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资产证券化起源于美国20世纪70年代的住房抵押贷款业务,因其对资产流动性和风险转移的功能,曾一度风靡全球的金融市场。但受到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资产证券化的负面影响逐渐被重视,其与金融稳定之间的关联性成为关注的核心。目前对资产证券化与金融稳定的关联性研究多基于证券风险的扩散和转移机制、流动性和均衡价格这三个方面,本文从资产证券化的基本功能出发,浅析资产证券化对金融体系和金融稳定的正反两方面影响,并对如何削弱其负面影响,提供利于金融稳定的初步对策,有效化解资产证券化产品带来的风险。
关键词:资产证券化;金融稳定;关系
资产证券化是一种新型的金融工具,是以基础资产未来所产生的现金流为偿付支持,通过结构化设计进行信用增级,在此基础上发行资产支持证券(ABS)的过程,其对世界范围内的金融活动以及整体经济的发展都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早在20世纪60年代,就有人曾提出资产证券的发展会对传统的金融中介方式产生一定的冲击,更大程度上促进融资的发展。而随着世界经济的自由化,资产证券化迅猛发展,对金融市场的流动性产生了促进作用,减少了转移资产所带来的风险,从而对宏观经济的发展也产生了较大的促进作用。但受到2007年美國次贷危机的影响,人们逐渐意识到了资产证券化背后所隐藏的风险,资产证券化只是把不同投资者之间的风险进行了转移,并没有真正的规避掉这些风险,甚至还会带来新的风险。这对于金融体统中的信用风险向实体经济转移产生了一定的加速作用。更多人开始担心,资产证券的快速发展,会对我们的金融体系稳定产生负面影响。本文将分别浅析资产证券化对金融体系和金融稳定的具体影响,并初步提出相应的对策,更好的利用资产证券化产品,促进金融市场发展。
一、资产证券化基本功能对金融体系的影响
(一)资产证券化基本功能对金融体系的正面影响
资产证券化产品的基本功能主要有扩大流动性和转移风险。最初其主要是用来提高金融机构的流动性,但随着金融市场的发展,很多金融机构开始通过资产证券化进行信用风险的转移,从而实现自身的良好运转。从转移风险的角度来说,金融主体可以通过资产证券化的过程,将风险分担给不同的投资者,从而实现风险转移和分散。这样不但减少了每一个投资者需要承担的风险,而且投资者还可以根据自己的偏好来选择愿意承担的风险,使得风险的分配最优化。从扩大流动性的角度来说,资产证券化将低流动性的资产转化为高流动性且可在二级市场交易的资产,从而有效改善金融机构资产的流动性问题,在整体经济环境不好的情况下,扩大流动性可以与货币政策相配合,对金融体系产生一定的正面影响。
(二)资产证券化基本功能对金融体系的负面影响
1、风险转移的负面影响。资产证券化风险转移功能增加了金融体系中道德的风险。从次贷危机中不难看出,金融主体有着很大的道德风险,他们认为借款人所产生的信用风险可以利用证券化来转移。一旦资产价格有上涨空间,他们就利用证券化来进行销售,不断的转移风险,从而来减轻“后顾之忧”,此类行为将会增加道德风险的产生。风险转移功能同样增加了金融体系中的系统风险。初始的资产证券化发行人将借款人的信用风险转移给投资者,而投资者则会使用金融创新的手段再将资产进行重组和包装,由此产生新的证券化产品卖给其他投资者。此类方法是在资产不断转移的过程中扩大了风险,使得系统性风险越来越大。一旦发生货币政策缩紧,系统风险将会带来巨大的损失[1]。
2、流动性的负面影响。资产证券化中流动性的扩大很容易产生价格泡沫。近些年兴起的以抵押贷款作为资产来发售证券,就增加了抵押贷款机构的流动性,提高他们的贷款能力,使得信贷资金更加快速的流入住房抵押市场,导致房价上涨,产生资产泡沫。扩大流动性还会放大经济周期的波动幅度。流动性的扩大为房产市场提供的资金也在增加,而随着房价的上涨很容易出现价格泡沫,最终产生经济过热的情况。一旦中央银行意识到这一问题,就会采取相应的缩紧政策来破除价格泡沫。而房产证券化价格的下降同时伴随房价的下跌,市场中又会出现大量抛售的情况,导致银行所持有的证券化产品贬值,评级降低,即使是已经计划好的产品也会失去销路。这种情况会使得市场缺乏资金,产生流动危机,导致经济下滑。因此,流动性的扩大对经济周期波动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流动性扩大的另外一个负面影响是扩张了内生流动性,发行者利用发行资产证券化来增加其资产的流动性。而购买者也可以将买来的资产进行再次的证券化,扩大流行性。这种方式是在金融市场内部所流动的,并没有延伸到实体经济中,换句话说此类流动性的扩张是受限在金融市场内部的。而且这种流动性的扩张与资产的价格密切相关,一旦价格发变化,产品变会失去销路,流动功能也会停止,从而引发流动危机。
