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33.951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2)21-0148-01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艺术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充分发挥艺术的情感教育功能,促进幼儿健全人格的形成”。随着幼儿教育的不断改革,培养幼儿各方面的技能技巧显得更为重要。而音乐教育也是幼儿园必不可少的教育活动,是培养幼儿良好音乐素质的主要形式。我通过多年的实践探索,在音乐活动教育的各方面有所改进、创新,表现出了良好效果。那么,怎样在活动中提高幼儿的音乐素质?
1通过音乐节奏感,培养幼儿的音乐素质
培养幼儿有一定的音乐修养,必须要让幼儿有一定的节奏感。在节奏教学活动中,我们要设法挖掘幼儿潜在的这种能力。通过集体、小组、游戏等多种活动,让幼儿在这些活动中学习音乐,了解音乐,提高音乐素质。主要的作法是:
1.1通过听和说,让幼儿辨别不同的节奏。 音乐是听觉艺术。幼儿的音乐节奏感与他们听觉发展有密切关系。幼儿生活在声音的世界中,节奏可以说是无处不在,重要的在于引导幼儿到生活中去倾听节奏,发现节奏,探寻节奏。我们设计了“火车站”“钟表店”等游戏活动,让幼儿通过听亲自感知“咔嚓咔嚓”的火车行进声、“嘀哒嘀哒”的钟表声等。幼儿常会为自己发现新的节奏声感到特别的兴奋,就会主动到周围生活中去寻找各种节奏。
在幼儿感知声音节奏的基础上,再引导幼儿听辩节奏,如听四二拍、四三拍等不同节奏的乐曲,听不同感觉不同节奏的雨声、鼓声、铃铛声、拍手声等,通过听和说,让幼儿辨别不同的节奏。
1.2把节奏训练活动寓于游戏之中。 幼儿对节奏有了一定的感知,便能能用动作在音乐或音乐伴奏情况下,把自己对节奏的感受和理解用优美的动作表现出来。动作由幼儿自己对音乐的体会来表演比较自由、灵活,而不需教师一招一式地教,如果教师须加以引导、启发,循序渐进地帮助,幼儿用他们自己的动作来解释音乐,表达对音乐的认识。通过游戏活动“大鼓和小鼓”、“机器人”等游戏把节奏训练活动寓于游戏之中,让孩子们在不知不觉中用身体动作来表现节奏。
1.3用乐器敲打节奏。 为了培养幼儿的节奏感,我们在音乐角里放置了各种打击乐器,让幼儿能随时取用。开始时幼儿拿着各种乐器敲着玩,让幼儿发现各种不同乐器发出的不同音响,再引导幼儿怎样随着节奏操作乐器,这样,幼儿以更浓的兴趣去探索奇妙的音色与节奏,并主动参与演奏活动。幼儿对乐器产生兴趣以后,我们可以组织幼儿用打击乐器为歌曲(或乐曲)合节奏:指导幼儿寻找曲子的旋律节奏,边听边拍手,然后再拿乐器合着节奏敲打。幼儿积极投入,并从中获得了配乐成功的喜悦。
1.4鼓励幼儿创造与别人不同的节奏。 在音乐教育过程中,不能只注重节奏的训练,应强调培养幼儿创造性地表现音乐,激发他们独立思考,并创造机会让他们发表自己的见解。在游戏“火车”、“我有一个乖娃娃”等节奏创作中,鼓励幼儿创造与别人不同的节奏。
2通过表情,培养提高幼儿的音乐素质
在音乐教育中,表情是人们真情的自然流露。因此,我们要使幼儿对音乐的意义和美的因素有清楚的理解,使他们很自然地以某种表情来唱歌。
2.1让幼儿对音乐结构有所理解。我们一开始以短句为单位来教音乐,使孩子理解短句,逐步看出每一个音乐作品都是由一系列短句组成的,有些重复,有些对比,有些包含各种变化,有了对乐句的理解,幼儿就能根据乐句的意义来表现。
