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势在必行

来源 :世界家苑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bjysd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食用农产品合格证管理是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农业生产经营方式转变的一项重大制度创新,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抓手,合格品牌是产出来和管出来的市场最佳体现。全面推进食用农产品合格证管理工作,纳入《农产品质量安全法中》,并加快与国家食药部门市场监管对接,促进监管方式的重要转变,努力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效能。海南在全省范围内启用试行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制度,计划今年底前所有出岛瓜果蔬菜全部使用合格证出岛,海南省全面推行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势在必行。本文从几个方面阐述了食用农产品合格证的定义、内容、实施主体及如何推行和监管,分析了食用农产品合格证的主要目的和作用,为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在海南省内的全面推广奠定基础。
  关键词:食用农产品;合格;自我承诺;监管
  农产品质量安全关系公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是老百姓非常关心的民生问题。当前我国农产品供求关系发生深刻变化,城乡居民消费需求快速升级,正在从“吃饱”向“吃好”“吃得绿色优质、营养健康”转变,关注点越来越多,要求越来越高。并且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老百姓越发关注农产品的质量安全,迫切需要了解买到手里的农产品来源、生产日期和农药兽药残留、是否合格等情况。
  健康码的推行,为试行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制度提供了经验借鉴,同时也引发了深刻思考:健康码7天跑遍全国,合格证为何8年还在试行?近些年,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不断提升,但使用禁用药物,超范围超剂量使用农药兽药、违反农药安全间隔期和兽药休药期规定等行为仍然存在。2016年7月原国家农业部下发了关于开展食用农产品合格证管理试点工作的通知,在河北、黑龙江、浙江、山东、湖南、陕西等省先行开展主要食用农产品合格证管理试点。为推动种植养殖生产者落实质量安全主体责任,牢固树立质量安全意识 ,2019年12月18日,农业农村部印发《全国试行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制度实施方案》的通知,决定在全国试行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制度;2019年12月27日,农业农村部召开全国试行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制度工作部署视频会议,全面部署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制度试行工作。进一步创新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制度体系,在全国范围试行合格证制度。2020年3月19日,海南省农业农村厅印发了琼农字【2020】102号文件,把创新工作机制、建立主体名录、加强培训指导、强化监督检查、深入宣传引导作为重点工作,全省推广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制度,要求2020年率先将“三品一标”企业、省级以上示范合作社、省级以上龙头企业纳入试行范围,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应在2020年底率先实现试行主体全覆盖。
  1 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定义
  食用农产品合格证是指食用农产品生产者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农产品质量安全国家强制性标准,在严格执行现有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控制要求的基础上,对所销售的食用农产品自行开具并出具的质量安全合格承诺证。
  2016年3月1日生效的《食用农产品市场销售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办法》第六章第五十七条规定,食用农产品,指在农业活动中获得的供人食用的植物、动物、微生物及其产品。农业活动,指传统的种植、养殖、采摘、捕捞等农业活动,以及设施农业、生物工程等现代农业活动。植物、动物、微生物及其产品,指在农业活动中直接获得的,以及经过分拣、去皮、剥壳、干燥、粉碎、清洗、切割、冷冻、打蜡、分级、包装等加工,但未改变其基本自然性状和化学性质的产品。“食用农产品”获取方式有两种,一类是农业活动中直接获得的,另一类是经过简单加工的但以不改变其基本自然性状和化学性质为限度。
  “合格”是农药兽药残留合格:
  (1)不使用禁限用农药兽药及非法添加物;(2)遵守农药安全间隔期、兽药休药期规定;(3)销售的农产品符合农药兽药残留食品安全国家强制性标准。重金属、生物毒素等客观环境因素,则不在合格证的管理范围之内。
  合格证的“合格”的内涵:农产品合格证实际上就是承诺合格,同时对承诺合格的范围作了限定,主要聚焦在农兽药残留和非法添加物上,主要是从可行性上考虑,农兽药残留和非法添加物属人为操作因素 ,生产过程可控;而生物毒素和重金属主要是环境因素,生产主体难以控制,故不在承諾范围内。
  2 合格证内容
  合格证内容应包含:食用农产品名称、数量(重量)、种植养殖生产者信息(名称、产地、联系方式)、开具日期、承诺声明等。若开展自检或委托检测的,也可以在合格证上标示。鼓励有条件的探索“合格证+二维码”的电子化管理模式。合格证的大小、尺寸、材质由生产经营主体自定。