二、资产证券化对金融稳定的影响
(一)资产证券化对金融稳定的正面影响
在资产证券化发展初期,其体现出对金融体系稳定的显著积极影响。风险的转移实现了多个投资者来承担风险,保证了配置的最优化,降低了系统性风险。同时资产的证券化中一般包含很多个产品,在投资过程中贷款机构、中介机构以及评级机构都会参与其中,使得部门隐含的风险透明化,减少系统性风险。
(二)资产证券化对金融稳定的负面影响
以次贷危机的爆发为转折点,资产证券化对金融稳定的负面影响逐渐显现,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资产证券化运作机制复杂。资产证券化的基础资产较为复杂,用来作为基础资产的种类很多,且有不同的特性,这就是对风险和收益的评估变得困难,增加评估的复杂度。其次资产证证券化所涉及的利益主体很多,在这种众多主体参与的情况下,纰漏信息的成本也会相应的增加,这就限制了信息披露所能发挥的作用。作为金融市场运行的基础,信息披露的限制必然会对金融市场的运行产生一定的影响。而资产证券化交易过程比较复杂,这也加大市场的难度。因为当证券的价格产生变动时,投资者很难通过证券化的价值和评级对后市的走势进行合理的预测,这将会出现非理性投资的行为,影响金融市场的稳定性。而资产证券化的复杂化机制产生的另一个问题是代理问题,在贷款的发起人和安排人、安排人和服务商、借款人和发行人、投资人和信用评级机构之间的委托代理问题。这些代理问题增加了金融的脆弱性,使得金融体系的稳定性减弱。 2、基本功能被滥用。资产证券化最初的目的是保证金融体系的正常运行,但自从次贷危机的爆发,这项基本功能被滥用了。从转移风险的角度来看,其目的是让有能力和意愿的投资者来承担风险,来完善金融体系中的风险管理能力,提高抵御风险能力。但在次贷危机爆发之前,风险不但没有转移给合适的投资者,反而进入到不受监管的市场中,产生了严重的系统风险。同时在利益的刺激下,证券化从发行到销售的过程形成复杂的交易链条,大家更加关注高回报,而忽略了高风险[2]。
三、削弱资产证券化对金融稳定的负面影响的对策
(一)重视金融稳定和金融创新的协调
增加金融体系对于系统风险的防御能力,金融创新一方面可以对金融体系的整体运作效率产生一定的促进作用,但另一方面也对金融系统的稳定性有一定的消极影响。而资产证券化也不例外,应当重视金融稳定和创新之间的关系,保证两者的协调,增加对金融创新过程中可能产生风险的管理。如果不对金融创新的风险进行有效的调控,就会造成系统风险进一步的极大。在金融体系中,应该增加对系统风险的认识,防止过度的扩散。
(二)构建宏观审核监督体系
传统的微观审核体制关注的只有单一的金融机构,缺少对于整个金融体系的风险把控,不能有效规避系统风险。因而,构建宏观的审核系统是是很必要的,在监管过程中把金融体系看做是一个整体,增加对其稳定性和功能性的监管。不再是只针对某个机构而进行,而是对各类机构的业务实行统一化的管理。提高监管效率,实现多个部门共同协作,有效沟通。
(三)构建合理的资产证券化管理规则
在资产证券化创新和发展的同时,更应该注重对规则的监管。并明確所要监管的权限,对于信息的披露更加的透明化。增加资产证券化的监督,处理好金融创新和监管之间的管理,加强对信用评级的建立,增加数据的积累和透明度。防止因为评级技术上的缺陷问题所产生的评级垄断、评级标准差异的现象出现。能够从风险识别、风险预警、风险对策三个方面来构建资产证券化的风险预警机制[3]。
通过资产证券化的金融创新模式,在提高金融体系效率的同时,也对金融体系带来了不稳定等负面影响。在次贷危机中,资产证券化以及其衍生品对于即融风险的转移和扩散都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也引发了信用危机和减弱了市场流动性的。我们对于资产证券化的功能要进行辩证的看,把握金融稳定机制,重视金融稳定和金融创新的协调,构建宏观审核监督体系,构建合理的资产证券化管理规则,才能更好的利用资产证券化的产品。
参考文献:
[1]庞晓波,胥日.金融稳定与经济增长的关联机制研——基于马尔科夫区制转换模型[J].广西社会科学,2018(03):81-88.