2.2引导幼儿理解歌词。幼儿对歌词的理解程度可以从幼儿的表情中观察出来,无论一首什么样的歌曲,每句歌词都有它的内容和所表达的意思,教师引导幼儿理解歌词,如:伤心的、难过的、欢快的……该怎样来表现,表情不能只能用笑哭来代替,而是让幼儿表现音乐作品中那种自发的感情可以自然外泄的内容。
2.3演唱时的强度和速度也能影响音樂表情。速度主要是通过拍子的节奏来定,我们不能直接地缺乏想象地让幼儿唱快或唱慢,我们同样让幼儿感受歌曲的意境,随之以适当的“速度”来反映这个意境,自然地放慢或加快。
3通过对音乐的欣赏能力,提高幼儿的音乐素质
音乐欣赏是一个审美的过程,它的目的在于“初步萌发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幼儿各种感官参与活动,才能达到最佳的效果。因此,在欣赏活动中,我们运用了看、听、说、演等多种形式,培养幼儿的音乐欣赏能力。但幼儿欣赏音乐作品,离不开生活实践,因此,丰富幼儿有关知识经验是幼儿对音乐产生想象和联想的基础,选择与幼儿年龄特点、接受能力相吻合的作品是接受欣赏内容的前提。我们通过,语言,图画,韵律等幼儿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参与,调动了幼儿各种感官协同配合,激发了幼儿欣赏音乐的积极性,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感受音乐,真正达到欣赏的目的。
总之,在培养幼儿音乐素质的教育活动中,我们要注重了面向全体幼儿,调动每一个幼儿的积极性,激发幼儿自动参与,让每一个幼儿都得到一定的发展。在教学时注重选择与幼儿年龄特点相符合的内容,并做到了律动、歌曲、乐曲等多方面材料的结合,在教学活动中,也从乐理知识的传授、节奏感的培养、表演能力、欣赏能力的发展等多方面来培养幼儿,引导幼儿自己去感知,在感知的基础上进行想象、创造、表现,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幼儿在音乐素质的各个方面获得技能,得到发展。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艺术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充分发挥艺术的情感教育功能,促进幼儿健全人格的形成”。随着幼儿教育的不断改革,培养幼儿各方面的技能技巧显得更为重要。而音乐教育也是幼儿园必不可少的教育活动,是培养幼儿良好音乐素质的主要形式。我通过多年的实践探索,在音乐活动教育的各方面有所改进、创新,表现出了良好效果。那么,怎样在活动中提高幼儿的音乐素质?
1通过音乐节奏感,培养幼儿的音乐素质
培养幼儿有一定的音乐修养,必须要让幼儿有一定的节奏感。在节奏教学活动中,我们要设法挖掘幼儿潜在的这种能力。通过集体、小组、游戏等多种活动,让幼儿在这些活动中学习音乐,了解音乐,提高音乐素质。主要的作法是:
1.1通过听和说,让幼儿辨别不同的节奏。 音乐是听觉艺术。幼儿的音乐节奏感与他们听觉发展有密切关系。幼儿生活在声音的世界中,节奏可以说是无处不在,重要的在于引导幼儿到生活中去倾听节奏,发现节奏,探寻节奏。我们设计了“火车站”“钟表店”等游戏活动,让幼儿通过听亲自感知“咔嚓咔嚓”的火车行进声、“嘀哒嘀哒”的钟表声等。幼儿常会为自己发现新的节奏声感到特别的兴奋,就会主动到周围生活中去寻找各种节奏。
在幼儿感知声音节奏的基础上,再引导幼儿听辩节奏,如听四二拍、四三拍等不同节奏的乐曲,听不同感觉不同节奏的雨声、鼓声、铃铛声、拍手声等,通过听和说,让幼儿辨别不同的节奏。
