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日召开的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文化引领时代风气之先,是最需要创新的领域。文化的创新,深化创新文化培育,大力弘扬创新精神、营造创新环境尤为重要。
充分认识创新文化的重要价值
创新文化孕育创新事业,我们要充分认识创新文化的重要价值,充分认识创新文化的培育对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大现实意义。
第一,创新文化是引领创新实践的先导。世界科技革命的发生和科技中心的转移,都与特定时期、特定地域的社会文化状态密切关联。没有14世纪前后的欧洲文化复兴,就没有此后欧洲科学技术的繁荣。17、18世纪英国宽松的宗教文化背景以及重视知识的培根精神,为牛顿、瓦特等的发现、发明提供了合适的气候、土壤,从而使英国成为当时的世界科学中心。19世纪,德国重视教育与研究结合、理性思维与实践交融,为科技创新营造了良好环境,从而使科学中心、技术研究中心从英伦三岛转回了欧洲大陆。20世纪的美国则以移民社会开放、多元、冒险、包容的文化特征吸引了大批创新精英,从而引领世界科技发展潮流,成为当代的科技中心和创新高地。历史一再证明,伟大的创新实践需要繁盛的创新文化为铺垫、做先导,缺乏崇尚和激励创新的文化氛围,就不可能吸引、留住富有创新激情的人才,也不可能成就创新事业。
第二,创新文化是焕发创新活力的源泉。人是创新活动的主体,创新是人的能动性、创造性的最高体现。创新实践本质上是人的各种高级能力有机协调、综合运用的过程,是对创新现象及所涉社会因素进行科学解读、组合、集成的过程。任何一个创新主体只有经受创新文化的熏染,才能进发强烈的创新激情,才能具备科学理念、科学精神,才能在攻坚克难中坚定不移地追寻创新目标。创新文化是生发创新冲动的温床,是激发创新实践的助推器。是焕发创新活力的源头活水。
第三,创新文化是构建创新体系的纽带。创新实践是一种多要素聚合、多领域参与的系统工程,包括知识创新、技术创新、知识传播、知识应用等不同环节,涉及企业、研发机构、教育机构、政府部门、中介机构等多种社会组织。科学高效的创新体系必然是各要素间无缝联接、高效运行的创新网络。而实现创新系统内诸多要素间密切融合、良性互动的纽带就是创新文化。创新文化深嵌于创新体系要素之内,流转于创新体系运转之中,发挥着重要的导向、激励功能和凝聚、催生作用,是创新体系的灵魂与和谐运行的润滑剂、发动机。
科学把握创新文化的内涵
创新往往表现为科技现象、经济现象、军事现象等,但在深层次上和根本上还是文化现象,并都可归因于文化问题。创新文化就是那些能够使创新活动变得更容易、更成功、更快捷的各种有效的手段、途径、方式、方法,是与创新实践相关的、有利于自主创新的一切文化形态,是人们在创新实践中形成的观念、制度、方法、氛同、价值及心理等的总和,概括起来主要体现在三个层面:一是主体创新文化,主要指创新主体自身必备的文化特质及其创新活动所具备的价值观、道德观等文化因素,这是创新文化的灵魂和核心内容;二是制度创新文化,主要指有助于自主创新活动的体制、机制、政策等文化因素,这是创新文化建设的根本保证;三是环境创新文化,主要指有助于自主创新活动的各种社会环境、氛围、服务平台等因素,这是创新文化建设的有效载体。创新文化除了具有一切文化共性之外,还有其鲜明的个性特质,主要表现为:
1、创新文化是张扬个性的文化。重视个性是创新文化的内核,张扬个性是创新文化的基本要求。创新文化尊重人性,尊重人的自由表达,促进人的全面自由发展。它承认个性差异,尊重偏才、奇才,肯定标新立异的思想言行,反对从众。创新文化倡导个性解放,期待不俗的个性成就不凡的创造,认为所有的创新都是个性化的劳动,创新实践就是张扬个性的过程,创新成果就是创造者个性的具体呈现。
2、创新文化是勇于探索的文化。创新是勇敢者的专利、探索者的乐园。创新文化鼓励冒尖,不惧风险,始终高扬英勇无畏、敢为人先、甘冒风险的大旗,为大勇之士摇旗呐喊,为大义之举擂鼓助威。创新文化的发展融汇了无数创新精英冒险、探索、开拓的历程,无数伟大的创新实践推动人类不断开辟新天地、步入新境界、赢得新发展,也滋养和丰富了创新文化,并雄辩地证明了创新文化的巨大价值。
