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写作教学课应该让学生动笔写作,在写作实践中学会写作;应关注学生有无写作内容,其次才是传授写作知识;在传授写作知识时,也不应面面俱到,贪多求全,而应“一课一得”。
关键词:写作教学 写作实践 写作知识 一课一得
前段时间,笔者到农村中学听了多节写作教学课,绝大部分教师着力点都放在“怎么写”上,课堂上都在传授写作知识,写作知识的教学成了这些课的主干。传授写作知识占据了课堂大部分时间,学生没了动笔的机会,因而无法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事实上学生的写作能力是通过写作的实践练出来的,不是通过教授写作知识教出来的。另外,在写作知识教学中还存在面面俱到的问题。针对写作教学课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写作教学课应该关注以下方面:
一.写作课的关键“写”
写作教学课的关键是“写”,就是学生在写作课上要动笔写作,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一个有良心的语文老师要培养学生的三种能力:一是阅读能力,二是写作能力,三是书写能力。培养这三种能力不是靠教师讲授相关知识就能培养学生这些能力,而是要让学生在实践中去反复练习才能培养学生的这些能力。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课程是实践性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是语文实践。语文课程是学生学习运用祖国语文文字的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多读多写,日积月累,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体会,把握运用语文的规律,”[1]西南联大教授姚崇吾教授也说:“要学会游泳必须到水里去,要体会在马背上奔跑的感觉,必须要到马背上去。”由此看来,要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必须要把学生放到写作的实践中去,只有在写作实践中,学生才会写作。技能的养成必须要靠一定的实践,只有在反复练習中才能掌握技能,这就像孩子学习用筷子一样,是孩子在反复模仿、反复尝试、反复练习中学会的,不是家长教会的,家长最多做一下示范,没有哪个家长用在教孩子筷子时会讲筷子的功能、意义和用法。由此看来,写作教学课的关键是“写”,让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学会写作。
二.“写什么”比“怎么写”更重要
王荣生教授说:“教什么比怎么教更重要”。把这个观点运用到写作教学中,应该是:“写什么”比“怎么写”更重要。教师在写作教学课上首先应该关注的是“写什么”,学生有没有写的内容。其次,才是关注怎么写。但在具体的写作教学中却把“怎么写”提到了无以复加的地位,把写作教学课完全上成了写作知识教学课。笔者在中学所听到的写作课大部分都是作文技巧课、作文秘笈课。教师关注的是“怎么开头”、“怎么结尾”、“怎样安排结构”、“怎样打造亮点”“写人要从哪些方面来写”……如果没有写作的内容,这些技术指导只能使写作变成文字游戏。写作内容决定写作形式。没有内容,形式再翻新,写出来的文章只能是无病呻吟假大空式的无聊的文字。叶圣陶先生说:“我们不能只思考作文的法度、技术问题,而不去管文字的原料——思想情感的问题。因为我们的作文无非想着这原料是合理的,是完好的,才动手去做的。而这原料是否合理与完好,倘若不经考究,或竟是属于负面的也未可知。那就尽管在法度技术上用功夫,也不过虚心耗力,也不能满足写作的初愿。”张志公先生说:“我们的作文教学在指导‘怎么写’这方面花的力气比较多,而在指导‘写什么’这方面花的力气太少了。”支玉恒教授也说:“教师过多地重视作文形式和技能的训练,忽视作文内容的指导。”这些都突出强调了“写什么”比“怎么写”更重要,教师首先应关注学生有没有可写的东西,其次是教学生怎么写,就像无米之人,给他讲多少做米饭的技艺都是无用的,因为他没有米。学生在作文时,总是为了写什么而伤透了脑筋,不是因为不会写,而是因为没有什么可写的。所以,语文教师应该首先关注写作内容,让学生有写的内容,其次才是教学生怎么写。
三.写作知识教学应该“一课一得”