[2]徐国祥,郭建娜,陈燃萍.中国金融稳定指数的构建及其领先能力分析[J].统计与信息论坛,2017(04):27-33.
[3]王海军,刘超.新一轮不良资产风险缓释的制约因素与对策建议[J].南方金融,2018(06):82-87.
关键词:资产证券化;金融稳定;关系
资产证券化是一种新型的金融工具,是以基础资产未来所产生的现金流为偿付支持,通过结构化设计进行信用增级,在此基础上发行资产支持证券(ABS)的过程,其对世界范围内的金融活动以及整体经济的发展都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早在20世纪60年代,就有人曾提出资产证券的发展会对传统的金融中介方式产生一定的冲击,更大程度上促进融资的发展。而随着世界经济的自由化,资产证券化迅猛发展,对金融市场的流动性产生了促进作用,减少了转移资产所带来的风险,从而对宏观经济的发展也产生了较大的促进作用。但受到2007年美國次贷危机的影响,人们逐渐意识到了资产证券化背后所隐藏的风险,资产证券化只是把不同投资者之间的风险进行了转移,并没有真正的规避掉这些风险,甚至还会带来新的风险。这对于金融体统中的信用风险向实体经济转移产生了一定的加速作用。更多人开始担心,资产证券的快速发展,会对我们的金融体系稳定产生负面影响。本文将分别浅析资产证券化对金融体系和金融稳定的具体影响,并初步提出相应的对策,更好的利用资产证券化产品,促进金融市场发展。
一、资产证券化基本功能对金融体系的影响
(一)资产证券化基本功能对金融体系的正面影响
资产证券化产品的基本功能主要有扩大流动性和转移风险。最初其主要是用来提高金融机构的流动性,但随着金融市场的发展,很多金融机构开始通过资产证券化进行信用风险的转移,从而实现自身的良好运转。从转移风险的角度来说,金融主体可以通过资产证券化的过程,将风险分担给不同的投资者,从而实现风险转移和分散。这样不但减少了每一个投资者需要承担的风险,而且投资者还可以根据自己的偏好来选择愿意承担的风险,使得风险的分配最优化。从扩大流动性的角度来说,资产证券化将低流动性的资产转化为高流动性且可在二级市场交易的资产,从而有效改善金融机构资产的流动性问题,在整体经济环境不好的情况下,扩大流动性可以与货币政策相配合,对金融体系产生一定的正面影响。
(二)资产证券化基本功能对金融体系的负面影响
1、风险转移的负面影响。资产证券化风险转移功能增加了金融体系中道德的风险。从次贷危机中不难看出,金融主体有着很大的道德风险,他们认为借款人所产生的信用风险可以利用证券化来转移。一旦资产价格有上涨空间,他们就利用证券化来进行销售,不断的转移风险,从而来减轻“后顾之忧”,此类行为将会增加道德风险的产生。风险转移功能同样增加了金融体系中的系统风险。初始的资产证券化发行人将借款人的信用风险转移给投资者,而投资者则会使用金融创新的手段再将资产进行重组和包装,由此产生新的证券化产品卖给其他投资者。此类方法是在资产不断转移的过程中扩大了风险,使得系统性风险越来越大。一旦发生货币政策缩紧,系统风险将会带来巨大的损失[1]。
2、流动性的负面影响。资产证券化中流动性的扩大很容易产生价格泡沫。近些年兴起的以抵押贷款作为资产来发售证券,就增加了抵押贷款机构的流动性,提高他们的贷款能力,使得信贷资金更加快速的流入住房抵押市场,导致房价上涨,产生资产泡沫。扩大流动性还会放大经济周期的波动幅度。流动性的扩大为房产市场提供的资金也在增加,而随着房价的上涨很容易出现价格泡沫,最终产生经济过热的情况。一旦中央银行意识到这一问题,就会采取相应的缩紧政策来破除价格泡沫。而房产证券化价格的下降同时伴随房价的下跌,市场中又会出现大量抛售的情况,导致银行所持有的证券化产品贬值,评级降低,即使是已经计划好的产品也会失去销路。这种情况会使得市场缺乏资金,产生流动危机,导致经济下滑。因此,流动性的扩大对经济周期波动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流动性扩大的另外一个负面影响是扩张了内生流动性,发行者利用发行资产证券化来增加其资产的流动性。而购买者也可以将买来的资产进行再次的证券化,扩大流行性。这种方式是在金融市场内部所流动的,并没有延伸到实体经济中,换句话说此类流动性的扩张是受限在金融市场内部的。而且这种流动性的扩张与资产的价格密切相关,一旦价格发变化,产品变会失去销路,流动功能也会停止,从而引发流动危机。
二、资产证券化对金融稳定的影响
(一)资产证券化对金融稳定的正面影响