3、创新文化是开放包容的文化。开放包容是创新文化形成与发展的重要前提和基本保证,没有开放的姿态、包容的襟怀,就无法开阔新视野、学到新知识、跟踪新成就,创新也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只有善于在开放中学习借鉴各种新思潮、新技术、新模式,以海纳百川、包容有度的胸怀积极引进和消化吸收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先进文明成果,才能拓展自身创新的思路、掌握创新的知识、借鉴创新的方法,才能实现自我的提升和超越。
4、创新文化是竞争合作的文化。竞争是创新文化的不变追求,合作是创新文化的永恒主题。创新文化既鼓励在公平环境下展开竞争,也提倡尊重对手、善于合作。在工业化、市场化、全球化进程加速推进的时代背景下,在竞争中是否给力、在合作中能否借力已经成为成功与否的关键。单打独斗的做法没出路、你死我活的想法已过时,只有扬长避短、合作共赢才是生存与发展的制胜之道。
5、创新文化是求真务实的文化。求真务实是创新文化的落脚点。创新需要异想天开,但终须回归现实、注重实效;创新可以天马行空,但必须尊重科学、遵循规律。创新的本质在于追求真理、探求事实,如果违背规律、抛弃真相,创新就会南辕北辙、得不偿失。创新文化不仅具有求真务实的精神,还有很强的批判精神,它敢于自我否定、藐视权威、追求真理。
积极培育创新文化
创新是一种状态、一种精神、一种追求,创新文化的培育过程就是不断解放思想的过程、不断探寻求索的过程、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我们要把培育创新文化作为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的首要环节,多方推动、多层建构,多元完善,使创新文化的内涵更加丰富、影响更加广泛、作用更加明显。
1、强化政府的创新自觉。政府作为创新文化培育的主导力量,要高度重视创新文化培育,不断强化主体意识、责任意识、自觉意识。要切实发挥好规划者、组织者和服务者的重要作用,科学制定创新文化发展战略和具体实施路径。要建立创新人才培育体制和激励机制,积极推动重大创新项目实施,大力扶持重点创新企业发展。要协调各方创新要素,整合社会创新资源,搭建创新服务平台,引导创新发展。要把主要精力和工作重点放在创新体系和创新环境的建设上,特别是要确立教育先行战略,从教育理念变革和教育体系改革抓起,培养广大青少年的创新思维、创新精神、创新方法。
2、增强企业的创新动力。要把建设创新型企业摆在更加突出的地位,为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和持续发展能力奠定坚实基础。加强产学研结合,鼓励支持企业与高等学校、科研机构建立产学研联合体,加快推进科技创新的推广应用。培育自主品牌,整合人才、资金、技术,形成集研究、开发、设计、制造于一体的科技创新体系,创造和掌握更多的自主知识产权,努力打造更多具有竞争力的知名品牌。建设“创新求异、宽容失败、适当竞争”的企业文化,着力营造留住人才、释放才能、适合人才发展的创新型企业文化土壤。
3、激发人才的创新智慧。要以“服务发展、人才优先、以用为本、创新机制、高端引领、整体开发”的人才思想指导人才工作,创新人才培养开发、评价发现、选拔任用、流动配置、激励保障等方面的体制机制,通过政策调整和制度创新,改善创新人才成长的土壤和环境制度,实现不拘一格地识才选才,各类人才各显其能、各尽其用。根据每个人才的特点,把他们放到合适的岗位,让人才有发挥作用的舞台和空间。给予创新创业者关爱与支持,为其创造良好环境,搭建干事创业平台,让人才自由创新,并且做到“以价值体现价值,用财富回报财富”。
4、凝聚社会的创新认同。创新产生于适宜的文化氛围里,成长于公众理解和支持的社会环境中。要大力培育“鼓励成功、宽容失败”的社会氛围,培育创新精神、团队精神、合作精神,使“创新”成为人们的共识。要使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鼓励,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把创新化为全民的共同行动。
