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运用问卷调查、数理统计、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对大专院校篮球爱好者运动损伤的现状进行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损伤部位多发生在踝关节、手指、膝关节、腰部,其中以踝部损伤占首位;损伤种类主要为关节及韧带扭伤,肌肉拉伤和擦伤;损伤发生的主要原因为对抗冲突、准备活动不充分、自己不注意等。并结合对学生损伤后的处理情况的分析提出建议:应让学生认识到体育保健的重要性,同时加强专门的功能练习;体育教师应解决好在训练、教学、组织和指导方面可能存在的问题;加强医务监督并采取有效的医疗措施。
[关键词]大专;篮球爱好者;运动损伤;原因;预防措施
1 前言
篮球运动的项目本身特点,特别是突然变向、变速、急停起跳等动作很容易导致运动损伤。特别是在近年来我国高校篮球运动迅速普及,训练强度和比赛对抗性日益增强的背景下,运动损伤已经严重影响了大专院校校园篮球的进一步发展,甚至影响学生正常的学习和身体健康。因此,对运动损伤发生部位及原因的调查,以及相应处理措施和解决办法的提出对今后强化学生自我预防意识,对进一步提高运动水平,延长运动寿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1]。
2 研究对象和方法
2.1 研究对象
大专院校篮球爱好者,共发放问卷90份,回收问卷80份。其中有效问卷80份回收率与有效率均为88.9%。
2.2 研究方法
主要包括:问卷调查法、观察访谈法、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和逻辑分析法。
3 研究结果和分析
3.1 运动关节部位损伤分析
3.1.1 踝关节
调查结果表明,踝关节损伤最为频繁,共发生63人次,占调查人数的79%;从踝关节的解剖结构及损伤的生理机制来分析:踝关节由胫、腓骨下端及距骨鞍状面共同组成,内外关节面共用组成关节置于踝穴中,外踝较内踝窄而长,并稍向后,距骨的鞍状关节面前窄后宽。足跖屈时,因距骨鞍状面较窄,部分置于踝穴,此时踝关节较松动,内翻外力作用时,极易引起踝关节扭曲性损伤。篮球动作中的跳起落地时脚处于足跖屈状态,此时失去重心或踩在别人脚上或在运动中脚被拌被踩等都极可能使距鞍偏离踝穴形成内翻,造成踝关节损伤和扭伤以及其关节的损伤,引起关节活动障碍[2]。
3.1.2 掌指及指间关节
在调查得出的结果表明:手指损伤发生人数为60例,约占调查人数的75%;掌指关节除拇指掌指关节外,均为球窝关节;指间关节均为滑车关节,学生在用手触球的过程中,极易造成滑车关节发生短暂性过力挤压,引起滑车关节副韧带挫伤,特别是侧向运动受到较多的限制[3]。
3.1.3 腰部
腰背发生人次为27例,约占调查人数的34%;它处于人体重心的位置,是人体上下肢之间的枢纽。它的前侧,后壁是脊柱。腰椎管节突的关节面与水平面垂直,和额状面成45度,允许腰段作屈。屈伸幅度较大,约为20度,侧去幅度约为3度,不能回旋,然而篮球运动员在各种技术动作中,都要以腰为枢纽带动肢体运动,极易造成腰部突发被动性扭曲或是强制性拉伸。
3.1.4 膝关节
膝关节损伤共发生24人次,约占调查人数的30%;膝关节由股骨下端、腓骨上端和髌骨组成,关节运动幅度较大,承受力也大。由于篮球运动的特殊动作,常常在远侧半屈位支撑的情况下作支撑旋转并伸展下肢,破坏胫骨关节和髌骨关节间正常的屈伸范围,引起关节间错位磨损,故而发生髌骨劳损或半月板撕裂损伤以及内、外侧副韧带的撕裂损伤[4]。
3.2 各种运动损伤发生的比例及处理措施
3.2.1 扭伤
在篮球爱好者各类运动损伤类型中,扭伤位居各损伤类型首位,调查发生人数为72人,占总发生人次的47%。主要是大学生在篮球活动中,由于身体素质、运动技术等水平不高,猛然转身时, 动作幅度过大、技术动作僵硬或对方队员冲撞等因素, 致关节活动超出生理范围而引起关节周围软组织损伤, 如膝关节内侧韧带扭伤、腰扭伤、踝关节韧带扭伤等。处理过程分为三个时期:早期为受伤后小时24内,该期应采用冷敷、加压包扎、抬高伤肢、外敷新伤药的方法可选用一种或多种结合的办法。目的是为了及时的制动、止血、镇痛防肿。中期,即受伤后24小时以后此期应当注意采用理疗、按摩、针灸等进行综合治疗。当组织基本修复到了后期治疗方法应以按摩、理疗为主,同时配上相应的功能训练[5]。
