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脉与传承

来源 :中国书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omoj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绘画艺术是民族文化的象征,当下世界各国、各民族都特别重视对本国、本民族绘画的精心培育和推广。中国画是全世界少数以国誉名的民族画种,与中国文化关系至密。它伴随着中国文化的发生而发生,也伴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包前孕后、文脉传承。“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民族精神是其表现奥义。
  当代中国正值民族文化伟大复兴之际,文化艺术大发展、大繁荣的脚步也在悄然加快。我们更热切地希望中国画能在此形势下、在新时代文化的创造上有所作为。由中国美术家协会与江苏省文化厅主办,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画艺委会与江苏省美术馆承办的“第四届全国中国画展”,就是旨在继承与发扬民族文化艺术,关注当下中国画的时代发展走向,推动中国画的现代化转型,探索中国画的发展规律,并展示近年来全国中国画创作成果,发现优秀人才、推出优秀作品,满足广大群众日益提高的审美需要。


  
  “全国中国画展”始创于1993年,是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画艺委会成立后所举办的全国性中国画大展。展览的目的是对中国画发展的现状进行一次回顾和大检阅,将全国中国画创作推向一个新的阶段,同时也寓有继往开来之意,展望21世纪中国画的发展;2003年,正值中国画家们面对传统与创新、中西文化冲突与碰撞的多种矛盾思考之时,以传承为基础、以发展为主导的“第二届全国中国画展”在大连首展,并于上海巡展,展览作品呈现了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的时代特色和逐渐多元化的艺术风貌;2007年,“第三届全国中国画展”在中国美术馆展出,以“面向生活、关爱人和自然、尊崇传统”为主题,展览更多体现了创作者关注现实、热爱生活的真情实感,充分体现了展览的宗旨,同时也把握住了时代的脉搏。在中国画坛的各种展事中,“全国中国画展”以其特有的专业性、学术性、全国性而影响广泛,引起了创作界与学术界的广泛关注。
  “第四届全国中国画展”的发起源于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画艺委会第四届成立会议,由龙瑞、刘健、高云及艺委会众委员共同商定。此次展览不仅是新一届中国画艺委会工作的重中之重,更是引领当代中国画艺术向着更开阔、更美好未来远行的“时代航船”。为了提高展览作品质量,使其成为业内最高艺术水准的展览,在作品的征集和评选上打破了以往众多全国性展览单一的“广撒网”式海选方法,采取特邀创作和全国海选相结合的方式,并严控展出数量。本次展览共展出作品二百件左右。特邀创作包含三部分:一是特邀中国美协主席团、顾问、中国画艺委会委员提供作品参展,二是特邀当代艺术名家提供作品参展,三是特邀“第三届全国中国画展”举办之后五年来中国美协举办的重点展览“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青年美展”“百家金陵中国画展”“灵感高原展览”“天山南北展览”“浩瀚草原展览”中的优秀作者提供作品参展。全国海选作品也包含三个方面:一是对外发布征稿通知,要求投稿作者有一定专业水平,并曾参加过一次中国美协举办的全国性展览。二是专家提名优秀青年作者提供新作参评。三是推荐优秀军旅艺术家提供作品参评。
  绘画艺术创作是时代精神的风向标,是文化发展的晴雨表,作为中国美术界最高的专业学术组织,中国画艺委会坚持学术引领、把握学术纯粹性、提升学术品质,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艺术导向,用国际性、前瞻性的眼光抓住新主题、新思想、新方法,积极发挥导向作用,坚持将“全国中国画展”办成中国美术界的优质品牌项目。“第四届全国中国画展”借当代中国文化大繁荣大发展的时机,提倡一种纯粹的艺术精神,不浮夸、不冒进、不被市场所左右、坚持艺术真理,以期带动有思想、有内涵的艺术创作,在历史的新起点上肩负使命、砥砺向前,多出精品力作,从而真正做到“为人民而艺术”,实现文化强国,用美术弘扬中国精神,用思想凝聚中国力量,用艺术点亮“中国梦”。


