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社会进步与人们维权意识的增强,人们对医疗护理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涉及产科新生儿方面的纠纷也屡有所见,对医患双方均造成了不良影响及不同程度的伤害。为了减少和避免类似的医疗纠纷,把好医疗护理安全关,争取更好的社会效益,融洽护患关系,本文分析了产科母婴同室病房新生儿护理安全隐患及新生儿沐浴安全隐患,寻找总结出相应对策,以期对产科日常工作有警醒与促进作用,更好的服务病人,服务社会。
【关键词】新生儿;护理安全;隐患;护理对策
【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6-3689-02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法律意识、维权观念的逐步增强,人们对医疗护理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尽管医疗水平及服务质量不断提高,服务态度不断改善,仍有医疗纠纷不断发生,产科尤为突出,且多数涉及新生儿,我院也是如此,曾先后发生过新生儿烫伤、新生儿窒息死亡、产伤及畸形未及时发现引起纠纷者,也有观察巡视不够及时及仔细,未发现异常,延误诊治等,因此,护理安全愈来愈被管理者和广大医护人员重视,为了医院更好的发展,把好医疗护理安全关,减少和避免医疗纠纷,争取更好的社会效益,现将产科病房新生儿护理安全隐患及护理对策分析如下。
1 母婴同室病房新生儿护理安全隐患
1.1 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不强 部分护理人员法律意识淡薄,对各种法律法规缺乏了解,不够重视。在护理过程中忽视危机因素和潜在隐患,缺乏应有的危机意识和应急措施,忽略患者的心理需求和对患者权益的尊重【1】,未严格执行产后护理常规及新生儿护理常规,未遵守有关规章制度及护理操作常规,护理文书书写不够规范,护理记录不准确,不及时,医护记录不一致,不能体现护理过程的连续性和完善性,甚至有涂改现象【2】。
1.2 护士责任心不强,缺乏“慎独”精神 护士的工作特点是很多时候独自面对病人,工作中需要“慎独”精神,但因工作量多,工作时间长,常有工作程序被简化了,缺乏工作责任心,未及时巡视病房或巡视病房时未仔细观察新生儿呼吸、面色、精神状况,未仔细询问喂养及大小便情况等,造成安全隐患。
1.3 专业知识欠缺,技术操作不够熟练 不能及时发现有病患儿,及时送儿科诊治;遇有新生儿急症(如窒息)处理不够及时,抢救技术不够熟练,抢救物品与药品准备不齐或有损坏。
1.4 与产妇及家属沟通不够,没有使用告知程序,服务意识和服务态度差,使产妇及家属没有安全感,产生纠纷隐患。
1.5 新生儿窒息 常见为新生儿呛奶,多因产妇及家属缺乏新生儿喂养及护理方面的知识与经验,未能及时获得相关指导,或者自己不够重视,没有学习愿望及能力。也有产妇及家属担心新生儿受凉,包裹很厚,盖被子不小心;或抱着新生儿睡觉,有堵住新生儿口鼻发生窒息死亡的危险。
1.6 新生儿免疫接种漏种或疾病筛查漏查 多因有病患儿抢救后送儿科治疗,未认真做好交接班,与产妇家属沟通不够仔细,未及时补种及补查。
1.7 检查新生儿时不够仔细 未及时发现新生儿产伤,皮肤损伤及畸形等,如新生儿股骨、锁骨骨折、多指畸形等,但病历记录都正常,显然增加了医疗纠纷隐患。
1.8 新生儿低血糖 未掌握好母乳喂养的知识及方法,致使母乳摄入过少、或母亲患有糖尿病、早产儿、小于胎龄儿、或有新生儿窒息者,护士指导巡视不够及时。
1.9 其它 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烫伤,新生儿中暑,压伤,坠床,新生儿手标未及时戴上或脱落,新生儿被盗等。
2 新生儿沐浴安全隐患
2.1 新生儿烫伤或著凉 常见原因为水温不够稳定,沐浴者技术不熟练,动作慢,使新生儿暴露时间过长,沐浴室温度偏低等。
2.2 新生儿窒息 多因喂奶后不足一小时或沐浴过程中体位频繁变动,导致呕吐、误吸所致。也有沐浴时不慎水流进新生儿口鼻造成。
2.3 产妇及家属期望值过高 产妇及家属对新生儿呵护备至,甚至达到苛刻的地步,沐浴时新生儿哭闹,护士动作不够轻柔,与同事聊天等都会引起不满或受到当场指责,引起纠纷。
2.4 增加院内感染机会 护士未做到接触每个新生儿前后洗手,沐浴室未做到一人一巾一垫一消毒,特别是母亲为乙肝患者的新生儿,消毒隔离不严,未安排到最后沐浴。
