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研究性学习的目的在于改变学生以单纯地接受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学习方式,如此,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主体意识,增强学生的学习内驱动力,满足学生学习发展的心理需要。本文拟论怎样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
关键词:高中英语 教学 开展 研究性学习
研究性学习的提出,从社会角度看,是高中英语教学必须满足当前我国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对公民外语素质提出的更高要求。从人文角度,是要满足学生心智和情感态度的发展需求以及高中毕业生就业、升学和未来发展的需要,同时还要满足国家的经济建设和科技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求。怎样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是本文将要探讨的问题。
一、班级小组化
研究性学习是对传统的接受性学习的一种改革,是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新教育观念在教育领域的体现。由于传统的程序化、系统化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与研究性学习不相适应,研究性学习需要更为灵活、开放,同时也更为有效的教学组织形式,需要在更大的时空范围内将个人学习、班级集体学习以及小组合作学习合理的穿插结合。因此,小组合作学习便成了研究性学习的基本教学组织形式。
英语教学需要给学生较多的语言实践机会,因此英语教学小班化教学是理想的授课模式。中国基础教育以班级授课制形式为主,而且不少学校的班级人数都超过了正常班级人数的要求。因此英语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就显得尤为重要。将班级的学生按照一定的规律分成小组,例如按照学生的学业水平、能力倾向、个性特征、性别乃至社会家庭背景等方面的差异来进行小组分配。
二、给小组分配学习任务
学习任务的布置可以分为三个步骤,课前预习,课堂学习和课后复习。对不同的学习小组可以布置共同的学习任务,也可以布置不同的学习任务。共同学习任务的课堂交流中可以显示各小组不同的理解和做法,不同学习任务的课堂交流则以互补学习为主。如词汇学习和英语课文的预习。将词汇学习的练习作为共同任务布置给各个小组,课堂交流中各个小组定会出现不同形式和内容的词汇练习;将课文的初步理解,如判断正误,问答练习、课文大意等作为不同任务分配给各个小组。课堂交流中各个小组则以自己完成的学习任务方式呈现,共同完成课文理解的任务。
学生在小组学习中通过自我学习、合作学习和主动学习,预习了课文的内容。课堂上学生们以小组为单位扮演小教师的角色。每个小组在展现自己小组作业的同时和全班同学进行交流,在理解课文的同时进行听说读写的训练,学习的主动权完全在学生手里。教师所要做的是对学生进行适当的点拨、指导和评价。在专题性话动中,学生有更大的自主权,更有利于发挥学生学习小组的作用,有利于小组学习集体的形成。
三、营造学习氛围,设置教学情境
传统的教学几乎是单一的由教师完成,如果我们能够针对教学内容为学生营造合适的氛围和情境,不但能提高学生的兴趣,同时也能在轻松愉快的教学环境中,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方法一,教师要向学生提供与学习材料相关的充足的背景知识,加深学生对语言的了解。从而使学生更容易理解、掌握教师的设计用意。可以在学习内容的主题中选择最合适和贴近的学习地点进行教学。多元智能理论重视学生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造能力。学生同样可以在自己所擅长的知识范畴内,充分发挥,并尝试运用英语表达自己的认识和参与相关研究。
试想一个很擅长化学学科的学生在英语课上很难表现出自己优秀的一面,那不如让他在完成研究学习的前提下,就在实验室里用英语给大家做个关于滑雪道的研究报告。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如果教师给学生一个在英语课上展现自我能力的机会,就让他离英语学习更近了一步。
方法二,定期用英语给学生打个电话或发个邮件,话题可以是最近课堂上谈论的主题,也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在现在这个时代,研究性学习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大放异彩,也是因为语言学习的魅力就在于它无处不在,因此,教师的设计也应当无处不在。
方法三,利用校园内墙报,班刊,校刊等宣传途径,甚至是在校园外,将应用教学中所研究的内容以不同形式呈现。这个策略的实施,是用现实检验学习成果的过程。例如研究成果是一份环境保护倡议书,就可以将它的宣传范围推广到其他兄弟学校。又如是致高三学生家长的一封信,就更具实际意义。让知识在研究性学习的实施过程中回归生活,体现语言学习最大限度的学习意义。
总的来说,开展研究性学习,使学生主动探究,学会学习,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动手实践能力。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不仅是关注学生学习主体作用的教学模式,还应体现英语教学的人文性教学特点,让学生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激活自身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有效地促进学生知识和技能的内化生成,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因此,在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应是每位英语教师提高自身教学成效的途径之一。
参考文献:
[1]黄炳新 研究性学习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实践与思考[J].广西右江民族师专学报,2006,19(3)
