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教与学通过老师利用合理的心理引导,能提高教学质量,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中学数学心理引导
创建更好的教学氛围,有效地构建愉悦的教学情境,使教学内容深深地触及学生的心灵深处,诱导学生把学习新知的压力变为探求新知的动力,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手段。激发学习兴趣对学生学习的能动性、自主性,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激趣学习,获得学习的源动力
“成功的教育所需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当学生对数学有了浓厚的兴趣时,就会产生一种强烈的求知欲,从而产生主动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把学数学当作一种爱好,一种乐趣,一种享受。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的重要心理成分,是学习积极性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是学习的动力,也是发展智力潜能的契机。产生兴趣的两个基本因素是求知欲和对客体的肯定的情绪态度。因此,只有那些对数学学习有浓厚兴趣,把学习看成自己的愿望和需要的人,才能使自己的整个认识活动活跃起来。我认为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要让他们对所学的内容感兴趣;有了兴趣,学习就有良好的开端,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在导入新知时精心创设情境,可引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催生出强烈的探究愿望,使他们的思维处于异常活跃的状态。
二、学习生活化
数学是一门很生活化的学科,因此在教学时,我很注重学生要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让他们自己明白数学来源于生活、运用于生活、并最终为生活服务,学习数学知识的目的是为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是为了用数学去解决实际问题。为此,我在教学时尽量把题目改成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更加容易理解,更加明白学习的目的。
如:在教学求利息一课时,我布置学生去观察一下储蓄所的储蓄利率表。在教学过程中,我给学生创设一种模拟储蓄的场景:让他们填写存单,计算到期利息、本息,思考讨论最合算、最经济的储蓄方法,同时还加入有关利息税的知识,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
三、鼓励学生主动提问,大胆猜想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的思维往往是从疑问开始的,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教师应允许和鼓励学生对课本有自己独特的理解,对疑问有与众不同的解释。布鲁巴克曾说过:“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自己提问题。” 提出问题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但是,我们在数学教学中比较重视“讲清基本概念,抓住知识要点,培养解题技巧,解答学生疑问”,强调以教师为主导作用的教育,造成学生长于求同思维而短于求异思维,使学生只会做“学答”而不会做“学问”。在一般情况下,能够主动提问的学生,思维较少受思维定势的影响,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求知欲旺盛,学习效率高的特点,培养学生主动提问的意识应是解决数学教学的关键。为了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首先,让学生明白提出问题的重要性,创造一种人人都参与提出问题的氛围,促使学生增强问题意识。其次,有了问题意识后,应不断地从不同的方面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引导学生钻研课本,针对课本提出问题。课本是学生最直接的资料,而现在的课本内容是高度概括化的,要想深刻理解,必须不断地提出问题。可以问这一章、这一节的重点、难点是什么;可以问这一概念、定理的涵义是什么,其中隐含着什么条件;可以问该定理用于何处,应注意什么条件;可以问公式该如何运用(正用、逆用、变形应用)等。以上的提问在目前的教学中都是属于教师发问的问题,通过训练,重心逐步转向学生能自己提出问题之上。还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从课本中发现更深层次的问题。引导学生辨析错解,在辨析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鼓励学生大胆猜想: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善于营造民主氛围,鼓励学生敢于提出奇特的、大胆的、甚至可能是错误的猜想。“没有大胆的猜想,就做不出伟大的发现”,鼓励猜想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索意识的重要手段。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可以让学生猜想概念的本质特征、猜想数学公式的推导、猜想解题方法的种类、猜想他人的思维方式等,让学生主动地探求知识。
四、积极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营造学生自主学习的环境
