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整合,设情境,让教材“活”起来

来源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chuangy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    键   词]  情境;生态语文;教材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19-0164-02
   【背景与主题】
   中职语文课本第一册第六单元悲喜人生,单元教学重点是通过阅读与欣赏培养学生把握小说人物形象和语言的能力;通过表达与交流培养学生掌握情境对话的要点与方法。《荷花淀》作为本单元阅读与欣赏的选读课文,以简洁传神的人物对话为特点,恰与本单元口语训练的“情境对话”相吻合。因此,笔者尝试将课文内容与单元口语训练教学内容相整合,以口语实例训练为线索,创设情境;以课文对话选段为案例,阅读欣赏与口语训练相辅相成,让教材“活”起来,真正发挥生态语文课堂下教材的实用价值,实现学生知识的迁移与实际运用。
   【情境与描述】
   一、任务驱动,创设情境
   课前布置学生预習“情境对话”章节,并设计一段会计考证成绩出来后,得知成绩的孩子与急于知道考证结果的母亲之间的情境对话。
   课堂通过学生预习作业的展示,创设本节课的对话情境。出示课堂任务一:
   师:通过几位同学的作业展示,大部分同学都设计了母子之间直来直去的对话情境,假设急于知道会计考证结果的母亲,考虑到孩子的心情不愿正面询问,又该怎么设计这段情境对话呢?
   二、品析对话,感悟情感
   (一)对话赏析,夫妻话别
   以《荷花淀》“夫妻话别”对话案例赏析为例,学生提炼对话技巧。
   学生分角色朗读《荷花淀》“夫妻话别”语段,品析对话。
   师:这段对话中水生嫂问话的意图是?
   生:想知道丈夫的行踪。
   师:为什么没有直接问丈夫去哪了?
   生1:考虑到丈夫也许不想说。
   生2:向他试探,让他自己主动说比较好。
   师:那丈夫有没有直接回答?
   生:没有!他转移了话题。
   师:那水生嫂按捺不住直接问了么?
   生3:没有,通过问“其他人”来把话题转回来了。
   师:那这次丈夫回答了么?
   生:没有,又转移话题了。
   生4:水生嫂继续试探,丈夫终于说了。
   师:好的,我们看在这段对话中,对话双方一方回避话题,一方坚持话题,但又不急不躁,娓娓道来,这是一种对话技巧,这更是源于两人之间的夫妻情真,互相信任与理解。因此,对话不一定是直来直去,越是熟悉的双方,越是需要考虑到对方的心情,因此本节课对话技巧一:旁敲侧击(板书)。请大家在我们课堂任务的情境中体会,完成课堂任务一。
   学生两两一组,完成课堂任务一的展示。
   ……
   (二)任务升级
   PPT出示任务二:假设要通过对话展现母亲与孩子的不同性格特点,又该怎么设计这段情境对话?
   师:在这段对话中,一方回避话题,一方坚持话题,而又互相体贴,不急不躁,这是源于夫妻情真,自然流露。因此,对话不一定是直来直去,越是熟悉的双方,越是需要考虑对方的心情,因此本节课对话技巧一:旁敲侧击,请大家在情境中体会,完成课堂任务二。
   (三)任务升级
   学生两两组合,展示任务二后,教师出示任务三:假设要通过对话展现母亲与孩子的不同性格特点,又该怎么设计这段情境对话?
