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不断深化市场经济和扩大开放的今天,大学生只有全面提升自身技能水平及专业素养,才能适应现代化公司及市场对专业人才的要求。因此,在化工专业教学中,需要不断提升学生的操作技能水平;同时,注意教育、引导学生遵循生产规律,形成良好的工作作风。通过对现有教学实践工作的不断总结、提炼出新的培训方案,以便让化工工艺技能训练能更贴近公司生产实际,从而能够更好地为化工生产一线提供优秀人才。本文主要对化工专业课程教学现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探讨,以期对化工专业教学课程改革提供思路。
关键词:市场经濟;化工专业;教学实践;课程改革
职业院校为了适应社会经济变革,不断加强专业课程改革,通过树立新课程教学理念,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技能为本位,强调突出学生在教学实践中的主体地位,注重引导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学院应积极学习其他高校的先进经验,积极实施化工专业教学改革,实行理实一体化及任务引领型课程教学改革,在专业课程教学中树立新理念、新思想,改进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教学能力,使教学实践进一步适应学生发展和实践技能能力培养的需求。
1现有化工专业课程教学实践存在的问题
1.1 教材与企业需求脱节
长期以来,化工类专业教材一直沿用以知识体系为主的教学模式,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主要讲解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化工原理等专业知识,教材中所讲述的专业知识与化工生产企业所需要的技术人员和熟练工人之间,在专业知识与实践的有机结合上存在较大的差距,学生的理论知识难以用于指导生产实践,也难以解决学生在工作中所遇到的生产技术问题,这导致学校培养出的化工专业类人才难以满足化工生产企业对生产技术人员和熟练操作工人的需要。
1.2 专业教学重理论轻实践
现有化工类教材,主要是讲述生产理论、生产方法,侧重于理论掌握和计算,对化工生产过程控制的理论应用讲授少。化工生产过程的特点是,各化工产品在工艺及生产技术上有一定的相似之处,但由于教材中生产过程多为大化工生产工艺,在实际就业中,培养的学生工作在不同的化工生产企业,而学校所教授的知识直接影响到学生就业后的技能水平和职业通道发展,教学重理论而轻实践造成学生在工作后技能水平不能得到有效提升,其在生产实际中的作用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职业院校的化工类教材,所讲述的生产实例仍然以合成氨、煤制甲醇等为主,不能突出服务地方化工生产所需人才培养的需要,针对性、衔接性少,而且所讲述的专业理论知识只是做到了蜻蜓点水,实践教学基本无。
1.3 理实一体化教学难以实施
化工生产过程在生产操作条件要求上一般比较苛刻,在课堂内实现生产过程的再现根本不具备可操作性,基于在传统的教材及传统的教学方法的基础上,课堂中理实一体化教学难以实现,因而教学多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只能被动的接受,虽然借助于多媒体大数据教学能够加深学生的理解和掌握,但由于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注意力难以长时间集中,再加上学生专业理论基础相对薄弱,因此在长时间的学习过程中就容易产生课堂厌学情绪。由于无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理论联系实践能力,就更谈不上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了。
2化工类专业课程教学改革实施过程
根据专业培养目标,把化工操作专业活动过程按化工产品的生产过程,分解成若干个具体的工段或工作项目,按每一个工作的程序、操作内容和岗位要求,将工作项目分解成若干个可操作的单项任务,并描述各个单项任务的职责与要求,最终将其分解成各相应专业学科需要达到的技能目标。以化工操作工工种培养为切入点,把专业理论和操作技能有机结合,通过专业理论和实践技能一体化教学,把企业的需求与学生的学习过程有机结合,把化工操作工专业培养所涉及的化学反应过程及控制、化工单元操作、化工检验技术、化工设备维修和化工仪表及自动化控制等有机结合在一起,通过学习使学生达到相应地技能等级要求。
通过操作训练及问题的解决,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既能得到技能操作的训练,又可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每一个单项任务的教学过程中,任课教师可将学生按项目要求进行分组,明确每一组操作过程及操作任务,学习通过查阅资料、看书等方式书写实施方案,经过讨论并在教师的指导下具体实施。在每个学生单个项目都得到有效训练的基础上,教师再一次解答学生疑惑并全面讲解产品生产过程,从而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和项目的理解。对其中的一些重难点过程,通过进一步加强训练,充分利用参观设备的实体、观看多媒体课件,了解其的操作方法和工作原理,促进学生职业技能的掌握和理论应用能力地提升。在对化工操作课程改革的同时,相应地改革考核评价体系,将过去通过理论试卷评价学生知识掌握程度的办法,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组织性、纪律性,完成操作过程的准确性、时效性、发现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创新能力等结合起来,对学生进行综合考核,并在考核的同时,给出学生的优势和劣势,帮助学生改进不足。
