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 教学内容
Word中图片的插入及图文混排。
● 教学目标
(1)能利用已有知识尝试学习在Word文档中插入图片。
(2)能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习在Word文档中进行图文混排。
(3)能独立利用所学知识完成作品,汇报、交流完成作品的方法和结果。
(4)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和知识迁移的能力。
(5)通过对插图的选择和图文混排培养学生构图、审美及编缉能力。
● 教学重点、难点
插入图片、图文混排的方法。
● 学生课前准备
已经输入的日记、作文等文字资料。
● 教学内容分析
图文混排功能是Word的一项基本功能,是利用Word制作文档必备的知识技能,而本节课是这一内容的起始课。所以,本课在Word的教学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而在PowerPoint中,图片的插入和图文混排的处理基本与此相同。因此,本课的学习也为将来利用其他Office软件中的图片功能奠定了基础。
● 学生特点分析
我所教的学生是小学四年级的学生,学生的自我意识开始增强,表现欲和探究欲较强。学生能利用旧知识的迁移来学习新知。学生已经进行了合理分组,能合作学习,会利用学习资料。
● 教学过程
1.情境创设,导入新课
通过前几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基本掌握了Word的文本处理功能,而且也在计算机上留下了我们成长的足迹。我们知道Word最方便之处就是能制作图文并茂的文档,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Word的图片插入及图文混排。相信在这节课结束时,你留下的“足迹”会更清晰。
设计意图:迅速地总结前期活动,将学生带到学习中来。简单明了的导入,使学生明确学习内容,调动学习积极性。
2.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任务一:在成长记录的封面插入自己的照片。
教师引导: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在手工制作成长记录袋的封面时,除了文字以外,还有什么呢?对,是照片,有了照片就更能一目了然地看到是谁的成长记录了。这节课我们的第一个任务就是在成长记录的封面插入自己的照片。在开始尝试操作之前,老师有个小秘密要告诉你,插入图片的方法与插入艺术字的方法基本一样。
教师提示同学们注意:Word有自配的图片库也就是剪贴画,我们的照片会在那里吗?如果照片不在剪贴画中,会在哪里呢?回忆一下。
(1)学生自主尝试完成任务。教师巡视并指导。
(2)教师引导:谁愿意介绍一下你是怎么完成这个任务的?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来回答。一说插入的方法,二说探索的过程。
(3)教师小结:你们的方法虽然不同,但靠已学的知识,都把照片插入到了成长记录的封面中。很好!
设计意图:教师帮助学生找到新旧知识的结合点,引导学生梳理知识体系,培养和强化知识迁移的意识和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信息技术的能力。
任务二:设置封面的图文混排效果。
教师引导:孩子们,我们已经在封面上成功地插入了照片,现在你想做些什么呢?
当学生回答想“调整图片大小”。教师提示学生自己解决。
当学生回答想把文字与图片混合在一起的意思时,教师引导: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图文混排这个问题,对我们成长记录的封面进行个性化的设置。
(1)教师: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和探究。
教师提示:为了你们更顺利地完成这个任务,老师有一些提示,设置图文混排可以通过设置图片格式中的版式项中文字环绕来解决。请仔细看自己的屏幕轻声地读出来,可以记下关键词。
学生轻读,记笔记。教师再提示:请大家再大声地读出关键词。学生大声读出关键词。
教师再提示:如果你自己解决有问题,可以寻求帮助。
(2)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研究、完成任务二。教师巡视、指导。
(3)教师引导:谁愿意说说你是怎么完成这个任务的呢?
(4)两个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汇报。一说环绕方式的设置,二说探索的过程。
设计意图:从解决问题的需要出发,让信息技术的学习成为学生的需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没有教材,用一种灵活的形式将教材出示给学生,记笔记可以为以后的学习提供文本支持,这样设计有助于学生理解和记忆知识的重点。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利用学习软件、小组合作学习等方式学习信息技术。引领学生回顾探究、尝试的过程,总结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究意识,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巩固练习,拓展应用
任务三:设计编辑“得意之作”。
教师引导:孩子们,到现在为止,我们已经能够在一篇Word文档中插入图片,并进行图文混排了。此前,你们都已交上了一份自己最得意的作品。它们将被放到成长记录封面的下一页。你们能否利用今天的知识把它也装饰一下呢?