3.2.2 拉伤
从表2看出占第二位的是拉伤,共37人次,占总发生人数的24%;拉伤是指肌纤维撕裂而致的损伤。是运动员在训练或比赛中, 由于准备活动不充分、技术动作不合理、肌群协调性差等自身原因引起的主要创伤之一, 当运动员突然发力, 肌肉强烈收缩或被动牵拉, 加载于肌肉(肌腱) 上力超过其承受范围时最易发生, 可造成肌肉(肌腱)突然断裂, 如常见的大腿股直肌和跟腱断裂等。处理方法基本等同于扭伤。
3.2.3 擦伤
擦伤发生人次数为28,占总发生人次的18%;擦伤属典型的开放性软组织损伤,在处理创口浅、面积小的擦伤时,可用生理盐水或纯净水清洗创口,并用75%的酒精(碘伏或双氧水)棉球消毒,创口涂上红霉素或紫药水(不宜涂在面部或关节活动较多处),待干即可包扎;若创口较深,应注意将异物彻底清除,而后撒上消炎粉,再用消毒敷料包扎。应注意的是若疮面较深污染严重时,应注射破伤风抗毒血清,并进行开放性创口缝合手术[6]。
3.2.4 骨折
骨折发生人次数为13,占总发生人次的9%;骨折常发生在篮球运动中, 如跳起投球、抢篮板落地发生意外(踩在他人脚上等) 或落地自我保护不合理(肘关节着地) 等情况下, 易导致骨折。它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常见骨折分为两种,一种是闭合性骨折,没有伤口,断骨不与外界相通,称为闭合性骨折;另一种是骨头的尖端穿过皮肤,有伤口与外界相通,称为开放性骨折。对开放性骨折,不可用手触碰,以免引起骨髓炎,应用消毒纱布对伤口作初步包扎、止血后,找木板、塑料板等将肢体骨折部位的上下两个关节固定起来,再用平木板固定送医院处理。
3.3 运动损伤发生的原因分析
3.3.1 对抗冲撞
调查中发现,对抗冲撞在运动损伤原因中占第一位,发生人次为66次,占总发生人次的33%;这种损伤一类是不可避免或无意形成的;另一类是有意识造成的。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在平时的教学和训练中疏于职业道德教育,缺少各种不合理冲撞导致损伤危害性的认识,同时缺少对专项班学生如何避免冲撞致伤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自我保护方法的教育。
3.3.2 准备不足
准备不足发生次数为42次,占总发生人次的21%;许多同学在没有做好准备活动的前提下就投入到激烈的比赛中,此时神经和肌肉的兴奋性较低,肌肉、韧带的力量较小,伸展性不够,关节活动的幅度不大,身体协调性差,对较大的刺激反应迟钝,求大于供,最容易发生肌肉拉伤和关节扭伤。这表现为多数学生不重视准备活动的重要性,特别是在课外活动没有教师组织进行热身活动的情况下尤为突出,应在体育课堂教学过程中,突出准备活动重要性,培养学生运动前进行准备活动的良好习惯。
3.3.3 注意力不集中
注意力不集中发生次数为40次,占总发生人次的20%;是由赛中疲劳,精神抑郁或心理等方面原因造成人体的警觉性和注意力下降,机体反应迟钝,例如:身体起跳下落时,踝关节放松,易造成踝关节损伤。
3.3.4 犯规
犯规发生次数为24次,占总发生人次的12%,比赛中不遵守比赛规则,或利用规则进行技术犯规,动作粗野等,造成在篮球运动中的主动性运动损伤。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4.1.1 运动损伤的部位相对比较集中,主要发生在踝关节、手指、腰部、膝关节部位,发生概率分别为79%、75%、34%、30%,发生概率较高,其他部位损伤在对大学生的调查中也有不同程度的体现。
4.1.2 调查中扭伤占47%、拉伤占24%、擦伤占18%、而骨折也占到了9%。
4.1.3 在对运动损伤的成因调查中,对抗冲突占调查比例的33%、而准备不足、注意力不集中、犯规所占比例也相当高,分别为21%、20%、12%。
