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反思是提高高考质量的重要环节,更是一名优秀教师走向成熟的必然途径。多年的高考实践证明,中职生高考要抓好以下四个方面。
一、分析学情,以学定教
中职生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文化课基础差,底子薄,特别是知识积累不足,主要表现以下三点:
(一)语法知识缺乏
高考虽没有直接考判断词语、短语,划分句子成分等语法方面的题,但对许多考点的考察却要求学生要准确掌握基本语法知识,如果学生不能准确判断短语和划分句子成分,像病句改正、仿写、变换句式和语言表达也就不能很好地完成。如果不能判断词性,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也就无法辨别。
(二)文学常识基础薄弱
研究近几年全国各地语文高考试卷,不难发现,命题都是以课本为“本”。其中对字词、古诗文和名言名句的考查几乎都立足于课本,这就要求我们在平时教学中要对新教材中的重要知识点认真抓,反复抓,严格要求学生完成知识的必要积累,打好基础。
(三)语言表达能力不强
高考语文题重视阅读和问答题成了高考的新亮点,加大了学生搜集处理信息能力的考查力度。但由于平时教学淡化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结果高考复习时,许多学生觉得答案与自己心中所想一致,可就是写不出来。使许多学生复习时心中有数考试时却无法把心中所想转化为文字,语言运用能力不强。
二、强化备考意识,夯实基础
高考内容大方面涉及五大板块,即语言知识和语言表达、文学知识和名句名篇、古代诗文阅读、现代文阅读、写作。高考复习首先要尽早抓起,从高一年级起就要树立起备考意识。其次,高一年级、高二年级教师应提前熟悉教学大纲,高考考纲和近三年的高考试题(全国卷和地方卷),真正吃透高考要求,认真体会和准确把握考点。再次,平时复习以夯实基础为前提,强化知识积累意识。如平时注重整理识记课本中重要词语的注音、字形、字义,注重古诗文的背诵和文学常识的识记,要让学生多动笔,培养他们把心中所思外化为文字语言的能力,这种多动笔不仅指多写作文,而且包括上课尽量让学生把问题的答案在纸上写出来。
三、精心策划,科学备考
高考复习是把已掌握知识系统化复习的阶段,也是学生语文综合能力大幅度提升的重要过程,不能仅仅依靠一两本复习资料,一个考点接一个考点的做完资料上的习题就行了,必须要有一个合理、科学、切实可行的计划。在计划制定时,有两点必须重视:第一点就是复习的时间安排;第二点就是做题不应太多,要适当,突出实效,只有认真筛选习题,才能为高质量地完成习题奠定基础。
另外,及时了解和掌握各种信息,我记得2006年参加高考研讨会时,湖北黄冈中学的老师在谈论名言警句出题情况时,举例说杜甫的《蜀相》就是一首能出考题的诗。回来后,我告诉学生,高中课本中律诗时引述了这位老师的看法,结果高考题甘肃卷出的就是《蜀相》。
四、紧扣大纲考纲,注重能力培养
研究2008年和2009年的高考试题就会发现:减题移分,加大了主观题的权重,强化综合,彰显能力命题。对学生能力的考查成了高考试题的主导思想,而语文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培养出来的,平时教学如果不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仅仅按部就班地完成课文教学,那势必会影响高考所需的各种能力的培养。平时教学,我觉得我们应注意这样三种能力的培养。
(一)从文段中提炼信息能力的培养
职高语文教学从开始就让学生在掌握每一课知识的基础上,注重培养学生提炼信息的能力,与其给学生鱼,还不如教给他们捕鱼的方法。要让学生掌握获得信息,提炼信息的方法,如借助题目、文体、重要句子(中心句、关键句、过渡句、特殊句)把握文段内容、文章题旨等。
(二)紧扣问题,筛选信息,归纳能力的培养
高考复习时,常有同学抱怨说由于自己粗心大意,审题不准而造成答非所问。其实,同学们的这种抱怨并不恰当,经常性的审题不准和答非所问,实际上是答题能力欠缺的表现。高一、高二教学时我们就应该有意识地培养同学们回答问题的能力,让同学们掌握归纳答案的方法,注意写作不同文体能力的培养。
(三)加强写作能力培养
高一年级、高二年级教师要有高中三年作文教学的整体思想,及早培养学生写作不同文体的能力。平时教学要让同学们明确高考作文写作时需注意的方方面面。如内容方面不要触及敏感的政治事件,少说宗教话题,不要单纯发牢骚,夸大社会阴暗面,不要写“早恋”等自己都尚未搞懂的话题。写记叙文最好有细节描写,写议论文要有理有据。
高考语文复习备考是一项系统工程,具有长期性,需要我们语文工作者在实践中不断思考、探索、总结,方能取得好成绩。