   三、情境朗读,把握性格
   (一)学生分角色朗读《荷花淀》中“探夫”的对话片段,赏析对话,把握人物性格
   ……
   师:这段对话中,我们虽然不知道她们的相貌、身份、经历,但作者通过贴切传神个性化的对话,体现了或含蓄、或矜持、或自尊心强的不同妇女性格特点。所以通过个性化语言设计,塑造不同人物性格是对话中的又一技巧(板书)。那么接下来,请同学们将个性化的语言运用到情境对话的任务中,继续完成课堂任务二。
   (二)任务升级
   学生展示任务二后,教师进而加强任务难度:在任务二的基础上,为母亲和孩子的情境对话加入细节设计,丰满人物形象。
   四、合作探究,品味细节
   对话赏析三:《荷花淀》中“战利品”对话片段
   学生分组讨论,赏析对话,品味对话中的细节描写。
   师:对话描写中的传神细节,往往是丰满人物形象的点睛之笔,请大家结合任务二中设定的人物性格特点,加入细节设计,丰富人物形象完成课堂任务三。
   ……
   【问题与讨论】
   课程与教材不应该是孤立的,在课堂生态中,课程和教材的目的在于提供师生、生生交流的平台,引发情感共鸣的话题,创设认知发展的范例,从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改版后的中职语文新教材,采用模块教学,每单元都以阅读与欣赏、表达与交流、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三块内容相构成。以往教学中,由于教学进度、学业水平测试考核重点等原因,对表达与交流的口语教学模块,教师往往简单提炼要点,一笔带过。然而,对职校学生而言,口语表达恰是他们走上工作岗位必备的重要技能。如何在有限的教学进度中,有效开展口语教学?如何将表达与交流模块与阅读与欣赏有效的整合?我在教学工作中,不断思考与实践,得到了一点粗浅的感受,现以“情境对话”教学为例,谈谈我的教学思路与思考。    1.突破以往单元阅读与欣赏、表达与交流两个模块内容单独讲授的方法,结合文章特点在教学内容上将课文讲授与口语训练相整合。《荷花淀》的人物对话贴切传神而又典型化,通过阅读分析,帮助学生归纳整合文本中关于对话的技巧知识,再将其反馈于课堂口语训练任务。阅读欣赏与表达交流相辅相成,帮助学生知识迁移与实际运用,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将知识点融会贯通。
   2.整个教学设计以口语实例训练为线索,以课文对话选段为案例,以任务驱动为手段。依据学情,结合学生专业,巧设情境:由于授课对象为会计专业学生,课堂以学生专业考证为对话情境,引导学生将所学口语技巧还原生活。结合对话技巧难度,由简单情境对话设计融入情感,结合性格、展现细节,逐步提升课堂任务,循序渐进,进而突破教学重难点。
   3.立足文本,通过任务驱动、分角色朗读、小组合作等学习方法,全方位锻炼学生听说读写能力。中职语文教学大纲中规定:“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载体。”中职语文的工具性地位非同一般。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不是仅凭口语训練就能完成,应是融入平时的阅读教学,写作训练等教学环节中。“情境对话”不单单只是口语训练,设计情境对话的内容更是学生写作能力的体现。本课的教学设计体现了从文本阅读中汲取口语技巧,借助对话写作应用于实际,通过口语训练任务再将其反馈于生活的教学思路。将文本阅读、口语训练、对话写作各方面知识融合,充分体现语文课程的工具性特点。
   【诠释与反思】
   中职语文教学大纲指出:“教师应指导学生学习必需的语文基础知识,掌握日常生活和职业岗位需要的现代文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口语交际等能力……以适应就业和创业的需要,促进职业生涯的发展。”因此在有限的教学空间中,将阅读、写作与口语训练内容有效整合,将语言的感悟积累与实践应用有机结合,促进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提高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尤为重要。通过“情境对话”的教学实践,我的反思如下。
   1.口语训练的教学设计应体现其实践性与参与性的特点:实践性体现在应当学以致用,虚拟现实情境,在实践应用中不断领悟和体会。而参与性则是指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给他们自由,提高其参与度,让他们在教师引导下去发挥。可采用训练的方法有情境设置法、阅读训练法、合作探究法等。口语交际是在特定的环境里产生的言语活动,因此生活是口语训练情境设置的丰富素材。课堂创设符合口语交际的生活情境,有利于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情境对话”的教学中,我把学生的专业考证的生活经历与口语训练紧密联系起来,生活情景的再现,让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似曾相识的感觉,情绪也会因此变得高涨起来,参与的积极性会被激发出来,实现生生、师生的互动,在互动交流、实践训练中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发展学生的语言技能。
   2.在生态式教育的视野下,教材不仅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对话“媒介”,教材本身也应该“活起来”,成为一个“对话者”。语文教材中的美文经典,思想内涵丰富,文本语言各具特色。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的确,教材既可以作为阅读与作文的“例子”,也可以作为口语训练的“例子”。许多课文中的人物对话都具有口语交际的特点。根据文章语言的特点,将某一个教学点视为语言(口语、书面语)训练的结合点,让语言训练在解读文本的过程中完成,促进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提高,提升其语文综合素养。在本课教学设计中,我结合《荷花淀》的文章特色,将人物对话作为“情境对话”口语训练的结合点,通过作品对话分析,语言揣摩,分角色朗读等方法,引导学生走进文本,通过文本语言学习对话技巧,实现学生与文本的互动。以口语训练任务驱动的方法,将对话技巧应用于对话设计写作中,再以学生合作展示,完成情境对话的口语训练,从而将文本阅读、对话写作、口语训练三者有效整合,引导学生实现知识的迁移与应用。除“情境对话”外,如学习“复述”时,可结合《鸿门宴》中故事情节的归纳复述,引导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有条理地概括段落大意,整理组合语言,进行复述的口语训练;结合“雷雨”中的对话片段分角色朗读与分析,掌握“交谈”的技巧等。
   在强调合作、沟通的当今社会,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是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更是中职生择业、就业、创业的实际需要。在有限的教学空间中,将文本阅读与表达交流各自孤立的教学模式已然不合时宜,充分挖掘教材的资源,创造性的解读课程与教材,结合生活的素材,扩大口语训练的空间,形成一种融情感、情趣、语言训练为一体的多元化生态课堂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1]贺祖斌.高等教育生态论[M].南宁: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2]叶澜.重建课堂教学价值观[J].教学研究,2002(5).