在资产证券化发展初期,其体现出对金融体系稳定的显著积极影响。风险的转移实现了多个投资者来承担风险,保证了配置的最优化,降低了系统性风险。同时资产的证券化中一般包含很多个产品,在投资过程中贷款机构、中介机构以及评级机构都会参与其中,使得部门隐含的风险透明化,减少系统性风险。
(二)资产证券化对金融稳定的负面影响
以次贷危机的爆发为转折点,资产证券化对金融稳定的负面影响逐渐显现,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资产证券化运作机制复杂。资产证券化的基础资产较为复杂,用来作为基础资产的种类很多,且有不同的特性,这就是对风险和收益的评估变得困难,增加评估的复杂度。其次资产证证券化所涉及的利益主体很多,在这种众多主体参与的情况下,纰漏信息的成本也会相应的增加,这就限制了信息披露所能发挥的作用。作为金融市场运行的基础,信息披露的限制必然会对金融市场的运行产生一定的影响。而资产证券化交易过程比较复杂,这也加大市场的难度。因为当证券的价格产生变动时,投资者很难通过证券化的价值和评级对后市的走势进行合理的预测,这将会出现非理性投资的行为,影响金融市场的稳定性。而资产证券化的复杂化机制产生的另一个问题是代理问题,在贷款的发起人和安排人、安排人和服务商、借款人和发行人、投资人和信用评级机构之间的委托代理问题。这些代理问题增加了金融的脆弱性,使得金融体系的稳定性减弱。 2、基本功能被滥用。资产证券化最初的目的是保证金融体系的正常运行,但自从次贷危机的爆发,这项基本功能被滥用了。从转移风险的角度来看,其目的是让有能力和意愿的投资者来承担风险,来完善金融体系中的风险管理能力,提高抵御风险能力。但在次贷危机爆发之前,风险不但没有转移给合适的投资者,反而进入到不受监管的市场中,产生了严重的系统风险。同时在利益的刺激下,证券化从发行到销售的过程形成复杂的交易链条,大家更加关注高回报,而忽略了高风险[2]。
三、削弱资产证券化对金融稳定的负面影响的对策
(一)重视金融稳定和金融创新的协调
增加金融体系对于系统风险的防御能力,金融创新一方面可以对金融体系的整体运作效率产生一定的促进作用,但另一方面也对金融系统的稳定性有一定的消极影响。而资产证券化也不例外,应当重视金融稳定和创新之间的关系,保证两者的协调,增加对金融创新过程中可能产生风险的管理。如果不对金融创新的风险进行有效的调控,就会造成系统风险进一步的极大。在金融体系中,应该增加对系统风险的认识,防止过度的扩散。
(二)构建宏观审核监督体系
传统的微观审核体制关注的只有单一的金融机构,缺少对于整个金融体系的风险把控,不能有效规避系统风险。因而,构建宏观的审核系统是是很必要的,在监管过程中把金融体系看做是一个整体,增加对其稳定性和功能性的监管。不再是只针对某个机构而进行,而是对各类机构的业务实行统一化的管理。提高监管效率,实现多个部门共同协作,有效沟通。
(三)构建合理的资产证券化管理规则
在资产证券化创新和发展的同时,更应该注重对规则的监管。并明確所要监管的权限,对于信息的披露更加的透明化。增加资产证券化的监督,处理好金融创新和监管之间的管理,加强对信用评级的建立,增加数据的积累和透明度。防止因为评级技术上的缺陷问题所产生的评级垄断、评级标准差异的现象出现。能够从风险识别、风险预警、风险对策三个方面来构建资产证券化的风险预警机制[3]。
通过资产证券化的金融创新模式,在提高金融体系效率的同时,也对金融体系带来了不稳定等负面影响。在次贷危机中,资产证券化以及其衍生品对于即融风险的转移和扩散都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也引发了信用危机和减弱了市场流动性的。我们对于资产证券化的功能要进行辩证的看,把握金融稳定机制,重视金融稳定和金融创新的协调,构建宏观审核监督体系,构建合理的资产证券化管理规则,才能更好的利用资产证券化的产品。
参考文献:
[1]庞晓波,胥日.金融稳定与经济增长的关联机制研——基于马尔科夫区制转换模型[J].广西社会科学,2018(03):81-88.
[2]徐国祥,郭建娜,陈燃萍.中国金融稳定指数的构建及其领先能力分析[J].统计与信息论坛,2017(04):27-33.
[3]王海军,刘超.新一轮不良资产风险缓释的制约因素与对策建议[J].南方金融,2018(06):82-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