  
  从“首届全国中国画展”到“第四届全国中国画展”,历经20年的时间,在这“弹指一挥间”的20年中,中国的社会、经济、文化发生了巨大变化,中国画也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生着历史性的嬗变,在世界艺术格局和本土文化语境中寻找着继承与创新的通途。在这期间,中国画的各种创作手法的探索和各种观念的纷争,都在画展中得以表现,或观念、或材料,或抽象、或特技,或传统、或现代,或制作、或实验,或再现、或表现,或内容、或形式,在冲撞与融洽、解构与重建中,最终形成了当今画坛“多元并存”的艺术格局。“多元并存”格局的形成,对于中国画的发展是否适宜,还有待时间的检验。然而,当我们还没来得及判断“多元并存”是指向全国范围内各画种“多元并存”还是指向中国画内部的“多元并存”,是指向本体还是外缘时,有一点却是值得我们静默沉思的。随着“多元并存”格局的形成,中国画传统经典的权威性和中国画表现语言的评判标准也逐渐被消解了,而无权威、无评判标准是否有利于中国画的创作?这个问题是值得创作者和研究者思考的。


  应当承认,在无权威、无评判标准的双重作用下,品评中国画的中西双重标准获得了普适性,更加严重的是,在这“人人皆是国画家”的“大好形势”下,当下的中国画作品却越来越不耐看、不耐品了。对于中国画创作所出现的这一问题,许多有识之士已有所关注,并以严肃认真的学术态度身体力行,着手探索着各种解决方略,致力于促进当代中国画的健康发展。
  此次“全国中国画展”,力求展示当下中国画创作与创新成果,让大家能有机会在相互对比中,探寻将来的绘画创作之路。20年是很短暂的,我们不能指望短时间内就能解决中国画发展中的所有问题。通过此次展览,我们可以看到,以往还是非莫辩的纷争,现在却似乎有了共识。曾经十分流行的风尚,当下却似乎已无人依从。昔日还没有任何苗头的探研,今日却形成艺术探求的涓涓细流。绘画艺术发展虽然不可能树立绝对的权威和审美评判标准,但总要有一个具有相对共识性的艺术准绳,这样才可能有利于中国绘画的创作与创新。基于此种认识,我们也想和广大画家和学者们共同努力,以学术道心为本,努力尝试建构新时期具有广泛共识性的中国画审美标准,以推动中国画的时代发展。此次“全国中国画展”尽可能地把当下中国画创作的各种观念与手法都囊括其中,让广大画家和观众选择自己的探索之路和欣赏对象,为今后的中国画发展提供借鉴,让中国画的发展真正回到顺应发展规律、尊重本体语言的正确道路上。
  (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画艺委会供稿)
  责任编辑:韩少玄