1.2把节奏训练活动寓于游戏之中。 幼儿对节奏有了一定的感知,便能能用动作在音乐或音乐伴奏情况下,把自己对节奏的感受和理解用优美的动作表现出来。动作由幼儿自己对音乐的体会来表演比较自由、灵活,而不需教师一招一式地教,如果教师须加以引导、启发,循序渐进地帮助,幼儿用他们自己的动作来解释音乐,表达对音乐的认识。通过游戏活动“大鼓和小鼓”、“机器人”等游戏把节奏训练活动寓于游戏之中,让孩子们在不知不觉中用身体动作来表现节奏。
1.3用乐器敲打节奏。 为了培养幼儿的节奏感,我们在音乐角里放置了各种打击乐器,让幼儿能随时取用。开始时幼儿拿着各种乐器敲着玩,让幼儿发现各种不同乐器发出的不同音响,再引导幼儿怎样随着节奏操作乐器,这样,幼儿以更浓的兴趣去探索奇妙的音色与节奏,并主动参与演奏活动。幼儿对乐器产生兴趣以后,我们可以组织幼儿用打击乐器为歌曲(或乐曲)合节奏:指导幼儿寻找曲子的旋律节奏,边听边拍手,然后再拿乐器合着节奏敲打。幼儿积极投入,并从中获得了配乐成功的喜悦。
1.4鼓励幼儿创造与别人不同的节奏。 在音乐教育过程中,不能只注重节奏的训练,应强调培养幼儿创造性地表现音乐,激发他们独立思考,并创造机会让他们发表自己的见解。在游戏“火车”、“我有一个乖娃娃”等节奏创作中,鼓励幼儿创造与别人不同的节奏。
2通过表情,培养提高幼儿的音乐素质
在音乐教育中,表情是人们真情的自然流露。因此,我们要使幼儿对音乐的意义和美的因素有清楚的理解,使他们很自然地以某种表情来唱歌。
2.1让幼儿对音乐结构有所理解。我们一开始以短句为单位来教音乐,使孩子理解短句,逐步看出每一个音乐作品都是由一系列短句组成的,有些重复,有些对比,有些包含各种变化,有了对乐句的理解,幼儿就能根据乐句的意义来表现。
2.2引导幼儿理解歌词。幼儿对歌词的理解程度可以从幼儿的表情中观察出来,无论一首什么样的歌曲,每句歌词都有它的内容和所表达的意思,教师引导幼儿理解歌词,如:伤心的、难过的、欢快的……该怎样来表现,表情不能只能用笑哭来代替,而是让幼儿表现音乐作品中那种自发的感情可以自然外泄的内容。
2.3演唱时的强度和速度也能影响音樂表情。速度主要是通过拍子的节奏来定,我们不能直接地缺乏想象地让幼儿唱快或唱慢,我们同样让幼儿感受歌曲的意境,随之以适当的“速度”来反映这个意境,自然地放慢或加快。
3通过对音乐的欣赏能力,提高幼儿的音乐素质
音乐欣赏是一个审美的过程,它的目的在于“初步萌发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幼儿各种感官参与活动,才能达到最佳的效果。因此,在欣赏活动中,我们运用了看、听、说、演等多种形式,培养幼儿的音乐欣赏能力。但幼儿欣赏音乐作品,离不开生活实践,因此,丰富幼儿有关知识经验是幼儿对音乐产生想象和联想的基础,选择与幼儿年龄特点、接受能力相吻合的作品是接受欣赏内容的前提。我们通过,语言,图画,韵律等幼儿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参与,调动了幼儿各种感官协同配合,激发了幼儿欣赏音乐的积极性,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感受音乐,真正达到欣赏的目的。
总之,在培养幼儿音乐素质的教育活动中,我们要注重了面向全体幼儿,调动每一个幼儿的积极性,激发幼儿自动参与,让每一个幼儿都得到一定的发展。在教学时注重选择与幼儿年龄特点相符合的内容,并做到了律动、歌曲、乐曲等多方面材料的结合,在教学活动中,也从乐理知识的传授、节奏感的培养、表演能力、欣赏能力的发展等多方面来培养幼儿,引导幼儿自己去感知,在感知的基础上进行想象、创造、表现,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幼儿在音乐素质的各个方面获得技能,得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