2.5 新生儿摔伤 易发生在护士与家属交接新生儿、称重、沐浴前后走动等环节,也可因地滑,护士抱着新生儿摔倒。
2.6 沐浴后忘了新生儿床号姓名,手标脱落,送错新生儿。
2.7 新生儿衣服穿错,包被包错,家属会强烈不满,特别发生了皮肤感染,就会发生纠纷。
2.8 观察不够仔细 沐浴时未能发现新生儿皮肤感染或没有告知,如脐周红肿、红斑、脓疱疮、皮肤黄染等,当新生儿病情加重时,家属不能接受,造成纠纷。
3 护理对策
3.1 增强法制观念及自我保护意识 经常学习相关法律法规,如《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护士条例》等,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护理常规和工作流程,提高风险意识,安全意识,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增强责任心,自觉履行工作职责,防患于未然。
3.2 加强业务学习与培训,提高道德修养,增强工作责任心 护理工作的服务对象是人,包括病人,有潜在健康问题的人和健康人,要最大限度地满足这些人的卫生保健需要,主要因素是护理人员的专业理论,专业技术和道德水平,这些因素相是互促进、相互转化的。其中护士的道德理想、道德信念和道德品行,影响和决定着护士对服务对象的根本态度,影响和制约着护士的护理行为【3】。护士应积极参加各种形式的继续教育及学历教育,拓展知识面,提高专科技术操作水平和道德修养,如新生儿低血糖常为无症状型,出现症状者主要表现为神萎、嗜睡、喂养困难、肌张力地下,呼吸暂停、阵发性青紫。这就需要护士观察仔细和及时巡视才能发现,给予及时指导。新生儿窒息复苏操作定期巩固加强。 3.3 增强服务意识,改善服务态度,对病人提倡人文关怀,加强护患沟通 牢记整体护理理念,换位思考,不断优化服务态度,树立主动与产妇及家属沟通的服务意识,训练良好的沟通能力,争取产妇及家属的配合、理解及信任,使产妇及家属有安全感,养成慎独的工作精神,严格务实的工作作风,切实做好各种护理工作,让产妇及家属满意放心。
3.4 重视护理文件的书写 医疗和护理文件的记录是护士每日工作的一项内容,是体现护理人际沟通的重要方式,他体现了护理质量,成为评价医院护理工作与护理管理水平的重要依据之一。也是处理医疗纠纷的法律证据【4】。认真学习《护理文件书写规范》客观、真实、完整的完成护理文件,避免涂改漏写。
3.5 严格执行《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 预防交叉感染 接触新生儿的医护人员必须身体健康,没有口鼻及皮肤感染,并注意个人卫生,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工作时禁止挖鼻孔,抓痒等动作,护理工作前后都要洗手【5】,新生儿沐浴时做到一人一巾一垫一消毒,将有皮肤感染,母亲患有乙肝的新生儿安排在最后沐浴,避免交叉感染。
3.5 加强新生儿沐浴的安全管理,加强培训,规范沐浴流程 做好沐浴的准备工作,冬天提前打开空调与浴霸,室温260-280C,水温400-420C淋浴,养成先用手臂试水温的习惯,先洗面部,再洗头发,颈躯干、四肢,最后是臀部,注意保护好耳朵,勿使水流入外耳道内及口鼻内。沐浴后用浴巾擦干全身,及时保暖,避免错穿衣服,沐浴前后仔细查对新生儿手标,沐浴中动作轻柔,认真观察新生儿面色、呼吸,有无皮肤破损、感染、红斑、皮疹、红臀等,防止溢奶,做好脐部与臀部的护理,送回时核对床号姓名,发现异常情况及时送儿科诊治,做好记录。
3.6 保持沐浴室干净整洁,地面干燥,防滑,物品摆放固定有序,每天定时紫外线消毒一次,每周乳酸熏蒸一次。
3.7 加强产妇及家属的健康教育 护士应对产妇及家属进行新生儿护理知识方面的教育及指導,包括母乳喂养,人工喂养,皮肤的护理,脐部及臀部的护理,黄疸的观察及消退等,让产妇掌握新生儿护理知识,宣传健康育儿观及安全知识,防范新生儿压伤、坠床、窒息、烫伤、冻伤等,纠正不科学观念及不良习惯。
3.8 加强医院硬件设施建设与管理 医院病房走廊及人口处安装摄像头,保安24小时值班,护士加强夜间巡视,病房大门夜间上锁,提醒产妇及家属提防陌生面孔,以防新生儿被盗。
3.9 加强急救物品及药品的交接班及管理 保证应急使用的完好与齐全。
参考文献
[1] 郝凌云.妇产科护理安全隐患及对策【J】.中国医药指南,2011,12(9)34.232
[2] 郭云萍,郑敏华.母婴同室新生儿护理安全隐患及对策【J】.医院管理论坛,2011,28(10):38.
