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案例背景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的教学内容选自粤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二课《汉唐盛世》。本课的重点之一是“贞观之治”和女皇武则天。唐朝这样一个少有的封建盛世是怎样一步步发展并繁荣的?杰出的政治家唐太宗和女皇武则天在这个发展过程中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在教学中我不断创设情境,让学生置身于历史情境中进行学习。如在导入新课时,利用多媒体播放有关唐代总体概况的影音资料,通过精心的设计与营造,学生很快便融入到那个时代的氛围中。本课对于唐太宗和武则天的评价是难点,特别是对武则天的评价。因此根据学生评价人物往往不客观的特点,对人物的评价进行了特别的设计,将唐太宗的评价置于特别设计的问题背景之中,引导学生掌握评价人物的基本方法。在评价武则天前,让学生去猜测“无字碑”之谜,倡导学生从多角度、多层次进行思维活动,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鼓励学生发表带有个性的见解,提倡结论的不唯一性。
2案例描述
片段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教师播放多媒体影音资料“唐代社会风貌的画面及解说词:这是一个充满朝气的、伟大的、开放的时代,生活在这个时代的人们,既有春风得意马蹄急的喜悦,也有天生我才必有用的自信……有一览众山小的壮志。”)
师:请同学们根据画面及解说词的提示,猜猜看,这个“充满朝气的、开放的、伟大的时代”,是我们中国古代历史上的哪一个时代?
生:唐朝。(异口同声)
(学生很容易根据画面及解说词判断出是唐朝,问题虽很简单,但正确的判断会增强他们继续学习的信心,增强了他们进一步探究这个最富朝气的、最强盛的时代的建立与发展的兴趣。)
师:同学们判断得非常正确,那么这样一个开放的、强盛的、伟大的时代是怎样开创、发展的?谁的历史活动深深影响并成就了这个时代?让我们走进唐朝,共同学习《贞观之治》。
片段二:辨证思维,客观评价。(在学生了解什么是“贞观之治”及分析贞观之治局面形成的原因之后,插入玄武门之变的图片,让了解其原委的学生讲述,以便让不知道的学生简单了解其中的史实。)
师:唐太宗李世民为了当皇帝,发动玄武门之变,杀死太子李建成、齐王李元吉,逼迫父亲李渊退位。在你的心目中,他还是不是一位明君?为什么?
(在学习贞观之治之后,学生在内心当中已经树立了李世民一代贤明君主的形象,而玄武门之变似乎给他的贤明抹了“黑”,杀戮亲兄弟、对父亲不孝的李世民还是不是一位明君呢?学生由此展开了激烈的讨论。)
生 1:再伟大的君主身后也会有白骨累累。唐太宗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纯属封建社会时期皇族内部的夺权斗争。这种斗争是你死我活的,假使李世民没有先下手,他就有可能被他的兄弟杀掉。我认为他还不失为明君,玄武门之变后登上皇位的他能励精图治,推动了唐朝经济的发展。
生 2:唐太宗李世民为唐朝的建立及统一立下了赫赫战功,而且他比他的兄长李建成更有远见卓识。但在那个立嫡以长不以贤的时代,如果他不去争,就只能屈居人下,对于他个人而言是壮志难酬,对于大唐王朝发展而言则有可能是不可估量的损失。
生 3:我认为评说一个历史人物应该看他是否为历史发展做出了贡献。唐太宗即位以后,吸取隋朝灭亡的教训,轻徭薄赋、戒奢从简、从谏如流,出现了“贞观之治”这样政治清明、经济繁荣的社会景象。在我心目中,玄武门之变无损于他的英明形象。
……
师:同学们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确,我们在评价一个历史人物时,应当本着客观公正的原则,将人物放在其生活的特定历史年代中进行评价。评价一个历史人物并不是从伦理道德角度评价,而是应看他的历史活动的影响。也许在道德上唐太宗李世民应遭受谴责,但他生活的特定历史年代,又使他不能去“仁慈”。唐太宗以他的远见卓识、宽广的政治胸怀,博揽群才、励精图治,推动了唐朝历史的发展,对于整个历史而言,他功不可没……
片段三:知识拓展,鼓励创新。
师: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是谁?在你的印象中她是一个怎样的人?
(学生纷纷谈通过各种途径,如影视剧等所获得的对武则天的或主观、或感性,或客观、或理性的认识。)
师:历史上武则天的真实面目如何呢?请同学们观看一段有关武则天的影音资料。
(教师播放多媒体影音资料“武则天”,让学生对武则天的客观历史信息进行加工整理。)
师:在片子的末尾大家看到了武则天的“无字碑”。中国古代的封建帝王为自己歌功颂德而树碑立传早已成为传统,而作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临终前却遗昭“死后墓碑上一字不刻”,给后世留下了一座无字之墓碑,成为千古之谜。你能解开这个谜吗?