教师提供图片,提醒学生:①选图时,不要浪费太多的时间,要注意图文的意义相符;②注意整个文档的色调与图片要协调;③作品图文比例及布局要合理;④注意利用多种版式,让作品更有创意。
教师:现在就让我们在一曲欢快的音乐的陪伴下,完成我们的第三个任务吧!
学生合作完成作品。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充足地实践过程中,拓展新知,加深对图文混排的学习和应用,体验信息技术在生活中的地位,感受成功。使学生的数学、语文、美术、信息技术等多个学科的综合素质得以充分体现,同时也得到提升,使学生间的合作成为一种需要,甚至是习惯。
4.交流作品,体验成功
(1)教师组织学生自由交流。
(2)教师引导学生评价优秀作品。
教师:你能说说你为什么推荐这件作品吗?
推荐作品的学生谈想法。其他学生谈看法。
教师引导:作者,你听了同学们的这些评价,有什么想说的吗?
作者谈感想。
(3)教师小结:同学们说得很精彩,你们在评价一件作品时,不仅注意到了色彩、构图、选图是否合适,还注意到了利用文字环绕的不同版式来使作品更合理,更有创意,真是让我刮目相看。
(4)教师组织评价问题作品。
作者介绍作品。其他学生谈看法。
(5)教师小结:课上时间有限,更多的作品我们发到网上再评,好吗?
设计意图: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时间和空间来真正的交流。教师引导性的评价和适时的小结,帮助学生明确了评价作品的方向,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口语表达和评价的能力。通过展评,让学生充分体验信息技术学习的乐趣,体验成功。
5.回顾总结,积累经验
教师引导学生从知识和学习方法两方面反思一节课的收获。
教师小结并引导学生自学:其实想做好一份更有特色、更有创意的作品,往往还要对图片深入的加工,比如对比度、明暗度、剪裁等,这些内容并不难,有兴趣的同学们完全可以自学,我们可以在网上交流。
教师引导学生预习:我们下节课要学习自选图形的插入及有关设置,利用它继续完善我们的成长记录,相信,在计算机课中,我们成长的足迹会越来越坚实。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养成自学和预习的习惯,培养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 教学反思
本课的设计特点是采用了“任务”、“活动”、“主题”相结合的方式。这种设计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究意识和创新能力。而本课中的活动又是在三个小任务的驱动式下进行的,任务驱动教学和主题活动式教学相结合,将学生已经学习到的信息技术应用于学科教学和日常生活之中,充分体验信息技术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在教学的过程中,我尽量为学生创设一种宽松、和谐的氛围,适时地组织和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同时,我也注重学法指导和知识迁移能力的培养,时时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点评
本课是讲课教师在今年吉林省教学新秀观摩展示课中上的一节小学信息技术课,是采用主题引领、任务驱动、活动应用相结合的方式来开展教学的。
本课的特点之一是任务驱动教学和主题活动式教学相结合。教学活动是在三个具体的任务驱动下进行的,将学生已经学习到的信息技术应用于学科教学和日常生活之中,让学生充分体验到学习信息技术的必要性和实用性。在解决实际问题的基础上,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分析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本课的特点之二在于实现了教师教法和学生学法的真正转变。教师引领学生知识迁移,鼓励学生利用学习资料自主探究,引导学生与人合作。最后,适时地进行学法指导性小结。在整个过程中,教师更注重学法指导和知识迁移能力的培养,时时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并与他人合作的意识和能力。
本课的特点之三是教师引领、组织、合作的地位得以充分体现。教学的整个过程中,教师始终坚持为学生创设一种宽松、和谐的氛围,适时地组织和引导学生开展学习活动,成为学生学习的真正引领者、组织者和合作者。
本课很好地落实了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教学效果较好。
(点评人:吉林省教育学院 刘晓峰)
Word中图片的插入及图文混排。
● 教学目标
(1)能利用已有知识尝试学习在Word文档中插入图片。
(2)能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习在Word文档中进行图文混排。
(3)能独立利用所学知识完成作品,汇报、交流完成作品的方法和结果。
(4)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和知识迁移的能力。
