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巧用历史故事教学能让学生对高中历史课充满浓厚的兴趣,调动他们学习历史的积极主动性,能提高历史教学的质量。下面笔者就如何巧用历史故事进行高中历史教学,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一、巧用历史故事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大部分高中生在小学时代都喜欢听《上下五千年》中的历史故事,也爱看与历史人物、历史事件有关的电影或电视剧。而历史故事是在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发生的真人真事的基础上经过艺术加工后的故事。运用历史故事是在历史教学中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及途径去展现历史的教学,能让学生在兴趣盎然的环境中学习历史。只有让学生对历史感兴趣,他们才会对学习历史有高度的热情,才会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历史。正如宋代大教育家朱熹所说:“教人未见意趣,必不乐学。”的确,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很重要的。在高中历史课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各种方法使学生对历史知识产生学习兴趣。巧用历史故事就是其中的有效方法之一。如在讲到“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由中央直接任命县尉和县丞,逐步削弱旧贵族的势力范围”的内容时,我讲了这样一个故事:“在古代,有个改革家在变法前,担心人民不相信,就在城南门竖起一根三丈高的木头,并下令说,谁把这根木头搬到城北门,赏给十金。人们感到很奇怪,只是观望,没有人去搬。他又下令把赏金增到五十。有一个人把木头搬到了城北门,果然获得五十金的重赏。这说明政令一旦下达,就要坚决执行。这位改革家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商鞅。”而商鞅变法的内容中,就有能反映中央集权思想的措施——推行县制,用中央委派的官员来治理地方。这样巧用历史故事能够使学生对历史课充满浓厚的兴趣,从而促进学生识记,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并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二、巧用历史故事能活化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是死的、静态的、抽象的,学生学起来会感到枯燥乏味,没有兴趣。如果教师再以机械的方式呈现这些内容,课堂教学就会沉闷,没有吸引力。要想使课堂教学生动起来,教师应活化教学内容,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联系起来,将教学内容蕴含的思想情感等揭示出来,形象地表达教学内容。例如,在讲授人教版必修1第六单元第2课《罗马法的起源与发展》中“从习惯法到成文法”的内容时,我运用了以下案例:罗莫洛生活在罗马共和国早期,他是一个仁慈、善良的贵族,也是罗马一支军队的首领。罗莫洛生前立下遗嘱:希望他死后把他一半的财产捐给那些跟随他作战受伤或战死士兵的家人。但罗莫洛死后,他的家人却不履行罗莫洛的遗嘱,受伤或战死士兵的家人因此将其家人告上了法庭。请同学们想一想。法官会怎样判呢?这样,原本沉闷的教学内容一下子就活化了,学生的兴趣马上被调动了起来。
三、巧用故事可以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
利用故事教学要以教育目的为核心,要根据教学的要求和教材实际需要去选用素材。所选用的历史故事一定要注意简短、真实而典型,切不可虚假乱造、冗长。否则,就会造成喧宾夺主、本末倒置。比如,有的教师在讲“文化大革命”这一史实时,向学生讲一些当时造反派如何造反的故事,学生们是听得饶有兴趣,但这有什么教育目的呢?学生听了又有什么益处呢?可见,所选取的故事内容要与教材息息相关,要为教育目的服务。如讲述“戚继光抗倭”的内容时,插入一段戚继光亲自参战的动人故事: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戚继光跨上战马挥舞双剑,东砍西杀,他的部下大声疾呼:“主帅冲锋了!,,士兵们听到喊声,顿时精神大振,英勇无比。经过四年的战斗,东南沿海的日本倭寇基本被肃清。民族英雄戚继光和他的戚家军,为驱走倭寇的斗争作出了重大的贡献。学生听完这个故事,必然对民族英雄戚继光产生无比敬佩的心情,从而对他的英雄事迹产生兴趣,达到无意识记的目的。这样具有教育意义的故事的选用不仅达到了教学要求,还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的教育,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我们还可以根据教材内容编制便于记忆的奇特的故事。由于有些历史知识本身枯燥无味且难记,若把其改造得有滋有味,则可使学生充满浓厚的兴趣,如可把“墨西哥资产阶级民主运动”的相关内容做如下编制:在一个漆黑的地下室,堆放着大量美元,突然,砰砰!两声巨响,通天(北)大门微微拉开,红太阳光芒照射进来,黑暗顿时变光明……这个奇特的故事引发了学生的好奇心,调动了学生这一主体的求知欲,从而使学生掌握了这段历史知识。如时间允许,还可以让学生把历史故事编排成历史情景剧进行表演,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且记忆深刻。