[3] 王筱敏,杨敏,魏奉才,护理学原理与实践【M】.第一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0.
[4] 姜安丽,新编护理学基础【M】. 第一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495.
[5] 胡亚美,江载芳.实用儿科学【M】. 第七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418.
【关键词】新生儿;护理安全;隐患;护理对策
【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6-3689-02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法律意识、维权观念的逐步增强,人们对医疗护理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尽管医疗水平及服务质量不断提高,服务态度不断改善,仍有医疗纠纷不断发生,产科尤为突出,且多数涉及新生儿,我院也是如此,曾先后发生过新生儿烫伤、新生儿窒息死亡、产伤及畸形未及时发现引起纠纷者,也有观察巡视不够及时及仔细,未发现异常,延误诊治等,因此,护理安全愈来愈被管理者和广大医护人员重视,为了医院更好的发展,把好医疗护理安全关,减少和避免医疗纠纷,争取更好的社会效益,现将产科病房新生儿护理安全隐患及护理对策分析如下。
1 母婴同室病房新生儿护理安全隐患
1.1 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不强 部分护理人员法律意识淡薄,对各种法律法规缺乏了解,不够重视。在护理过程中忽视危机因素和潜在隐患,缺乏应有的危机意识和应急措施,忽略患者的心理需求和对患者权益的尊重【1】,未严格执行产后护理常规及新生儿护理常规,未遵守有关规章制度及护理操作常规,护理文书书写不够规范,护理记录不准确,不及时,医护记录不一致,不能体现护理过程的连续性和完善性,甚至有涂改现象【2】。
1.2 护士责任心不强,缺乏“慎独”精神 护士的工作特点是很多时候独自面对病人,工作中需要“慎独”精神,但因工作量多,工作时间长,常有工作程序被简化了,缺乏工作责任心,未及时巡视病房或巡视病房时未仔细观察新生儿呼吸、面色、精神状况,未仔细询问喂养及大小便情况等,造成安全隐患。
1.3 专业知识欠缺,技术操作不够熟练 不能及时发现有病患儿,及时送儿科诊治;遇有新生儿急症(如窒息)处理不够及时,抢救技术不够熟练,抢救物品与药品准备不齐或有损坏。
1.4 与产妇及家属沟通不够,没有使用告知程序,服务意识和服务态度差,使产妇及家属没有安全感,产生纠纷隐患。
1.5 新生儿窒息 常见为新生儿呛奶,多因产妇及家属缺乏新生儿喂养及护理方面的知识与经验,未能及时获得相关指导,或者自己不够重视,没有学习愿望及能力。也有产妇及家属担心新生儿受凉,包裹很厚,盖被子不小心;或抱着新生儿睡觉,有堵住新生儿口鼻发生窒息死亡的危险。
1.6 新生儿免疫接种漏种或疾病筛查漏查 多因有病患儿抢救后送儿科治疗,未认真做好交接班,与产妇家属沟通不够仔细,未及时补种及补查。
1.7 检查新生儿时不够仔细 未及时发现新生儿产伤,皮肤损伤及畸形等,如新生儿股骨、锁骨骨折、多指畸形等,但病历记录都正常,显然增加了医疗纠纷隐患。
1.8 新生儿低血糖 未掌握好母乳喂养的知识及方法,致使母乳摄入过少、或母亲患有糖尿病、早产儿、小于胎龄儿、或有新生儿窒息者,护士指导巡视不够及时。
1.9 其它 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烫伤,新生儿中暑,压伤,坠床,新生儿手标未及时戴上或脱落,新生儿被盗等。
2 新生儿沐浴安全隐患
2.1 新生儿烫伤或著凉 常见原因为水温不够稳定,沐浴者技术不熟练,动作慢,使新生儿暴露时间过长,沐浴室温度偏低等。
2.2 新生儿窒息 多因喂奶后不足一小时或沐浴过程中体位频繁变动,导致呕吐、误吸所致。也有沐浴时不慎水流进新生儿口鼻造成。
2.3 产妇及家属期望值过高 产妇及家属对新生儿呵护备至,甚至达到苛刻的地步,沐浴时新生儿哭闹,护士动作不够轻柔,与同事聊天等都会引起不满或受到当场指责,引起纠纷。
2.4 增加院内感染机会 护士未做到接触每个新生儿前后洗手,沐浴室未做到一人一巾一垫一消毒,特别是母亲为乙肝患者的新生儿,消毒隔离不严,未安排到最后沐浴。
2.5 新生儿摔伤 易发生在护士与家属交接新生儿、称重、沐浴前后走动等环节,也可因地滑,护士抱着新生儿摔倒。
2.6 沐浴后忘了新生儿床号姓名,手标脱落,送错新生儿。
2.7 新生儿衣服穿错,包被包错,家属会强烈不满,特别发生了皮肤感染,就会发生纠纷。