   [3]李森,王牧华,张家军.课堂生态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
其他文献
[摘 要] 通过引入行为决策理论中的行为组合模型分析大学形象与高考择校之间的关系和作用机制,得出在信息传播中的信息源、传播途径和大学形象等都会对考生择校产生影响,因此适合本校的有效的传播方式和大学形象的建立尤为重要,有利于获得竞争优势,抢占优质生源,促进学校的发展。  [关 鍵 词] 大学形象;高考择校;行为决策  [中图分类号] G647 [文献标志码] A
期刊
[摘 要] 行动导向教学法起源于德国,最新应用于职业教育。行动导向教学法以学生为主的理念,以小组或团队为主的教学形式,以任务或项目为载体的教学设计,以培养学生分析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的教学目标,与应用型本科教育的实践性和新闻评论课程的应用特征相契合。尝试将行动导向教学法应用到新闻评论实践教学中,为学生创设一场“新闻评论栏目实践展演”教学场景,引导学生进行自我管理式学习,同时丰富新闻评论课程教
期刊
[摘 要] 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不断发展,大型体育团体操表演越来越得到大众的认可与推崇。在大学大型体育团体操表演中,引入体验式教学模式既是大势所趋,也是大学体育教学创新性改革的必然要求。以海口经济学院为例,就如何正确采用练习法促进高校大型体育团体操表演发展提出对策建议。  [关 键 词] 练习法;大学;团体操;应用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期刊
[摘 要] 认识自我一直都是人类历史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命题,也是人生发展、心理成熟的重要标志。而大学阶段是一个人从青春期走向成年期的重要发展时期,也是一个人自我认知发展完善的重要时期。大学生能否树立正确的自我认知将直接影响到他们的学习、生活以及个人未来的发展。  [关 键 词] 以人为本;重拾信心;自我认知  [中图分类号] G64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
期刊
[摘 要]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以劳树德是立德树人的重要途径。由于家庭劳动教育失范、学校劳动教育失衡、社会劳动教育失向,导致当前中职学生的劳动素养存在思想上怕吃苦、劳动意识淡薄、劳动价值取向重物质重回报、劳动行为被动、劳动能力退化等。要进一步认识到提升劳动素养的现实价值,通过锁定校园传播媒体、锁定日常生活教育、锁定利益契合点、锁定现代学徒制和实习实训环节来探索提升中职学生劳动素养的途
期刊
[关 键 词] 班书;游戏设计;文字传情   [中图分类号] G71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19-0038-02   人与人的问题,都是“关系”的问题,而关系,需要通过沟通来经营。善于沟通,沟通方式得当,可以升华感情,减少矛盾,营造良好的人际关系,为工作、生活提供更好的环境。在带班实践的过程中,笔者探索出了一种用传统方式促进
期刊
[摘 要] 中职生的特点以及电子线路教材内容决定了教师在电子线路初始教学时必须采取“低坡度”教学。让学生在初始学习电子线路时一步一步按照教师预设的程序进行,使学生逐步掌握学习本专业的学习方法和技巧。以电子线路教学实例来阐述教学中采取的“低坡度”系列教学措施,旨在让学生更快入门学好本专业。  [关 键 词] 中职;“低坡度”;电子线路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期刊
[摘 要] 现阶段,汽车市场迅速扩大,这意味着未来几年汽修行业将成为热门行业,专业汽修人才市场需求量将不断增大,在这种情况下,相关的中职汽修专业要不断深化教学改革,促进实践育人,提升汽修专业人才的实践应用能力,对此,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成为中职汽修专业教学的有效发展模式之一,对培养专业汽修人才具有重要作用。就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教学模式在中职汽修专业教学中的应用优势进行分析,探究中职
期刊
[摘 要] 中职教育作为我国技术型人才培养的重要渠道,其教学质量和教育成果与中职教师专业发展密不可分。通过剖析在“互联网+”的背景下中职学生发展要求,寻找出适合中职教师专业发展的策略与路径,为中职会计教师制定专业发展规划提供参考。  [关 键 词] “互联网+”;中职教师;专业发展;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
期刊
[摘 要] 校企共建课程是中职学校课程改革、教学创新的一个重要形式,也是接轨市场需求,培养学生专业技能和提升学生职业素养的重要途径。上海市工商外国语学校理财基础课程开展了校企共建的教学实践,在校企共建课程的模式选择、创新、优势及教学效果方面做出了深入分析与探索。  [关 键 词] 校企共建;理财基础;创新;优势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