其他文献
八届全国展,张宇又以楷书得大奖,最近又出了楷书专著。  张宇是那种端悫忠厚之士,性沉稳而讷于言,即使是大喜大悲之事皆能做到波澜不惊,所以,当他把自己书写的《宁国世纪广场碑记》正楷字帖寄到编辑部时,我既为其书写水平之高而感到惊讶,同时,我还是第一次见到这个人的名字,可见书法界真的是藏龙卧虎。在以后的几次见面中,他都谦恭得让我有点不知所措。“我就是写写楷书,请你们指点指点。”他喃喃地说。于是我知道这个
期刊
唐文秀,1949年生,1977年入吉林艺术学院学习。吉林省书法家协会会员。现为苏州寒山寺禅意书画院副院长,南京栖霞古寺云谷画院副院长。  凡有一定成就的书法家,莫不遵循“师古不泥、师古而化”之要领。赏读唐文秀的书作,也能明显地感到其对历代书法大师书艺精髓的吸收。他的诸多书法作品,清劲兼含流媚,沉着蕴含飘逸,严谨不失潇洒,观之令人心爽气朗。其对书艺之见解,发乎内心,直抒胸意,既有多年学书之心得,又含
期刊
王家春,现为陕西省委统战部副部长、陕西中华文化学院党委书记、西安美术学院客座教授。  艺术是否可以功利?功利是否也有艺术的方式?关于此,众说不一。著名者,如龙应台,就干脆说过这样的话:让艺术的归艺术,让政治的归政治。但是,从《野火集》开始,她的《中国人你为什么不生气》、《百年思索》、《孩子你慢慢来》又何尝区分过艺术与政治的成分?基于此,我以为,真正的艺术总是介于功利与唯美之间。而且,某种程度上说,
期刊
当代书法复兴初期,对碑学的继承多于对帖学的继承,而且呈现出碑帖融合的状态。书法复兴三十余年来,流派蜂起、百花齐放,传统碑、帖的观念,其实已经不能准确描述当代创作。但是,相对概括地以碑、帖分别的眼光来考察当代创作思潮和走向,仍不失为一种基本的方法。本文认为,当代碑学创作,存在着泛化的倾向和媚化的危机,泛化可以带来新的生机,而摒除媚化则为当务之急。  一、碑学创作的界定  书法创作,笼统地分为碑派和帖
期刊
祝英公,生于1962年,河南省扶沟县人。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楹联学会会员。出版有《祝英公书画作品集》、《晋中行写生集》、《当代最具收藏价值艺术家作品选》、《祝英公扇面作品》、《祝英公·烟江叠嶂图卷》、《祝英公书画篆刻作品》。  创作感言:  艺术是诗化的哲学,书法是绘画的筋骨,而绘画是书法的诗意形象。庄子言:“乘物以游心。”我以为书画更要以自由的思想
期刊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北大书法艺术研究所所长王岳川先生曾在赴美进行“中国文化和艺术精神”学术巡回讲演期间,访问了客居美国的著名学者李泽厚先生,并进行了深入的对话。两位学者就中国文化精神、中国文化命运、价值观念转型以及中国文化应如何走向世界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这里,本刊选取了访谈中与美学、书法以及中国汉字在新世纪的重要价值等相关部分予以刊登,旨在引起读者对这些问题的关注和思考。  王岳川(以下简称王
期刊
杨勇,美术学(书法)硕士。现为《书法》杂志编辑、记者,河北美术学院客座教授。出版有《经典碑帖辅导丛书—张玄墓志》、《中国书法名迹赏析—书谱》、《书家挥毫宝典》、《杨勇书法作品集》等。  创作感言:  杨雄说:“诗赋小道,壮夫不为。”在他心里,大概建功立业才是男人该做的事。而书法,更被古人视为馀事。古人用毛笔书写,就像我们使用电脑打字,是没什么值得夸耀的。书法经过几十年的发展,逐渐从无序走向有序,且
期刊
俞律一首  羽闲女史示我家藏傅焱《临耕烟竹林渔村图》嘱跋,即以古风应命  耕烟老笔风神饱,竹林渔村写古调。白云渺渺无点尘,底事匆匆不竟稿。不如意事常八九,浮生遗憾徒懊恼。春华秋月年复年,人生人死不自料。衣钵幸传杨西亭,补皴添染承师教。一纸丹青百日功,遂教断尾成完豹。傅焱先生有心人,细临三日如旧貌。万竹引风春满座,碧影当窗摇残照。渔村人家隔世嚣,群飞纷纷鸟雀绕。主人把书独倚栏,四面青峰翠相抱。自古随
期刊
点击理由  近年来,学院书法教育成果卓著,具有专业学术背景的书家逐渐成为当代书法发展中不可忽视的中坚力量。赵彦国作为中央美术学院书法创作类博士,理论研究和书法创作兼善。他的书法研究与创作关注人文修养,以文养书,技道双修。  赵彦国话语  书法不只是写字,书法的内涵和魅力并非苦“练”而来,但又不可缺少“废纸三千”的技法锤炼。真正意义上的书法是文人世界的灵犀之所,饱含“古意”与“文气”是其灵魂所在。“
期刊
我认识龙瑞,约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新世纪之初,他从中国画研究院调任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所长。一个画家担当学术研究部门的领导,不免有些陌生,但他以谦和而积极的态度,加强所内团结,打开了局面,成功举办了黄宾虹国际学术研讨会和黄宾虹研究展,赢得了大家的信任。他外粗内秀,有魄力而谨慎,讲义气也讲分寸。后来他调回中国画研究院当院长,经过诸多努力,把该院改制为国家画院。在大约十多年的时光里,他的主要精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