3化工专业教学改革的体会
3.1学中做、做中学,教学效果提升明显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在每一个工作项目的过程中都担当有一定的角色,承担一定的任务,并且整个学习过程始终都要求学生参与其中,这样可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3.2将技能提升贯穿学生培养全过程
在化工操作训练中,不仅要掌握化工生产过程的操作规程,同时要求学生还要具备一定的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团队合作意识。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通过强化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发现工艺突发状况并解决问题。最终,有效提高学生的综合工作能力。
3.3提高了教师的业务能力和水平
在以企业生产为主线的化工操作课程教学改革中,对理论教学和实践指导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也要求我们教师在达到理实一体化、“双师型”的同时,必须具备一线操作技能和扎实的理论功底。让老师深入企业,参与企业生产全过程,强化理论实践水平,更好的服务于教学全过程。
3.4课题开发的艰巨性和全面性
化工生产操作过程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不同产品生产企业具有不同的特点,即使是相同产品的企业,其工艺流程也具有一定的差异。如何把握培养对象特点,根据化工生产过程设立教学内容,如何简化并提出每个项目,如何解决生产过程在课堂无法实现的问题,这是一个值得认真研究和开发的问题。所以,课程开发是一个持久的过程,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财力和精力才能有效推进课程改革,这是职业教育改革的难点和重点。
结语
综上所述,基于企业生产过程的化学工艺教学模式的改革,有利于为化工企业培养出更多高水平的技能型人才,理实一体化和任务引领教学法是对化工专业教学改革的有效探索,从实施结果来看,其教学成果明显,值得进一步去推敲和实践。
参考文献
[1]潘传九.化工设备机械基础[M].化学工业出版社,2013,1.
[2]冯晓燕等.高校课程标准化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18,40(6):49-51.
[3]杨璘璘.混合教学背景下学习领域课程的开发与设计[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19,12(1):9-13.
(作者单位:阿拉善职业技术学院)
关键词:市场经濟;化工专业;教学实践;课程改革
职业院校为了适应社会经济变革,不断加强专业课程改革,通过树立新课程教学理念,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技能为本位,强调突出学生在教学实践中的主体地位,注重引导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学院应积极学习其他高校的先进经验,积极实施化工专业教学改革,实行理实一体化及任务引领型课程教学改革,在专业课程教学中树立新理念、新思想,改进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教学能力,使教学实践进一步适应学生发展和实践技能能力培养的需求。
1现有化工专业课程教学实践存在的问题
1.1 教材与企业需求脱节
长期以来,化工类专业教材一直沿用以知识体系为主的教学模式,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主要讲解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化工原理等专业知识,教材中所讲述的专业知识与化工生产企业所需要的技术人员和熟练工人之间,在专业知识与实践的有机结合上存在较大的差距,学生的理论知识难以用于指导生产实践,也难以解决学生在工作中所遇到的生产技术问题,这导致学校培养出的化工专业类人才难以满足化工生产企业对生产技术人员和熟练操作工人的需要。
1.2 专业教学重理论轻实践
现有化工类教材,主要是讲述生产理论、生产方法,侧重于理论掌握和计算,对化工生产过程控制的理论应用讲授少。化工生产过程的特点是,各化工产品在工艺及生产技术上有一定的相似之处,但由于教材中生产过程多为大化工生产工艺,在实际就业中,培养的学生工作在不同的化工生产企业,而学校所教授的知识直接影响到学生就业后的技能水平和职业通道发展,教学重理论而轻实践造成学生在工作后技能水平不能得到有效提升,其在生产实际中的作用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职业院校的化工类教材,所讲述的生产实例仍然以合成氨、煤制甲醇等为主,不能突出服务地方化工生产所需人才培养的需要,针对性、衔接性少,而且所讲述的专业理论知识只是做到了蜻蜓点水,实践教学基本无。
1.3 理实一体化教学难以实施