总之,爱讲故事的历史老师总是受学生欢迎的。对于高中学生还处在历史知识相对缺乏、对历史的学习仅停留在应付考试的大环境下,要想让历史课对学生产生一定的吸引力,适当地讲一讲与学习内容相关的历史故事还是很有必要的。
一、巧用历史故事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大部分高中生在小学时代都喜欢听《上下五千年》中的历史故事,也爱看与历史人物、历史事件有关的电影或电视剧。而历史故事是在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发生的真人真事的基础上经过艺术加工后的故事。运用历史故事是在历史教学中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及途径去展现历史的教学,能让学生在兴趣盎然的环境中学习历史。只有让学生对历史感兴趣,他们才会对学习历史有高度的热情,才会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历史。正如宋代大教育家朱熹所说:“教人未见意趣,必不乐学。”的确,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很重要的。在高中历史课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各种方法使学生对历史知识产生学习兴趣。巧用历史故事就是其中的有效方法之一。如在讲到“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由中央直接任命县尉和县丞,逐步削弱旧贵族的势力范围”的内容时,我讲了这样一个故事:“在古代,有个改革家在变法前,担心人民不相信,就在城南门竖起一根三丈高的木头,并下令说,谁把这根木头搬到城北门,赏给十金。人们感到很奇怪,只是观望,没有人去搬。他又下令把赏金增到五十。有一个人把木头搬到了城北门,果然获得五十金的重赏。这说明政令一旦下达,就要坚决执行。这位改革家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商鞅。”而商鞅变法的内容中,就有能反映中央集权思想的措施——推行县制,用中央委派的官员来治理地方。这样巧用历史故事能够使学生对历史课充满浓厚的兴趣,从而促进学生识记,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并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二、巧用历史故事能活化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是死的、静态的、抽象的,学生学起来会感到枯燥乏味,没有兴趣。如果教师再以机械的方式呈现这些内容,课堂教学就会沉闷,没有吸引力。要想使课堂教学生动起来,教师应活化教学内容,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联系起来,将教学内容蕴含的思想情感等揭示出来,形象地表达教学内容。例如,在讲授人教版必修1第六单元第2课《罗马法的起源与发展》中“从习惯法到成文法”的内容时,我运用了以下案例:罗莫洛生活在罗马共和国早期,他是一个仁慈、善良的贵族,也是罗马一支军队的首领。罗莫洛生前立下遗嘱:希望他死后把他一半的财产捐给那些跟随他作战受伤或战死士兵的家人。但罗莫洛死后,他的家人却不履行罗莫洛的遗嘱,受伤或战死士兵的家人因此将其家人告上了法庭。请同学们想一想。法官会怎样判呢?这样,原本沉闷的教学内容一下子就活化了,学生的兴趣马上被调动了起来。
三、巧用故事可以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
利用故事教学要以教育目的为核心,要根据教学的要求和教材实际需要去选用素材。所选用的历史故事一定要注意简短、真实而典型,切不可虚假乱造、冗长。否则,就会造成喧宾夺主、本末倒置。比如,有的教师在讲“文化大革命”这一史实时,向学生讲一些当时造反派如何造反的故事,学生们是听得饶有兴趣,但这有什么教育目的呢?学生听了又有什么益处呢?可见,所选取的故事内容要与教材息息相关,要为教育目的服务。如讲述“戚继光抗倭”的内容时,插入一段戚继光亲自参战的动人故事: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戚继光跨上战马挥舞双剑,东砍西杀,他的部下大声疾呼:“主帅冲锋了!,,士兵们听到喊声,顿时精神大振,英勇无比。经过四年的战斗,东南沿海的日本倭寇基本被肃清。民族英雄戚继光和他的戚家军,为驱走倭寇的斗争作出了重大的贡献。学生听完这个故事,必然对民族英雄戚继光产生无比敬佩的心情,从而对他的英雄事迹产生兴趣,达到无意识记的目的。这样具有教育意义的故事的选用不仅达到了教学要求,还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的教育,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我们还可以根据教材内容编制便于记忆的奇特的故事。由于有些历史知识本身枯燥无味且难记,若把其改造得有滋有味,则可使学生充满浓厚的兴趣,如可把“墨西哥资产阶级民主运动”的相关内容做如下编制:在一个漆黑的地下室,堆放着大量美元,突然,砰砰!两声巨响,通天(北)大门微微拉开,红太阳光芒照射进来,黑暗顿时变光明……这个奇特的故事引发了学生的好奇心,调动了学生这一主体的求知欲,从而使学生掌握了这段历史知识。如时间允许,还可以让学生把历史故事编排成历史情景剧进行表演,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且记忆深刻。
总之,爱讲故事的历史老师总是受学生欢迎的。对于高中学生还处在历史知识相对缺乏、对历史的学习仅停留在应付考试的大环境下,要想让历史课对学生产生一定的吸引力,适当地讲一讲与学习内容相关的历史故事还是很有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