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的图像与文本:现代华语语境中的媒介互动》

来源 :中国摄影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tsonW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著:吴盛青
  出版:复旦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6年6月
  【评委评语】
  作为一本学术会议的论文集,《旅行的图像与文本》中的“摄影作为信息和方法”单元,集中展现了当代中国学研究的新取向,即在现代中文语境中,通过对于摄影图像与文学文本之间的跨媒介互动,来发现摄影在型塑“中国性”的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以及摄影和文学互动所激发出来的对于文本释读的新的可能性。同时,这些论文(并不限于这个单元)也体现了这一领域里的最新学术成果,并且可以为正在兴起的当代摄影学术研究提供成熟的规范借鉴。
  —顾铮


  如果说从手抄本到印刷本是书籍史、阅读史上划时代的变化的话,那照相术毫无疑问是近世信息传播领域里一场天翻地覆的技术革命。麦克卢汉(Marshall McLuhan)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媒介即信息”的著名观点。“信息”在此并不仅仅是知识,而是指“对人的组合与行动的尺度和形态”,媒介发挥了塑造和控制的作用。照片、影像,以其巨大的复制、传播的功能,随着全球资本市场的兴起,彻底地改造了现代人感知世界、情感交流的模式。海德格尔前瞻性地预言说,“世界被把握为图像”。视觉性,就如同语言,成为现代人把握世界、表达自我的基本方式。本书收入的第二组四篇论文,既是对中国早期摄影史的补白,更是思考摄影新媒介,作为“人的任何延伸”,在近代中国的技术传播中引发的感知与改造主体性的革命。
  芮哲非(Christopher A.Reed)在其专著《谷腾堡在上海:中国印刷资本业的发展(1876-1937)》一书中指出,照相技术与武器制造、铁路一样,成为清末推动革新的重要推动因素。收入本书的论文勾勒了照相术早期在上海传播的概貌,指出石印技术在19世纪后期仍占主导地位,照片直到20世纪初才开始普及。该文对石印技术、摄影术作为两种同时进入中国印刷业的技术进行比较研究,兼及讨论技术性的图像与潜在观者、受众之间的关系。通过对信息交流模式(图像生产过程)与信息网络(体现在图像中的受众群体的构成)的研究,他提出一种假说:石印图片中淡化中国人,不见洋人;而工业照片中却时时可见西洋管理者的身影。作为清末中国工业化过程中信息交流模式的视觉呈现,《媒体即信息:中国早期工业照片和 石印图片及其观者之比较》一文认为照片为研究中国工业生产网络、重构受众群体提供了直观的证据。作者亦是在此意义上使用媒体(照片)即信息(工业生产网络的参与者)的说法。
  法国学者狄瑞景(Régine Thiriez)长期致力于中国早期摄影史的研究、照片的收藏与整理工作。收入本书的论文《威廉·桑德斯镜头下的旧上海风情》提供了一些重要的历史图像文献,即1862年到1870年间威廉·桑德斯(William Saunders)在上海开设森泰照相馆时拍摄的民俗照片。这类摄影多为摆拍,展现东方奇观,无论是待砍头的国人、蝴蝶发髻的女子、流动的食摊、沿街叫卖的小贩,还是披枷带锁的囚犯。这些来自文化他者的凝视、技巧、构图,推动了中国本土摄影业的发展,上海耀华照相馆等即有模仿桑德斯的作品。桑德斯通过摆拍、修饰的策略对文化“类型与风俗”的镜头捕捉,为在世界范围内的印刷品的流通传播提供了一份意义含混的中国影像。这份对历史“永恒”的记录,也提醒后世的研究者反思“图像反映真实”这一迷思。
  吴盛青与徐兰君的文章,都是利用视觉材料来讨论新的观视技术对感性主体的型塑作用。吴盛青的文章《相思之影:清末明初照相文化中的情感地图》通过对19世纪末20世纪早期的诗歌与人物肖像照的对读,展示新旧杂糅的时代里旧诗与新影像的交锋对峙以及融合。摄影从传入中国之初起就与性别化的凝视与想象女性的视觉政治与文化表演彼此缠绕、互相牵连。题照诗,发扬题美人画的传统,是对“女性”照片的情色想象上的意义的增值与添加。该文关注以苏曼殊、柳亚子为中心的文人圈子,追溯照片作为礼物、信物题咏、流播的轨迹,讨论情与物的关系,尤其是新媒介对男性文人情感的主体间性的塑造作用。文章《照相术与现代中国“儿童相”的谱系学研究》是对“儿童相”知识考古学的梳理,徐兰君认為照相术在“发现”现代儿童中扮演至关重要的角色。晚清传教士何德兰的《孺子歌图》《中国男孩与女孩》,借用照片和儿歌的翻译以及游戏,从人类学的视角向世界介绍中国儿童。照片作为辅助媒介,召唤在儿歌的文字翻译中丢失了的中国性,唤起的是富于象征意味的中国形象。现代心理学先驱人物陈鹤琴,记录儿童日常生活中的面部表情、行为动作,进一步倡导童年生活中“趣味”的概念。该文提出一系列关键性的思考:影像如何发挥作用?与现代学科建设(如文化人类学、心理学)与大众媒体(如《良友》画报)之间有何种关系?影像如何对现代人的身心建构、人格型塑起到“规训”的作用?
