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环境下,各级各类学校推出了网络辅助教学平台--“教学空间”。“教学空间”有利于课堂教学模式、教学活动、教学组织形式的转变和情感交流,但在实践过程中存在着硬件设施不完善、课程资源利用率不高、教师传统的教学观念、动机缺失、信息技术能力有待提高等问题,根据问题可以采取以下解决对策:一方面完善硬件设施、提高课程资源利用率;另一方面要转变教师的传统观念、激发教师动机、提高教师信息技术能力。
【关键词】 教学空间 实践 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 G63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9)11-088-01
0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传统的教育模式发生了改变,在教育领域信息技术也得到应用,教育信息化成为教育改革的重要途径之一。所谓教育信息化是指在教育领域全面深入地应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来促进教育改革和教育发展的过程。《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指出:“加快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全面提高教师和学生运用信息技術的能力,实现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有机结合。”从理论上讲,“教学空间”的应用应该是有利于学科教学的,但由于实践中存在的一些因素,致使“教学空间”不能充分发挥在学科教学中应有的作用。
一、“教学空间”的概念
此“教学空间”非传统意义的地理空间位置上的教学空间,它是一种虚拟的网络空间,是一种网络辅助教学平台。因此,“教学空间”是指应用于学校中,支持网络作为教学活动的辅助手段来实现教学过程,促进课堂教学的重要应用系统。
二、“教学空间”实践中的问题
(一)外界因素的制约
1.硬件设施不完善。“教学空间”的使用需要计算机等硬件设施的支持。“教学空间”的使用者主要是教师和学生,可是从对学校的访谈情况来看,一部分偏远地区的学校缺少足够的计算机,即使市区的学校有足够数量的计算机,但使用过程中经常出现死机现象。于是“教学空间”很多情况下都没有得到充分利用。
2.课程资源的利用率不高。课程资源的内涵极其丰富,它是指课程设计、编制、实施和评价等整个课程发展过程中可资利用的一切人力、物力以及自然资源的总和。课程资源是充分发挥“教学空间”的重要保障,是实施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核心内容。
三、解决对策
1.转变教学观念,正确认识“教学空间”
教学观念的转变是顺利实践“教学空间”的先决条件。李连宁司长指出“加快推进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首先要转变观念,一是要把信息技术作为学习的对象转变为学习工具,二是要把信息化作为提高教育质量的一个重要载体,信息技术的应用要和日常的教育教学结合起来,真正把信息技术运用到学习之中”。因此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转变传统的课程观,由以传统的课堂教学内容和教材为主的课程,转变为融合各方面知识,充分利用网上资源,关注学生经验和评价的课程;转变传统的师生观,由以教师为中心,把教师视为知识的权威,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者的师生关系,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促进者,师生共同合作,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和知识建构的平等师生关系;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由单一的课堂、班级教学模式,转变为随时随地不受时空限制的自主学习模式。传统的教学观念得到转变,对适应新的教学观念的“教学空间”也就有了正确的认识,实践“教学空间”才能成为顺理成章的事。
2.激发教师动机,提高使用“教学空间”的积极性
教师要对“教学空间”有应用的动机,动机的有无直接影响着“教学空间”的使用效果。要激发教师动机,提高其积极性,首先要从缺乏动机的原因分析:一方面学校缺乏相应的宣传,教师只知有其事而不知为何使用;另一方面不少教师特别是年纪稍大的教师并不太熟悉如何使用。针对这些原因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学校应该面向教师普及“教学空间”应用于教学的优势并适当组织一些将其与教学结合的活动,如组织教师在“教学空间”中备课、教研等,让教师切身体会到它的优势;二是通过教师之间的互帮互助和专门指导相结合使不熟悉使用的教师弄懂、会用、爱用。
3.提高信息技术能力,灵活应用“教学空间”
具体说来,灵活应用“教学空间”,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提高:一是教学设计能力,这里的教学设计能力是指整合信息技术和语文课程的能力,如设计“教学空间”中的课件要求符合学生自主预习、复习的课件,应着重考虑到学生自主学习的实际情况;二是教学实施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结合信息技术的优点和教学内容的特点,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三是教学评价能力,鼓励学生自评、学生间的互评,注重过程评价,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如在“教学空间”中可以设立“学生作品展”栏目,邀请学生共同参与评价。
“教学空间”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产物,将为大部分教师接受和利用,对未来的课程教学将产生深刻影响。当然前提是在冷静地分析实践中的问题,逐步解决,这样才能提高“教学空间”的利用率,充分发挥它的作用。
[ 参 考 文 献 ]
[1]王宇,张五红.高校网络辅助教学平台选择、实施及分析[J].电化教育研究,2006,02:43-46.