叶圣陶先生说:“能理解一个问题,明白一个道理,掌握一种方法就行了。”在写作知识的教学中,也应追求“一课一得”,不要追求面面俱到。我们很多教师在写作课上巴不得把所有的知识都教给学生,但实际效果并不好,学生收获很少或是没有收获,因为知识太多,学生只能浅尝辄止。教师不如选取一个知识点,让学生把这个知识点透彻的掌握,这对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是有帮助的。但我们今天很多教师只关注自己教学任务的完成,没有考虑所讲知识学生理解了没有,掌握了没有,接受了没有。如果教师只顾及到自己教,没考虑学生的学,那么教师的教在很多时候就是在做无用功。
有位教师在教学生怎么刻画人物时,一口气讲授了五种刻画人物的手法:外貌描写、神态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并举例说明,然后叫学生写一个人物,要用上刚才所讲的所有方法。学生对刚才所讲方法都还没有理解透,就没有办法运用,写出来的东西不可能达到教师的要求,这不能怪学生,只能怪教师贪多求全,只考虑自己的教,未考虑学生的学。虽然这堂课讲授了很多写作知识,然而学生并未掌握,还不如选取一个点,如外貌描写,让学生透彻的掌握为好。
另一位教师在讲授写作知识的时候,一堂课只讲授一个写作知识——借景抒情,教师先讲授什么是借景抒情,接着通过几个例子让学生深入理解借景抒情。第三个环节是写作实践环节,要求学生用几个物像来表达悲伤的感情,第四个环节,展示写作成果,教师点评。学生通过这一堂课,掌握了借景抒情这个知识点,不仅掌握了概念,还通过实际操作学会了运用。
通过这两个案例可以看出,写作课要传授写作知识,但写作知识的传授不是越多越好,而应根据“一课一得”的原则,把教师传授的写作知识消化吸收,并让学生内化在自己的知识结构中,在以后的写作实践中随用随取。
总之,写作课应该让学生动手“写”,在具体的写作实践中学会写作。写作教学既要关注“怎么写”,更要关注“写什么”。另外,在传授写作知识时,也不应面面俱到,贪多求全,而应“一课一得”。不仅要让学生把传授的写作知识消化了,还要让学生学会运用,最终把传授的知识内化在知识结构中,变成学生终身受用的知识。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2.
(作者单位:曲靖师范学院人文学院)
关键词:写作教学 写作实践 写作知识 一课一得
前段时间,笔者到农村中学听了多节写作教学课,绝大部分教师着力点都放在“怎么写”上,课堂上都在传授写作知识,写作知识的教学成了这些课的主干。传授写作知识占据了课堂大部分时间,学生没了动笔的机会,因而无法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事实上学生的写作能力是通过写作的实践练出来的,不是通过教授写作知识教出来的。另外,在写作知识教学中还存在面面俱到的问题。针对写作教学课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写作教学课应该关注以下方面:
一.写作课的关键“写”
写作教学课的关键是“写”,就是学生在写作课上要动笔写作,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一个有良心的语文老师要培养学生的三种能力:一是阅读能力,二是写作能力,三是书写能力。培养这三种能力不是靠教师讲授相关知识就能培养学生这些能力,而是要让学生在实践中去反复练习才能培养学生的这些能力。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课程是实践性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是语文实践。语文课程是学生学习运用祖国语文文字的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多读多写,日积月累,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体会,把握运用语文的规律,”[1]西南联大教授姚崇吾教授也说:“要学会游泳必须到水里去,要体会在马背上奔跑的感觉,必须要到马背上去。”由此看来,要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必须要把学生放到写作的实践中去,只有在写作实践中,学生才会写作。技能的养成必须要靠一定的实践,只有在反复练習中才能掌握技能,这就像孩子学习用筷子一样,是孩子在反复模仿、反复尝试、反复练习中学会的,不是家长教会的,家长最多做一下示范,没有哪个家长用在教孩子筷子时会讲筷子的功能、意义和用法。由此看来,写作教学课的关键是“写”,让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学会写作。