2.8 观察不够仔细 沐浴时未能发现新生儿皮肤感染或没有告知,如脐周红肿、红斑、脓疱疮、皮肤黄染等,当新生儿病情加重时,家属不能接受,造成纠纷。
3 护理对策
3.1 增强法制观念及自我保护意识 经常学习相关法律法规,如《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护士条例》等,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护理常规和工作流程,提高风险意识,安全意识,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增强责任心,自觉履行工作职责,防患于未然。
3.2 加强业务学习与培训,提高道德修养,增强工作责任心 护理工作的服务对象是人,包括病人,有潜在健康问题的人和健康人,要最大限度地满足这些人的卫生保健需要,主要因素是护理人员的专业理论,专业技术和道德水平,这些因素相是互促进、相互转化的。其中护士的道德理想、道德信念和道德品行,影响和决定着护士对服务对象的根本态度,影响和制约着护士的护理行为【3】。护士应积极参加各种形式的继续教育及学历教育,拓展知识面,提高专科技术操作水平和道德修养,如新生儿低血糖常为无症状型,出现症状者主要表现为神萎、嗜睡、喂养困难、肌张力地下,呼吸暂停、阵发性青紫。这就需要护士观察仔细和及时巡视才能发现,给予及时指导。新生儿窒息复苏操作定期巩固加强。 3.3 增强服务意识,改善服务态度,对病人提倡人文关怀,加强护患沟通 牢记整体护理理念,换位思考,不断优化服务态度,树立主动与产妇及家属沟通的服务意识,训练良好的沟通能力,争取产妇及家属的配合、理解及信任,使产妇及家属有安全感,养成慎独的工作精神,严格务实的工作作风,切实做好各种护理工作,让产妇及家属满意放心。
3.4 重视护理文件的书写 医疗和护理文件的记录是护士每日工作的一项内容,是体现护理人际沟通的重要方式,他体现了护理质量,成为评价医院护理工作与护理管理水平的重要依据之一。也是处理医疗纠纷的法律证据【4】。认真学习《护理文件书写规范》客观、真实、完整的完成护理文件,避免涂改漏写。
3.5 严格执行《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 预防交叉感染 接触新生儿的医护人员必须身体健康,没有口鼻及皮肤感染,并注意个人卫生,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工作时禁止挖鼻孔,抓痒等动作,护理工作前后都要洗手【5】,新生儿沐浴时做到一人一巾一垫一消毒,将有皮肤感染,母亲患有乙肝的新生儿安排在最后沐浴,避免交叉感染。
3.5 加强新生儿沐浴的安全管理,加强培训,规范沐浴流程 做好沐浴的准备工作,冬天提前打开空调与浴霸,室温260-280C,水温400-420C淋浴,养成先用手臂试水温的习惯,先洗面部,再洗头发,颈躯干、四肢,最后是臀部,注意保护好耳朵,勿使水流入外耳道内及口鼻内。沐浴后用浴巾擦干全身,及时保暖,避免错穿衣服,沐浴前后仔细查对新生儿手标,沐浴中动作轻柔,认真观察新生儿面色、呼吸,有无皮肤破损、感染、红斑、皮疹、红臀等,防止溢奶,做好脐部与臀部的护理,送回时核对床号姓名,发现异常情况及时送儿科诊治,做好记录。
3.6 保持沐浴室干净整洁,地面干燥,防滑,物品摆放固定有序,每天定时紫外线消毒一次,每周乳酸熏蒸一次。
3.7 加强产妇及家属的健康教育 护士应对产妇及家属进行新生儿护理知识方面的教育及指導,包括母乳喂养,人工喂养,皮肤的护理,脐部及臀部的护理,黄疸的观察及消退等,让产妇掌握新生儿护理知识,宣传健康育儿观及安全知识,防范新生儿压伤、坠床、窒息、烫伤、冻伤等,纠正不科学观念及不良习惯。
3.8 加强医院硬件设施建设与管理 医院病房走廊及人口处安装摄像头,保安24小时值班,护士加强夜间巡视,病房大门夜间上锁,提醒产妇及家属提防陌生面孔,以防新生儿被盗。
3.9 加强急救物品及药品的交接班及管理 保证应急使用的完好与齐全。
参考文献
[1] 郝凌云.妇产科护理安全隐患及对策【J】.中国医药指南,2011,12(9)34.232
[2] 郭云萍,郑敏华.母婴同室新生儿护理安全隐患及对策【J】.医院管理论坛,2011,28(10):38.
[3] 王筱敏,杨敏,魏奉才,护理学原理与实践【M】.第一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0.
[4] 姜安丽,新编护理学基础【M】. 第一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495.
[5] 胡亚美,江载芳.实用儿科学【M】. 第七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