  摄影术是舶来品。在摄影术发明后的几十年里,中国是被窥视、被想象的他者,同时自身很快也成为视觉经验与文化的有创造力的生产场域。摄影术展现出其强大的融摄与复制的能力,也为中国的现代性经验带来了深刻的感觉震颤,以及把握世界方式的革命。
  (节选自《旅行的图像和文本》序言,吴盛青/文)
其他文献
小蚁YI-M1微单相机自2016年9月一经发布,就激发了许多摄影人的好奇心,同时也引起了国内外许多摄影媒体的关注,这一切都源于它是第一款中国品牌的可更换镜头数码相机。在世界著名相机评测网站DP Review的年终盘点中,小蚁YI-M1与尼康D3400、富士X-A3和松下GF8一起入围2016年度最佳入门可更换镜头数码相机。此后小蚁YI-M1又以其与众不同的设计理念,荣获了2017年德国“红点”工业
期刊
“为了分析我的思想,我去研究我的自由、无意识的力量,目的是要在图像的表面留下痕迹。我从现实中抽取出形式来,不断地去改造它。我在边界消失的空间运动,通过选择的流动,符号的贯通,把一切拉到精神层面上。  “照片的表面变成过去, 那是一种眩晕的状态以及时间的证据,沉默的撤离。撤离现实,从现实移动到想象的空间让我着迷,因为这样的图像只属于我个人,它再也不是一个其他事物的再现。”  马里奥·贾科梅里1925
期刊
编译:沈弘  出版:时代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北京时代华文书局  出版时间:2016年5月  【评委评语】  近年来,于西方所存中国影像史料中打捞碎片、集腋成裘,拼接描绘中国形象的著述并不算少数;然而能于烟波浩瀚的海量材料中直挂云帆、形成具备清晰历史脉络、严谨逻辑体系、鲜明学术观点者却并不多见。沈弘教授主持并亲力编译的此系列,可为后者之一代表。从这颇为壮观的著述中,我们看到了如何借他者的眼界来开阔
期刊
作者:南无哀  出版: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出版时间:2016年1月  【评委评语】  文明竞争与文明比较,似乎是人类历史的主要内容。其中的一项重要争论是文明的扩散究竟是以什么作为道具?如果说观看是一种权力机制,那么,基于视觉势能的空间剪裁就是东方主义叙事的修辞学策略。摄影史蒙太奇是一副历史情感的多棱镜:同情的优越感、好奇的民族志、历史人物的剪影或普通人物的生态。《东方照相记》的贡献在于通过
期刊
英国《实用摄影》(Practical Photography),2017年5月刊  本期杂志的“深入器材”(GetIntoGear)栏目对富士GFX 50S进行了测评。该评测的目的就是要确定曾经令人翘首期盼的富士中画幅相机GFX 50S,这部拥有5140万像素、14级动态范围和中画幅传感器的“怪兽”,能否称得上名至实归。而测试的最终结论是:GFX 50S是一部货真价实的中画幅相机。  在大家最为关
期刊
作者:約翰·萨考夫斯基(John Szarkowski)  译者:林大江  出版:浙江摄影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6年1月  【评委评语】  尤金·阿杰(Eugene Atget),一位摄影大师,曾经影响了卡蒂埃-布勒松、沃克·埃文斯;约翰·萨考夫斯基,一位摄影批评界泰斗,曾经开创了现代摄影批评论述。该书收集了阿杰的100幅经典摄影图片和100篇萨考夫斯基的严肃论文,由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在本世纪
期刊
作者:罗伯特·杜瓦诺(Robert Doisneau)  译者:刘芳元  出版:浙江摄影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6年1月  【评委评语】  杜瓦诺的作品之所以在今天还有价值,就在于能够启发我们在都市空间中分享和发现日常生活的无穷瞬间:从城市格调到心态折射、从休闲行为到工作情景。影像的丰富和细腻涵盖巴黎都市生活的场景细节和社会氛围,再现经过战争洗礼和经济修复的一个现代大国的生存逻辑的民族性和地方性
期刊
作者:高波  出版:中国民族摄影艺术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6年12月  【评委评语】  如果有人质疑摄影是不是一种现代艺术,《高波》(1-4卷)可以提供一种参考答案。因为现代性的本质可能是人如何回应在当下语境中的各种认同和质疑。通过不同人物影像的排列、重叠和混杂,视点在游移和确认的徘徊中会产生各种复杂的表象,甚至被称之为“具有仪式感的替代时刻”:影像的皱褶在提供意义的缩影时,同时又具有以视觉分
期刊
作者:周向阳  尺寸:封套31×31cm,内页30×30cm  规格:54页,牛皮手工线装订,黑白负片50幅,1:1原底蓝晒印相于中国宣纸上制作时间:2016年  【评委评语】  从利用大画幅相机展开创作,到用蓝晒法在宣纸上制作照片,从其所反映的对象—千年古镇西塘,到每一幅画面亲手题写的文字,这本书充分体现了“手工”的态度和精神。作者2013年展开拍摄,2016年制作完成此书,蓝晒和宣纸的结合做了
期刊
编者:刘铮  策划、编辑:蝴蝶效应  印制时间:2016年  【评委评语】  《中国当代摄影图录》是艺术家刘铮在2016年启动的一个以较为完整地呈现当代摄影家代表作品样貌的方式,梳理近30年来中国当代摄影的大型摄影图录。2016年编辑印制十余册。这套图录以它区别于主流评价标准、国际化样式以及对图书品质的极端追求成为2016年中国摄影重要事件之一。长期以来,对本土摄影家尤其是不在主流视野的年轻摄影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