化工生产过程在生产操作条件要求上一般比较苛刻,在课堂内实现生产过程的再现根本不具备可操作性,基于在传统的教材及传统的教学方法的基础上,课堂中理实一体化教学难以实现,因而教学多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只能被动的接受,虽然借助于多媒体大数据教学能够加深学生的理解和掌握,但由于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注意力难以长时间集中,再加上学生专业理论基础相对薄弱,因此在长时间的学习过程中就容易产生课堂厌学情绪。由于无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理论联系实践能力,就更谈不上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了。
2化工类专业课程教学改革实施过程
根据专业培养目标,把化工操作专业活动过程按化工产品的生产过程,分解成若干个具体的工段或工作项目,按每一个工作的程序、操作内容和岗位要求,将工作项目分解成若干个可操作的单项任务,并描述各个单项任务的职责与要求,最终将其分解成各相应专业学科需要达到的技能目标。以化工操作工工种培养为切入点,把专业理论和操作技能有机结合,通过专业理论和实践技能一体化教学,把企业的需求与学生的学习过程有机结合,把化工操作工专业培养所涉及的化学反应过程及控制、化工单元操作、化工检验技术、化工设备维修和化工仪表及自动化控制等有机结合在一起,通过学习使学生达到相应地技能等级要求。
通过操作训练及问题的解决,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既能得到技能操作的训练,又可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每一个单项任务的教学过程中,任课教师可将学生按项目要求进行分组,明确每一组操作过程及操作任务,学习通过查阅资料、看书等方式书写实施方案,经过讨论并在教师的指导下具体实施。在每个学生单个项目都得到有效训练的基础上,教师再一次解答学生疑惑并全面讲解产品生产过程,从而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和项目的理解。对其中的一些重难点过程,通过进一步加强训练,充分利用参观设备的实体、观看多媒体课件,了解其的操作方法和工作原理,促进学生职业技能的掌握和理论应用能力地提升。在对化工操作课程改革的同时,相应地改革考核评价体系,将过去通过理论试卷评价学生知识掌握程度的办法,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组织性、纪律性,完成操作过程的准确性、时效性、发现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创新能力等结合起来,对学生进行综合考核,并在考核的同时,给出学生的优势和劣势,帮助学生改进不足。
3化工专业教学改革的体会
3.1学中做、做中学,教学效果提升明显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在每一个工作项目的过程中都担当有一定的角色,承担一定的任务,并且整个学习过程始终都要求学生参与其中,这样可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3.2将技能提升贯穿学生培养全过程
在化工操作训练中,不仅要掌握化工生产过程的操作规程,同时要求学生还要具备一定的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团队合作意识。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通过强化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发现工艺突发状况并解决问题。最终,有效提高学生的综合工作能力。
3.3提高了教师的业务能力和水平
在以企业生产为主线的化工操作课程教学改革中,对理论教学和实践指导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也要求我们教师在达到理实一体化、“双师型”的同时,必须具备一线操作技能和扎实的理论功底。让老师深入企业,参与企业生产全过程,强化理论实践水平,更好的服务于教学全过程。
3.4课题开发的艰巨性和全面性
化工生产操作过程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不同产品生产企业具有不同的特点,即使是相同产品的企业,其工艺流程也具有一定的差异。如何把握培养对象特点,根据化工生产过程设立教学内容,如何简化并提出每个项目,如何解决生产过程在课堂无法实现的问题,这是一个值得认真研究和开发的问题。所以,课程开发是一个持久的过程,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财力和精力才能有效推进课程改革,这是职业教育改革的难点和重点。
结语
综上所述,基于企业生产过程的化学工艺教学模式的改革,有利于为化工企业培养出更多高水平的技能型人才,理实一体化和任务引领教学法是对化工专业教学改革的有效探索,从实施结果来看,其教学成果明显,值得进一步去推敲和实践。
参考文献
[1]潘传九.化工设备机械基础[M].化学工业出版社,2013,1.
[2]冯晓燕等.高校课程标准化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18,40(6):49-51.
[3]杨璘璘.混合教学背景下学习领域课程的开发与设计[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19,12(1):9-13.
(作者单位:阿拉善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