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所谓“产教融合、工学一体”的办学模式,是指职业院校根据自身的专业特点,积极与企业开展产业合作,把产业和教学密切结合起来,把学校办成集人才培养、能力提升、社会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产业性综合实体,能够推动产业与教育的深度合作,形成学校和企业浑然一体的办学模式。
“产教融合、工学一体”办学模式是当前职业院校新开辟的一条发展之路,拥有诸多优势: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思维,同时为学生工读结合、勤工俭学创造条件;有利于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有利于促进地方经济繁荣发展;有利于推动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
一、“地籍测绘”课程及内容设置
“地籍测绘”课程是测绘类专业集理论性和实践性于一体的核心专业课程,同时也是测绘工程专业的必修课和专业课。该课程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掌握地籍与房产测绘的基础知识,学习相关的技术手段和方法,能够独立进行各种地籍图的测绘工作,且对地籍与房产测量的新技术、新理论、新方法有一定的认识和了解。
目前,高职院校“地籍测绘”课程所选用的教材主要包括三大部分内容:地籍管理、地籍测绘和地籍数据库建设。其中,地籍管理主要包括地籍调查、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土地等级调查等内容。地籍管理的重要工作任务是摸清全国土地家底并确定土地权属,为全国土地管理各项工作提供基础资料和科学依据。地籍测绘包括地籍平面控制测量、界址测量、地籍图测绘、土地面积量算、变更地籍调查与测绘。地籍数据库建设包括临时库建设、标准库建设和调查库建设三方面内容。
二、课程内容设置存在的问题
当前,“地籍测绘”课程内容的设置主要集中在理论学习环节,忽略了生产实践环节,缺少对测绘最新技术手段的介绍。“地籍测绘”这门课程的每一章都可以作为一个实际的生产项目独立出去。在课程内容的设置中应当以实际的生产项目为背景,把生产项目融入教材。比如,课程中的土地权属调查和土地利用现状调查这两部分的内容就可以依托全国第三次土地调查为大背景,在各个章节中穿插相应的实践教学内容,把实际做项目所能用到的技术手段和方法都体现在教材中,并在教学中安排相应的实训内容,让学生在学过教材的知识后能够直接将之运用于实际的生产项目。职业教育所培养的学生应具备直接服务于生产项目的能力,而现有教材的知识内容很难达到这样的效果。
三、地籍测绘课程开发
为了适应新时期对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要求,积极打造产教融合工学一体的办学模式,笔者认为,应该重新开发“地籍测绘”课程,具体方法如下。
(一)因地制宜对“地籍测绘”课程内容进行优化
职业院校所培养的学生,毕业后应能很快参与到国家和区域经济建设中去,从而实现教育与生产共同发展。地籍测绘专业实用性很强,国家每年都有大量的生产项目。比如,国家已经进行了第一、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目前正在进行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地籍测绘”课程的开发应以这三次全国土地调查工作为背景,同时参考其他的土地普查工作,这些全国性的地籍工作对国家建设至关重要,我们在课程开发时应把这些内容重点体现出来,特别是要重视测绘新技术的应用。同时,教师把实际的生产案例融合到课程中,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时候也可以掌握生产项目所需的职业技能,进一步实现学与做的无缝衔接。
除此之外,职业院校还应开发和拓展现有课程体系。高校所使用的教材都经过精心挑选,这些教材的开发者都是各个行业的专家学者。这些教材的突出优势是对基础理论做了详细的介绍,内容通俗易懂。不足之处在于大部分的教材内容只重视基础知识及理论部分,缺少相应的生产案例。然而,作为“地籍测绘”课程,通过生产案例来培养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是应有之意,这就要求我们开发出与时俱进的实践课程。
我们课程开发的思路是: 精心挑选一到两本现有优秀教材,对这一教材进行深度分析和开发。以教材为出发点,结合现有的生产案例,综合取舍教材教学内容,把生产案例融合到教材中,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
