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写作教学课的几点思考

来源 :文学教育·中旬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risjan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写作教学课应该让学生动笔写作,在写作实践中学会写作;应关注学生有无写作内容,其次才是传授写作知识;在传授写作知识时,也不应面面俱到,贪多求全,而应“一课一得”。
  关键词:写作教学 写作实践 写作知识 一课一得
  前段时间,笔者到农村中学听了多节写作教学课,绝大部分教师着力点都放在“怎么写”上,课堂上都在传授写作知识,写作知识的教学成了这些课的主干。传授写作知识占据了课堂大部分时间,学生没了动笔的机会,因而无法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事实上学生的写作能力是通过写作的实践练出来的,不是通过教授写作知识教出来的。另外,在写作知识教学中还存在面面俱到的问题。针对写作教学课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写作教学课应该关注以下方面:
  一.写作课的关键“写”
  写作教学课的关键是“写”,就是学生在写作课上要动笔写作,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一个有良心的语文老师要培养学生的三种能力:一是阅读能力,二是写作能力,三是书写能力。培养这三种能力不是靠教师讲授相关知识就能培养学生这些能力,而是要让学生在实践中去反复练习才能培养学生的这些能力。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课程是实践性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是语文实践。语文课程是学生学习运用祖国语文文字的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多读多写,日积月累,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体会,把握运用语文的规律,”[1]西南联大教授姚崇吾教授也说:“要学会游泳必须到水里去,要体会在马背上奔跑的感觉,必须要到马背上去。”由此看来,要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必须要把学生放到写作的实践中去,只有在写作实践中,学生才会写作。技能的养成必须要靠一定的实践,只有在反复练習中才能掌握技能,这就像孩子学习用筷子一样,是孩子在反复模仿、反复尝试、反复练习中学会的,不是家长教会的,家长最多做一下示范,没有哪个家长用在教孩子筷子时会讲筷子的功能、意义和用法。由此看来,写作教学课的关键是“写”,让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学会写作。
  二.“写什么”比“怎么写”更重要
  王荣生教授说:“教什么比怎么教更重要”。把这个观点运用到写作教学中,应该是:“写什么”比“怎么写”更重要。教师在写作教学课上首先应该关注的是“写什么”,学生有没有写的内容。其次,才是关注怎么写。但在具体的写作教学中却把“怎么写”提到了无以复加的地位,把写作教学课完全上成了写作知识教学课。笔者在中学所听到的写作课大部分都是作文技巧课、作文秘笈课。教师关注的是“怎么开头”、“怎么结尾”、“怎样安排结构”、“怎样打造亮点”“写人要从哪些方面来写”……如果没有写作的内容,这些技术指导只能使写作变成文字游戏。写作内容决定写作形式。没有内容,形式再翻新,写出来的文章只能是无病呻吟假大空式的无聊的文字。叶圣陶先生说:“我们不能只思考作文的法度、技术问题,而不去管文字的原料——思想情感的问题。因为我们的作文无非想着这原料是合理的,是完好的,才动手去做的。而这原料是否合理与完好,倘若不经考究,或竟是属于负面的也未可知。那就尽管在法度技术上用功夫,也不过虚心耗力,也不能满足写作的初愿。”张志公先生说:“我们的作文教学在指导‘怎么写’这方面花的力气比较多,而在指导‘写什么’这方面花的力气太少了。”支玉恒教授也说:“教师过多地重视作文形式和技能的训练,忽视作文内容的指导。”这些都突出强调了“写什么”比“怎么写”更重要,教师首先应关注学生有没有可写的东西,其次是教学生怎么写,就像无米之人,给他讲多少做米饭的技艺都是无用的,因为他没有米。学生在作文时,总是为了写什么而伤透了脑筋,不是因为不会写,而是因为没有什么可写的。所以,语文教师应该首先关注写作内容,让学生有写的内容,其次才是教学生怎么写。
  三.写作知识教学应该“一课一得”