4.2 建议
4.2.1 加强思想品德教育,明确篮球技术规则
做到“宁丢一球,不伤一人”贯彻“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原则。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帮助其树立自信心,以养成勇敢、顽机、理智的优良品德;并对篮球爱好者进行适当的篮球规则培训,规范赛场秩序,提高篮球水平。
4.2.2 准备活动要充分
在运动前, 应做好充分的身体准备活动,增强身体特定关节的灵敏性、伸展性,增加爆发力、速度, 缩短肌肉恢复时间及放松僵硬的肌肉,减少机体进入运动状态的适应时间。
4.2.3 注意运动间歇和运动后的放松
在运动间歇和运动后,为了更快地消除肌肉疲劳,防止由于局部负担过重而出现的运动损伤,应采取积极性放松的方法。进行放松性肌肉牵拉和关节放松练习,可以改善血液供给,使肢体中已疲劳的神经细胞加深抑制,得到休息,对于消除疲劳及防止运动损伤有着积极意义。
4.2.4 加强易伤部位的功能训练
加强各易伤部位小肌肉群、薄弱肌群及韧带的训练,进而提高易损伤部位的力量、柔韧、协调及灵敏素质能有效地避免损伤的发生。正因为加强此方面训练在伤病的预防方面有这十分积极的作用。并对易损关节进行力量、柔韧性、灵敏性、协调性。
参考文献:
[1]袁志斌,时霖.篮球专项班学生运动损伤原因分析[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1999,1(17):90-92.
[2]吕玉军,郁建华.高校篮球选项课学生踝关节运动损伤调查与分析[J]. 德州学院学报.2007,2,(23):93-95.
[3]朱玲,张春晓.对我省高校篮球运动常见损伤的调查与分析[J]. 四川体育科学.1999,3:7-10.
[4]郝海涛,汪素霞.篮球运动员易损伤部位的机制及功能训练[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4,1.
[5]朱海营.篮球运动员常见运动损伤的调查分析与预防[A].四川体育科学.2004,12(04):101-102.
[6]蒋宁.对师范学院体育系学生运动损伤的调查研究[A].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03,1(19):55-56.
[关键词]大专;篮球爱好者;运动损伤;原因;预防措施
1 前言
篮球运动的项目本身特点,特别是突然变向、变速、急停起跳等动作很容易导致运动损伤。特别是在近年来我国高校篮球运动迅速普及,训练强度和比赛对抗性日益增强的背景下,运动损伤已经严重影响了大专院校校园篮球的进一步发展,甚至影响学生正常的学习和身体健康。因此,对运动损伤发生部位及原因的调查,以及相应处理措施和解决办法的提出对今后强化学生自我预防意识,对进一步提高运动水平,延长运动寿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1]。
2 研究对象和方法
2.1 研究对象
大专院校篮球爱好者,共发放问卷90份,回收问卷80份。其中有效问卷80份回收率与有效率均为88.9%。
2.2 研究方法
主要包括:问卷调查法、观察访谈法、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和逻辑分析法。
3 研究结果和分析
3.1 运动关节部位损伤分析
3.1.1 踝关节
调查结果表明,踝关节损伤最为频繁,共发生63人次,占调查人数的79%;从踝关节的解剖结构及损伤的生理机制来分析:踝关节由胫、腓骨下端及距骨鞍状面共同组成,内外关节面共用组成关节置于踝穴中,外踝较内踝窄而长,并稍向后,距骨的鞍状关节面前窄后宽。足跖屈时,因距骨鞍状面较窄,部分置于踝穴,此时踝关节较松动,内翻外力作用时,极易引起踝关节扭曲性损伤。篮球动作中的跳起落地时脚处于足跖屈状态,此时失去重心或踩在别人脚上或在运动中脚被拌被踩等都极可能使距鞍偏离踝穴形成内翻,造成踝关节损伤和扭伤以及其关节的损伤,引起关节活动障碍[2]。