(二)提高专业教师素质
目前高职院校的师资力量大多来自于刚毕业的高校应届毕业生,其中多数人缺乏第一线的项目生产经验。很多专业教师因为没有相应的生产实践经验而无法讲授相关的实践性课程内容。面对这样的问题,我们解决问题的思路如下:
1.加强先进教育理念的学习
先进的教育理念可以带动学校往更高处发展,学校可以通过邀请行业专家做报告和讲座、组织经验交流会等多种方式,使一线教师有机会接触和了解最新的前沿教育观念,加深对产教融合工学一体办学理念的认识。
2.参与生产项目
定期委派专业课教师到企业参与生产项目,深入到企业生产第一线。鼓励教师积极主动了解企业的运行机制、管理模式、工作要求、最新技术手段和标准等。通过不断学习,教师提高专业实践素养和能力,带回第一线工作案例及经验,为课程开发进行知识储备。如此一来,既提高了职业院校专业课教师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也解决了合作企业教育培训制度的落实问题,从而进一步调动了合作企业与学校产教融合的积极性。
3.专兼结合的教师团队建设
学校应鼓励教师积极申报科研项目和相关的课题,获取职业资格证书,提高自身的理论和科研水平。同时,积极培养专业骨干教师和专业带头人,建立由专业骨干教师、专业带头人和企业专家组成的专兼职教师团队,为课程开发提供更直接和更具针对性的支持服务。
(三)学校主导,调动优质企业参与课程开发
职业院校一直在积极寻求产教融合工学一体的发展道路,但是效果并不是很理想,其部分原因是缺少学校相关政策的支持。
1.学校发挥主导作用。学校应该积极寻找契合本校专业发展特色的企业,主动加强与企业的合作,为企业进校提供政策支持。在专业规划和建设、人才培养方案制订、课程设置、教材开发等各个关键环节引导企业积极参与进来并给出指导意见,实现“地籍测绘”课程与产业的紧密对接。
2.通过行业企业进行各方面的调查研究。人才培养的目的是服务社会,学校在课程开发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市场对专业人才的需求量。用人单位对职业能力和岗位能力的要求是一个关键的因素,学校应做好充分的调研,把市场供求比例关系、就业质量好坏作为高职院校课程开发是否合理的衡量指标之一。
高职院校的课程开发必须结合国家发展的大背景,以国家的相关政策为依托,以为地方或者国家经济发展提供服务为目标,以产教融合工学一体为契机,开发出满足现状目标的“地籍测绘”课程,实现学生与企业生产的无接縫式对接。
(责编 张德广)
“产教融合、工学一体”办学模式是当前职业院校新开辟的一条发展之路,拥有诸多优势: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思维,同时为学生工读结合、勤工俭学创造条件;有利于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有利于促进地方经济繁荣发展;有利于推动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
一、“地籍测绘”课程及内容设置
“地籍测绘”课程是测绘类专业集理论性和实践性于一体的核心专业课程,同时也是测绘工程专业的必修课和专业课。该课程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掌握地籍与房产测绘的基础知识,学习相关的技术手段和方法,能够独立进行各种地籍图的测绘工作,且对地籍与房产测量的新技术、新理论、新方法有一定的认识和了解。
目前,高职院校“地籍测绘”课程所选用的教材主要包括三大部分内容:地籍管理、地籍测绘和地籍数据库建设。其中,地籍管理主要包括地籍调查、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土地等级调查等内容。地籍管理的重要工作任务是摸清全国土地家底并确定土地权属,为全国土地管理各项工作提供基础资料和科学依据。地籍测绘包括地籍平面控制测量、界址测量、地籍图测绘、土地面积量算、变更地籍调查与测绘。地籍数据库建设包括临时库建设、标准库建设和调查库建设三方面内容。
二、课程内容设置存在的问题
当前,“地籍测绘”课程内容的设置主要集中在理论学习环节,忽略了生产实践环节,缺少对测绘最新技术手段的介绍。“地籍测绘”这门课程的每一章都可以作为一个实际的生产项目独立出去。在课程内容的设置中应当以实际的生产项目为背景,把生产项目融入教材。比如,课程中的土地权属调查和土地利用现状调查这两部分的内容就可以依托全国第三次土地调查为大背景,在各个章节中穿插相应的实践教学内容,把实际做项目所能用到的技术手段和方法都体现在教材中,并在教学中安排相应的实训内容,让学生在学过教材的知识后能够直接将之运用于实际的生产项目。职业教育所培养的学生应具备直接服务于生产项目的能力,而现有教材的知识内容很难达到这样的效果。