(5)通过对插图的选择和图文混排培养学生构图、审美及编缉能力。
● 教学重点、难点
插入图片、图文混排的方法。
● 学生课前准备
已经输入的日记、作文等文字资料。
● 教学内容分析
图文混排功能是Word的一项基本功能,是利用Word制作文档必备的知识技能,而本节课是这一内容的起始课。所以,本课在Word的教学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而在PowerPoint中,图片的插入和图文混排的处理基本与此相同。因此,本课的学习也为将来利用其他Office软件中的图片功能奠定了基础。
● 学生特点分析
我所教的学生是小学四年级的学生,学生的自我意识开始增强,表现欲和探究欲较强。学生能利用旧知识的迁移来学习新知。学生已经进行了合理分组,能合作学习,会利用学习资料。
● 教学过程
1.情境创设,导入新课
通过前几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基本掌握了Word的文本处理功能,而且也在计算机上留下了我们成长的足迹。我们知道Word最方便之处就是能制作图文并茂的文档,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Word的图片插入及图文混排。相信在这节课结束时,你留下的“足迹”会更清晰。
设计意图:迅速地总结前期活动,将学生带到学习中来。简单明了的导入,使学生明确学习内容,调动学习积极性。
2.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任务一:在成长记录的封面插入自己的照片。
教师引导: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在手工制作成长记录袋的封面时,除了文字以外,还有什么呢?对,是照片,有了照片就更能一目了然地看到是谁的成长记录了。这节课我们的第一个任务就是在成长记录的封面插入自己的照片。在开始尝试操作之前,老师有个小秘密要告诉你,插入图片的方法与插入艺术字的方法基本一样。
教师提示同学们注意:Word有自配的图片库也就是剪贴画,我们的照片会在那里吗?如果照片不在剪贴画中,会在哪里呢?回忆一下。
(1)学生自主尝试完成任务。教师巡视并指导。
(2)教师引导:谁愿意介绍一下你是怎么完成这个任务的?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来回答。一说插入的方法,二说探索的过程。
(3)教师小结:你们的方法虽然不同,但靠已学的知识,都把照片插入到了成长记录的封面中。很好!
设计意图:教师帮助学生找到新旧知识的结合点,引导学生梳理知识体系,培养和强化知识迁移的意识和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信息技术的能力。
任务二:设置封面的图文混排效果。
教师引导:孩子们,我们已经在封面上成功地插入了照片,现在你想做些什么呢?
当学生回答想“调整图片大小”。教师提示学生自己解决。
当学生回答想把文字与图片混合在一起的意思时,教师引导: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图文混排这个问题,对我们成长记录的封面进行个性化的设置。
(1)教师: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和探究。
教师提示:为了你们更顺利地完成这个任务,老师有一些提示,设置图文混排可以通过设置图片格式中的版式项中文字环绕来解决。请仔细看自己的屏幕轻声地读出来,可以记下关键词。
学生轻读,记笔记。教师再提示:请大家再大声地读出关键词。学生大声读出关键词。
教师再提示:如果你自己解决有问题,可以寻求帮助。
(2)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研究、完成任务二。教师巡视、指导。
(3)教师引导:谁愿意说说你是怎么完成这个任务的呢?
(4)两个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汇报。一说环绕方式的设置,二说探索的过程。
设计意图:从解决问题的需要出发,让信息技术的学习成为学生的需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没有教材,用一种灵活的形式将教材出示给学生,记笔记可以为以后的学习提供文本支持,这样设计有助于学生理解和记忆知识的重点。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利用学习软件、小组合作学习等方式学习信息技术。引领学生回顾探究、尝试的过程,总结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究意识,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巩固练习,拓展应用
任务三:设计编辑“得意之作”。
教师引导:孩子们,到现在为止,我们已经能够在一篇Word文档中插入图片,并进行图文混排了。此前,你们都已交上了一份自己最得意的作品。它们将被放到成长记录封面的下一页。你们能否利用今天的知识把它也装饰一下呢?