  叶圣陶先生说:“能理解一个问题,明白一个道理,掌握一种方法就行了。”在写作知识的教学中,也应追求“一课一得”,不要追求面面俱到。我们很多教师在写作课上巴不得把所有的知识都教给学生,但实际效果并不好,学生收获很少或是没有收获,因为知识太多,学生只能浅尝辄止。教师不如选取一个知识点,让学生把这个知识点透彻的掌握,这对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是有帮助的。但我们今天很多教师只关注自己教学任务的完成,没有考虑所讲知识学生理解了没有,掌握了没有,接受了没有。如果教师只顾及到自己教,没考虑学生的学,那么教师的教在很多时候就是在做无用功。
  有位教师在教学生怎么刻画人物时,一口气讲授了五种刻画人物的手法:外貌描写、神态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并举例说明,然后叫学生写一个人物,要用上刚才所讲的所有方法。学生对刚才所讲方法都还没有理解透,就没有办法运用,写出来的东西不可能达到教师的要求,这不能怪学生,只能怪教师贪多求全,只考虑自己的教,未考虑学生的学。虽然这堂课讲授了很多写作知识,然而学生并未掌握,还不如选取一个点,如外貌描写,让学生透彻的掌握为好。
  另一位教师在讲授写作知识的时候,一堂课只讲授一个写作知识——借景抒情,教师先讲授什么是借景抒情,接着通过几个例子让学生深入理解借景抒情。第三个环节是写作实践环节,要求学生用几个物像来表达悲伤的感情,第四个环节,展示写作成果,教师点评。学生通过这一堂课,掌握了借景抒情这个知识点,不仅掌握了概念,还通过实际操作学会了运用。
  通过这两个案例可以看出,写作课要传授写作知识,但写作知识的传授不是越多越好,而应根据“一课一得”的原则,把教师传授的写作知识消化吸收,并让学生内化在自己的知识结构中,在以后的写作实践中随用随取。
  总之,写作课应该让学生动手“写”,在具体的写作实践中学会写作。写作教学既要关注“怎么写”,更要关注“写什么”。另外,在传授写作知识时,也不应面面俱到,贪多求全,而应“一课一得”。不仅要让学生把传授的写作知识消化了,还要让学生学会运用,最终把传授的知识内化在知识结构中,变成学生终身受用的知识。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2.
  (作者单位:曲靖师范学院人文学院)
其他文献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内容摘要:人们对于《游山西村》的诗句和结构存有千古误解。“又”表示转折,与“疑”组成“疑……又……”句式,“又一村”即山西村。首联是山西村民热情款待诗人的劝语。尾联不含愤慨之情,而是含有对自己东山再起的希望。为符合七律平仄和对仗的格律要求,“箫鼓追随春社近”语序被变换,原本是“追随箫鼓近春社”,意谓诗人进村后循箫鼓之声来到了春社。“春社”指春社这一天祭祀社神之地。结构上以倒叙手法调整了四联的顺序,
步入高中后发现初中数学与高中数学的巨大差异。很多同学都不适应高中数学的学习,造成数学成绩大幅度下降,很难提高。首先让我们来看看高中数学与初中数学的差异。
爱德华·希尔斯是美国杰出的教育家、社会学家.作为芝加哥大学思想委员会的资深教授,他参与了芝加哥大学的许多改革,为芝加哥大学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在美国高等教育大众
新課程教学要求时短高效,但不等于不要教学质量,素质教育也不等于不要学生的认知基础。那么,怎样才能做好初中化学课堂教学高效呢?我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在此谈一些个人的体会。  一、走近学生——生成高效课堂的前提  1、让学生喜欢上化学教师。教师与所教的学科知识有一定的连带关系。如果学生喜欢上某位教师,那门学科的教学质量就会明显提高。假如学生不喜欢某位教师,那么,学生就与那位教师不配合,教学效果就自然低
文章是研究中国传统乐队中具有“指挥”职能的各种方法和形式。让乐队众多的演奏者能够共同地进行统一演奏的有效方法和特别的方式在中国的传统乐队演奏中是存在的,西方古典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习题是数学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进行有效学习的重要载体。在实践中,有些教师比较重视例题的教学,但不屑于对教材习题进行研究,有时仅仅把教材的习题作为作业布置给学生,缺少
立足于现代先进教育理念和素质教育条件下的学本课堂而创设的学本情境,符合当代有效课的审核标准。根据学生所处的当下生活实际,关注学生内心感受和不断生成的新的课堂资源,采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