(作者系中共徐州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
充分认识创新文化的重要价值
创新文化孕育创新事业,我们要充分认识创新文化的重要价值,充分认识创新文化的培育对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大现实意义。
第一,创新文化是引领创新实践的先导。世界科技革命的发生和科技中心的转移,都与特定时期、特定地域的社会文化状态密切关联。没有14世纪前后的欧洲文化复兴,就没有此后欧洲科学技术的繁荣。17、18世纪英国宽松的宗教文化背景以及重视知识的培根精神,为牛顿、瓦特等的发现、发明提供了合适的气候、土壤,从而使英国成为当时的世界科学中心。19世纪,德国重视教育与研究结合、理性思维与实践交融,为科技创新营造了良好环境,从而使科学中心、技术研究中心从英伦三岛转回了欧洲大陆。20世纪的美国则以移民社会开放、多元、冒险、包容的文化特征吸引了大批创新精英,从而引领世界科技发展潮流,成为当代的科技中心和创新高地。历史一再证明,伟大的创新实践需要繁盛的创新文化为铺垫、做先导,缺乏崇尚和激励创新的文化氛围,就不可能吸引、留住富有创新激情的人才,也不可能成就创新事业。
第二,创新文化是焕发创新活力的源泉。人是创新活动的主体,创新是人的能动性、创造性的最高体现。创新实践本质上是人的各种高级能力有机协调、综合运用的过程,是对创新现象及所涉社会因素进行科学解读、组合、集成的过程。任何一个创新主体只有经受创新文化的熏染,才能进发强烈的创新激情,才能具备科学理念、科学精神,才能在攻坚克难中坚定不移地追寻创新目标。创新文化是生发创新冲动的温床,是激发创新实践的助推器。是焕发创新活力的源头活水。
第三,创新文化是构建创新体系的纽带。创新实践是一种多要素聚合、多领域参与的系统工程,包括知识创新、技术创新、知识传播、知识应用等不同环节,涉及企业、研发机构、教育机构、政府部门、中介机构等多种社会组织。科学高效的创新体系必然是各要素间无缝联接、高效运行的创新网络。而实现创新系统内诸多要素间密切融合、良性互动的纽带就是创新文化。创新文化深嵌于创新体系要素之内,流转于创新体系运转之中,发挥着重要的导向、激励功能和凝聚、催生作用,是创新体系的灵魂与和谐运行的润滑剂、发动机。
科学把握创新文化的内涵
创新往往表现为科技现象、经济现象、军事现象等,但在深层次上和根本上还是文化现象,并都可归因于文化问题。创新文化就是那些能够使创新活动变得更容易、更成功、更快捷的各种有效的手段、途径、方式、方法,是与创新实践相关的、有利于自主创新的一切文化形态,是人们在创新实践中形成的观念、制度、方法、氛同、价值及心理等的总和,概括起来主要体现在三个层面:一是主体创新文化,主要指创新主体自身必备的文化特质及其创新活动所具备的价值观、道德观等文化因素,这是创新文化的灵魂和核心内容;二是制度创新文化,主要指有助于自主创新活动的体制、机制、政策等文化因素,这是创新文化建设的根本保证;三是环境创新文化,主要指有助于自主创新活动的各种社会环境、氛围、服务平台等因素,这是创新文化建设的有效载体。创新文化除了具有一切文化共性之外,还有其鲜明的个性特质,主要表现为:
1、创新文化是张扬个性的文化。重视个性是创新文化的内核,张扬个性是创新文化的基本要求。创新文化尊重人性,尊重人的自由表达,促进人的全面自由发展。它承认个性差异,尊重偏才、奇才,肯定标新立异的思想言行,反对从众。创新文化倡导个性解放,期待不俗的个性成就不凡的创造,认为所有的创新都是个性化的劳动,创新实践就是张扬个性的过程,创新成果就是创造者个性的具体呈现。
2、创新文化是勇于探索的文化。创新是勇敢者的专利、探索者的乐园。创新文化鼓励冒尖,不惧风险,始终高扬英勇无畏、敢为人先、甘冒风险的大旗,为大勇之士摇旗呐喊,为大义之举擂鼓助威。创新文化的发展融汇了无数创新精英冒险、探索、开拓的历程,无数伟大的创新实践推动人类不断开辟新天地、步入新境界、赢得新发展,也滋养和丰富了创新文化,并雄辩地证明了创新文化的巨大价值。