[2]韩丽.《教学设计》课程网络辅助教学平台功能分析与设计[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7,(11):29-30.
【关键词】 教学空间 实践 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 G63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9)11-088-01
0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传统的教育模式发生了改变,在教育领域信息技术也得到应用,教育信息化成为教育改革的重要途径之一。所谓教育信息化是指在教育领域全面深入地应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来促进教育改革和教育发展的过程。《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指出:“加快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全面提高教师和学生运用信息技術的能力,实现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有机结合。”从理论上讲,“教学空间”的应用应该是有利于学科教学的,但由于实践中存在的一些因素,致使“教学空间”不能充分发挥在学科教学中应有的作用。
一、“教学空间”的概念
此“教学空间”非传统意义的地理空间位置上的教学空间,它是一种虚拟的网络空间,是一种网络辅助教学平台。因此,“教学空间”是指应用于学校中,支持网络作为教学活动的辅助手段来实现教学过程,促进课堂教学的重要应用系统。
二、“教学空间”实践中的问题
(一)外界因素的制约
1.硬件设施不完善。“教学空间”的使用需要计算机等硬件设施的支持。“教学空间”的使用者主要是教师和学生,可是从对学校的访谈情况来看,一部分偏远地区的学校缺少足够的计算机,即使市区的学校有足够数量的计算机,但使用过程中经常出现死机现象。于是“教学空间”很多情况下都没有得到充分利用。
2.课程资源的利用率不高。课程资源的内涵极其丰富,它是指课程设计、编制、实施和评价等整个课程发展过程中可资利用的一切人力、物力以及自然资源的总和。课程资源是充分发挥“教学空间”的重要保障,是实施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核心内容。
三、解决对策
1.转变教学观念,正确认识“教学空间”
教学观念的转变是顺利实践“教学空间”的先决条件。李连宁司长指出“加快推进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首先要转变观念,一是要把信息技术作为学习的对象转变为学习工具,二是要把信息化作为提高教育质量的一个重要载体,信息技术的应用要和日常的教育教学结合起来,真正把信息技术运用到学习之中”。因此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转变传统的课程观,由以传统的课堂教学内容和教材为主的课程,转变为融合各方面知识,充分利用网上资源,关注学生经验和评价的课程;转变传统的师生观,由以教师为中心,把教师视为知识的权威,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者的师生关系,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促进者,师生共同合作,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和知识建构的平等师生关系;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由单一的课堂、班级教学模式,转变为随时随地不受时空限制的自主学习模式。传统的教学观念得到转变,对适应新的教学观念的“教学空间”也就有了正确的认识,实践“教学空间”才能成为顺理成章的事。
2.激发教师动机,提高使用“教学空间”的积极性
教师要对“教学空间”有应用的动机,动机的有无直接影响着“教学空间”的使用效果。要激发教师动机,提高其积极性,首先要从缺乏动机的原因分析:一方面学校缺乏相应的宣传,教师只知有其事而不知为何使用;另一方面不少教师特别是年纪稍大的教师并不太熟悉如何使用。针对这些原因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学校应该面向教师普及“教学空间”应用于教学的优势并适当组织一些将其与教学结合的活动,如组织教师在“教学空间”中备课、教研等,让教师切身体会到它的优势;二是通过教师之间的互帮互助和专门指导相结合使不熟悉使用的教师弄懂、会用、爱用。
3.提高信息技术能力,灵活应用“教学空间”
具体说来,灵活应用“教学空间”,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提高:一是教学设计能力,这里的教学设计能力是指整合信息技术和语文课程的能力,如设计“教学空间”中的课件要求符合学生自主预习、复习的课件,应着重考虑到学生自主学习的实际情况;二是教学实施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结合信息技术的优点和教学内容的特点,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三是教学评价能力,鼓励学生自评、学生间的互评,注重过程评价,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如在“教学空间”中可以设立“学生作品展”栏目,邀请学生共同参与评价。
“教学空间”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产物,将为大部分教师接受和利用,对未来的课程教学将产生深刻影响。当然前提是在冷静地分析实践中的问题,逐步解决,这样才能提高“教学空间”的利用率,充分发挥它的作用。
[ 参 考 文 献 ]
[1]王宇,张五红.高校网络辅助教学平台选择、实施及分析[J].电化教育研究,2006,02:43-46.
[2]韩丽.《教学设计》课程网络辅助教学平台功能分析与设计[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7,(11):2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