心理学告诉我们,教学过程中运用的感觉器官越多,它们的作用就发挥得越充分,对学习的知识就越容易理解和巩固。因此,积极应用现代教育设备,如电脑、视频展示仪、投影仪、语音设备等,向学生展示丰富的文本、图像、图形、动画、录像等音视频信息,多重刺激学生的感官,使学生心中唤起强烈的真实感受,从而为学生创设一个有利于自主学习的学习环境。如:进入高中的第一节数学课,可以安排在多媒体教室。教师将准备的课件放到服务器上,在教学中,先要求他们利用计算机,按指定的路径访问这一课件。由于多媒体技术按照人脑的联想方式,非线性地组织教学信息,这和人类思维的联想特征相符合,有利于学生自由联想能力的发挥和创造能力的培养。教学信息的非线性使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通过联想,自由选择不同的路径,进入不同的教学内容学习,从而实现因材施教。因此,学生在学习时,可根据自己原有的认知结构、认知水平和兴趣,自主确定学习进度和进入路径,自由选择、自主控制教学内容及其呈现方式。此时,教师此时只是学生的朋友、学生学习的合作者。通过学生自己动手,自主学习,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真的象书中所描述的那样:“数学并不神秘,不是只有天才才能学好,只要通过努力,人人都能学会数学。”
五、分层布置作业,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自觉性
为了更好的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自觉性,老师要给每位学生创造不同的发挥潜能的机会,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能力,有着较大差异,这就要求教师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安排不同层次的作业,切记“一刀切”。针对我班学生的具体情况,我将学生作业分成三个层次。第一层次:在有难度的基础题的基础上,增加思维训练题,开发学生的智力。第二层次:稍有难度的基础题,增加较简单的思维训练。第三层次:较容易的基础题。让学生自己选择适合自己的作业来完成,并鼓励学生敢于尝试对于自己稍有难度的作业来做。根据个别学生做题速度的快慢,适当的增加或减少作业量,还可从三层作业中挑选自己想完成的题来做。如此布置作业,使学生有了自由选择的空间,激发了学生完成作业的积极性,促进了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意识的形成。
当然,新课的导入方式很多,如讲故事,猜谜语、做游戏、听音乐,简单的一个设问,普通的一声问候,甚至一句无声的体态语。总之,这一切都要围绕一个目标,那就是为学生学习新知创造一个愉悦、和谐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唤起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创造性,让学生愿学、善学、乐学。
【参考文献】
1. 桑标:《当代发展心理学》
2.冯忠良:《教育心理学》
【关键词】中学数学心理引导
创建更好的教学氛围,有效地构建愉悦的教学情境,使教学内容深深地触及学生的心灵深处,诱导学生把学习新知的压力变为探求新知的动力,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手段。激发学习兴趣对学生学习的能动性、自主性,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激趣学习,获得学习的源动力
“成功的教育所需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当学生对数学有了浓厚的兴趣时,就会产生一种强烈的求知欲,从而产生主动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把学数学当作一种爱好,一种乐趣,一种享受。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的重要心理成分,是学习积极性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是学习的动力,也是发展智力潜能的契机。产生兴趣的两个基本因素是求知欲和对客体的肯定的情绪态度。因此,只有那些对数学学习有浓厚兴趣,把学习看成自己的愿望和需要的人,才能使自己的整个认识活动活跃起来。我认为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要让他们对所学的内容感兴趣;有了兴趣,学习就有良好的开端,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在导入新知时精心创设情境,可引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催生出强烈的探究愿望,使他们的思维处于异常活跃的状态。
二、学习生活化
数学是一门很生活化的学科,因此在教学时,我很注重学生要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让他们自己明白数学来源于生活、运用于生活、并最终为生活服务,学习数学知识的目的是为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是为了用数学去解决实际问题。为此,我在教学时尽量把题目改成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更加容易理解,更加明白学习的目的。
如:在教学求利息一课时,我布置学生去观察一下储蓄所的储蓄利率表。在教学过程中,我给学生创设一种模拟储蓄的场景:让他们填写存单,计算到期利息、本息,思考讨论最合算、最经济的储蓄方法,同时还加入有关利息税的知识,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