二.“写什么”比“怎么写”更重要
王荣生教授说:“教什么比怎么教更重要”。把这个观点运用到写作教学中,应该是:“写什么”比“怎么写”更重要。教师在写作教学课上首先应该关注的是“写什么”,学生有没有写的内容。其次,才是关注怎么写。但在具体的写作教学中却把“怎么写”提到了无以复加的地位,把写作教学课完全上成了写作知识教学课。笔者在中学所听到的写作课大部分都是作文技巧课、作文秘笈课。教师关注的是“怎么开头”、“怎么结尾”、“怎样安排结构”、“怎样打造亮点”“写人要从哪些方面来写”……如果没有写作的内容,这些技术指导只能使写作变成文字游戏。写作内容决定写作形式。没有内容,形式再翻新,写出来的文章只能是无病呻吟假大空式的无聊的文字。叶圣陶先生说:“我们不能只思考作文的法度、技术问题,而不去管文字的原料——思想情感的问题。因为我们的作文无非想着这原料是合理的,是完好的,才动手去做的。而这原料是否合理与完好,倘若不经考究,或竟是属于负面的也未可知。那就尽管在法度技术上用功夫,也不过虚心耗力,也不能满足写作的初愿。”张志公先生说:“我们的作文教学在指导‘怎么写’这方面花的力气比较多,而在指导‘写什么’这方面花的力气太少了。”支玉恒教授也说:“教师过多地重视作文形式和技能的训练,忽视作文内容的指导。”这些都突出强调了“写什么”比“怎么写”更重要,教师首先应关注学生有没有可写的东西,其次是教学生怎么写,就像无米之人,给他讲多少做米饭的技艺都是无用的,因为他没有米。学生在作文时,总是为了写什么而伤透了脑筋,不是因为不会写,而是因为没有什么可写的。所以,语文教师应该首先关注写作内容,让学生有写的内容,其次才是教学生怎么写。
三.写作知识教学应该“一课一得”
叶圣陶先生说:“能理解一个问题,明白一个道理,掌握一种方法就行了。”在写作知识的教学中,也应追求“一课一得”,不要追求面面俱到。我们很多教师在写作课上巴不得把所有的知识都教给学生,但实际效果并不好,学生收获很少或是没有收获,因为知识太多,学生只能浅尝辄止。教师不如选取一个知识点,让学生把这个知识点透彻的掌握,这对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是有帮助的。但我们今天很多教师只关注自己教学任务的完成,没有考虑所讲知识学生理解了没有,掌握了没有,接受了没有。如果教师只顾及到自己教,没考虑学生的学,那么教师的教在很多时候就是在做无用功。
有位教师在教学生怎么刻画人物时,一口气讲授了五种刻画人物的手法:外貌描写、神态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并举例说明,然后叫学生写一个人物,要用上刚才所讲的所有方法。学生对刚才所讲方法都还没有理解透,就没有办法运用,写出来的东西不可能达到教师的要求,这不能怪学生,只能怪教师贪多求全,只考虑自己的教,未考虑学生的学。虽然这堂课讲授了很多写作知识,然而学生并未掌握,还不如选取一个点,如外貌描写,让学生透彻的掌握为好。
另一位教师在讲授写作知识的时候,一堂课只讲授一个写作知识——借景抒情,教师先讲授什么是借景抒情,接着通过几个例子让学生深入理解借景抒情。第三个环节是写作实践环节,要求学生用几个物像来表达悲伤的感情,第四个环节,展示写作成果,教师点评。学生通过这一堂课,掌握了借景抒情这个知识点,不仅掌握了概念,还通过实际操作学会了运用。
通过这两个案例可以看出,写作课要传授写作知识,但写作知识的传授不是越多越好,而应根据“一课一得”的原则,把教师传授的写作知识消化吸收,并让学生内化在自己的知识结构中,在以后的写作实践中随用随取。
总之,写作课应该让学生动手“写”,在具体的写作实践中学会写作。写作教学既要关注“怎么写”,更要关注“写什么”。另外,在传授写作知识时,也不应面面俱到,贪多求全,而应“一课一得”。不仅要让学生把传授的写作知识消化了,还要让学生学会运用,最终把传授的知识内化在知识结构中,变成学生终身受用的知识。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2.
(作者单位:曲靖师范学院人文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