[2]宋忠好 高中英语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2(4)
[3]牟云红 研究性学习在初中英语语法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2004
关键词:高中英语 教学 开展 研究性学习
研究性学习的提出,从社会角度看,是高中英语教学必须满足当前我国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对公民外语素质提出的更高要求。从人文角度,是要满足学生心智和情感态度的发展需求以及高中毕业生就业、升学和未来发展的需要,同时还要满足国家的经济建设和科技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求。怎样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是本文将要探讨的问题。
一、班级小组化
研究性学习是对传统的接受性学习的一种改革,是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新教育观念在教育领域的体现。由于传统的程序化、系统化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与研究性学习不相适应,研究性学习需要更为灵活、开放,同时也更为有效的教学组织形式,需要在更大的时空范围内将个人学习、班级集体学习以及小组合作学习合理的穿插结合。因此,小组合作学习便成了研究性学习的基本教学组织形式。
英语教学需要给学生较多的语言实践机会,因此英语教学小班化教学是理想的授课模式。中国基础教育以班级授课制形式为主,而且不少学校的班级人数都超过了正常班级人数的要求。因此英语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就显得尤为重要。将班级的学生按照一定的规律分成小组,例如按照学生的学业水平、能力倾向、个性特征、性别乃至社会家庭背景等方面的差异来进行小组分配。
二、给小组分配学习任务
学习任务的布置可以分为三个步骤,课前预习,课堂学习和课后复习。对不同的学习小组可以布置共同的学习任务,也可以布置不同的学习任务。共同学习任务的课堂交流中可以显示各小组不同的理解和做法,不同学习任务的课堂交流则以互补学习为主。如词汇学习和英语课文的预习。将词汇学习的练习作为共同任务布置给各个小组,课堂交流中各个小组定会出现不同形式和内容的词汇练习;将课文的初步理解,如判断正误,问答练习、课文大意等作为不同任务分配给各个小组。课堂交流中各个小组则以自己完成的学习任务方式呈现,共同完成课文理解的任务。
学生在小组学习中通过自我学习、合作学习和主动学习,预习了课文的内容。课堂上学生们以小组为单位扮演小教师的角色。每个小组在展现自己小组作业的同时和全班同学进行交流,在理解课文的同时进行听说读写的训练,学习的主动权完全在学生手里。教师所要做的是对学生进行适当的点拨、指导和评价。在专题性话动中,学生有更大的自主权,更有利于发挥学生学习小组的作用,有利于小组学习集体的形成。
三、营造学习氛围,设置教学情境
传统的教学几乎是单一的由教师完成,如果我们能够针对教学内容为学生营造合适的氛围和情境,不但能提高学生的兴趣,同时也能在轻松愉快的教学环境中,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方法一,教师要向学生提供与学习材料相关的充足的背景知识,加深学生对语言的了解。从而使学生更容易理解、掌握教师的设计用意。可以在学习内容的主题中选择最合适和贴近的学习地点进行教学。多元智能理论重视学生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造能力。学生同样可以在自己所擅长的知识范畴内,充分发挥,并尝试运用英语表达自己的认识和参与相关研究。
试想一个很擅长化学学科的学生在英语课上很难表现出自己优秀的一面,那不如让他在完成研究学习的前提下,就在实验室里用英语给大家做个关于滑雪道的研究报告。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如果教师给学生一个在英语课上展现自我能力的机会,就让他离英语学习更近了一步。
方法二,定期用英语给学生打个电话或发个邮件,话题可以是最近课堂上谈论的主题,也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在现在这个时代,研究性学习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大放异彩,也是因为语言学习的魅力就在于它无处不在,因此,教师的设计也应当无处不在。
方法三,利用校园内墙报,班刊,校刊等宣传途径,甚至是在校园外,将应用教学中所研究的内容以不同形式呈现。这个策略的实施,是用现实检验学习成果的过程。例如研究成果是一份环境保护倡议书,就可以将它的宣传范围推广到其他兄弟学校。又如是致高三学生家长的一封信,就更具实际意义。让知识在研究性学习的实施过程中回归生活,体现语言学习最大限度的学习意义。
总的来说,开展研究性学习,使学生主动探究,学会学习,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动手实践能力。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不仅是关注学生学习主体作用的教学模式,还应体现英语教学的人文性教学特点,让学生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激活自身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有效地促进学生知识和技能的内化生成,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因此,在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应是每位英语教师提高自身教学成效的途径之一。
参考文献:
[1]黄炳新 研究性学习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实践与思考[J].广西右江民族师专学报,2006,19(3)
[2]宋忠好 高中英语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2(4)
[3]牟云红 研究性学习在初中英语语法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2004