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教师与课程改革一道成长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ke8807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要实现新课程改革的目标,教师是课程改革的主体,教师的专业知识技能关系到课改的成败。因此,作为学校管理者,要求教师与课改一道成长,这对提高新教材的使用效果具有促进意义。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人手:
  
  一、突出教师主体。树立课改理念
  
  教师的成长和发展关键在于实践性知识的不断丰富,实践智慧的不断提升。突出教师主体,必须与新课程理念相结合,与教育科研课题研究相结合,用清晰的理念来指导实践的自觉性,强化教师把自己定位在学生的“学习的引导者,课程的开发者”上,使教师在观念与行动上有根本的转变。同时,可适时开展一些技能培训与竞赛活动,使教师不断提高教学技能,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围绕某一教学主题,利用案例形式分析问题所在的差距,结合自身教学经验与感悟,拟订改进教学方面的计划与措施,进行合作研究,进一步促进个性化的课堂教学,激发教师专业发展的动力和教学创新,促进教师不断进取,转变教学观念,改变教学行为,提高自身理论与研究水平。
  
  二、探究教学行为。改进教学方式
  
  新课程改革是一个自下而上的双向互动的探索过程,它没有固定的模式,需要不断地深入。教师在不厌其烦地教育学生认真读书的同时,不能忽略了自己也要读书、学习、提高,这对教师专业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同时也为教师的成长提供了极好的机会。“如何与新课程同行、与学生成长”,每位课改实验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寻找答案,在过程中学会学习。教师要主动带着问题与思考寻求帮助,有目的听课、评课、讨论,借鉴其他教师的经验,通过对课堂实例的分析来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主动地把自己的问题提出来,请别人帮助、专家解惑,在互动交流的过程中,教师在互补共生中成长。通过行动研究,教师及时转变角色,变革等行为,做教材研究者、学习的促进者、教学的改革者、课程的开发者,自觉调整课程改革的教师专业知识结构,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多方位提升素养,促进自身专业的发展。
  
  三、实施校本研修。促进专业发展
  
  教师是校本研修的主体,因此要增强研究意识,养成理论学习和实践反思的习惯,不断提高研究和解决教学实际问题的能力。使日常教学工作和教学研究、教师专业成长融为一体,每位教师根据个人不同情况制订专业发展计划,进行个案研究,围绕某一典型案例或教学细节,与全新的课改理念、观念进行剖析,在这个行动研究中。教师常常会思考、反省、探索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设法解决这些问题。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的研究能力也不断提高,因此,教师将进行的教育理念变为教学行为,将学到的专业知识与技能运用于教学之中,改进方法,提高课堂效果,促进学生的多元性发展。
  课堂教学是师生互动的流程,作为新课改下的教师,要树立“人本”意识,关注学生的课堂表现,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乐于为学生搭建一个个平台,善教乐教,关心每一位学生,善待每一位学生,激活每一个学生,让课堂成为师生的共享乐园;把微笑带进课堂,用微笑教学,善于用眼神、语调、手势表达对学生的爱心和期望,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变“压”为“导”,变“学”为“思”,为学生创设一个宽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使教学过程充满生机。教师要努力使自己的教学行为适应于新课改理念的需要,真正做一名反思型教师、创设型教师、专家型教师。
  
  四、提升教师素养。发展教师能力
  
  多年来,学校仅仅被理解为学生的发展场所,教师的发展长期被忽视。因此,传统的教研活动更多的内容是教材教法的浅层研究和考试测验的讨论,对教师的专业发展很少关注;而现代学校的重要标志之一就是确立教师在教育实践中的主体地位和作用,学校教研组织和活动必须把教师专业文化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因为真正的教研活动必须具有教师发展的功能。  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应当借助新课程改革的东风,加强自我教育,主动抓住利于自己成长的这一“天赐”良机,充分发挥自身的潜能。新课改关注学生品德的发展,关注课程功能、结构、内容的调整,关注评价和考试制度的改革,关注教学行为方式的变更和学习方法、学习策略的渗透,关注学生自主意识、应用意识、综合意识、环境意识与鲜明个性的形成,关注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培养,倡导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并重以及知、情、意、行的和谐统一。此次新课改的主旋律是以人的发展为本,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即关注学生的情緒和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关注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的培养。  教师是课程改革的主体,教师的专业素养将直接影响着新课程改革的成败。学校教学的管理者,必须关注与促进师生的共同发展与其同成长,让师生“双向成才”。
其他文献
给出3-预李代数配对的定义,找到在两个3-预李代数的直和上构造新的3-预李代数的方法.给出3-预李代数广义表示的定义,得到在3-预李代数和它的表示空间的直和上构造3-预李代数
雷锋精神不仅在过去的历史阶段给予人们思想、行动上的力量,在新的历史时期,雷锋精神也富有崭新的内涵,成为当代大学生成长、成才不可或缺的精神养分.在解读“雷锋精神”的时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东北人民革命军,在抗日义勇军失利后,在与义勇军余部联合作战中趋于认同。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二军根据东满地区义勇军、山林队的特点,采取了灵活多变的政策与
“全面品质管理”源自国企业界,是由戴明、朱兰及柯洛斯比等大师所发展出来的管理哲学与原则。它具有五个明显的特征:一是顾客导向,强调员工积极地观察、寻求、体验顾客的需求和愿望;二是领导示范,要求各级管理人员带头创新;三是全员参与,引导每一名员工不仅明确“改善”的意义、目标、必要的技术、工具,而且达成“品质共识”,建立起关于“品质”的价值观、责任感和承诺;四是重视教育,帮助员工发自内心地追求和改善品质,
本课题组十几年的教学总结发现,通过与学生情感交流做到了解学生生活、做学生思想的贴心人、做学生兴趣的引路人、做学生潜能的挖掘者、关心学生、温暖学生、做学生学习的榜
开学伊始,云的妈妈找到我,说儿子回家后好多单词读错了,还有些不会读,怎么办?我当时随口就给了一句:你可以在孩子作业本上写出你发现的情况,第二天我批改作业就能看见,然后我会进行相应的辅导。看得出,云的妈妈是带着满意离开了我的办公室。  云的妈妈很负责,于是每天云的家庭作业本上就多了一两行认真的笔迹:“cinema、playground读不准”;“presents和parents读音混淆,分辨不清”;
在分析计算机类专业毕业生软件开发能力不强的原因的基础上,指出通过本科生导师制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软件开发能力.研究了以培养学生软件开发能力为目标的本科生导师制实施过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是我国高等教育的一项重大改革.传统实验教学体系难以满足实践创新的要求,通过分析学校现有实践教学载体,提出了以创新平台为重要载体推行“卓越
《数学课程标准》把应用题确定为“发展性领域”中的“解决问题”,应用题的内涵是从社会实际中提取出来的,需要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应用题教学对培养学生理解数学知
笔者发现农村多数小学生说话能力不强。在口语交际课中,学生不主动发言、害怕发言。课堂上,老师提出了问题也很少人主动回答,课堂气氛沉闷。这一现象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对教学质量造成了较大的影响。那怎么样才能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上“说”起来呢?    一、创设情境,激发需求     学生的说话能力是在具体情境的实践中培养出来的。在教学中,教师要把学生置身于有话可说的情境中,激起学生浓厚的兴趣和情感。产生“一吐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