  3 实施主体类型
  食用农产品合格证的适用主体应该覆盖食用农产品从产地到市场全产业链中的所有主体。当前在制度试行阶段,遵循了由易到难、逐步推进的试行思路,在试行主体上,选择农产品市场供给率高、商品化程度高的种植养殖生产者中的农产品生产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优先纳入管理,同时鼓励个体农户参与试行。
  4 食用农产品合格证的推行:
  (1)指导各地细化试行方案,聚焦重点品种、重点主体和重点问题,在规模生产经营主体试行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制度,鼓励有条件的主体开具电子合格证。制定时间表路线图,分级分层开展指导培训,推动生产者自我质量控制、自我开具和自我承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充分发挥合格证制度的作用,压实主体责任,鼓励“菜篮子”产品随车附带合格证上市。加强监督管理,严厉打击虚假开证、冒用他人名义开证等行为,严防不合格农产品进入市场。组织开展合格证试行交叉互查和现场观摩活动,遴选一批典型经验做法进行推广。
  (2)加快质量追溯推广应用。建立健全食用农产品追溯制度,从生产(培育)、流通、储存、销售等生产链各环节互通互联,保证食品生产加工流通的各环节信息透明、公开 ,不仅有利于行政机关监督,追责,也切实维护了消费者知情权和生命健康权等根本利益;健全完善质量追溯标准,加快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信息平台推广应用,推动部、省平台互联互通。落实追溯“四挂钩”要求,率先将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地理标志农产品纳入追溯管理,树立一批追溯示范标杆企业。完善国家追溯平台功能,探索推广“合格证+追溯码”模式。   (3)建立主体名录。2020年各地农业农村部门应建立本辖区食用农产品生产者、产地收购者、屠宰厂(场)名录,形成包括生产、收购、主体名称、不良记录等信息。筹备生产基地合格证示范建设,推行农安信用体系建设。
  (4)加强培训指导。组织开展大培训,既要指导和生产者正确开具合格证,也要指导生产者主动出具合格证,产地收购者查验、出具合格证,让农产品合格上市、带证销售。
  5 监管工作
  (1)建立衔接机制:2019年《食用农产品市场销售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办法》(修订征求意见了)第十三条规定:(入市查验)集中交易市场开办者应当主动查验入场食用农产品的可溯源凭证和合格证明文件,并留存查验记录,无法提供可溯源凭证的食用农产品不得进入市场销售。要以合格证为载体,采取安全承诺或检测合格等方式,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建立收贮运环节查验制度,引入政府检测验证,逐步与市场部门对接。各地农业农村部门、市场监督管理部门要加强沟通协调,结合海南绿色发展先行区信息化规划、“三农”大数据项目设计和现有信息化监管基础,建立合格证备案查验和信息共享机制,将合格证与检验检测、追溯、防伪、信用体系建设结合起来。
  (2)强化监督检查:各地农业农村部门要将合格证开具纳入日常巡查检查内容,既要检查是否按要求开具合格证,也要检查合格证的真实性;对虚假开具合格证的主体,要纳入农产品质量安全信用管理,实施联合惩戒,涉嫌犯罪的要移送司法机关。日常进行抽检,抽检发现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要依法查处。
  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制度在制度设计上借鉴了工业品合格证管理模式。当前合格证的出现,标志着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已经告别“默认合格”入市的时代,正式迈向上市农产品“承诺合格”的标识阶段。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能做不到“零发生”,但是通过合格证追溯机制可以完善“发生-锁定-查处”链条,及时找到收购者、生产者,提高发现问题的精准性,减少中间环节时间。可以说,合格证是追溯的一种形式,是一种可追溯凭证,通过合格证制度的运行,如果发生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可以有效地向社会公开问题产品流向,及时召回、销毁问题产品,严惩不法分子,树立公众消费信心。目前海南省所有出岛蔬菜水果均实行“双证”出岛,即合格证和检测报告单,全省共开具合格证9.3万张,附带合格证上市的农产品163.8万吨。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习总书记强调:要以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處罚、最严肃的问责更大力度的抓好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自我承诺,内部质量控制,委托检测等多种形式并举,一张合格证,既解决产品无标识的问题,又减少检测环节,降低了成本。一张卡片虽小,奠定的是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基础;一张卡片虽轻,担起的行业监管的重任。在繁荣的市场,在广袤的田野,让我们一直前行,共同守卫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参考文献:
  [1] 李香庭.我国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制度完善研究[D].烟台大学,2019.
  [2] 周洁红等.食品安全管理问题研究与进展[J].农业经济问题,2004(04).
  [3] 张立富,张锦梅.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及对策探讨[J].农业经济2002(12).
  [4] 甘庭宇.从生产链看农产品质量安全[J]. 农村经济,2005(7).
  [5] 王秀清等. 我国食品市场上的质量信号问题[J].中国农村经济,2002(05).