(学生的兴趣被激发起来,对武则天的“无字碑”之谜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教师深入学生的讨论。)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对于初中的学生来说,他们更乐于去思考、辩证,因此在教學设计以情景的设置更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和爱好,提高学习历史的积极性。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的教学内容选自粤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二课《汉唐盛世》。本课的重点之一是“贞观之治”和女皇武则天。唐朝这样一个少有的封建盛世是怎样一步步发展并繁荣的?杰出的政治家唐太宗和女皇武则天在这个发展过程中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在教学中我不断创设情境,让学生置身于历史情境中进行学习。如在导入新课时,利用多媒体播放有关唐代总体概况的影音资料,通过精心的设计与营造,学生很快便融入到那个时代的氛围中。本课对于唐太宗和武则天的评价是难点,特别是对武则天的评价。因此根据学生评价人物往往不客观的特点,对人物的评价进行了特别的设计,将唐太宗的评价置于特别设计的问题背景之中,引导学生掌握评价人物的基本方法。在评价武则天前,让学生去猜测“无字碑”之谜,倡导学生从多角度、多层次进行思维活动,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鼓励学生发表带有个性的见解,提倡结论的不唯一性。
2案例描述
片段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教师播放多媒体影音资料“唐代社会风貌的画面及解说词:这是一个充满朝气的、伟大的、开放的时代,生活在这个时代的人们,既有春风得意马蹄急的喜悦,也有天生我才必有用的自信……有一览众山小的壮志。”)
师:请同学们根据画面及解说词的提示,猜猜看,这个“充满朝气的、开放的、伟大的时代”,是我们中国古代历史上的哪一个时代?
生:唐朝。(异口同声)
(学生很容易根据画面及解说词判断出是唐朝,问题虽很简单,但正确的判断会增强他们继续学习的信心,增强了他们进一步探究这个最富朝气的、最强盛的时代的建立与发展的兴趣。)
师:同学们判断得非常正确,那么这样一个开放的、强盛的、伟大的时代是怎样开创、发展的?谁的历史活动深深影响并成就了这个时代?让我们走进唐朝,共同学习《贞观之治》。
片段二:辨证思维,客观评价。(在学生了解什么是“贞观之治”及分析贞观之治局面形成的原因之后,插入玄武门之变的图片,让了解其原委的学生讲述,以便让不知道的学生简单了解其中的史实。)
师:唐太宗李世民为了当皇帝,发动玄武门之变,杀死太子李建成、齐王李元吉,逼迫父亲李渊退位。在你的心目中,他还是不是一位明君?为什么?
(在学习贞观之治之后,学生在内心当中已经树立了李世民一代贤明君主的形象,而玄武门之变似乎给他的贤明抹了“黑”,杀戮亲兄弟、对父亲不孝的李世民还是不是一位明君呢?学生由此展开了激烈的讨论。)
生 1:再伟大的君主身后也会有白骨累累。唐太宗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纯属封建社会时期皇族内部的夺权斗争。这种斗争是你死我活的,假使李世民没有先下手,他就有可能被他的兄弟杀掉。我认为他还不失为明君,玄武门之变后登上皇位的他能励精图治,推动了唐朝经济的发展。
生 2:唐太宗李世民为唐朝的建立及统一立下了赫赫战功,而且他比他的兄长李建成更有远见卓识。但在那个立嫡以长不以贤的时代,如果他不去争,就只能屈居人下,对于他个人而言是壮志难酬,对于大唐王朝发展而言则有可能是不可估量的损失。
生 3:我认为评说一个历史人物应该看他是否为历史发展做出了贡献。唐太宗即位以后,吸取隋朝灭亡的教训,轻徭薄赋、戒奢从简、从谏如流,出现了“贞观之治”这样政治清明、经济繁荣的社会景象。在我心目中,玄武门之变无损于他的英明形象。
……
师:同学们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确,我们在评价一个历史人物时,应当本着客观公正的原则,将人物放在其生活的特定历史年代中进行评价。评价一个历史人物并不是从伦理道德角度评价,而是应看他的历史活动的影响。也许在道德上唐太宗李世民应遭受谴责,但他生活的特定历史年代,又使他不能去“仁慈”。唐太宗以他的远见卓识、宽广的政治胸怀,博揽群才、励精图治,推动了唐朝历史的发展,对于整个历史而言,他功不可没……
片段三:知识拓展,鼓励创新。
师: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是谁?在你的印象中她是一个怎样的人?
(学生纷纷谈通过各种途径,如影视剧等所获得的对武则天的或主观、或感性,或客观、或理性的认识。)
师:历史上武则天的真实面目如何呢?请同学们观看一段有关武则天的影音资料。
(教师播放多媒体影音资料“武则天”,让学生对武则天的客观历史信息进行加工整理。)
师:在片子的末尾大家看到了武则天的“无字碑”。中国古代的封建帝王为自己歌功颂德而树碑立传早已成为传统,而作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临终前却遗昭“死后墓碑上一字不刻”,给后世留下了一座无字之墓碑,成为千古之谜。你能解开这个谜吗?
(学生的兴趣被激发起来,对武则天的“无字碑”之谜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教师深入学生的讨论。)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对于初中的学生来说,他们更乐于去思考、辩证,因此在教學设计以情景的设置更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和爱好,提高学习历史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