三、地籍测绘课程开发
为了适应新时期对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要求,积极打造产教融合工学一体的办学模式,笔者认为,应该重新开发“地籍测绘”课程,具体方法如下。
(一)因地制宜对“地籍测绘”课程内容进行优化
职业院校所培养的学生,毕业后应能很快参与到国家和区域经济建设中去,从而实现教育与生产共同发展。地籍测绘专业实用性很强,国家每年都有大量的生产项目。比如,国家已经进行了第一、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目前正在进行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地籍测绘”课程的开发应以这三次全国土地调查工作为背景,同时参考其他的土地普查工作,这些全国性的地籍工作对国家建设至关重要,我们在课程开发时应把这些内容重点体现出来,特别是要重视测绘新技术的应用。同时,教师把实际的生产案例融合到课程中,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时候也可以掌握生产项目所需的职业技能,进一步实现学与做的无缝衔接。
除此之外,职业院校还应开发和拓展现有课程体系。高校所使用的教材都经过精心挑选,这些教材的开发者都是各个行业的专家学者。这些教材的突出优势是对基础理论做了详细的介绍,内容通俗易懂。不足之处在于大部分的教材内容只重视基础知识及理论部分,缺少相应的生产案例。然而,作为“地籍测绘”课程,通过生产案例来培养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是应有之意,这就要求我们开发出与时俱进的实践课程。
我们课程开发的思路是: 精心挑选一到两本现有优秀教材,对这一教材进行深度分析和开发。以教材为出发点,结合现有的生产案例,综合取舍教材教学内容,把生产案例融合到教材中,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
(二)提高专业教师素质
目前高职院校的师资力量大多来自于刚毕业的高校应届毕业生,其中多数人缺乏第一线的项目生产经验。很多专业教师因为没有相应的生产实践经验而无法讲授相关的实践性课程内容。面对这样的问题,我们解决问题的思路如下:
1.加强先进教育理念的学习
先进的教育理念可以带动学校往更高处发展,学校可以通过邀请行业专家做报告和讲座、组织经验交流会等多种方式,使一线教师有机会接触和了解最新的前沿教育观念,加深对产教融合工学一体办学理念的认识。
2.参与生产项目
定期委派专业课教师到企业参与生产项目,深入到企业生产第一线。鼓励教师积极主动了解企业的运行机制、管理模式、工作要求、最新技术手段和标准等。通过不断学习,教师提高专业实践素养和能力,带回第一线工作案例及经验,为课程开发进行知识储备。如此一来,既提高了职业院校专业课教师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也解决了合作企业教育培训制度的落实问题,从而进一步调动了合作企业与学校产教融合的积极性。
3.专兼结合的教师团队建设
学校应鼓励教师积极申报科研项目和相关的课题,获取职业资格证书,提高自身的理论和科研水平。同时,积极培养专业骨干教师和专业带头人,建立由专业骨干教师、专业带头人和企业专家组成的专兼职教师团队,为课程开发提供更直接和更具针对性的支持服务。
(三)学校主导,调动优质企业参与课程开发
职业院校一直在积极寻求产教融合工学一体的发展道路,但是效果并不是很理想,其部分原因是缺少学校相关政策的支持。
1.学校发挥主导作用。学校应该积极寻找契合本校专业发展特色的企业,主动加强与企业的合作,为企业进校提供政策支持。在专业规划和建设、人才培养方案制订、课程设置、教材开发等各个关键环节引导企业积极参与进来并给出指导意见,实现“地籍测绘”课程与产业的紧密对接。
2.通过行业企业进行各方面的调查研究。人才培养的目的是服务社会,学校在课程开发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市场对专业人才的需求量。用人单位对职业能力和岗位能力的要求是一个关键的因素,学校应做好充分的调研,把市场供求比例关系、就业质量好坏作为高职院校课程开发是否合理的衡量指标之一。
高职院校的课程开发必须结合国家发展的大背景,以国家的相关政策为依托,以为地方或者国家经济发展提供服务为目标,以产教融合工学一体为契机,开发出满足现状目标的“地籍测绘”课程,实现学生与企业生产的无接縫式对接。
(责编 张德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