三、鼓励学生主动提问,大胆猜想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的思维往往是从疑问开始的,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教师应允许和鼓励学生对课本有自己独特的理解,对疑问有与众不同的解释。布鲁巴克曾说过:“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自己提问题。” 提出问题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但是,我们在数学教学中比较重视“讲清基本概念,抓住知识要点,培养解题技巧,解答学生疑问”,强调以教师为主导作用的教育,造成学生长于求同思维而短于求异思维,使学生只会做“学答”而不会做“学问”。在一般情况下,能够主动提问的学生,思维较少受思维定势的影响,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求知欲旺盛,学习效率高的特点,培养学生主动提问的意识应是解决数学教学的关键。为了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首先,让学生明白提出问题的重要性,创造一种人人都参与提出问题的氛围,促使学生增强问题意识。其次,有了问题意识后,应不断地从不同的方面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引导学生钻研课本,针对课本提出问题。课本是学生最直接的资料,而现在的课本内容是高度概括化的,要想深刻理解,必须不断地提出问题。可以问这一章、这一节的重点、难点是什么;可以问这一概念、定理的涵义是什么,其中隐含着什么条件;可以问该定理用于何处,应注意什么条件;可以问公式该如何运用(正用、逆用、变形应用)等。以上的提问在目前的教学中都是属于教师发问的问题,通过训练,重心逐步转向学生能自己提出问题之上。还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从课本中发现更深层次的问题。引导学生辨析错解,在辨析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鼓励学生大胆猜想: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善于营造民主氛围,鼓励学生敢于提出奇特的、大胆的、甚至可能是错误的猜想。“没有大胆的猜想,就做不出伟大的发现”,鼓励猜想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索意识的重要手段。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可以让学生猜想概念的本质特征、猜想数学公式的推导、猜想解题方法的种类、猜想他人的思维方式等,让学生主动地探求知识。
四、积极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营造学生自主学习的环境
心理学告诉我们,教学过程中运用的感觉器官越多,它们的作用就发挥得越充分,对学习的知识就越容易理解和巩固。因此,积极应用现代教育设备,如电脑、视频展示仪、投影仪、语音设备等,向学生展示丰富的文本、图像、图形、动画、录像等音视频信息,多重刺激学生的感官,使学生心中唤起强烈的真实感受,从而为学生创设一个有利于自主学习的学习环境。如:进入高中的第一节数学课,可以安排在多媒体教室。教师将准备的课件放到服务器上,在教学中,先要求他们利用计算机,按指定的路径访问这一课件。由于多媒体技术按照人脑的联想方式,非线性地组织教学信息,这和人类思维的联想特征相符合,有利于学生自由联想能力的发挥和创造能力的培养。教学信息的非线性使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通过联想,自由选择不同的路径,进入不同的教学内容学习,从而实现因材施教。因此,学生在学习时,可根据自己原有的认知结构、认知水平和兴趣,自主确定学习进度和进入路径,自由选择、自主控制教学内容及其呈现方式。此时,教师此时只是学生的朋友、学生学习的合作者。通过学生自己动手,自主学习,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真的象书中所描述的那样:“数学并不神秘,不是只有天才才能学好,只要通过努力,人人都能学会数学。”
五、分层布置作业,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自觉性
为了更好的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自觉性,老师要给每位学生创造不同的发挥潜能的机会,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能力,有着较大差异,这就要求教师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安排不同层次的作业,切记“一刀切”。针对我班学生的具体情况,我将学生作业分成三个层次。第一层次:在有难度的基础题的基础上,增加思维训练题,开发学生的智力。第二层次:稍有难度的基础题,增加较简单的思维训练。第三层次:较容易的基础题。让学生自己选择适合自己的作业来完成,并鼓励学生敢于尝试对于自己稍有难度的作业来做。根据个别学生做题速度的快慢,适当的增加或减少作业量,还可从三层作业中挑选自己想完成的题来做。如此布置作业,使学生有了自由选择的空间,激发了学生完成作业的积极性,促进了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意识的形成。
当然,新课的导入方式很多,如讲故事,猜谜语、做游戏、听音乐,简单的一个设问,普通的一声问候,甚至一句无声的体态语。总之,这一切都要围绕一个目标,那就是为学生学习新知创造一个愉悦、和谐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唤起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创造性,让学生愿学、善学、乐学。
【参考文献】
1. 桑标:《当代发展心理学》
2.冯忠良:《教育心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