3.1.2 掌指及指间关节
在调查得出的结果表明:手指损伤发生人数为60例,约占调查人数的75%;掌指关节除拇指掌指关节外,均为球窝关节;指间关节均为滑车关节,学生在用手触球的过程中,极易造成滑车关节发生短暂性过力挤压,引起滑车关节副韧带挫伤,特别是侧向运动受到较多的限制[3]。
3.1.3 腰部
腰背发生人次为27例,约占调查人数的34%;它处于人体重心的位置,是人体上下肢之间的枢纽。它的前侧,后壁是脊柱。腰椎管节突的关节面与水平面垂直,和额状面成45度,允许腰段作屈。屈伸幅度较大,约为20度,侧去幅度约为3度,不能回旋,然而篮球运动员在各种技术动作中,都要以腰为枢纽带动肢体运动,极易造成腰部突发被动性扭曲或是强制性拉伸。
3.1.4 膝关节
膝关节损伤共发生24人次,约占调查人数的30%;膝关节由股骨下端、腓骨上端和髌骨组成,关节运动幅度较大,承受力也大。由于篮球运动的特殊动作,常常在远侧半屈位支撑的情况下作支撑旋转并伸展下肢,破坏胫骨关节和髌骨关节间正常的屈伸范围,引起关节间错位磨损,故而发生髌骨劳损或半月板撕裂损伤以及内、外侧副韧带的撕裂损伤[4]。
3.2 各种运动损伤发生的比例及处理措施
3.2.1 扭伤
在篮球爱好者各类运动损伤类型中,扭伤位居各损伤类型首位,调查发生人数为72人,占总发生人次的47%。主要是大学生在篮球活动中,由于身体素质、运动技术等水平不高,猛然转身时, 动作幅度过大、技术动作僵硬或对方队员冲撞等因素, 致关节活动超出生理范围而引起关节周围软组织损伤, 如膝关节内侧韧带扭伤、腰扭伤、踝关节韧带扭伤等。处理过程分为三个时期:早期为受伤后小时24内,该期应采用冷敷、加压包扎、抬高伤肢、外敷新伤药的方法可选用一种或多种结合的办法。目的是为了及时的制动、止血、镇痛防肿。中期,即受伤后24小时以后此期应当注意采用理疗、按摩、针灸等进行综合治疗。当组织基本修复到了后期治疗方法应以按摩、理疗为主,同时配上相应的功能训练[5]。
3.2.2 拉伤
从表2看出占第二位的是拉伤,共37人次,占总发生人数的24%;拉伤是指肌纤维撕裂而致的损伤。是运动员在训练或比赛中, 由于准备活动不充分、技术动作不合理、肌群协调性差等自身原因引起的主要创伤之一, 当运动员突然发力, 肌肉强烈收缩或被动牵拉, 加载于肌肉(肌腱) 上力超过其承受范围时最易发生, 可造成肌肉(肌腱)突然断裂, 如常见的大腿股直肌和跟腱断裂等。处理方法基本等同于扭伤。
3.2.3 擦伤
擦伤发生人次数为28,占总发生人次的18%;擦伤属典型的开放性软组织损伤,在处理创口浅、面积小的擦伤时,可用生理盐水或纯净水清洗创口,并用75%的酒精(碘伏或双氧水)棉球消毒,创口涂上红霉素或紫药水(不宜涂在面部或关节活动较多处),待干即可包扎;若创口较深,应注意将异物彻底清除,而后撒上消炎粉,再用消毒敷料包扎。应注意的是若疮面较深污染严重时,应注射破伤风抗毒血清,并进行开放性创口缝合手术[6]。
3.2.4 骨折
骨折发生人次数为13,占总发生人次的9%;骨折常发生在篮球运动中, 如跳起投球、抢篮板落地发生意外(踩在他人脚上等) 或落地自我保护不合理(肘关节着地) 等情况下, 易导致骨折。它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常见骨折分为两种,一种是闭合性骨折,没有伤口,断骨不与外界相通,称为闭合性骨折;另一种是骨头的尖端穿过皮肤,有伤口与外界相通,称为开放性骨折。对开放性骨折,不可用手触碰,以免引起骨髓炎,应用消毒纱布对伤口作初步包扎、止血后,找木板、塑料板等将肢体骨折部位的上下两个关节固定起来,再用平木板固定送医院处理。
3.3 运动损伤发生的原因分析
3.3.1 对抗冲撞
调查中发现,对抗冲撞在运动损伤原因中占第一位,发生人次为66次,占总发生人次的33%;这种损伤一类是不可避免或无意形成的;另一类是有意识造成的。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在平时的教学和训练中疏于职业道德教育,缺少各种不合理冲撞导致损伤危害性的认识,同时缺少对专项班学生如何避免冲撞致伤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自我保护方法的教育。