(责任编辑 李 晔)
一、分析学情,以学定教
中职生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文化课基础差,底子薄,特别是知识积累不足,主要表现以下三点:
(一)语法知识缺乏
高考虽没有直接考判断词语、短语,划分句子成分等语法方面的题,但对许多考点的考察却要求学生要准确掌握基本语法知识,如果学生不能准确判断短语和划分句子成分,像病句改正、仿写、变换句式和语言表达也就不能很好地完成。如果不能判断词性,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也就无法辨别。
(二)文学常识基础薄弱
研究近几年全国各地语文高考试卷,不难发现,命题都是以课本为“本”。其中对字词、古诗文和名言名句的考查几乎都立足于课本,这就要求我们在平时教学中要对新教材中的重要知识点认真抓,反复抓,严格要求学生完成知识的必要积累,打好基础。
(三)语言表达能力不强
高考语文题重视阅读和问答题成了高考的新亮点,加大了学生搜集处理信息能力的考查力度。但由于平时教学淡化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结果高考复习时,许多学生觉得答案与自己心中所想一致,可就是写不出来。使许多学生复习时心中有数考试时却无法把心中所想转化为文字,语言运用能力不强。
二、强化备考意识,夯实基础
高考内容大方面涉及五大板块,即语言知识和语言表达、文学知识和名句名篇、古代诗文阅读、现代文阅读、写作。高考复习首先要尽早抓起,从高一年级起就要树立起备考意识。其次,高一年级、高二年级教师应提前熟悉教学大纲,高考考纲和近三年的高考试题(全国卷和地方卷),真正吃透高考要求,认真体会和准确把握考点。再次,平时复习以夯实基础为前提,强化知识积累意识。如平时注重整理识记课本中重要词语的注音、字形、字义,注重古诗文的背诵和文学常识的识记,要让学生多动笔,培养他们把心中所思外化为文字语言的能力,这种多动笔不仅指多写作文,而且包括上课尽量让学生把问题的答案在纸上写出来。
三、精心策划,科学备考
高考复习是把已掌握知识系统化复习的阶段,也是学生语文综合能力大幅度提升的重要过程,不能仅仅依靠一两本复习资料,一个考点接一个考点的做完资料上的习题就行了,必须要有一个合理、科学、切实可行的计划。在计划制定时,有两点必须重视:第一点就是复习的时间安排;第二点就是做题不应太多,要适当,突出实效,只有认真筛选习题,才能为高质量地完成习题奠定基础。
另外,及时了解和掌握各种信息,我记得2006年参加高考研讨会时,湖北黄冈中学的老师在谈论名言警句出题情况时,举例说杜甫的《蜀相》就是一首能出考题的诗。回来后,我告诉学生,高中课本中律诗时引述了这位老师的看法,结果高考题甘肃卷出的就是《蜀相》。
四、紧扣大纲考纲,注重能力培养
研究2008年和2009年的高考试题就会发现:减题移分,加大了主观题的权重,强化综合,彰显能力命题。对学生能力的考查成了高考试题的主导思想,而语文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培养出来的,平时教学如果不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仅仅按部就班地完成课文教学,那势必会影响高考所需的各种能力的培养。平时教学,我觉得我们应注意这样三种能力的培养。
(一)从文段中提炼信息能力的培养
职高语文教学从开始就让学生在掌握每一课知识的基础上,注重培养学生提炼信息的能力,与其给学生鱼,还不如教给他们捕鱼的方法。要让学生掌握获得信息,提炼信息的方法,如借助题目、文体、重要句子(中心句、关键句、过渡句、特殊句)把握文段内容、文章题旨等。
(二)紧扣问题,筛选信息,归纳能力的培养
高考复习时,常有同学抱怨说由于自己粗心大意,审题不准而造成答非所问。其实,同学们的这种抱怨并不恰当,经常性的审题不准和答非所问,实际上是答题能力欠缺的表现。高一、高二教学时我们就应该有意识地培养同学们回答问题的能力,让同学们掌握归纳答案的方法,注意写作不同文体能力的培养。
(三)加强写作能力培养
高一年级、高二年级教师要有高中三年作文教学的整体思想,及早培养学生写作不同文体的能力。平时教学要让同学们明确高考作文写作时需注意的方方面面。如内容方面不要触及敏感的政治事件,少说宗教话题,不要单纯发牢骚,夸大社会阴暗面,不要写“早恋”等自己都尚未搞懂的话题。写记叙文最好有细节描写,写议论文要有理有据。
高考语文复习备考是一项系统工程,具有长期性,需要我们语文工作者在实践中不断思考、探索、总结,方能取得好成绩。
(责任编辑 李 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