间。学生通过预习,可以激发学习的热情,明了学习的目的和关键,从而有条不紊和更高效地进行学习。  但就目前高中语文学习的现状来看,相当一部分教师和大部分学生并未重视语文预习工作,即便有预习,也往往是流于形式或
期刊
历史的长河冲刷出百世的英雄,他们都具有与众不同的特点。楚霸王“力拔山兮气盖世”的豪迈,魏武帝“周公吐浦,天下归心”的壮志,清圣祖“万里长城万里空,百世英雄百世梦”的洒脱。这些历史曾经叱咤风云的人物,他们都以各自的特点屹立于时空的巅峰。而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毛泽东,集军事、政治、文学等才能于一身,作为一代伟人,他同样是这个时代的英雄,一样具有英雄的特质,这在他的诗歌中得到充分的体现——舍我其谁
期刊
说到“事”,便想起许多关于“事”的名言锦句,诸如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有志者、事竟成;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踏踏实实做人、实实在在办事;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如烟往事俱忘却、心底无私天地宽;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故立志者,为学之心也,为学者,立志之事也;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等等。古今中外,关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