3、创新文化是开放包容的文化。开放包容是创新文化形成与发展的重要前提和基本保证,没有开放的姿态、包容的襟怀,就无法开阔新视野、学到新知识、跟踪新成就,创新也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只有善于在开放中学习借鉴各种新思潮、新技术、新模式,以海纳百川、包容有度的胸怀积极引进和消化吸收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先进文明成果,才能拓展自身创新的思路、掌握创新的知识、借鉴创新的方法,才能实现自我的提升和超越。
4、创新文化是竞争合作的文化。竞争是创新文化的不变追求,合作是创新文化的永恒主题。创新文化既鼓励在公平环境下展开竞争,也提倡尊重对手、善于合作。在工业化、市场化、全球化进程加速推进的时代背景下,在竞争中是否给力、在合作中能否借力已经成为成功与否的关键。单打独斗的做法没出路、你死我活的想法已过时,只有扬长避短、合作共赢才是生存与发展的制胜之道。
5、创新文化是求真务实的文化。求真务实是创新文化的落脚点。创新需要异想天开,但终须回归现实、注重实效;创新可以天马行空,但必须尊重科学、遵循规律。创新的本质在于追求真理、探求事实,如果违背规律、抛弃真相,创新就会南辕北辙、得不偿失。创新文化不仅具有求真务实的精神,还有很强的批判精神,它敢于自我否定、藐视权威、追求真理。
积极培育创新文化
创新是一种状态、一种精神、一种追求,创新文化的培育过程就是不断解放思想的过程、不断探寻求索的过程、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我们要把培育创新文化作为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的首要环节,多方推动、多层建构,多元完善,使创新文化的内涵更加丰富、影响更加广泛、作用更加明显。
1、强化政府的创新自觉。政府作为创新文化培育的主导力量,要高度重视创新文化培育,不断强化主体意识、责任意识、自觉意识。要切实发挥好规划者、组织者和服务者的重要作用,科学制定创新文化发展战略和具体实施路径。要建立创新人才培育体制和激励机制,积极推动重大创新项目实施,大力扶持重点创新企业发展。要协调各方创新要素,整合社会创新资源,搭建创新服务平台,引导创新发展。要把主要精力和工作重点放在创新体系和创新环境的建设上,特别是要确立教育先行战略,从教育理念变革和教育体系改革抓起,培养广大青少年的创新思维、创新精神、创新方法。
2、增强企业的创新动力。要把建设创新型企业摆在更加突出的地位,为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和持续发展能力奠定坚实基础。加强产学研结合,鼓励支持企业与高等学校、科研机构建立产学研联合体,加快推进科技创新的推广应用。培育自主品牌,整合人才、资金、技术,形成集研究、开发、设计、制造于一体的科技创新体系,创造和掌握更多的自主知识产权,努力打造更多具有竞争力的知名品牌。建设“创新求异、宽容失败、适当竞争”的企业文化,着力营造留住人才、释放才能、适合人才发展的创新型企业文化土壤。
3、激发人才的创新智慧。要以“服务发展、人才优先、以用为本、创新机制、高端引领、整体开发”的人才思想指导人才工作,创新人才培养开发、评价发现、选拔任用、流动配置、激励保障等方面的体制机制,通过政策调整和制度创新,改善创新人才成长的土壤和环境制度,实现不拘一格地识才选才,各类人才各显其能、各尽其用。根据每个人才的特点,把他们放到合适的岗位,让人才有发挥作用的舞台和空间。给予创新创业者关爱与支持,为其创造良好环境,搭建干事创业平台,让人才自由创新,并且做到“以价值体现价值,用财富回报财富”。
4、凝聚社会的创新认同。创新产生于适宜的文化氛围里,成长于公众理解和支持的社会环境中。要大力培育“鼓励成功、宽容失败”的社会氛围,培育创新精神、团队精神、合作精神,使“创新”成为人们的共识。要使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鼓励,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把创新化为全民的共同行动。
(作者系中共徐州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