3.3.2 准备不足
准备不足发生次数为42次,占总发生人次的21%;许多同学在没有做好准备活动的前提下就投入到激烈的比赛中,此时神经和肌肉的兴奋性较低,肌肉、韧带的力量较小,伸展性不够,关节活动的幅度不大,身体协调性差,对较大的刺激反应迟钝,求大于供,最容易发生肌肉拉伤和关节扭伤。这表现为多数学生不重视准备活动的重要性,特别是在课外活动没有教师组织进行热身活动的情况下尤为突出,应在体育课堂教学过程中,突出准备活动重要性,培养学生运动前进行准备活动的良好习惯。
3.3.3 注意力不集中
注意力不集中发生次数为40次,占总发生人次的20%;是由赛中疲劳,精神抑郁或心理等方面原因造成人体的警觉性和注意力下降,机体反应迟钝,例如:身体起跳下落时,踝关节放松,易造成踝关节损伤。
3.3.4 犯规
犯规发生次数为24次,占总发生人次的12%,比赛中不遵守比赛规则,或利用规则进行技术犯规,动作粗野等,造成在篮球运动中的主动性运动损伤。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4.1.1 运动损伤的部位相对比较集中,主要发生在踝关节、手指、腰部、膝关节部位,发生概率分别为79%、75%、34%、30%,发生概率较高,其他部位损伤在对大学生的调查中也有不同程度的体现。
4.1.2 调查中扭伤占47%、拉伤占24%、擦伤占18%、而骨折也占到了9%。
4.1.3 在对运动损伤的成因调查中,对抗冲突占调查比例的33%、而准备不足、注意力不集中、犯规所占比例也相当高,分别为21%、20%、12%。
4.2 建议
4.2.1 加强思想品德教育,明确篮球技术规则
做到“宁丢一球,不伤一人”贯彻“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原则。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帮助其树立自信心,以养成勇敢、顽机、理智的优良品德;并对篮球爱好者进行适当的篮球规则培训,规范赛场秩序,提高篮球水平。
4.2.2 准备活动要充分
在运动前, 应做好充分的身体准备活动,增强身体特定关节的灵敏性、伸展性,增加爆发力、速度, 缩短肌肉恢复时间及放松僵硬的肌肉,减少机体进入运动状态的适应时间。
4.2.3 注意运动间歇和运动后的放松
在运动间歇和运动后,为了更快地消除肌肉疲劳,防止由于局部负担过重而出现的运动损伤,应采取积极性放松的方法。进行放松性肌肉牵拉和关节放松练习,可以改善血液供给,使肢体中已疲劳的神经细胞加深抑制,得到休息,对于消除疲劳及防止运动损伤有着积极意义。
4.2.4 加强易伤部位的功能训练
加强各易伤部位小肌肉群、薄弱肌群及韧带的训练,进而提高易损伤部位的力量、柔韧、协调及灵敏素质能有效地避免损伤的发生。正因为加强此方面训练在伤病的预防方面有这十分积极的作用。并对易损关节进行力量、柔韧性、灵敏性、协调性。
参考文献:
[1]袁志斌,时霖.篮球专项班学生运动损伤原因分析[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1999,1(17):90-92.
[2]吕玉军,郁建华.高校篮球选项课学生踝关节运动损伤调查与分析[J]. 德州学院学报.2007,2,(23):93-95.
[3]朱玲,张春晓.对我省高校篮球运动常见损伤的调查与分析[J]. 四川体育科学.1999,3:7-10.
[4]郝海涛,汪素霞.篮球运动员易损伤部位的机制及功能训练[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4,1.
[5]朱海营.篮球运动员常见运动损伤的调查分析与预防[A].四川体育科学.2004,12(04):101-102.
[6]蒋宁.对师范学院体育系学生运动损伤的调查研究[A].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03,1(19):5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