  作者简介:吴玲(1975—),女,湖南株洲人,农艺师,本科,研究方向:农学。
  (作者单位:海南省天然橡胶质量检验站)
其他文献
摘要:交通建设工程实行《建筑工人实名制管理办法(试行)》解决交通建设工程长期存在的问题,消除人数庞大的建筑工人的顾虑,建立新型交通建设工程建筑工人队伍。对企业而言,可减少劳资纠纷、降低管理和生产成本、可提高工人素质,提升收益。交通建设工程建筑工人实名制将全方位解决交通建设工程建筑工人的一系列管理难题,推进将带来政府、企业、建筑工人的“三赢”。  关键词:交通建设工程;建筑工人;实名制;管理难题;效
期刊
摘要:现如今,丰富但又冗余的网络数字化教学资源在无序、有限共享、低效率、非立体状态下存在,不方便网络学习者的使用学习,为了有效组织网络教学资源,文章主要探讨对共享教学资源建设进行优化,通过构建网络环境下的高职学生人文素质课堂体系,促进高職人文素质类课程有效建设的探索。  关键词:高职学校;教学资源;网络资源;探索实践  人们在反思人类历史进程的经验教训中提出了一项时代要求,即:实施人文教育、培养人
期刊
摘要:社会工作是一门外来的学科,进入中国势必要有本土化过程。鉴于中国的文化历史悠久和特殊国情,家文化是中国文化历史长河中的核心要素和精髓,社会工作伦理本土化定少不了与家文化融合。本文先对社会工作伦理、社会工作伦理本土化以及家文化的概念进行界定和相关性分析,指出融合过程中会面临的困境,并提出了三个层面的融合路径,来推动社会工作伦理本土化发展。  关键词:社会工作伦理;本土化;文化融合  1 社会工作
期刊
摘要:列宁批判俄国民粹主义虽然已经过去了一百多年,但是民粹主义并没有消失,只要社会危机提供一定的条件作为温床,民粹主义便会死灰复燃,并以新的形式和内容出现。当下的中国,潜在的民粹主义在形式和内容上都有所变化,但本质却还是一样的。我们防范当下的民粹主义错误倾向的同时,更应注意,民粹主义在当下中国出现了新的体现内容。  关键词:马列主义;当代民粹主义;防范  1 防范民粹主义的错误倾向  民粹主义的主
期刊
摘要:中国检验医学的未来发展将呈现五种趋势:管理方面将向标准化、规范化方向发展,技术将向自动化发展,检验将从数量向质量方向发展,人员分工向细分化方向发展,独立实验室也将成为重要的发展方向。中国检验医学的发展,最重要的是技术和管理两个方面。  关键词:医学检验;管理;技术  1 管理方面  实验室是一个过程,标准化、规范化是其未来发展的趋势。目前,发达国家已经制定了一些关于临床检验的法律,其实这就是
期刊
摘要:国际审计准则等趋同以及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对于高端审计人才的需求也逐渐增加,审计双语教学常态化、扩大化显得尤为迫切。但是目前的审计双语教学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问题,所以在分析审计学双语教学问题的基础上,结合审计学双语教学的模式,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意见,以求可以提升我国审计学双语教学的实施效果。  关键词:审计学;双语;教学  1 引言  早在2007年,我国教育部为推动双语教学改革的发展
期刊
摘要:信用证作为国际结算和融资工具将银行信用融进国际贸易,极大地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发展,被称为“国际商业的生命血液”。但是信用证在法律上究竟是什么性质的文件,各国学者说法不一,莫衷一是。本文从各个学说的简单分析入手,试图展开笔者对这一问题的研究与探讨,以希对这一问题的研究有所启迪。  关键词:信用证;法律性质;特殊合同  1 信用证的基本法律问题  1.1 信用证的定义与特征  信用证,是指以国际贸
期刊
摘要:公共体育选项课是高校学生皆可以选择的课程,以促使大学生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达到增强体质的目的。近年来教育部不断对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提出新的要求,鼓励、引导和推动广大高校建构系统化的公共体育课程方案。课程体系的建设需要从学生角度出发,为此本文针对长治学院展开调查,通过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对长治学院的大学生在公共体育的选项课选报情况进行调查,旨在促进长治学院进一步开好体育选项课
期刊
摘要:我国自进入到21世纪发展以来,医疗事业为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不断进行优化调整,尤其是在医学教学领域内检验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方面,时刻遵循国家科教兴国,人才强国的发展战略,加大力度对医学领域人才进行专业知识的优化与拓展,以此为国家培养出更多的具有创新精神与创造能力的医学检验优秀人才。  关键词:医学检验;专业建设;人才  1 引言  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是培养适应我国二十一世纪医药卫生事业现代化发展
期刊
摘要:本文对医院洁净手术室净化空调节能系统进行深入的探讨与研究,列举了目前医院洁净手术室净化空调系统中空气处理方式,对医院洁净手术室净化空调系统节能存在的不足提出解决策略,希望能够对医院的手术室节能空调的改进提供参考意见。  关键词:洁净手术室;净化;空调系统;节能  1 建筑平面布局的合理对医院至关重要  对于医院来说建筑结构的合理性对医院诊疗、救治效率至关重要。因此医院的建造要通过建筑设计师专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