教师提供图片,提醒学生:①选图时,不要浪费太多的时间,要注意图文的意义相符;②注意整个文档的色调与图片要协调;③作品图文比例及布局要合理;④注意利用多种版式,让作品更有创意。
教师:现在就让我们在一曲欢快的音乐的陪伴下,完成我们的第三个任务吧!
学生合作完成作品。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充足地实践过程中,拓展新知,加深对图文混排的学习和应用,体验信息技术在生活中的地位,感受成功。使学生的数学、语文、美术、信息技术等多个学科的综合素质得以充分体现,同时也得到提升,使学生间的合作成为一种需要,甚至是习惯。
4.交流作品,体验成功
(1)教师组织学生自由交流。
(2)教师引导学生评价优秀作品。
教师:你能说说你为什么推荐这件作品吗?
推荐作品的学生谈想法。其他学生谈看法。
教师引导:作者,你听了同学们的这些评价,有什么想说的吗?
作者谈感想。
(3)教师小结:同学们说得很精彩,你们在评价一件作品时,不仅注意到了色彩、构图、选图是否合适,还注意到了利用文字环绕的不同版式来使作品更合理,更有创意,真是让我刮目相看。
(4)教师组织评价问题作品。
作者介绍作品。其他学生谈看法。
(5)教师小结:课上时间有限,更多的作品我们发到网上再评,好吗?
设计意图: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时间和空间来真正的交流。教师引导性的评价和适时的小结,帮助学生明确了评价作品的方向,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口语表达和评价的能力。通过展评,让学生充分体验信息技术学习的乐趣,体验成功。
5.回顾总结,积累经验
教师引导学生从知识和学习方法两方面反思一节课的收获。
教师小结并引导学生自学:其实想做好一份更有特色、更有创意的作品,往往还要对图片深入的加工,比如对比度、明暗度、剪裁等,这些内容并不难,有兴趣的同学们完全可以自学,我们可以在网上交流。
教师引导学生预习:我们下节课要学习自选图形的插入及有关设置,利用它继续完善我们的成长记录,相信,在计算机课中,我们成长的足迹会越来越坚实。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养成自学和预习的习惯,培养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 教学反思
本课的设计特点是采用了“任务”、“活动”、“主题”相结合的方式。这种设计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究意识和创新能力。而本课中的活动又是在三个小任务的驱动式下进行的,任务驱动教学和主题活动式教学相结合,将学生已经学习到的信息技术应用于学科教学和日常生活之中,充分体验信息技术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在教学的过程中,我尽量为学生创设一种宽松、和谐的氛围,适时地组织和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同时,我也注重学法指导和知识迁移能力的培养,时时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点评
本课是讲课教师在今年吉林省教学新秀观摩展示课中上的一节小学信息技术课,是采用主题引领、任务驱动、活动应用相结合的方式来开展教学的。
本课的特点之一是任务驱动教学和主题活动式教学相结合。教学活动是在三个具体的任务驱动下进行的,将学生已经学习到的信息技术应用于学科教学和日常生活之中,让学生充分体验到学习信息技术的必要性和实用性。在解决实际问题的基础上,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分析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本课的特点之二在于实现了教师教法和学生学法的真正转变。教师引领学生知识迁移,鼓励学生利用学习资料自主探究,引导学生与人合作。最后,适时地进行学法指导性小结。在整个过程中,教师更注重学法指导和知识迁移能力的培养,时时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并与他人合作的意识和能力。
本课的特点之三是教师引领、组织、合作的地位得以充分体现。教学的整个过程中,教师始终坚持为学生创设一种宽松、和谐的氛围,适时地组织和引导学生开展学习活动,成为学生学习的真正引领者、组织者和合作者。
本课很好地落实了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教学效果较好。
(点评人:吉林省教育学院 刘晓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